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doc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94950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500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0页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0页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0页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0页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目 录第01讲 绪论: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3第02讲 绪论: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学习方法9第03讲 问诊的方法和意义17第04讲 问诊的内容24第05讲 问现在症:问寒热(一)30第06讲 问现在症:问寒热(二)35第07讲 问现在症:问寒热(三)42第08讲 问现在症:问汗(一)50第09讲 问现在症:问汗(二)、问疼痛57第10讲 问现在症: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睡眠64第11讲 问现在症:问饮食口味(一)72第12讲 问现在症:问饮食口味(二)78第13讲 问现在症:问二便83第14讲 问现在症:问经带90第15讲

2、 望诊概述 全身望诊:望神(一)96第16讲 全身望诊:望神(二)102第17讲 全身望诊:望色(一)107第18讲 全身望诊:望色(二)113第19讲 全身望诊:望色(三)120第20讲 全身望诊:望形体125第21讲 全身望诊:望姿态130第22讲 局部望诊:望头面136第23讲 局部望诊:望五官(一)143第24讲 局部望诊:望五官(二)148第25讲 局部望诊:望五官(三)、望躯体(一)153第26讲 局部望诊:望躯体(二)、望四肢160第27讲 局部望诊:望二阴165第28讲 局部望诊:望皮肤168第29讲 局部望诊小结176第30讲 望排出物184第31讲 望小儿指纹 舌诊概述(一

3、188第32讲 舌诊概述(二) 望舌质:舌色(一)194第33讲 望舌质:舌色(二)、舌形200第34讲 望舌质:舌态、舌下络脉206第35讲 望舌苔:苔质211第36讲 望舌苔:苔色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意义218第37讲 闻诊:声音、语言225第38讲 闻诊:呼吸、咳嗽230第39讲 闻诊:心音、胃肠异常声音嗅气味236第40讲 脉诊概述(一)242第41讲 脉诊概述(二)248第43讲 正常脉象 病理脉象:浮脉(一)263第44讲 病理脉象:浮脉(二)、沉、迟、数脉270第45讲 病理脉象:虚、实、洪、细脉278第46讲 病理脉象:滑、涩、弦、紧脉284第47讲 病理脉象:结脉 脉象鉴

4、别 相兼脉290第48讲 病理脉象:真脏脉 妇人脉与小儿脉 按诊的手法与意义297第49讲 按诊的内容304第50讲 八纲证候概述 八纲基本证候:表证311第51讲 八纲基本证候:里、寒、热证318第52讲 八纲基本证候:虚实辨证、阴阳辨证325第53讲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一)331第54讲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二) 八纲辨证的意义338第55讲 病性辨证概述 辨六淫证候(一)346第56讲 辨六淫证候(二) 辨阴阳虚损证候353第57讲 辨气血证候(一)360第58讲 辨气血证候(二) 辨津液证候(一)367第59讲 辨津液证候(二) 辨情志证候373第60讲 脏腑辨证概述 辨心病证候(一)3

5、82第61讲 辨心病证候(二) 辨肺病证候(一)390第62讲 辨肺病证候(二)397第63讲 辨脾病证候403第64讲 辨肝病证候(一)411第65讲 辨肝病证候(二)417第66讲 辨肾病证候425第67讲 辨腑病证候(一)431第68讲 辨腑病证候(二) 辨脏腑兼病证候(一)437第69讲 辨脏腑兼病证候(二)444第70讲 六经辨证概要(一)451第71讲 六经辨证概要(二)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一)457第72讲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二) 三焦辨证概要 经络辨证概要464第73讲 诊断结合运用(一)470第74讲 诊断结合运用(二)477第75讲 诊断结合运用(三)484 第01讲 绪论

6、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司委托,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中心举办,由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承担的,中医诊断学示范教学师资培训班,现在开始了。我应邀担任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能够和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我感到很荣幸。我们这次讲课所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十五”国家级规范教材,也是新世纪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规范教材中医诊断学。这门课程教材是由我主编的,现在由我来担任主讲,自然可以保证我们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但是,我觉得这次给大家讲课,形式和内容上还是不太一样。我从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按照国家管理局的规定,应该是以本科院校的学生为对象,而

7、我们本科院校的学生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开中医诊断学,他们在中医里面的知识,中医诊断学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而我们大家基本上都是教员,对于中医诊断学,应该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个课程讲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就是我讲的同志们可能都知道了,而同志们希望我讲的又不(一定)能够面向本科的同学讲。所以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在这种教学的氛围上,都会有一定的差距,都会产生一个错位,这个错位就会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这个教学,要进行全程的录像、录音,制成VCD光盘,还要在网上开展网上教学,要受到全国的同行,乃至全国中医界的检验,又要使今后学习起来能够便于接收,所以要讲这门的课难度还是比较

8、大。为了讲这一个课,我这一个多月整天都在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幻灯片。用多媒体教学,它好的地方就是知识比较丰富,形式可能多样一点。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我没有版述,教员嘛,就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我不带粉笔,一个字都不写,讲课里面这种生动性也就受到影响,这恐怕是不足的地方。我们这一次的教材也好,教学内容也好,幻灯片的内容也好,除了要继承我们历史上优秀的中医诊断学的遗产以外,实际上我们全国从事中医诊断学的工作者,我们的老师,都为我们这个内容添了很多的光彩,都有他们的功劳。我讲的内容,实际上有很多是取自全国其他院校老师的一些好的经验,有他们的功劳。如果有什么错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9、请大家批评,这是我的问题。同时我希望我们这次教课,能够变成一个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过程,大家都是从事中医诊断方面的老师,希望能够共同的启发、提问,共同的研究、商量,看把这门课怎么讲好。也可能要提些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当学员一样,不要有问不答、起而不发。我希望大家共同配合把这门课讲好,同时可能要作一些必要的记录。至于有一些内容,大家可能还想听一些教材以外的其他的内容,或者要开展一些学术讨论。我可以考虑安排,就是开设专门的讨论课,或者是另外开一次讲座,另外抽时间来开设。总之,希望共同的把这门课程学好。下面就正式开始讲课了。我们中医诊断学的整个内容,分为三篇,上篇、中篇、下篇三篇。前面有一个绪论,后面

10、有一个原文选录,上、中、下三篇里面一共有十二章,今天我们开始讲中医诊断学的绪论。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诊,什么叫做断?所谓诊,就是查看和验证的意思。比如说通过我们的检查,通过我们的询问,来获取各种病理信息。什么叫做断?断是讲的分析判断,就是辨别病情,判断病情,判断、决断的意思。这个断字详细写是这个样子,我看这个字造得很不错,“斷”字是什么意思?四个绞丝,这四个绞丝代表什么意思?那就是复杂。各种复杂的病情,各种复杂的事物,复杂的矛盾,我们要把这些复杂的事物分析判断出来,把它切割开来,旁边一个斤字,“斤”是什么意思?斧头。斧头干什么呢?就是切断,给它作出判断。对这个复杂

11、的病情能够进行判断,所以用了这个断字,造字我看中国文化就造得很好,这个字造得很好。因此,诊是讲的诊察、察看、辨症,收集病情资料。断是讲的分析、判断,对病情作出分析判断,因此诊断两个字合起来,就是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实际上就讲到了我们诊断的三大主要内容:诊察病情,就是诊法;判断疾病,疾病的判断,特别是临床各科都有一个疾病诊断的问题;辨别证候,对病情证候作出判断。这就是我们讲的诊断的内容。我们中医诊断学,什么叫中医诊断学呢?中医诊断学它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这些诊察判断,都要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对于病情怎么样收集,怎么样进行辨别,它的疾病和证候里面包含了基本理论。比如

12、我们今后要讲到各种病因病机,各种脏腑病证的归属,它实际上涉及很多理论问题。如果没有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我们诊断就学不好。包括它的基本知识,有一些就是基本知识,就是要死记硬背把它记下来,比如说各种病的症状、证候的名称,它的概念,为什么叫头痛?没有很多的解释,头痛就是这个症状,这样一个症状你就把它叫做头痛。像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怎么样询问病情,怎么察舌等等,这都是技术问题。所以我们诊断里面它应该包括了三部分内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样一门课程叫做中医诊断学。这门课程,它在整个中医学里面,它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原来学了中基,或者有的还学了内经、伤寒论等等,学了基础理论,要

13、到临床各科去,应该先有一个诊断打基础,所以它是一个桥梁课,也是临床各个专科的基础。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我们作为医生来说,整天忙着的就是忙于诊(断)和治疗,我们诊断就占了一半。所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就可以看出。绪论里面要讲的第一大问题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中医诊断学有四大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诊法。刚才讲到,所谓诊法就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过去我们叫做四诊。(第一个)就是望诊,望诊就是通过医生的眼睛去看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排出物、小儿指纹等等这些内容,这就是望诊的主要内容。第二个是闻诊,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用耳朵去听,听病人发出的各种病理声音;第二个是用鼻子去嗅,看病体有什

14、么气味,呕吐物、排泄物有什么气味,病室里面有什么气味。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三个是问,就是询问病人的自觉痛苦和各种病史等等情况。第四个是切诊。切诊里面最主要的,我们中医最具特色的是脉象。除了按脉以外,还包括按其他的部位,按胸腹、按肌肤、按四肢等等,用手去按。这样望、闻、问、切,中医过去把它称为四诊。实际上我看不是四诊,使用了我们人的医生的几大感官,都用上了。眼、耳、口、鼻、手,就是用口去问,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嗅,耳朵去听,用手去按。那么实际上如果按照我们医生的感官来说,应该是五诊,是不是?按感官应该是五诊。而古代一直把它称为四诊。如果是按照我们的教材,现在把它分成了六章,就是把舌诊,因为很突出,

15、内容也很多;脉诊,中医也有非常多的特色,内容也很多,把这两部分内容单独拿出来,(各自)作为一章,所以就有六章书了。诊法里面包括了六章,那么我们能不能够叫做中医是六诊呢?还是不叫六诊,还是只有望闻问切四诊。实际上我刚才讲到,应该是眼、耳、口、鼻、手,应该是五个诊法,那么这里面和西医相比较,西医是问诊加视触叩听,西医没有用鼻,没有用嗅觉,中医有一个嗅觉,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中医诊法的主要内容。第二个是诊病,诊病也叫做辨病,就是对疾病的病情进行判断,判断出病种,作出病名诊断,判断是哪一种疾病,最后要给它一个病名,诊断出来是个什么名称。比如我们讲的疟疾、痢疾、肺痈、痫病、消渴,请大家注意

16、我这些用语都是规范性的用语。痫病过去叫做癫痫,我们不能叫癫痫,癫和痫应该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癫和狂也是不同的疾病,痫病,痫就痫,不能叫癫痫,按照中医的观点。比如妇科的滑胎、痛经;小儿科的麻疹、夏季热;外科的红丝疔、乳癖(乳癖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乳腺小叶增生)、脓疱疮、牛皮癣;肛肠科的内痔、外痔;骨伤科的股骨颈骨折;五官科的白喉;眼科的聚星障等等,像这些都是什么?它们都是病名,这些内容我们都是叫做病名。那么这个病名是一个什么意思呢?实际上病名是对这一种病,所代表的这种病的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疟疾,它代表疟疾这种病的全过程,它有什么特点和规律;麻疹,它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做的概

17、括和抽象,概括,并且抽象出来。这样一种表现:小孩子发烧两三天以后,全身出现疹点,然后疹点收缩、消退,这样一个病理过程,这种表现我们给它一个名称,抽象一个名称,这个病叫做麻疹。什么叫红丝疔?有一条红线,在手上、脚上,出现一种红线,有疔疮的特点的这种表现,我们把它抽象成红丝疔。所以这个病名它代表了这种病,它所代表这种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请大家注意“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实际上要把这个病字弄懂也不太容易,不是那么很容易弄懂的。我们看一下广义的疾病概念,这个概念越广的概念,越难下定义。比如说我们讲“人”,大家每天都看到是人,但是什么叫做人,有一个人就写过一篇文章,他说“我不是人”,为什么他说“我不是

18、人”呢?他说给人下的定义是什么东西?人是能够直立行走、具有思维活动、能够制造工具的一种高等动物。他说他是高等动物还是对的,但是他说直立行走他受伤了,他躺在床上不能直立行走,所以说他不是人;文化革命的时候,他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不能讲自己愿意讲的话,所以他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他说我一辈子没有制造过工具,我穿的衣服,吃饭用的碗,写字用的笔,睡的床铺,所有都不是他自己制造的,他这一辈子都没有制造过工具,所以说他不是人。那就说明什么问题?这个人好像我们每天都看到,全世界有五六十亿人口,但是要给人下个定义很不容易。我们要给病疾病下个定义也很不容易,什么叫疾病?对这个疾病的概念我们过去中医叫什么,怎么叫的?

19、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不平衡了,阴阳(平衡)关系被打破了,这就是疾病。阴平阳秘,这就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就是健康,相互协调的。阴平阳秘打破了,阴阳不平衡了,这就是疾病了。这个概念很抽象,很难下结论。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有一个结论,健康是一种在躯体、精神、社会上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这就是健康。在躯体上他没有病,精神上也没有痛苦,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这就是健康。所以疾病是和健康是相对的,疾病和健康相对。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这一段话,健康对健康之间的,就给医学,现在的医学模式是不是就有一个新的定义,改变了?原来是纯生物的医学模式,就只看人体有没有病,就看形体上有什么改变,找到病源体,像我们袁局长讲的

20、找病源体,找形体的结构改变,只看到这一部分,把精神因素、把社会的适应能力丢掉了。所以现在他提到了躯体、精神和社会三方面,这就形成了一个什么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际上,这个医学模式在中医看来,仍然不完整。为什么不完整呢?应该中医还要加上什么东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医学模式?在我们中医看来是不是完整的?并不完整,应该还要加上自然。人与天地相应,天人合一,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它不仅仅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按照中医的医学模式来说,应该是生物-心理-社会-自然的医学模式。从这里边也可以看出来,我们中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有它的科学性,强调形神合一,人与天地相参,

21、这就是我们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所以疾病,我们知道了健康,怎样看疾病呢?疾病应该说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之下,机体产生的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不利的一种病理表现。正邪相争,强调一个因素,强调了阴阳失调了,就是阴平阳秘遭到破坏,阴阳失衡,气机不利,机体的机能活动(障碍)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疾病这个概念,是非常广的一个概念。实际上这个概念也并不是很准确,现在又提出来一个亚健康状态,大家可能看到了,亚健康,除了健康,除了疾病以外,中间还有一个亚健康。什么是亚健康呢?对于亚健康,有的人说中医的证候就是亚健康,我看这个说法也不对,为什么?到了亡阳的时候你说他还是亚健康?不对吧。说他有点肝气郁结可能亚健康,

22、心神不宁的时候可能有点亚健康还差不多,但是不能说疾病证候就是亚健康,不行,证候并不等于亚健康。那么什么是亚健康?对这个问题也值得讨论。因为我们现在我上次在北京参加一个会,他们有个亚健康的课题,就在这个选择什么是亚健康的问题上感到很困难。为什么感到很困难?他有一百万,给他一百万(经费),(用)这一百万(经费)去调查亚健康,什么是亚健康,要调查,那当然亚健康就不是调查一个两个,十个八个,要上千上万,甚至几万人来进行调查,才能够确定他是不是一个亚健康(状态)。对这个亚健康怎么确定呢?如果是要一万人去调查,看你到底是疾病,还是健康,还是亚健康,一百万(经费),若只做一万个病人的话,一万个人的话,那每个

23、人下来只有一百块钱。一百块钱要排除你是疾病、还是健康、还是亚健康,确定下来,一百块钱要作检查,恐怕作不了什么检查,那经费是远远的不够。我这个提到什么是亚健康?就是:健康减去疾病就是亚健康。健康疾病亚健康。那么怎么样减疾病?怎么样确定是健康?所以当时他这个健康,你说这个人是健康、不健康怎么确定呢?我当时给他们说了,什么是健康?我说“吃饭喷喷香”,脾胃功能好,能吃,这是一个表现。“一觉到天光”,睡觉睡得好,干了一天活,晚上躺上就睡着了,一觉到天亮才醒来。“干活有力量”,睡得好,干活、搞工作的时候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笑容挂脸上”,他的精神状态也很好,没有什么思想包袱,没有什么忧郁,没有什么压力,整

24、天笑呵呵的。“检查无异常”,他检查若血压正常,心功能、心电图,做过各种检查没有什么病。你说这人是不是健康?你要确定健康怎么确定?我建议你们以这几句话(概括):吃饭喷喷香,一觉到天光,干活有力量,笑容挂脸上,检查无异常,这就是健康。你把健康的人确定下来,然后减去疾病。他明知道他的检查,他的心脏有问题,他的血压有问题,尿糖升高,他明显的有病,你知道他有病,我把这部分病人删掉,剩下来的,检查又没有什么大的不正常,但是总是有这方面、那方面的痛苦,这种人我说就是亚健康。所以对这个“疾病”两个字,真的要把疾病两个字弄懂、讲清楚也不是那么很容易。这是我们讲的广义的疾病,这个疾病是笼统的,就像我们讲“人”一样

25、的,什么是人,我们现在讲疾病,什么是疾病,是笼笼统统的这样讲,就是阴阳失衡,邪正相争,气机不利,出现了各种病理变化,这就是疾病。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而我们讲具体的每一种病,就是前面我们讲到的那些病,什么疟疾、痢疾、肺痈、滑胎、红丝疔等等,那么这每一个具体的疾病,是对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特点(的概括)。刚才已经在前面提到了,全过程的特点,什么特点?比如病因,它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和主要临床表现,与规律,病机演变趋势,转归预后等等所作的病理概括。这个具体疾病,是对该疾病的本质认识,是认识本质,这个病那是一个本质了。麻疹、痫病、消渴、白喉,这都是一个(对)本质下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根据的是什么?根

26、据它的特殊的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而作出的结论,所以它是具体的病,我们要讨论的所谓诊病,实际上是要诊每一个具体的病,而不是笼笼统统的说。你是不是有病?我刚才讲了,是不是有病,也不是那么很容易就诊断得出来。一个人来了,你说他有病还是没有病,不能够很容易诊断出来。但是我们作为医生来说,更不是笼统的来判断你是有病还是无病,是健康还是亚健康,而是要具体诊断出来是种什么病。那么这个具体的病,是讲的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希望大家把握这几个字:“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讲这九个字,请大家把握住。这是我们讲的中医诊断,应该包括这两个诊病的内容,当然这部分内容诊病,实际上是临床各科要讨论的,作为我们

27、中医诊断学教学的时候,不可能对每一个病给它作出结论,来判断清楚。但作为我们诊它,它也属于诊断的内容,是我们诊断也应该要了解的知识。第三个是辨证,这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辨证,就是要辨别证候,确定证名。辨别它的这些证候表现,对这些证候表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等这些证候表现,首先对它进行辨别,并且要确定一个证名,辨出来以后要确定它是个什么证。比如说,痰热壅肺证、肝郁脾虚证、营分证、脾肾阳虚证、膀胱湿热证、瘀阻脑络证,这都是证。这个证并且是一个证名,而不是证候。辨别证候,确定证名,这个是什么?这是证名而不是证候,所有这些都是证名,那么什么是证名?证名和我们前面讲的具体的病名有什么不一样?具体的病名

28、是病的“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这九个字。而我们现在讲的证候,这个证名是讲的什么?是对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那个是全过程的规律、特点,这个是当前阶段的病位和病性。我们看前面的痰热壅肺证,有没有病位、病性?它的病位是什么?肺。病性是什么?痰和热。肝郁脾虚证病位在肝和脾,它的性质是气郁和气虚,是不是?它有病位和病性。而我们前面讲的麻疹、红丝疔、痫病,它有具体的病位和病性吗?有的有病性,有的有病位,有的没有病位有病性,有的有病性没有病位。麻疹它主要是根据症状来命名的,就是不是讲它当前阶段的病位和病性。所以具体的证名和病名,这个概念是不一样的,它讲的强调的是“当前阶段的病位和病性”,

29、要注意把握这几个字。我们刚才又讲到了一个证候的问题,什么叫做证候呢?证候比如说,痰热壅肺,这是一个名称,你怎么知道是痰热壅肺?它有一类的临床表现,我们大家都熟悉了。痰热壅肺一定有咳嗽,吐黄痰,黄稠痰,脉滑数,苔黄腻,气喘,这类症状,这些症状我们把它叫什么?叫做证候。所以它是证的外候,外在表现出来,痰热壅肺是医生作的一个结论,根据你这些表现,我最后诊断出来这是痰热壅肺证。膀胱湿热,有小便赤、数、涩、痛,发热,脉数,这样一类表现,这些表现我们把它叫什么?叫做证候。因此,证候,证候是不是一个概念呢?在这里是。严格的说,不是一个概念。证候是讲的那一些表现,证的外部的表现,而这个证是怎么来的?它是根据这

30、些证候辨出来的。根据了这个病人有外伤病史、头部刺痛、头晕、舌质上有紫暗色的斑点、脉涩,按我们说这是什么问题?这是表现吧。根据这些表现我们辨出来,给它一个名称,下一个结论,它的病位、病性在哪个地方,我们诊断是瘀阻脑络证。所以证名和证候在这个地方,概念不完全相同。但是,我们书上、各种地方到处是混着用的,这两个概念混着用。有时把辨证就是辨证候,证候就是证,也这样混在一起的,有这个情况。那严格的说,我们应该把它区分一下。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证型”,这是我们现在(讲的)什么型、什么证型。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阳上亢证,这是个证型。那么证型和证名有什么不一样呢?证型实际上它也是个证名,只是那些典型、规范、

31、常见的证,我们就把它称为证型。这个证型的概念实际上是西医的,型,这个概念是西医引过来的,什么叫做型?型是模型,那个工厂里面叫做铸造车间,把这个铁水倒在那个模子里面,那模子是现成的。做砖,做这个土砖,用一个框框把它框起来,多宽多高多长,把泥放进去,这就是个型。我们中医辨证严格来说,它不是个单纯的型,要真正的辨出来。但是这种常见的、典型的、大量存在的、规范的,我们可以把这个证名叫做型。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内容。第四个内容就是病历。中医诊断学的第四部分内容就是病历,这个病历过去叫做病案,或者叫做诊籍。实际上病历就是对诊疗情况的书面记录,把诊断治疗情况用书面把它记录下来。它包括这几个内容:必不可少的

32、一个是病情;第二个是病史;第三个诊断;第四个治疗。这四部分内容合在一起,我们叫做病历。主要的内容,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内容。主要内容,这也是我们要讨论的。这里面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有四大内容,四大内容有诊法、诊病、辨证、病历,我们重点在哪两个地方?在诊法和辨证这两部分。诊病是临床各科要讨论的,病历那更是具体针对病人,但是我们诊断要讲这部分内容。好,休息一下。第02讲 绪论: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学习方法开始上课了,下面我们要讲一下病、症、证的关系。刚才已经讲到了,要把它重复一下。一个是“症”,中医我们说诊断可以说这一辈子就是三个字:症、病、证这三个字。症也叫做症状,实际

33、上我们现在又把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症状,一部分叫体征。“症”字中医历来就有,这个“征”字中医历来也有,但是把它称为症状、体征,这就是结合了西医的才这样提的。症状是讲的什么呢?我们给它下定义的时候,一般是讲病人主观体会的痛苦或者不适,病人自己能够体会到的,头晕、耳鸣、恶心、胸闷,像这些,只有病人才能体会得到,哎呀,我现在头好晕,大家知道我这样头晕吗?不知道,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到的,我现在胸闷很厉害。体征是讲的医生,当然病人自己也可以发现的异常的改变。比如说舌苔黄,脉数,脉涩,面色苍白,医生、病人、其他的人可以发现的这种病理改变叫做体征。由于有的症状,有的表现,它既是病人自觉的感觉,也是别人能看

34、得到的,所以我们又把症状和体征笼统的合在一起。比如说咳嗽,咳嗽是自己的一种感觉吧,别人也知道他咳嗽,别人也看到了,说你这个咳嗽是症状还是体征呢?可以说它既是症状,也是体征。因此我们在症状和体征上不严格的区分,笼统的称为症状,简称为症。这些症状、体征,这个症,它只是疾病的现象,不是本质,是现象。头晕,它是什么问题?光是一个头晕,什么东西也说明不了,只知道病在头上面。胸闷,胸部有病,不知道什么问题。所以它是一个现象,不是本质。但是这个症状,是病证的一种客观反映,你有了什么病,你生了什么病,你怎么知道?医生怎么知道的?怎么说它是什么证?为什么说它是这一个病?根据的什么?是根据的症状。所以它是病和证的

35、客观反映,是辨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三句话,一个是现象;第二个是客观反映;第三个是依据,症在这里是这样一个意思。什么是言字旁的证?实际上古代这个证和现在的症,这两个证(症)都是没有严格区别的。时间关系,我们不详细讲这个问题。已经讲过,证是讲疾病中机体动态反应的阶段性病理本质。病和证不相同的地方,这个证是讲的机体的一种整体反映状态,一个阶段的,当前这个阶段存在一个什么反映状态,全身是什么反映状态,它是由病位和病性等证素决定的。这个地方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证素”,这个概念是2003年2月28号确定下来的新的概念。证素,什么是证素?就是讲的病位和病性,心、肝、脾、肺、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这是

36、病位吧。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饮、风、寒、暑、湿、燥、火,这是病性。这些病位和病性,它是构成证的要素。我们说肝胆湿热证,由哪几个证素构成的?病位的肝和胆,病性的湿和热,所以肝、胆、湿、热这四个证素构成了一个证名。那么膀胱湿热是膀胱的病位加上湿、热;小肠湿热是小肠的病位加上湿、热;脾肾阳虚是阳虚加上脾、肾,那么,脾、肾、阳虚是病位、病性,它都是构成证的基本要素,所以叫做证素。什么叫证素?构成证的基本要素。就像我们的物质,各种物质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从化学上来说就是各种元素构成的。氢、氧、钠,就是氢氧化钠,我们把它叫什么?化学元素。我们现在辨证的这个素,叫什么?叫做证素,就是病位

37、和病性,是当前阶段的一种病理本质。那么病是什么呢?刚才已经讲过,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病和证两个,一个是当前阶段的,一个是全过程的;一个是讲的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一个是讲的它的特点和规律,它的角度不一样。因此,病里面,一个病存在着若干个证,一个证可以见于若干种病,因此就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病同证不同,或者是证同病不同,有这样的不同概念。我讲的广义的疾病,自然就包括了症、病、证,都包括在内。这是我们讲的第一大问题。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第二大问题,诊断的原理。中医为什么能够诊出疾病来?为什么能够辨出病情来?诊断的原理。中医诊断的原理,它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8、有机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作用的,疾病的过程里面存在着因果的关系。痰饮停滞,可以导致气滞,气滞以后又可以导致血瘀,血瘀以后又可以导致阳虚,它也可以有一个因果的过程,“局部”和整体的病理是相关的,是建立在这么一些整体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讲,中医诊断学它有基本理论,什么基本理论?这些都是它的基本理论。人是个有机的整体,各种病因、邪正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疾病的过程存在着因果的转化,因果关系,局部和整体不可分割,这样的基本理论。最主要的,要讲清中医诊断的原理,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面的这一段话,它代表了中医的诊断基本原理。为什么说“以我知彼”?就是毛主席讲的“知己知

39、彼”的意思,“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从外面可以推测到内部。“以观过与不及之理”,看这个是超过了还是正常的,观察它是正常的,是超过了的,还是亏虚了的?超过、不及。“见微得过”,见一些微细的变化,能够知道它出现什么问题。“用之不殆”,至于用这种方法去分析,认识疾病,是不会有错的。那么这一段话,实际上是把我们中医诊断学,大家都熟悉,我们中医诊断学有三大原理,讲了三个:一个是从外看内,以表知里是不是从外看内?“见微得过”,是不是“见微知著”?这个“观过与不及”是不是要进行对比?“揆度奇恒”,三句话吧。从外看内,见微知著,揆度奇恒,这三句话是不是包括了这三个意思?揆度奇恒,从外看内,这个是见微知著吧?所

40、以最有典型的是三句话。把它具体分解来说,是三个意思。一个就是司外揣内,就是从外面知道内面,“司外”是通过观察外部的病理现象,叫做“司外”,“揣内”就是推测内脏的病理变化,通过外部的病理现象,来推测内脏的病理变化,从外可以知道内。当然,反过来我们说,知道了内部,我们知道了内部有什么病理变化以后,可不可以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症状啊?我知道这病人有肾虚,肾虚他为什么会出现耳鸣?当然就可以解释这个症状了。肾虚为什么会出现腰痛?所以可以解释,就是知其内就可以解释他显现于外部的症状。知道了外部的症状,就可以推测他内部得了什么疾病。用这个图来表示一下,就是从外面可以测知内部,而内部可以有病变的时候可以显现于外。

41、这样一个过程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一种控制论上叫做“黑箱”的理论。这些话古代有的说法,灵枢本脏上面讲:“司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丹溪心法上面讲:“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知道他什么内,内部有什么问题,要观察他的外部。“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你诊察他的外部,目的就是为了知道他内部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内部有什么变化,必然会从外面表现出来,“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要对这个“黑箱”来作一下适当的解释,我们教材上用了这个概念。实际上“黑箱”这是控制论上面的一个说法。严格的说,中医不是“黑箱”,也不是“白箱”,可以说是一个“灰箱”。“白箱”是什么意思呢?清清楚楚

42、把这个箱子打开来看,里面放了什么金银宝贝,这是“白箱”。“黑箱”是关着,你猜一猜这里面到底放的是什么东西,“黑箱”。那我们中医诊病是不是完全的“黑箱”?不完全是“黑箱”,也不是完全的“白箱”,应该是一个“灰箱”,“灰箱”理论。那么这种“灰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直接打开黑箱,打开这个箱子,那我们解剖的方法,哎呀,里面是不是阑尾发炎?是不是胆囊里面有石头啊?打开了,剖腹探查。那是什么办法?打开黑箱的办法。这种打开黑箱的办法知道,用一个白箱的办法有好处,什么好处呢?就能够一目了然,非常清楚,打开了。但是,一打开的时候,他的生理状态,正常状态,或者说病人就遭到了破坏,就要受到很大的痛苦,内部结构遭

43、到了破坏。那么还有些东西是打不开的,比如说我们讲那个地球,地震,这里为什么会闹地震?打开地球看一看里面为什么发生了什么问题?打不开,那我们只能够从外部去推测。我们的头,大脑出了什么问题,都给它打开来,当然现在可以打开来一些,可以打开,用CT、核磁共振,可以看看里面是什么问题。但是有时打不开,一打开的话,把那脑子一打开,里面就出了问题了、破坏了。所以黑箱的办法就是通过外部给它输一个信息,看它有什么变化,看它的输出,通过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来推测里面什么问题,(这是)黑箱的办法。所以我们中医的诊断,实际上也就是通过输它一个信号进去,看它有什么,输出了什么表现,它现在属于舌红苔黄,脉数,面赤,我知道这

44、里面是热证,这就是通过这些现象,而不是打开来看。第一个原理,司外揣内。第二个原理,叫做见微知著。通过微小的变化,而测知整体的情况。还只看到一点点变化,还没有酿成大祸,没有出现全身性的整体变化,之所以由微小的变化来推测,可能会有什么问题。由于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每一内部脏器和我们体表、和我们的官窍,总是相互联系的。心有病,它可以反映到舌头上面来;肝有病,可以反映到眼睛上面来。所以我们通过这微小部位、微小的变化来推测。比如我们中医用了很多的,比如说面部分候,把我们一个面部分候为各个部位,从头面一直到心肝脾肺肾,都在面部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不是一个典型的见微知著?一个面部就可以看到,甚至我们一个鼻子、

45、一个耳朵都可以看得出来。比如说从一个耳朵上面,比如你讲这个耳朵,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通过一个耳朵就可以看看我们整个人体的情况怎么样,测知人体的情况。舌子上面,把我们舌子分为舌中、舌根、舌边、舌尖,分候五脏。眼睛的五轮(也是)。还有现在一种叫做生物全息现象,生物全息。这个生物全息实际上是根据摄影上面有一个叫做全息摄影术,把这个像片煎成很碎很碎,每一个小块的像片里面都可以洗出一个整体的像片来,叫做全息摄影。我们中国有一个人叫做张颖清,他创了一个全息的生物全息论,生物全息,现在在山东大学。他举了很多例子,一棵树,或者一片树叶,一个树叶子,这个树叶子的形状和整个树的形状基本相同。一匹斑马,它的每一个斑

46、纹是相等的,每一个斑纹它可以代表整体的全部情况,这就是生物全息。那我们刚才讲到的中医的很多诊法,一个眼睛上面可以包括整个全身的信息,一个寸口诊脉,寸、关、尺三部九候就可以反映全身的疾病,这是不是一种生物全息的现象?是一种全息现象,也有的叫做缩影理论,缩小。实际上这个理论有很多了。我们现在讲的DNA这个基因克隆,那不都是一个全息吗?一个一个细胞就可以克隆出一个个动物出来,我们一颗稻子,一颗谷,一粒谷子可以长成禾,所以它是一个全息,一个里面包括了整个生物信息。所以我们中医讲的这些,为什么一个舌诊能够看出全身的病呢?一个眼睛上为什么能够观察全身的表现呢?脉搏为什么能够诊全身的疾病呢?应该说它的原理就

47、是一种生物全息的原理。第三个是以常衡变。什么叫以常衡变?就是根据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里面讲的:“五色脉变,揆度奇恒。”什么叫做揆?揆是讲的推测、揣度、估量、猜测、推测,这就是揆,都是讲的度量,来推测它的正常不正常。奇恒就是讲的,奇就是讲的不正常,恒是讲的正常。看这个比较一下,这个人正常不正常,揆度奇恒。这是我们中医诊断的一个原理,就是根据这样比较出来的,并没有一个“金标准”。不像西医的一个血压,作化验的时候拿一个成份,钠离子、钙离子多少毫克,并没有这么一个精确的数量,而就是互相比较,看看你这个人的颜色,今天有点面色白,精神不太好,揆度正常和不正常进行比较的,就是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

48、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这个人是正常的,那么他一比较起来,他有点不正常了,他是太过还是不及了,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动的程度。比如我们讲望神,我们中医特别强调望神,这个神怎么样去衡量它?生理的神,得神是多少啊?得神到了一百就是得神?九十九就是不得神、少神?得神、失神、少神是比较出来的,模糊、抽象出来一个总的概念。比如我们讲年轻,你讲年轻是什么?讲年轻,你说这个年轻的标准是什么?有一个金标准没有?年轻的金标准?如果说二十岁的人是年轻的话,我说他十九岁年不年轻呢?那么十八岁比这十九岁的呢?五岁的比二十岁的呢?谁年轻啊?你说他二十一岁就不年轻了?六十岁是算老的话,我今年是三十岁,你说我是年轻还是老?所以它是个比较的相对的概念,这就是叫做揆度奇恒,就是以常衡变。望面色苍白、淡白、白、灰暗、萎黄,这都是比较得来的。所以这些症状要它客观化,要考虑到周围各种环境,要考虑到他的年龄、职业等等,要考虑到他是相对的多少,你不能说一个绝对的,这个白,我们是黄种人,这黄到多少是正常的黄,超过了一点都不正常!减少了一点都不正常!没有那一个,是相对来的,来比较,看舌子,等等,都是这样。脉搏,我们在七十二次左右,八十到九十,这都是正常的。九十次以上我说它稍微快了一点,一百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