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根据通信设备的类型,本规范分为程控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接 入网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五个部分。第一部分 程控交换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一 安装工艺1 机架设备1.1 机房机架设备位置安装正确,符合安装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1.2 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 3mm。1.3大列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大于 5mm。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 整列机面应在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1.4 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1.5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文 字和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1.6 机架、列架必须按施工
2、图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1.7 告警显示单元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志清楚。2 机台和外围终端设备2.1 机台位置应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 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2.2 终端设备应配备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正确。3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3.1 总配线架底座位置应与成端电缆上线槽或上线孔洞相对应。 跳线环位置应平 直整齐。3.2 总配线架滑梯安装应牢固可靠、滑动平稳,滑梯轨道拼接平正,手闸灵敏。3.3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含数字配线架、中间配线架等)各直列上下两端垂 直误差应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大于 2mm。3.4 配
3、线架接线板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各种标志完整齐全。3.5 配线架必须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抗震加固。3.6 总配线架直列告警装置及总告警装置设备安装齐全。4 电缆走道及槽道4.1 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 50mm。4.2 安装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 ) 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2) 垂直走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 3mm。3) 走道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4.3 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 应加装子口保护。 电缆放绑完毕后, 应 有盖板封住洞口,子口和盖板应用阻燃材
4、料, 其漆色宜与地板或墙壁的颜色一致。4.4 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电缆走道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沿水 平方向的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后的走道应整齐一致,不得有起伏不平或歪斜现象。4.5 安装槽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端正牢固,并与大列保持垂直;2) 列间槽道应成一直线,从前向后看左右偏差不超过3mm;3) 两外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超过 2mm;4) 布放电缆及电源线的检查。5 布放电缆5.1 布放电缆的规格、 路由、 截面和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 电缆排列必须整 齐,外皮无损伤。5.2 交、直流电源的馈电电缆,必须分开布放;电源电缆、信号电缆、用户电 缆与中继电缆应分离布放。5.3
5、电缆转弯应均匀圆滑,电缆弯的曲率半径应大于 60mm。5.3 布放走道电缆必须绑扎。 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 外观平直整齐。 线 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用麻线扎线时必须侵蜡。5.4 布放槽道电缆可以不绑扎,槽内电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电缆进出槽 道部位和电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5.5 在活动地板地板下布放的电缆, 应注意顺直不凌乱, 尽量避免交叉, 并且不 得堵住送风通道。6 插接架间电缆及布线6.1 架间电缆的插接、电缆的走向及路由均符合厂家有关规定。6.2 架间电缆及布线的两端必须有明显标志,不得错接、漏接。6.3 插接部位应紧密牢靠,接触良好。插接端子无折断或弯曲现象
6、6.4 架间电缆及布线的外观平直整齐。7 敷设电源线7.1 机房直流电源线的安装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源线 的规格、熔丝的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7.2 电源线必须采用整段线料,中间无接头。7.3 交换系统用的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7.4 直流电源线的成端接续连接牢靠,接触良好,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 计要求。7.5 机房的每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线两端腾空时, 用 500V 兆欧表测试正负线间和负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MQ。7.6 交换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两端腾空时,用 500V 兆欧表测试芯线间和芯线 对地的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 M
7、Q07.7 列间馈电线采用架空敷设时,铜(铝)条应整齐平直,看不出有明显不平及 锤痕0导线的固定方法和要求,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07.8 铜(铝)条馈电线在正线上涂有红色油漆标志,其他不同电压的电源线有 不同颜色标志区分0涂漆应光滑均匀,不应漏涂和流痕07.9 采用胶皮绝缘线作直流馈电线时,每对馈电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 有统一红蓝标志0 安装好的电源线末端必须有胶带等绝缘物封头, 电缆剖头处必 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0二 系统检查测试1 通电测试前的检查1.1程控交换设备的标称直流工作电压为-48V,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57-40V o1.2 设备通电前,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1 ) 各种电路
8、板数量、规格及安装位置与施工文件相符;2)设备标志齐全正确;3)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位置;4)设备的各级熔丝规格符合要求;5)列架、机架及各种配线架接地良好;6)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01.3 交换机通电前, 应在机房主电源输入端子上测量电源电压, 确定正常后, 方 可进行通电测试02 硬件检查测试2.1 各级硬件设备按厂家提供的操作程序,逐级加上电源02.2 设备通电后,检查所有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均应符合规定02.3 各种外围终端应设备齐全,自测正常0设备内风扇装置应运转良好02.4 检查交换机、配线架等各级可闻、 可见告警信号装置应工作正常、 告警准确02.5 交换机系统配置的
9、时钟同步装置应工作正常0 各级交换中心配备的时钟等级 和性能参数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要求02.6 装入测试程序,通过人机命令或自检,对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确认硬件系统 无故障,并提供测试报告03 系统检查测试3.1 交换系统的检查测试应包括下列主要项目:1 ) 系统的建立功能( 1 )系统初始化;( 2)系统自动 /人工再装入;( 3)系统自动 /人工再启动02)系统的交换功能( 1 )市话本局及出入局(包括移动局)呼叫;(2)市话汇接呼叫;(3)与各种用户交换机的来去话呼叫;( 4)国内、国际长途来、去(转)话呼叫(人工、半自动、全自动) ;(5)市长、长 市局间中继电路呼叫;(6)计费
10、功能;( 7)非电话业务;(8)特种业务呼叫;(9)新业务性能;( 10)智能网功能;( 1 1)ISDN 功能03)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1)软件版本检查,是否符合合同规定;(2)人机命令核实;(3)告警系统测试;(4)话务观察和统计;( 5)例行测试;(6)中继线和用户线的人工测试;( 7)用户数据、局数据生成规范化检查和管理;( 8)故障诊断;( 9)冗余设备的自动倒换;( 1 0)输入、输出设备性能测试。4)系统的信号方式及网络支撑( 1 )用户的信号方式(模拟、数字) ;( 2)局间信号方式(随路、共路) ;( 3)系统的网同步功能;( 4)系统的网管功能;(5)1 1 2自动受理、自
11、动测试功能。3.2 设备经过严格的系统检查测试,认为稳定性已达到初验要求时,即可将测试检查记录完整交与工程验收小组,准备进行初验测试。第二部分 传输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施工前的准备1 对机房的要求1.1 工程开工前必须对机房建筑情况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后方可开工:1 )机房内部的装修工作已经全部完工。室内已充分干燥,地面、墙壁、顶 棚等处的预留孔洞、 预埋件的规格、 尺寸、位置、数量等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2)地槽路由、规格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盖板应严密、坚固、地槽内不 渗水;3)市电已引入机房,机房照明已能正常使用;4)通风取暧、空调等设施已安装完毕并能提供使用。室内温度、湿度应符 合设
12、备要求;5)机房建筑的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体及引线已经完工并验收合 格,接地电阻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1.2 机房内必须具备有效的消防设施。机房内及其附近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 品。2 对器材的检验2.1 开工前建设单位、物资供应单位、施工单位和维护单位应组成联合检查组, 对到达施工现场的设备、 主要材料的品种、 规格、数量进行开箱清点和外观检查, 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开工:1 )机架、子架框、加固件及影响布线、接线的机盘必须全部到齐,规格型号 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外观无破损现象;2)电缆槽道或电缆走道等铁件必须全部到齐, 规格程式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上梁、连固铁、走道扁铁、列间撑铁
13、等铁件应平直;3)铜排或铝排规格程工、数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无明显的扭曲现象;4)射频同轴电缆、音频配线电缆、电源线、保护地线电缆、数据线等主要电 缆规格程式、数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各种电缆、线料外皮完整无损,满足 出厂绝缘指标要求。2.2 联合检查组在对局 (站)设备、材料做开箱检查时,应做好详细记录,发现有 短缺、受潮及损坏现象,由物资供应单位及时联系相关单位予以解决。2.3 施工中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当主要材料的规格不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而 需要其他材料代替时, 必须事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办理必要的手续后方可使用。 设备安装1 槽道、列柜安装1.1 槽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14、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平面设计,偏差不得超过50 mm。2)列槽道应成一直线,偏差不应大于 30 mm。1.2 连固铁与上梁、槽道与上梁接续应牢固、平直、无明显弯曲;电缆支架安装 应端正,距离均匀。1.3 列槽道两侧板宜分别与机架顶部前后面板相吻合, 侧板间缝隙宜均匀, 盖板、 零件安装齐全。1.4 主槽道的盖板、侧板、底板安装应完整,零件应齐全,缝隙均匀。1.5 列间撑铁的安装应在一条直线上,两端对墙加固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1.6 吊挂安装应牢固,保持垂直。1.7 铁件的漆面应完整无损,如需补漆其颜色与原漆色应基本一致。2 机架安装2.1 机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2.
15、2机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1%。2.3列内机架应相互靠拢,机架间隙不得大于3 mm,列内机面平齐,无明显参差不齐现象。2.4 机架应采用膨胀螺栓 (或木螺栓)对地加固,机架顶应采用夹板与列槽道 (列 走道)粱加固。2.5 所有紧固件必须拧紧,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宜一致。2.6光纤分配架(ODF)、数字配线架(DDF)端子板的位置、安装排列及各种标 志应符合设计要求。 ODF 架上法兰盘的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方向一致。2.7 设备的抗震加固应符合邮电部通信设备安装抗震加固要求,加固方式应符合 施工图的设计要求。2.8 子架安装1)子架安全应符合以下要求;2)面板布置
16、应符合设计规定;3)子架与机架的加固应符合设备装配要求;4)子架安装应牢固、排列整齐、插接件接触良好;5)网管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3 电缆布放及成端3.1 敷设电缆及光纤连接线1)光纤连接线的规格、 程式应符合设计规定, 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技 术规范书的要求。2)光纤连接线的路由走向应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规定。3)光纤连接线二端的余留长度应统一并符合工艺要求。4)槽道内光纤连接线拐弯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 3840mm。3.2 编扎光纤连接线1) 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应加套或线槽保护0 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 扎,扎带不宜扎得过紧02) 编扎后的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应顺直,无
17、明显扭绞03.3 布放数字配线架跳线1) 跳线电缆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文件或技术规范的要求02) 跳线的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规定03) 跳线的布放应顺直,捆扎牢固,松紧适度03.4 电缆成端和保护1) 射频同轴电缆的端头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余留长度应统一,同轴电缆各层的开剥尺寸应与电缆插头相应部 分相适合;(2)芯线焊接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不带尖、不成瘤形0组 装同轴电缆插头时,配件应齐全,位置正确,装配牢固02) 屏蔽线的端头处理:剖头长度应一致,与同轴接线端子的外导体接触良 好03) 剖头外需加热缩套管时,热缩套长度宜统一适中,热缩均匀04 设备检查及本机测试4.
18、1 电源及告警功能检查1) 供电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源电压范围应满足设备使用要求;(2) 电源保护转换应符合设备技术规定0第三部分 电源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本规范是根据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 验收技术规范、及电信空调设备维护手册而草拟的0一、根据所建项目进行配套电源立项0二、根据规划及现场勘察,确定供电方案,涉及供电局的报供电局审批0三、计算设备用电量、发热量,并以此为据进行设备选型及商务谈判,所选 设备必须符合省局的选型范围0四、委托设计(高、低压系统委托供电局进行施工设计) 0五、设备到货后,组织有资质的安装公司进行安装01、施工前的检查及开箱检验
19、1.1 电力机房的土建工程已竣工, 地面平整干燥, 门窗安装齐全, 墙壁粉 刷完毕01.2 照明、电源、通风应具备施工条件01.3 预留洞空、走线槽、架、静电地板铺设、预埋穿线钢管、预埋吊挂螺 栓、走线架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预留洞孔框架安装完毕、平直整齐;地槽盖 板平整、油漆均匀;预埋钢管口径合适、管口光滑、弯曲半径符合设计规定、管 内干燥无积水;走线架牢固平直01.4 设备开箱应由厂家、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进行,作详细记录并符 合下列要求:1 ) 设备无损伤;2) 设备附件及技术资料齐全。2、设备安装2.1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之间的主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 2m;2.2 配电屏及各种
20、换流设备的正面与侧面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于 1.2m;2.3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与背面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 1.5m;2.4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背面与背面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 11.2m;2.5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可与通信设备同列安装;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与通信设备的正面或背面之间的主要走道不应小于 2m;2.6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背面与通信设备的正面或背面之间的净宽应 按通信设备相应的布置要求确定。2.7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与墙之间的主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5m;2.8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背面与墙之间的次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0.8m;如为主要走道
21、时,其净宽不应小于 1 m;2.9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偏差应不大于 10毫米;2.10 机架加固牢固,加固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一列机架的机面应平直, 其偏差每米应不大于 3毫米,全列偏差不大于 15毫米,机架顶面应平齐,机架 间应相互靠拢。2.11 机架安装应平直,偏差应不大于 2毫米;2.12 机架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规定 ;2.13 接线正确,无碰地、短路等情况,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2 兆欧。3、蓄电池组的布置3.1 地面平整干燥,门窗安装齐全, 墙壁粉刷完毕。3.2 立放蓄电池组之间走道净宽不应小于电池宽度的 1.5倍,最小于不应小 于 8m;3.3 立放双层布置的蓄电池组,
22、 其上下两层之间的净空距离一般为电池总高 度的 1.21.5倍。3 .4立放双层布置的蓄电池组, 一组电池的两列之间净宽应满足电抗震架的 结构要求。3.5立放蓄电池组侧面与墙之间的次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 0.8m ;如为主要 走时道时,其净宽一般不小于电池宽度的 1.5倍,最小不应小于1 m ;立放单层 列布置的蓄电池组可沿墙设置,其侧面与墙之间的净宽一般为 0.1m;3.6 立放蓄电池组一端靠墙设置时,列端电池与墙之间的净宽一般不小于 0.2m;3.7 立放蓄电池组一端靠近机房出入口时, 应留有主要走道, 其净宽一般为 1.21.5m,最小于应1m。3.8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之间的净宽不应
23、小于 0.2m;3.9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正面之间, 或正面与侧面或背面之间的走道净宽 不应小于电池总高度的 1.5倍,最小不应小于 1.2m。3.10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正面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电池总高度 的 1.5 倍,最小不应小于 1m;3.11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可靠墙设置, 其背面与墙之间的净宽一般为 0.1m; 3.12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与墙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 0.2m。3.13阀控式蓄电池组可与通信设备、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同机房安装, 采 用电池柜时还要以与设备同列 ;3.14 立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或列端电池与通信设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 设备的正面之间的主要走道
24、净宽、不应小于 2m;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与通 信设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侧面或背面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于 0.8m;3.15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正面与通信设备、 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 之间的主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 2m;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或背面与通信设 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于 0.8 m ,同列安装时可 以靠紧。4、柴油发电机组4.1 施工前的检查及开箱检查:1 )油机房的土建已竣工,地面平整干燥,门窗安装齐全,墙壁粉刷完 毕,上下水道已交付使用,通风良好,照明充足,并有施工用电、 消防设施;2) 基础位置、尺寸、预留洞空、地槽、盖板等应符合设
25、计规定;3) 油机基础应水平、光洁、牢固;4) 用油标号及种类等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规定;5) 设备开箱应由厂家、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进行,作详细记录并符合 下列要求:(1)设备无损伤;( 2)设备附件及技术资料齐全。4.2 管材的型号、 通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规定, 管材表面平整光洁, 无变形、 裂缝。4.3 管路系统的安装位置及装配方法应符合设计规定, 装配平直牢靠, 连接 处螺丝应拧紧、无漏水、漏气、漏油的现象。4.4 埋于地下的钢管, 不宜穿过其它设备及建筑物的基础, 并应在钢管外面 涂沥青或防腐油漆。4.5 管路刷漆应符合设计规定。无规定时,刷漆颜色如下:气 管:天蓝色;油 管:燃油管
26、棕红色; 排气管:银粉色。5、馈电母线:5.1 施工前的检查:1) 配电屏及预留空洞的位置,检查母线的走线路由是否合理;2) 母线材料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3) 母线材料的表面应光洁,不得有裂纹、麻面和气孔;4) 钢材、穿墙隔板、支持绝缘子的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5.2 母线的加工:1) 母线的表面看不出明显的锤痕、切口平齐无毛刺;2) 母线转弯处不得有裂纹及明显的皱折, 转弯处弯曲半径一致;3) 条形母线的加工不得在加温的情况下进行;5.3 母线装配连接:1) 母线与母线及母线与设备端子的连接,其接触面应平整,接触紧密,接线端子应不受外加应力。2 )母线安装位置及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牢靠,保持垂直与水平;母线平放时,贯穿螺丝应由下向上穿,杂其余情况下螺母应装在便于维护侧;3) 母线螺丝两侧均应装平垫圈,在螺母侧应装有弹簧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