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研究.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470853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研究摘要:加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其内部管理制度,对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的人才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的现状和困难,并提出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期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最活跃因素之一。作为国家科技发展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密切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1。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高新技

2、术企业由于经验不足、规模较小、管理滞后等原因,发展相对缓慢。文章全面分析了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管理现状,从人才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知识管理4个方面讨论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我国企业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先进的内部管理理念。1.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的现状1.1. 人才管理现状分析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某一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例更高。因此,能否有效利用人才资源关系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2。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和管理人才应具备如下三个特点:(1)创新性;(2)学习性;(3)稳定性3。虽然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

3、战略,但是由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陈旧以及对人才管理的忽视,目前人才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的漏洞:(1)缺乏人才选择机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资金少、运作难的特点,一方面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来克服运作难的缺点;另一方面受到资金的制约,不能雇佣薪酬要求较高的员工。由于缺乏人才选择机制,如何用较低的薪酬引进较高层次的人才一直是困扰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难题。(2)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多数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由于资金少、运作成本高,很难将足够的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因此,人才培养机制的滞后已经成为阻碍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的重要因素。(3)缺乏人才保留机制。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具有更高

4、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工作机会较多。由于人才保留机制的不健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严重。1.2. 成本管理现状分析由于资金短缺、管理不当,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运作成本高往往较高。资金少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特点之一,就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短缺的问题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全面分析内部管理和运作成本之间的关系对降低企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1)资金分配和运作成本正确的资金分配策略可以帮助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利用闲置资金、降低运作成本4。目前,大多数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忽视了资金分配的重要性和缺少资金分配策略,普遍存在着资金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和激励的投资过低。(2)资源

5、利用率与运作成本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源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大型科研装备利用率仅25%。由于内部管理不当,资源浪费或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更为明显,严重降低了其资金利用率和企业竞争力。(3)经营规模与运作成本随着经营规模的提高,企业的运作成本也会适当降低;反之,运作成本则较高。目前,国内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由于缺乏合作环境和整合机制,行业内部竞争过于激烈,限制了企业经营规模的发展。由于经营规模有限导致的运作成本过高一直是制约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1.3. 知识管理现状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普遍重视人才的引进,把人才当作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知识管

6、理并不是简单的人才引进,它包括知识吸纳、知识联盟、知识整合、知识转移、知识激励和知识创新。只有把这六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联盟、知识整合、知识激励三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1)知识联盟的缺乏由于缺乏合作环境和整合机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之间不仅缺少战略联盟,也缺少知识联盟。知识联盟的缺失增加了行业内部的重复工作,提高了企业运作成本。这一现象对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负面影响不多,但是却严重威胁了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2)知识整合的缺乏知识整合是指企业对其内部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并进行有机的融合。知识整合有利于内部管理和内部合作的提升。

7、但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将有限的资源放在知识创新等方面,缺少对知识整合的管理。(3)知识激励的缺乏作为人才激励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知识激励在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受到重视。但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由于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很难对员工提供足够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知识激励的重视程度更低。2. 内部管理中先进理念及运用针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针对人才管理、成本管理和知识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2.1. 人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模型应从4个方面来构建,即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承诺和保留5。其中,人才的保留关系到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工作的持续性、稳定性,也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做

8、好人才保留工作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激励和培养。在进一步强化传统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知识激励体制,通过知识激励提高员工的竞争力和工作积极性,降低员工的流动性,同时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2.2. 成本管理针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资金匮乏、外部合作不足的现状。必须从社会和企业两个层面上进行改革。(1)社会层面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理论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与外部资源的的关系网络逐渐复杂,这有利于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社会效率6。因此,在社会层面上应建立起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细化企业分工,减小行业内部竞争,实现优势互补。这种外部合作包括企业

9、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等。通过在社会层面上建立起合作渠道,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效缓解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内部资金匮乏、外部合作不足的现状,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2)企业层面就企业层面而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资源配置;(2)提高资源利用率;(3)强化内部协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金、设备闲置现象,进而提高内部资源利用率;同时,科学的资源配置也是促进内部各部门之间有效合作的基础。因此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应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内部协作,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0、。2.3. 知识管理强化知识管理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1)构建知识战略。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计划,使知识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2)促进知识共享7。通过6种方法促进知识共享,即设立知识主管,创建动态团体,建立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促进知识交流,建立动态联盟,培养核心创新能力。(3)重视知识激励。通过知识激励一方面促进了知识交流,另一方面提高了人才管理水平。3. 结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技术含量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由于受到资金匮乏、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员工流动性

11、强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人才管理、成本管理和知识管理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改革措施,即:(1)在增强传统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强化知识激励机制在人才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人才管理水平;(2)在社会层面上,建立起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细化企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3)在企业内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强化内部协作,降低运作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4)通过构建知识战略,促进知识共享和重视知识激励建立和健全知识管理体系,提高知识对企业发展的贡献。总之,必须正视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和企业实际情况,在不同层面上提出科学的改革

12、方案,才能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参考文献1 秦立栓.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及知识管理战略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11): 16-17.2 周丽琦.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研究J. 市场周刊(研究版). 2005(10): 118-119.3 王树恩,李晓霞.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探新J. 科学管理研究. 2006(2): 108-110.4 于辉胜.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51-52.5 陶杰. 对企业研发人员的管理与激励J. 中外企业文化. 2003(6):14156 蔡简建.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制度探讨J. 科技经济市场. 2012(2): 31-33.7 徐勇等. 知识管理M. 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