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蒙典型企业看西部经济的发展1.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480336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内蒙典型企业看西部经济的发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内蒙典型企业看西部经济的发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内蒙典型企业看西部经济的发展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内蒙典型企业看西部经济的发展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内蒙典型企业看西部经济的发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内蒙典型企业看西部经济的发展1.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内蒙典型企业看西部经济的发展-以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集团为例程依涵 引文:2009年7月11日到7月18日,我们经贸团学联内蒙实践团一行8人,走访了内蒙两大城市,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和富饶的鄂尔多斯,以“进内蒙,访名企,谋发展”为口号,进行企业调研,高层访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收获颇丰。在实践中,我们从三个角度着手,探索着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我们的研究,作为对伟大祖国60年华诞的献礼。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自然风光奇美秀丽,资源储量得天独厚,汉族、蒙族等49个民族同胞在此繁衍生息、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国以后,尤其是近年以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扶

2、持下,内蒙工业迅速发展,经济增速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内蒙中西部的发展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关键词:人才战略,品牌发展比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西部发展的“瓶颈”-人才问题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认为:“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优势,归根到底是人才的优势”。可见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资源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作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相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资金、信息等四个资源要素上都不占优势。过去常说“孔雀东南飞”,就连西部本区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在西部就业。这样看来,人才需求方面的巨大缺口,成为了制约内蒙古,以至

3、整个西部发展的瓶颈。就这个问题我们与伊利集团以及鄂尔多斯集团的高层进行了深入探讨。伊利集团行政管理部门的孙婧小姐为我们具体讲解了伊利的人才战略。在总公司的人才组成上,以本地区的人员为主,辅以引进的高端研发人员,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缺失。此外,集团通过网站招聘、人才交流会、猎头公司等途径直接招聘人才,同时建立自己的人才库,这样在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就可以从人才库中抽调人手。针对公司内部的人员培养,集团也有一套自己的激励政策。包括绩效考核、薪资激励等,同时对不同职位的员工会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伊利集团将品牌管理部的总部设在了北京,同时在各个地区设有分部,

4、在接近市场的同时有效利用了外省人才资源。在访谈中,孙婧姐向我们提到伊利的高层管理干部60%为本地区的原有人才,另外一部分则是政府机关的直接调配,外省人员极少。我们认为,这仍是地区的制约作用所导致,这样的高层比例弊大于利,十分不利于前沿市场信息和先进管理方式的传递。不妨制定地区间高管的流动责任制,将有利于避免信息、技术交流方面的闭塞。鄂尔多斯集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是草原上的一个奇迹。作为一个“五业并举,协同发展”的多元化企业,它所需要的人才更是涉及各行各业,那么鄂尔多斯集团是如何设计自己的人才计划的呢?集团总裁王祥林多次强调,办好一个企业,最关键、最根本的是不断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创

5、新机制,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及激活人力资源的新机制。鄂尔多斯集团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除了上文提到过的相关人力政策之外,鄂尔多斯还独创了自己的委培生计划:集团与西安大学、天津商学院、东华大学等几大高校联合,选择一部分学生作为自己的委培生,签订协议,集团负责这些学生的一半学费,同时这些学生必须保证毕业后在集团工作8年。这类委培生多为技术类人才,保证了鄂尔多斯集团固定的人才来源和优秀的队伍质量。人才流动也是鄂尔多斯集团要面临的一项问题。因为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少数富饶的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逊色于一些东部城市,这样就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务工人员,由于各个企业的薪金差异,集团内部员工的流失现象也屡见不鲜。

6、针对这一问题,集团的财务处胡处长向我们详细讲解了鄂尔多斯集团人本位的人力资源体系。对于普通员工,集团采用“工资+分红”的收入分配模式,建立职工持股会,设立各种单项奖励;对于干部,采用末位淘汰制度,任职卸任制度以及干部挂职见习制度等,有效保证了集团内部员工较高的岗位素质和工作效率。此外,集团十分重视员工的再培训,如各种形式的讲座,使每位职工都意识到生产高质优质的产品是企业的生命。小结:人力资源问题不仅是这两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整个西部地区走向繁荣的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总结两个企业的用人之道,首先是用自身的理念感动员工,让员工产生企业归属感;其次就是激励政策,鼓励员工通过

7、自身的努力实现转岗、升职,并获得一定的薪资奖励。在招聘方面,社会招聘辅以人才库的储备,并独创适合自己企业的方式(如委培生),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这些经验都值得西部企业借鉴。作为大学生,仅仅了解这些西部企业的用人之道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在宣传这些企业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还要积极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去。 二、品牌战略比较 蒙牛集团和伊利集团作为我国乳业的领军企业,它们之间又很多的共同点。例如他们都根据奶制品需求拓宽自己的事业部,不断创新开发出自己的新产品等,但是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之下,我们看到的却是两个风格迥异的企业。正如其产品口味一贯保持的清淡风格,伊利集团作为中国乳业的老大哥,始

8、终保持着务实、严谨、勤勤恳恳、毫不张扬的踏实作风。2008年,伊利集团五大奶品中液态奶的销售业绩落后于蒙牛集团,但其余四大事业部的销量仍牢牢占据着领先地位。我想正是在这个老大哥的带领下,蒙牛集团才有不断前进的动力。10年的时间成就了蒙牛速度,如今蒙牛集团已经与伊利集团分庭抗礼,被并称为“草原奶业双雄”。蒙牛成长如此迅速的秘诀就在于“品牌比附战略”。蒙牛在其成长过程中,一直打着“向伊利学习”的口号,无形中依靠伊利的名气提升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另外,蒙牛的广告战略也是相当的引人注目。公司成立之初,牛根生总裁就敢于把公司900万启动资金的1/3用于广告宣传;到2003年,蒙牛乳业已成为央视广告的新一

9、代标王;至今,蒙牛集团的广告投放量仍远远多于伊利。这种广告战略一方面给蒙牛带来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消费者的质疑:如此巨大的广告投资是否意味着对生产投资的减少?企业是否在重视广告效应的同时忽略了产品的实际质量?用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肯定,才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关键。在品牌塑造方面,蒙牛仍需上下而求索。 与“草原奶业双雄”相比,以“温暖全世界”为口号的鄂尔多斯集团则是多元化品牌发展战略的典型代表。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再到2001年的“二次创业”,鄂尔多斯集团成功走出了一条“不相关的”多元发展之路,形成了羊绒、煤炭、电力、冶金、化工“

10、五业并举,协同发展”的经营格局。纵观当今世界,几大商业巨头所走的多元发展多是相关多元,如微软既做网络产品又做应用软件,但都与计算机产业相关。而鄂尔多斯集团却毅然选择了与羊绒并不相关的煤炭与化工行业。集团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又是怎么将计划成功实施的?在与鄂尔多斯集团财务处胡处长座谈之后,我们心中有了明确的答案。首先是羊绒产业的饱和。这里所说的饱和并非指全部羊绒市场没有再提升的空间,而是说鄂尔多斯所占的市场份额已占到国内市场的40%和世界市场的30%以上,连年稳居世界第一位。在这样的形势下,绒纺服装业的发展很难再取得突破。集团开始着眼于多元发展。其次是当地的资源优势。作为一个科技落后、人口稀少却

11、拥有丰富资源的西部城市,依托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显然是当时最为明智的选择。所以,集团按照“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经济模式,以煤炭-电力-冶金、天然气-化工、煤炭-化工三大产业链为主要框架,全力打造了一个配套完善、结构合理、链条丰富的重化工产业集群棋盘井工业园区。最后是内在的关联性。企业选择了这样一条新颖而艰难的道路,却又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底奥秘何在?连接这些产业、维系公司运作的纽带是什么?胡处长向我们娓娓道来:从物质方面说,资本是这些行业内在运作的必要联系,集团敢于利用羊绒产业所积累的原始资本进行多元投资,使剩余的资本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从精神层面讲,对企业的文

12、化认同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集团文化魅力的感召下,数万名员工无不将企业发展视为己任,集智放胆,拓荒创新,使集团得以向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发起冲击。 小结:这三个典型的西部企业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靠资源起家,我想这也是大部分西部企业的发展方向。但是为何这三家企业迅速崛起成为了内蒙的支柱企业,奥秘就在于他们适当的处理了专与泛的问题。蒙牛和伊利在相互的竞争压力下,共同发展,成为奶制品行业双雄,并且不断攀登着一个又一个高峰。而鄂尔多斯集团凭借在羊绒产业的雄厚基础,开始多元化发展,使企业的资本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在专与泛的问题上,西部企业也应从这三家企业的成功中得到启示。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

13、路 近几年来,伴随着内蒙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高强度开发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的天然屏障,对于其临近省区的环境保护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此行不仅目睹了内蒙目前的环境建设状况,也在三大名企中见证了内蒙人为环保所付出的努力。 在蒙牛的澳亚示范牧场,我们看到了中国奶牛饲养业的进步。这里不仅引进了先进的牛种和喂养放牧技术,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观念的革命,预示着中国奶牛养殖业将由分散型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该牧场采用自己出产的专门饲料来喂养奶牛,大大减少了对草原的直接伤害。同时它还利用奶牛的粪便发电,形成了绿色环保的循环产业链。伊利集团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4、上也有自己独具匠心的方法。由最初的个体散养到牧场小区、奶牛合作社,再到现在完善的奶联社,伊利集团不仅保护了奶农的利益,也保证了奶源的安全和稳定,最重要的是集团将草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牢记在心,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而鄂尔多斯集团之所以能在世界羊绒制品行业中独占鳌头,与其优质的原材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产出高质量羊绒的山羊会吃掉草根,严重破坏草皮,所以世界许多国家不愿冒此风险来饲养这种羊。面对这一难题,鄂尔多斯集团并没有绕道而行,他们实施防风固沙工程,减速草场沙化,同时在大片草场区造屋盖棚,吸引牧民入住,由粗放式的放养转向集中式的饲养,保证了羊绒的持续供给。除此之外,胡处长还向我

15、们介绍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也帮助企业更好的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小结:内蒙的发展将会走出独具特色的道路,发展与保护并进,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伊利集团和鄂尔多斯集团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社会和企业的长远利益为奋斗目标,采取了许多可行而有效的措施,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减少了环境压力,他们无疑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企业成功的典范。西部的许多地区经济还很不发达,企业在发展初期容易过于关注经济增长和产业效益,而忽视了环境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破坏。因此,企业必须时刻将“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铭记在心,在企业建设中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四、实践总结与

16、反思在伟大祖国60周年华诞这一特殊的时刻,我们实践团为了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实践 ,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如前期联系企业,反复查阅资料,召开小组会议,熟悉课题,以及企业的相关背景调查,制作详细的实践方向。当我们来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时,并没有急于去企业开展参观访谈,而是到内蒙古博物馆去初步了解内蒙的发展历史,到商业街考察了内蒙的经济发展状况,最后确认我们的课题符合内蒙经济现状。之后,我们才开始去企业进行深入调查。 在与三大名企的近距离接触中,我们深刻理解了他们的企业文化,感受到了他们亲切的待客之道,同时我们的三个课题也成功地在座谈与参观中找到了答案。 短短8天的旅程很快就结束了,在考察之余,我们一行人还观赏了美丽的草原、辽阔的沙漠、雄伟的成吉思汗陵在这片古老、富饶的沃土之上,我们欣赏到了内蒙壮阔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感受到了内蒙在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漫长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对这三个典型企业的探访,对内蒙乃至整个西部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相信西部将会与祖国共奋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