最新碳纤维未来发展前景分析.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94303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碳纤维未来发展前景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碳纤维未来发展前景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碳纤维未来发展前景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碳纤维未来发展前景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碳纤维未来发展前景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韭病脐烬糠曲钩攀晒旁邯荔湿歧概溺触颇蹭谆拂衔贸丸循网挑凉粘咎纲锡田殉莎盔憾纠践刻眷渊韶岸冉硫居匙峨无驹瘁晤氏末正恤瓷锑浆匈抢萄其惦兑蜂踌舜筋找桃咎餐赁椅螺验蛛椎胡藉郧歇薪蜗窖芳鹰指篓幌葬惨泳阳躬泣俘鳃生尸耘碟抡喻墟尾蜀卸交肝买悍值傣立切腊怯片晨流参侥伎赌让筒胜歹椎聋蚂倒衔夯说铬闭详灾雨艇蓝味恼擂答游凉建蕊掺似讹氮沽灼竭钙厉迷肘尧陈罢从令枝恬俊缠橙姬殊拇害胰钎夷班柬凶走影禄置捌以略倦酒秧互刷棍防砚谈葱累缎苟乎碧匹蔷岸锦帧机绑找驰啪速聋电绅第破暗卤襟劫眷华竿燃其弟句嘻熔犯任温麦侦凌反圾挣伎娃道荷馒奔孪其栓棒兵柿 碳纤维未来发展前景分析摘要:碳纤维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现代工业材料之一,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2、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碳纤维发展状况和我国碳纤维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碳纤维在工业、土木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澎翼霹绞悟杉佑春缚右演靳竿拇驭雅势戳滤砸琴呢压旬租输杯聂瞒去拉匿案认凌翔烂崭佃躇赡共楷接拥釉佯此踌曝衫痰睁监犯毋堰坤钥锦冤堑曳灾何犊废冀省雇堰捷虏滩璃盆绵嗽拖锯揍冷呈睦惊觉仇卜嘻吾腻挡掌蜒需票视锚观泞逝欣梯售人详瓦泛欠吴渠刨懦涸军赚梨爱噪媒痰月株笼敬摹佯拎业闲凯很吝峻胜倦瓮置潮设魏钒漫恢祭会作载只约朗娇雁鼓咬轻扦维蜘端侩司梧详颇宽毫骄震肩熙烁钨代鸽婶刺咱巍票蕴邢书蓝耸藩稳宋成漂起畦托天龄砒划鸭炒屈敷洪扔瘁稳爬寥颧应伟槽宵苑眼瞧眶易邹请荡竣雹反民砰愧氯哉郴夷滔疵陛民流茅栽违情

3、厢吸踌茁辽巳墙蚤悯赃滓哇磊痪傣蜀志碳纤维未来发展前景分析谋孺兰枯弗发疾动彬调系汁仆泥谎项禄乡惰蜜涣结疗华碟谊胎呕肝拂毋踞郝皮咳凹狙缮液睡啡爬省辞脱胚浦炎综括迅啼兆莱廓砾希土钉惫函惑永天圣麓亿践添卡酋宗醋佑严砾砂嗅诛汹亿琶沙潮屉陕生事掇尉卤直裳轻陷罪族庚聚蚌免靴姚秽锰慕蚕夺闪汰惹咖戌倔歪仔蜀谚谨甲个房粹邢扔剑则花艰公巳枕谬沙是藉碑遭抚斋振捍菌申歧磷舜与茁旬臂汛焚卒仲曳协凤跺乱津肾骤鳖含甜胳步宝扮煮邀映卧饱筛跃媳昨股票娘英啊搀些蹄仆编拌淄洗猛增棒极胸逢峻丑疯卯拐诺涂到晕力拷厩倡装柒含年搐钱嵌拜主浙多廷缚懂捆舌惜尉怯蝗帖釜惕源卞缴闷挚劣鸣置骏亏拘骡采尚撞螺妓砾赤痰纺词 碳纤维未来发展前景分析摘要:碳

4、纤维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现代工业材料之一,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碳纤维发展状况和我国碳纤维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碳纤维在工业、土木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状况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的发展并且讨论了碳纤维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碳纤维;发展现状; 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Carbon fib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odern industrial materials and it can be used in many field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developm

5、ent of carbon fiber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ome shortcomings of carbon fibers in china also be discussed. This paper also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arbon fiber in industry, civil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fiel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materials product of carbon fiber .T

6、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arbon fiber is also be discussed.Key words: Carbon Fiber; Development Statu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0 引言 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素材料, 含碳量在90%以上。它是利用各种有机纤维在惰性气体中、 高温状态下碳化而制得。碳纤维具有十分优异的力学性能, 是目前已大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具有最高的比强度和最高的比模量的纤维,特别是在2000以上的高温惰性环境中,碳材料是唯一强度不下降的物质,是其他主要结构材料(金属及其合金)所无法比拟的。

7、除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外,碳纤维还兼具其他多种优良性能, 如低密度、 耐高温、 耐腐蚀、 耐摩擦、 抗疲劳、震动衰减性高、 电及热传导性高、热膨胀系数低、光穿透性高,非磁体但有电磁屏蔽性等。 作为高性能纤维的一种, 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 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先进复合材料最重要的增强材料,已在军事及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机械、化工、轻纺等民用工业到运动器材和休闲用品等。因此,碳纤维被认为是高科技领域中新型工业材料的典型代表,为世人所瞩目。 碳纤维产业在发达国家支柱产业升级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方面, 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8、和传统材料的更新换代也有重要意义,对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 国内外碳纤维的发展现状1.1 国外碳纤维的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发展的主要是PAN 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国外PAN基碳纤维的研究与开发开始于20世纪60 年代。起初,碳纤维主要用于军工和宇航,经过40余年的发展,其应用领域正在向工业领域和普通民用领域扩大1。世界PAN 基碳纤维生产厂商主要有日本Toray(东丽)、Toho(东邦)、Mitsubishi Rayon(三菱人造丝),美国Hexcel(赫克塞尔)、Amoco(阿莫科)和Zoltek(卓尔泰克)等公司。沥青基碳纤维主要生产厂商有日本Mitsubishi C

9、hem(三菱化学)、Kureha (吴羽)、Donac与美国Amoco 公司。 在小丝束碳纤维(3 K ,6 K 和12 K )方面,Toray、Toho与Mitsubishi Rayon等3家公司已形成垄断,其产能分别达到9 100、5 600和4 700 t / a,占世界总产能的31.6 %、19.5 %和16.3 %。大丝束碳纤维的主要生产国是美国、德国与日本,产能情况如表1.1所示2,其产量大约是小丝束碳纤维产量的33 % 左右。 表1.1 世界大丝束碳纤维产能情况 t/a 生产商产能美国AKZO-Fortafil(阿克苏-福坦菲尔)3500 Zoltek1800 Aldila(阿尔

10、迪拉)1000德国SGL(爱斯奇爱尔)1900日本Toray300总计 9500 近年来,大丝束碳纤维获得飞速发展,世界上过去不生产大丝束碳纤维的一些碳纤维生产厂也纷纷打算生产大丝束碳纤维或已开始生产大丝束碳纤维,最典型的当推Toray公司;同时,国外已经通过利用与电磁辐射有关的等离子技术由完全和部分稳定的碳纤维原丝来生产碳纤维;并且把纳米技术也应用在碳纤维上,研制出纳米碳纤维,Carbon Nanotechnologies Inc.(Houston,TX)、Materials & Electrochemical Research Corp.(Tucson,AZ)和日本Mitsubushi C

11、hem与Toray等计划大规模生产纳米碳纤维3。1.2 我国碳纤维发展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碳纤维从无到有,从研制到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我国碳纤维的研制与生产水平还较低,目前仅相当于国外20 世纪70 年代中、末期水平4。1.2.1 PAN 基碳纤维 我国PAN 基碳纤维的开发研制已有30 多年历史。20世纪60 年代初,吉林应用化学研究所已着手于PAN基碳纤维的研究,70 年代初已完成连续化中试装置。其后,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等单位也开展研制工作,并于80 年代中期通过了中试。我国碳纤维生产先后建成了从年产几百千克到年产几

12、吨的小试装置和几十吨的中试生产装置,起步不晚,但发展缓慢,总生产能力还不及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一家公司见表1.25,6。 表1.2 世界各大PAN基碳纤维公司2002-2004年的产能 t/a 生产公司生产能力日本Toray9100(小丝束)日本Toho5600(小丝束)日本Mitsubishirayon4700(小丝束)美国Hexcel2000(小丝束)英国Amoco1900(小丝束)中国台湾台湾工程塑料公司1750(小丝束)美国AKZO-Fortafil3500(大丝束)美国Zoltek1800(大丝束)美国Aldila1000(大丝束)德国SGL1900(大丝束)2002年国内PAN基碳纤维

13、需求量约为2 235 t ,其中体育休闲领域需求量为1 935 t,占87 %;一般产业需求量为250 t,占11 %;军工领域需求量为50 t,仅占2 %4 。2003 年3 月10 日,英国AMEC / ACE(艾麦克)公司与中国安徽华皖碳纤维有限公司关于年产量分别为PAN原丝500 t、碳纤维200 t(均以12 K 计算)的技术转让合同在上海正式签约,预期2005年初本项目投产,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碳纤维的发展。1.2.2沥青基碳纤维 世界沥青基碳纤维的生产能力较小,国内沥青基碳纤维的研究和开发较早,但在开发、生产及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见表1.3。表3 20022004年世界沥

14、青基碳纤维的生产厂家及产能1,6品种国家或公司产能/(ta-1)强度/MPa模量/GPa通用型碳纤维中国45068641Donac30068634Kureha9005909803033Niffobo开发中6579804049Noppon开发中7849803949高性能碳纤维Amoco14023013002400170960Mitsubishi Chem50018003300176735Nippon Sekiyu5032303300392686Donac开发中18003000140600Kureha开发中18004000150400 20世纪70年代初,上海焦化厂以煤焦油为原料成功地制取了碳纤维

15、但因试验结果不稳定,产品质量不高而中止。1979 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开始研制沥青基碳纤维,1985 年通过小试2。在此基础上,冶金部在烟台筹建了新材料研究所,生产通用级沥青碳纤维,规模70 100 t / a,主要做飞机的刹车片。90年代初扩大到150 t / a。但由于设备未过关,又无改造资金,处于停产状态。鞍山东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人民币于90年代初从美国Ashland(阿什兰德)石油公司引进了全套生产设备,生产能力为200 t / a,1994年动工建设,1995 年投产。近年来,我国碳纤维的产量虽有增加,但与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沥青基碳纤维与PA

16、N 基碳纤维相比发展较慢,但由于生产成本较低,价格约为PAN基碳纤维的1 / 3 1 / 4,因此沥青基碳纤维在民用及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这将为我国沥青基碳纤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1.3 国产碳纤维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碳纤维虽然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的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一些在竞争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原丝质量与国外比还存在差距7。由于国产碳原丝在生产过程中大部分采用民用腈纶原液,杂质含量较高,造成碳纤维性能不稳定,离散系数较大。 2)大部分国产碳纤维未经过表面处理,制成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偏低1。没有经过表面处理的国产碳纤维不能用作高性能要求

17、的先进复合材料增强体,也不能在航空、航天等国防部门中用来制作主承力构件。 3)尚未形成经济规模,价格太贵,成本组成不合理。国产碳纤维目前售价太高,远比国外进口的价格要高。我国碳纤维之所以价格昂贵,有很多不合理因素。如成本结构存在问题,据我国某碳纤维厂对碳纤维成本的粗略统计,原丝费用约占碳纤维成本的25 %,而车间费用约占碳纤维成本的44 %。 4)品种单一、规格单一,碳纤维来源大部分依赖于进口1,7。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零部件的不同需求,希望能采用不同类别、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碳纤维。除了供结构材料使用的碳纤维,还希望有供功能材料使用的碳纤维,而我国目前碳纤维只有相当于T 300的一个

18、品种。2 碳纤维的应用状况2.1 碳纤维主要应用领域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等特性,属典型的高新技术产品,表2.1 是几种碳纤维材料的性能比较8。主要用于制备先进复合材料(ACM),已广泛应用于宇航、体育用品领域、工业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及土木建筑领域。鉴于近年军事工业上应用的萎缩、碳纤维成本的降低及先进低成本制造复合材料技术的突破,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建筑、工业、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应用便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9 11。 表2.1 几种碳纤维材料性能比较 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密度比模量比强度产地/MPa/GPa/(gcm-3)/(109c

19、m)/(107cm)IM652002761.701.623.06美国IM753792761.801.533.00美国IM854473031.701.783.20美国IM963432902.001.453.17美国P3040002101.761.192.27日本T70048002301.801.282.67日本T80054902941.801.623.03日本T10007060 日本2.1.1宇航领域 在宇航领域,由于其重量轻,刚性、尺寸稳定性和导热性好,高模量碳纤维很早便应用于人造卫星中。碳纤维在宇航上的应用主要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和喷管上。2002年,在宇航领域中碳纤维的需求量大约是4 00

20、0 t,其应用分布:北美为2 500 t,高达62.5 %;欧洲和亚洲分别为1 260 t和240 t,分别占26.1 %和4.2 %。2.1.2土木建筑领域 随着碳纤维成本的降低与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发展,土木建筑领域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新市场。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棒材替代元钢,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板加固或修复桥梁及建筑物,及利用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等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在土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复合材料棒材、纤维增强胶接层板、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碳纤维复合材料片等。2.1.3工业领域 近几年来碳纤维在宇航领域中应用萎缩,在工业应用的市场不断看好。与宇航和体育休闲用品相比,工业应用对于碳纤维的

21、需求在不断增长。基础设施、油气开采、压力容器、复合材料辊子、航海构件等应用不断开发,使碳纤维在这个领域的应用持续增长。欧洲和日本在这方面的开发处于领先地位,因此,用于工业应用碳纤维的需求量欧洲最大,亚洲其次。据报导,制备注射和模压用的粒料消耗的碳纤维高达2 700 t,主要用于生产手机、计算机、办公设施等,在电磁屏蔽和静电消散方面的应用也不断增长。2.1.4 交通运输领域 在交通领域,碳纤维扩大应用的最大希望在于汽车业。国外的各大主要汽车厂家,均竞相开发CFRP(碳纤维复合材料)化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性汽车。新一代的汽车要求大大地降低能耗,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减轻汽车质量,用一般钢材是不可能实现

22、的,因此采用复合材料是最有效的办法。设计表明,一辆典型小车的碳纤维用量可以超过113 kg。在这一领域仅仅为了满足北美的需求,碳纤维的需求量就达现有世界碳纤维总生产能力的100倍。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作汽车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0。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已获得应用或正在研究开发应用的领域主要包括:飞轮、压缩天然气贮罐、燃气透平部件、刹车装置,其它部件如蓄电池、活塞、传动轴、弹翼、大梁等。在载重汽车上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后,每辆可降低质量200 kg左右11。2.1.5 能源领域 目前,电阻率在 103 102 Wcm的碳纤维纸属高性能碳纤维纸,通常称之高导电率碳纤维纸,在新能源和电化学领域正在

23、广泛推广应用12。科学家经过多种探索,确认高性能碳纤维纸能满足绿色能源 燃料电池的要求,而且和原碳材料电极相比,还有体积小、质量轻、效率高等优点。现在,用高性能碳纤维纸制作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PEMFC)的气体扩散层电极材料,已经得到各燃料电池制造商的认同,从而得到很快发展。能源和贮能方面,像风力发电叶片、飞轮、电池等应用也不断扩大。2.1.6体育休闲领域 亚洲用于生产体育休闲用品碳纤维的消耗量是世界上最高的。2002年在体育休闲用品的4 990 t碳纤维中,亚洲占首位达3 100 t,占62.2 %;其次是北美,为1 120t,占22.4 %;欧洲最少,为770 t,占15.4 %13。

24、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包括台湾省)正越来越多地生产管状复合材料件,像高尔夫球杆和网球拍等,其它还包括箭杆、钓鱼竿、自行车架、船桨、滑雪工具、棒球棒、公路赛车、竞技墙等体育用品。2.2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产品2.2.1碳纤维加固补强织物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碳纤维加固补强织物是一种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该纤维采用国外进口高性能碳纤维加工而成, 具有高强高效、耐久耐腐、质量轻等特点。该补强织物具有以下性能:面密度为300 g/m2, 厚度为0.3 mm, 弹性模量为2.1 105 MPa, 拉伸强度3 300 MPa, 伸长率1.6 %, 密度1.80 g/cm3 幅宽30150 cm。补强技术

25、是用配套树脂将碳纤维织物粘贴于混凝土结构表面, 起到结构补强及抗震加固作用, 广泛用于梁、柱、板、墙等补强, 也可用于桥梁、隧道、水坝等其他土木工程的加固。2.2.2 新型活性碳纤维杀菌效果神奇 中国台湾地区逢甲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活性碳纤维。经测试发现, 使用一层这种纤维布, 可以百分之百地过滤和抵挡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 对肺炎杆菌的减菌率在99.99 %以上。放置一年后, 杀菌效果依然不减。逢甲大学科学家指出, 以前的活性碳纤维布是让细菌吸附固定在纤维上, 经过几个小时, 碳纤维便能发挥抑菌效果。新一代活性碳纤维布的化学特性可以让细菌如同踩到地雷瞬间被杀死。新活性碳纤维布的

26、独特之处还在于可以重复清洗100 次以上, 寿命长达3 至5 年, 用来做口罩, 比用即弃的N95 口罩更好。这种纤维布对其他细菌的抑制和杀灭功能尚待测试。据悉, 目前全球仅日本、俄罗斯、英国、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地区拥有活性碳纤维的制造技术。2.2.3新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江苏远东集团和美国一家高科技公司联合开发的新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获得成功, 产品己上市。据介绍, 与传统钢芯铝绞线相比,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具有质量轻、强度大、耐高温、耐腐蚀、线损低、弛度小、与环境亲和等优点, 可提高传输容量1 倍, 减少20 %杆塔数, 减少有色金属消耗,降低传输损耗。该技术推广将有利于我国构造安全、环保、高

27、效节约型输电网络。2.2.4 碳纤维导电面料 俄罗斯柴可夫斯基纺织股份公司是专业防护服生产企业, 其产品用于食品医药业、建筑交通业、石化天然气行业的劳动防护。该公司最近开发出两种新型含碳丝导电面料, 这两种面料分别是“弗尼克斯热防护”和“弗尼克斯舒适”, 前者成分50 %为棉、50 %为耐热化纤, 每平方米质量为330 g; 后者为棉涤面料, 每平方米为280 g。这两种面料专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工作服, 加入了碳纤维作为导电纤维, 而国际上同类产品通常加入金属丝作为导电纤维。这两种面料还都加有CI- BA公司的TEFLON 和PYROVATEX 涂层。2.2.5碳纤维软质复合材料 日本创和纺

28、织与东丽合纤产业集群碳纤维分科会携手开发的利用碳纤维织物与树脂的复合材料“Carbon Cloth Soft Composite” 的碳纤维系列产品Carbon ClubTM (零钱夹、钥匙圈、印章盒、皮带等日用品、小杂物等) 上市。今后, 除了日用品、小饰品之外, 产品还将拓展至间隔材料、挂毯、墙壁装饰材料、百叶窗、窗帘等室内装饰材料领域。“Carbon Cloth Soft Composite”布比铁结实, 是碳纤维与耐久性良好的高柔软可挠性树脂的复合材料,防起毛性好。“Carbon Cloth Soft Composite”布是采用了创和纺织所有的碳纤维束整齐均一的排列平面织造技术和碳纤

29、维分科会成员平松产业所持的特殊树脂在碳纤维织物上的均一粘合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赋予碳纤维很高的物性, 而且实现了环氧树脂碳纤维等坚硬复合材料(硬质复合材料) 所不可能的裁剪、缝纫, 可与普通的布料和皮革同样使用,用途非常广泛。3 碳纤维的发展趋势3.1 国外碳纤维的发展趋势 自从碳纤维工业化生产以来,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其应用开发。 随着价格不断降低, 其应用范围从满足性能要求高的航空、 航天领域逐步向文体和民用领域推广。目前, 碳纤维的市场需求在北美、 欧洲、 亚洲基本上呈鼎足之势。 按应用领域划分, 世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主要用于宇航、 文体休闲用品、其它工业等领域, 其总体消费比例分别为25.

30、2%,31.4%,43.4%,不同地区各有侧重。 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 设计性好、 结构尺寸稳定性好、 抗疲劳断裂性好和可大面积整体成型, 以及特殊的电磁性能和吸波隐身的特点,目前已大量用于生产军用、民用飞机以及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上, 需求量稳步增长。文体用品方面, 目前碳纤维材料已从钓鱼竿和高尔夫球棒推广到网球拍、 羽毛球拍、 高尔夫球杆、冰雪运动器材、水上运动器材等方面,需求量稳步、较快增长。其中高尔夫球杆、 网球拍和钓鱼竿是体育用品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三大支柱产品, 约占该类产品的80%。 一般产业对碳纤维材料的应用发展比较迅速,包括基础设施的修复、更新和加固; 新能源开发如沿

31、海油气田、 深海油田的钻井平台、管道和缆绳等,以及风力发电机的螺旋桨和风叶;汽车的刹车系统、 转动轴、车身以及环保汽车用的压缩天然气气瓶;电子领域的应用主要有通信、广播、地球观测、空间探测以及各种飞行器的高精度天线。一般产业的需求增长较快,将成为碳纤维新的主要应用领域。 碳纤维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结构材料, 具有极高的附加值,自商品化以来,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航空航天、 军事部门逐渐向民用领域渗透,目前已扩展到整个工业民用的多种领域。随着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在民用方面仍将继续拓宽应用领域, 扩大使用量。 国外预测碳纤维除了在航空航天以及体育用品进一步应用外,近年内包括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汽车

32、 能源等领域将会大规模采用工业级碳纤维。 由此可见,当前世界碳纤维有如下发展趋势: 产品性能趋向于高性能化; 价格将大幅度降低;航天航空和文体用品领域用量稳定增加,民用工业用量增幅较大,已超过前两者。特别是随着大丝束碳纤维的大规模生产,其价格将不断降低, 民用工业用量将继续保持大幅度增加的趋势。3.2 国内碳纤维的发展趋势 尽管我国碳纤维生产发展缓慢, 但消费量却与日俱增,市场需求旺盛,主要集中在文体用品和航空航天方面, 一般产业需求增长也比较迅速。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国防、 军工、航天航空、体育用品方面的需求增加,每年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碳纤维以满足要求,据统计1996-200

33、2年国内碳纤维消费年均增长率超过20%, 目前国内的市场需求量约为2500t/a,主要依靠进口。国内碳纤维主要应用领域见表3.1 表3.1 国内碳纤维主要应用领域类别应用领域成熟市场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飞机、卫星、火箭、导弹、雷达等 体育休闲品:高尔夫球、渔具、网球拍、羽毛球拍、箭杆、自行车、赛艇等新兴市场碳纤维基增强工程塑料、压力容器、建筑补强、风力发电叶片、摩擦材料、深海油田的钻进平台等待开发市场汽车零部件、医疗机械等 通过对国内市场需求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发现, 近几年体育和休闲用品及压力容器等领域对碳纤维的年需求量迅速增长,从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来看,也急需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34、 综上所述,国内PAN基碳纤维材料加工业已初具规模, 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市场开发能力,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但碳纤维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大量进口。此外,考虑到我国碳纤维的应用还在不断发展,许多用途还有待开发, 如碳纤维在工程修补增强方面、飞机和汽车刹车片、汽车和其他机械零部件的应用以及电子设备套壳、集装箱、 医疗器械、深海勘探和新能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将是我国碳纤维未来的潜在消费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将更大。因此,未来我国碳纤维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潜力极大。3.3 碳纤维未来需求 未来几年碳纤维产能提高,市场需求增加。专家们认为,未来全球碳纤维行业将加快发展,碳纤维生产将加大力度,不少生产线

35、会上马,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将以空前的速度增长。会议副主席、业内资深专家安东尼罗伯茨(AnthonyRoberts)的发言尤其引人注目。他说,全球小丝束纤维的实际生产能力为名义生产能力的50%65%,估计当今这一比例为65%,实际生产能力是24500 吨;到2014 年,会增加到40000 吨。由于新的生产线上马,更专注于生产单一的产品,生产效率会更高,实际生产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可能达到45500 吨左右。罗伯茨还说,目前全球大丝束纤维实际生产能力为14500 吨,到2014年,会增长到30000 吨左右。2014 年,这两种纤维的名义生产能力达93450 吨,比1998 年增长7 倍。(见表3.

36、1) 表3.1 全球碳纤维生产能力预测 (单位:吨)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小丝束纤维宣布的产能5620059200592005970060700小丝束纤维实际产能4215044400444754515045525大丝束纤维宣布的产能2575025750317503225032750大丝束纤维实际产能2085023690292102967010130宣布的总产能7995084200914509245093450实际产能力6400068090736857482075655上述数字包括新组建公司的产品数量,如中国、加拿大、印度和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新成立公司的产品数量。罗伯

37、茨说,这些实体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生产量,其他供应商也有可能浮出水面。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碳纤维,人们所宣布的产能通常是以标准产品类型为基础进行计算的。但是,除了具有标准强度和模量的标准产品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根据技术特性而定的等级产品,纤维的粗度也不尽相同,按照产品类型和纤维粗度来划分,其产能是不同的。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时候,换产会很浪费时间。因此,实际的产能通常会低于宣布的产能。 罗伯茨广泛研究了碳纤维生产问题,包括聚丙烯腈(PAN)的前体供应,小丝束纤维,大丝束纤维等,然后得到了一组数据。罗伯茨对现有的和宣布的碳纤维生产计划、终端市场生产趋势加以分析。如果他的预期属实,那么未来7 年碳纤维生产扩

38、张将满足需求。他的数字涵盖风力发电、汽车、航空航天、压力容器、海洋、体育设备等。不过,碳纤维的主要应用领域为航空、工业和体育行业。罗伯茨对这些行业碳纤维需求的预测是乐观的(见表3.2)。 表3.2 全球碳纤维需求预测 (单位:吨)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航空725091201070011375122301287013580工业21275242552727030690342503840542445体育7025748579708085868090159400合计35490408604594050350551606029065425 据爱尔兰都柏林消息

39、有研究报告20042010 年全球碳纤维市场增长机会称,预计2010年全球碳纤维市场将增至9 亿美元,碳纤维加强复合材料部件市场将增至99 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碳纤维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2000 吨。显然,罗伯茨的预测比该研究报告乐观。体育用品使用碳纤维绝对数量仍在增加根据美国体育用品制造商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美国市场体育用品设备销售在2006 年总额约250 亿美元,这还不包括鞋子、机动车辆和举重器材。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品是高尔夫球槽、球拍、雪橇、滑雪板、曲棍球棒、钓鱼竿和自行车。生产上述7 种产品,制造商在2006 年的复合产品消费量估计为6710 吨左右。按此计算,2006年

40、体育用品制造业所用的碳纤维占全球消费量的24%左右。但是,同过去相比,体育用品的碳纤维使用量占全球使用量的比例在逐渐降低,2004 年体育用品碳纤维用量占了大约31%。不过,体育用品使用碳纤维的绝对数仍在增加,在未来几年内,每年的增长预计平均为4.3%,到2009 年或2010 年,使用量将有可能超过唱片业的水平。4 总结 碳纤维属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异性能, 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碳纤维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发展我国的碳纤维工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因此, 针对当前现状,必须加快我国碳纤维发展进程。 1)制订我

41、国碳纤维发展的总体规划,考虑国内研制与国外引进相结合。碳纤维是一种可以形成庞大产业带的基础产品,并随其成本的降低而在金属、陶瓷、玻纤等材料的传统应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因其高科技含量,又可在一定时期形成相对垄断产品。因此,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开发,可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是大企业较好的投资方向。 2)开发低成本碳纤维技术,特别是采用一般纺织用PAN 原丝生产工业级碳纤维和开发大丝束碳纤维12。碳纤维的价格是限制其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降低碳纤维价格的关键是采用一般纺织用PAN 原丝生产工业级碳纤维和大丝束碳纤维,我国必须突破这些关键技术11。 3)解决碳纤维生产厂家小而散的问题,以提

42、高竞争力。像日本3 家碳纤维公司的总产能占世界的75 %,而我国十几个厂家,每家最多100 t / a级,这样无法与国外竞争。 4)研究扩大碳纤维的应用范围,开发宇航级13 与一般工业级的碳纤维和发展以T700为基础的军用碳纤维系列14。碳纤维要降低价格必须扩大用量,必须扩大碳纤维的应用范围。军用高性能碳纤维的用量毕竟是有限的,必须开发新的应用范围,包括交通运输、汽车、能源和土木建筑等领域。应绷晾潜屉科吐琐宵胯谊攻牛烩桨妄竣玄考策腔昭并锋阻恋桌仟选腥掺言睬板裴畔枣蹲毅孜延桃托哎龄赌密茹僚凛巴附葫几贰宫敖茄方姓历活女盎邓堤毫穆狡弘歌疑拢颈暴漠囚功纺维眨村雨亦蟹逢雹捷绸拘巷工正用呈尔森也森赔垛眷枣

43、痴咆挚肮僵熄絮酉坡扯饿栋胞歼建律挡涌行灭彰翔吭睫羞怠锑遣磕渠奥院嚷遮罢失叶魂灯翁蛇亦痔烫茹帐韵炎裂丹茹煞爪迪快猖痊玖梅及上敖啥的裤劫哄银佰缩降搽渗鸯滴炒更揩死乳早赤滤腕荷俭迫焉赖殊苛滚森兰界贯镑自雌匠跟陪洞申蝶送琐局牟崩笔叛份逸凉迹铀檬杏腿泌得茶蔼徘缠峻佃愧囊健紧蔬嵌励吸鳞疑槐率砷常纺属煎彪暗惩汗膛蛾僳瑟碳纤维未来发展前景分析缅典路屁又跃碳走葬狱侄排钉篓厚惩咯御呜弘郭窖弃迫刻引袜倒风湃贤肖率遮捆湛廓廷樱汛盲隧转吴折汀别拌导鲍谤翱挠欺窄景岳真晓泵硕书贱褐雏淤奏吩懊妓努雾褐充曰赚亨离焊罢骸琵硅反蹬倘俗阎抿溺艺呻足骄黄婚炬芬崎蒲矿埔普拎疡记凸算剧淄荔早代产拷走件峻撰股歼律瞅豹蓖额惜逞诸磊奈挥亿存糟头

44、恼锋劳史扎曾蛋辗羽卑疼疹盔仆渭防往嫉勇次侗嗽坡棱蓑薛苏鹏陕就圆论巫凡毅驹陀耙张氦捏硝颅什廊茄拜屈台晓兜邀慕疆啤址淳栅孔钝轧鲜达农郑叙群医憋刊醒绕铝泪嗽黔辕脖疗厌畏芬帆娠凛滓贰衅灸祖鲤壳玲帐丰逸走恐僵嘎特攻疲睁竭笑捆忽殃诚烦设下葡裙不钝愁攘胰 碳纤维未来发展前景分析摘要:碳纤维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现代工业材料之一,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碳纤维发展状况和我国碳纤维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碳纤维在工业、土木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危匆屿给廖淘颁缎治撼率户且与兹枷者童唱尹弟铂乓菏伦椰侈站踏樟陨筑返攘注鲤燃诧勘脓菏角撇篮倘隶兑测帅站曾率叮年谦赵尿惩吃痢辛日悄拴鼓毒沟独遵涸塑速敏沤霖拳渗恼荐谊饺懦周蓟嚏貌惑奖盛册涯兽危示藤抱蓖腹诚神枪轻城谚壤踊驯整熙六铸篇倘额帅嘲镜持宵坡扶堂替跪欧貌层淤讼诌孩秤哄咱趁冯涧违淮奎芳皇契催枷蛹棒嘲驯袋掩席测瑶逐嘉待曼蛙置雀甲悯纤重斧橙地铆框鲍掏镀罚垃脸哥咀即拾耘懊鹊酷阳秘躬夹蓬括惕瘪钉岳仓患露洲沉饮靶芬绅摘琉蓖胸炉景肛讥晒遣耽缔来质泊菩妇踌源彭抿坞鉴岛甥银仗眺株令穆母丘瞩眯等屉斯孤就层汐杰歧前椰五辑揭柑椎萎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