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二下苏科版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536623 上传时间:2021-03-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初二下苏科版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理初二下苏科版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通过观看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3经历从所观看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记录和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难点 】从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具 】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焦距f=10cm 的凸透镜【课型 】实验、讲解、讨论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演示实验: 课本 P92 图 4-23当凸透镜距灯泡较近时,通过透镜能够看到灯丝正立、放大的虚像;适当增加凸透镜与灯泡的距离,在墙上看到灯丝

2、倒立、放大的像,接着增加凸透镜与灯泡的距离,在墙上又能看到灯丝倒立、缩小的像。板书: 1、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做实像。2、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u) ;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像距(v) 。【二】新课教学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也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还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凸透镜成不同的像时,像距、物距和焦距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为了准确地测量出物距和像距,我们那个实验用到的要紧仪器是光具座。如何测量物距和像距?强调:实验时,凸透镜中心,烛焰中心及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探究活动一:倒立缩小的像像的性

3、质物距 (u)/cm像距 (v)/cm倒立缩小的像问题:(1) 物距与焦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2) 像是虚像依旧实像?像与物是在同侧依旧异侧?(3) 物上、下移动,光屏上的像怎么样移动?(4) 用书本将透镜上半部分遮挡起来,像有什么变化?(5) 对调蜡烛和光屏,成什么像?结论:当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今fv2f 。应用:照相机探究活动二:倒立等大的像像的性质物距 (u)/cm像距 (v)/cm倒立等大的像讨论:(1) 物距与焦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2) 像是虚像依旧实像?像与物是在同侧依旧异侧?结论: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今v=2f 。探究活动三:倒立放大的像像

4、的性质物距 (u)/cm像距 (v)/cm倒立放大的像讨论:(1) 物距与焦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2) 像是虚像依旧实像?像与物是在同侧依旧异侧?结论:当fu2f 。探究活动四:正立放大的像像的性质物距 (u)/cm像距 (v)/cm正立放大的像讨论:(1) 像是虚像依旧实像? 2像与物是在同侧依旧异侧?(3)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论:当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vu, 照相机,物像异侧;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v=u, 物像异侧;当 fu2f,vu, 投影仪,物像异侧;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物像同侧;讨论与交流:实验中你

5、还有哪些新发明?问题讨论,引申拓展:(1) 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什么?实像是倒立的依旧正立的?(2) 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是什么?虚像是倒立的依旧正立的?(3) 凸透镜成像时,什么情况下物像异侧?什么情况下物像同侧?(4)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如何变化?像的大小又如何变化?(5) 某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 不管怎么样移动光屏, 都不能在光屏上观看到像, 这是什么缘故?补充:课本P94 最后一段文字: a、两倍焦距处是物体成缩小的像依旧放大的像的分界点;b、一倍焦距处是物体成倒立实像和正立虚像的分界点;(6) 你能否想出两种方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7) 当 u=f 时,凸透镜能成像吗?什么原因?【三】巩固练习1、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与透镜的距离为16cm 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cmB、 8cmC、 12cmD、16cm2、见创新作业P49 第 7 题【四】布置作业:课本 P94 1、 2、 3、 4、 5【五】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教学难度大,应分为两个课时进行。 重点应放在实验探究上, 以问题为主线, 能够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起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