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非公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研究0.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485118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县非公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研究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我县非公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研究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我县非公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研究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我县非公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研究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我县非公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研究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县非公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研究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县非公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研究0.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我县非公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研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2010年7月,清涧县总工会和乡企办组成联合调查组,采取座谈、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县非公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查涉及宏祥、人和仙、百城木雕、正栋薯业、枣生堂、巨鹰、鑫磊石材等县各大行业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发放职工问卷100份,有效作答100份。抽样调查的100份职工问卷中,从事工作岗位比例为,一线人员46.2%,技术人员10.4%,销售人员3.7%,管理人员31.6%,其他人员8.1%。从总的情况看,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县

2、非公企业职工工资逐年有所增长,工资支付基本得到保障,工资决定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体现在劳动关系上,总体上是和谐的。但由于制度上存在某些缺陷,致使在非公企业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我们力图通过系统的调研,掌握情况,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积极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一、 基本情况(一) 对非公企业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所选中的7家非公企业具有一定规模,是比较成熟的企业。没有选中停产半停产企业、困难企业和破产企业。在填写问卷时,主要是企业的各级职工,反映的情况基本向好。从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非公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非公企业职工人数增加

3、。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企业效益都在逐渐增加。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非公企业反正迅速,非公企业职工人数逐年增加。2、非公企业的效益增长较快,职工的收入增长缓慢。从调查统计看,有62.2%的职工认为近年没有涨工资,甚至有25.8%的职工认为自己有3年的工资没有变化。企业的分配在向高级管理人员倾斜,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工资和职工收入差距在拉大,主要管理者的年薪是职工收入的330倍,两级分化明显。3、大多数非公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其中企业在职工福利、保险、住房、教育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一部分非国有企业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办理基本保

4、险。4、政府对非公企业的工资分配管理是松散的、没有可靠的手段和办法来规范和约束。成规模的非公企业对职工权益保障基本到位,但大多数的小型非公企业没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而且失去监管,管理简单,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二)非公企业职工对收入分配问题的主要看法1、非公企业发展较快,职工工资有一定的增长,但工资增长明显低于企业效益的增长。2、不了解当前政府对非公企业收入分配有哪些宏观调控手段。收入分配政策是政府指导、市场调节、企业自主、职工参与。现在的政府调控由控制工资总额改为定期公布工资指导线、职业工资价位、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市场价位等形式。7家企业中完全了解政府的调控手段的只有2家,占3

5、0%;知道一点和不了解的有3家,占42%;完全不了解的只有1家,占13%。3、参照当年本地政府工资指导线而调整企业工资的非公企业少。7家企业中参照了指导线的只有3家,占被调查企业的42%,而不参照原因中大多数回答的是因为只有地区指导线,没有行业指导线,对本企业缺乏指导性,不好用。4、调整职工工资时一般要参照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非公企业参照的占53%,说明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的作用比较明显。非公企业需要调整工资只有在企业效益增加后才能进行,在增加职工工资时的优先原则是首先考虑基层干部和技术工人,然后才是一般工人。5、对参与企业分配最有效形式的认识存在偏差。非公企业职工大多数认为参与企业分配最有效的

6、形式是集体协商制度。从调查情况看,非公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的情况不是很好。被调查的7家企业中,企业劳资管理人员有一家认为自己的企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签订了工资集体协议。另有6家企业没有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占被调查企业的85%。6、对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合理的认识不一致。被调查的7家非公企业有3家选择比较合理,占42%。被调查的企业在回答如果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时,是否能保证落实最低工资标准,都能保证职工的月收入不低于县的最低工资标准。(三)对职工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有100名职工参与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00份。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男比女多、文化程度普遍低。在有效问

7、卷中,男性有59名,占被调查总数的59%,女性41名,占41%。被调查的职工中,高中和大专学历的占45%。从事的岗位一般工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各占五分之二、五分之二和五分之一。2、签订劳动合同情况良好,工资年限比较长。100份有效问卷中企业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占到82%,固定期限合同占大多数。在被调查职工中,有75.8%的职工表示与企业签订的是固定合同,3年以上工作年限的占到80.3%。3、对目前的收入情况满意和不满意的各占50%。被调查的职工中,工资收入高、中、低的比例相当,收入差距层次明显。调查显示,年总收入在9600云以下的占52.5%,960114400之间的占21.7%,1440

8、0元以上的占10.8%。大多数知道清涧县最低工资额大多数都大大高于清涧县最低工资标准。职工认为自己的工资收入在清涧所属档次在中等合中偏下的占到68%,但这反映出职工收入并不高,因为这些被抽样的非公企业经营状况较好,是盈利较多的企业,没有停产、破产合困难企业的职工参与问卷调查。 4、对工资集体协商了解较少。企业是否进行了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职工的回答与企业劳资人员的回答又很大的差距,只有10%的职工认为企业是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又60.8%说不知道,说明职工对企业分配决策合政府了解很少。而且职工认为工资集体协商有利于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作用评价很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9、无劳动合同、合同短期没有明确工资数额。一些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企业不严格执行劳动法有关规定,没有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被调查职工工龄在3年以上的占80%。签订了劳动合同,签订合同的也是在3年以下,呈现合同短期化趋势。据我们对职工劳动合同的查阅,在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一般都是两句原则性规定,对收入分配没有明确的约定。如实行按劳分配、两低与原则,看不到明确数额的工资。在工作时间上,不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最大程度的榨取职工的剩余价值。 2、工资偏低增长缓慢、甚至长期不增长。清涧县公布的近3年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分别为7026元,7563元,8045元,被调查的职工平均工资分别是6918元,7012元,80

10、11元。在100名职工中,近3年调整国3次工资占13.2%,调整国两次的占26.1%,调整过1次的占31.5%,3年都没有调整工资的占38.7%。 3、分配差距过大、不同程度存在拖欠现象。据调查,本地收入最高行业的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7532元,最低是9618元。而拿年薪的少数管理者的收入是普通工人的330倍。连续两年末累计拖欠工资金额在11.8亿,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清理建筑行业拖欠民工工资。 4、职工民主参与权利落实较差。工资分配由非公企业自主,由于西部省市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工资嗾使企业的少数几个人决定,没有职工参与的渠道。虽然工会在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但是,缺

11、乏法律的强制性,政府又关部门合企业的管理者没有主动性,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难度较大。在调查本单位是否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时,60.5%的职工回答“否”,51%的职工回答“不知道”。 5、政府对收入分配的监控力度减弱。当前政府对企业分配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部分企业借口只有地区指导先,没有行业指导线,缺乏指导性,不给调整工资。又的企业还表态:“我们企业实行计件工资,不适合用工资指导线”。于是存在很多权力真空,导致职工对企业经营者及管理人员存在很多的猜测。非公企业内部沟通不畅,透明度不高,影响了企业内部的团结合凝聚力。 6、非公企业工会收入分配中发挥

12、的作用不够。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等方面的作用不够明显。工会干部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也抱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企业经营方与员工方的地位不平等,工会无法掌握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合收入分配的数据等”。由此,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议 1、加大工会法、劳动法以及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强制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规范劳动合同内容,合同必须明确工资额度。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在非公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中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作为工作重点。同时提高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用人单位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督促劳动关系

13、双方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签订并认真履行劳动合同,稳定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劳动合同工作的管理,在劳动合同中要明确工资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并约定支付的时间、标准、支付方式和支付办法。建立集体合同制度的单位,工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工资标准。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制度和扩大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严重侵犯职工合法利益的现象给予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2、保持工资的同步增长、让职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继续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科学地制定各行业、各岗位的知道价位,及时调整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使非工企业自主分配工资时有一定

14、依据。加大对计件工资企业确定工资定额标准的指导,改变劳动强度与劳动报酬之间不相符的现象。逐步形成企业效益与职工工资同步增长,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3、建立工资预付保证金制度,杜绝拖欠工资。劳动保障、建设部门和工会组织要严格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建筑、加工等行业的工资支付实施监督。继续实行和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和担保制度,在办理施工许可证之前,必须预交工资支付保证金,并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解决拖欠的工资。4、全面落实“两个普遍”,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职工的民主参与权利。坚持职代会制度,在非公企业中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职工的收入分

15、配方案和工资集体协议草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指导,非公企业经营方与员工方平等协商,提高工会干部协商谈判的水平,掌握非公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和收入分配的数据。积极和主动参与收入分配。推动厂务公开工作,实行非公企业内部公开,最大程度的透明企业财务、经营情况、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的收入情况,加强收入分配沟通体系的建设,维护企业的发展和职工收入的增长。5、政府加强对非公企业分配形式的监控力度。政府要用好对企业分配宏观调控的手段,及时测算和发布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加强对职工平均工资、企业人工成本、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的研究分析;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资指导线等相关信息数据,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6、加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发挥好工会组织在非公企业和职工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帮扶作用和维权作用,充分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大非公企业的工会组织建设,减少收入分配问题引发的劳动纠纷,为非公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作者:贺红雄 贺 波 单位:清涧县总工会 地址:榆林市清涧县岔口 邮编:718300 联系电话:0912-5262344130389576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