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知能达标练习-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558836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知能达标练习-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知能达标练习-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知能达标练习-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知能达标练习-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知能达标练习-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知能达标练习-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知能达标练习-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高三生物二轮知能达标练习- 第 36 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第 36 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知能达标训练真题演练1、(2017 高考海南卷 ) 某地区常年栖息着 30 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 10 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 20 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解析由题意知,该项措施会使树种减

2、少,会使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且大量捕食害虫将导致农林害虫大量减少,从而使该地区的物种数量减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答案 D2、(2018 辽宁大连双基测试 )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 4 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 表中“”表示有, “”表示无 )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以下判断错误的选项是生态瓶生态系统组成编号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甲乙丙丁A. 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低 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长C、丙瓶的有机物比丁瓶的多 D、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高解析乙瓶中无光照,缺少能量

3、来源。丙瓶虽无泥沙 ( 提供分解者 ) ,但水中也有分解者,因而丙瓶的维持时间比乙瓶长。答案 B3、(2017 天津理综 ) 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C、 D、解析据图可知,在 S 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乙生态系统在 S 点时,种群类型及数量几

4、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 S 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答案 B4、(2017 广东生物 )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光、声、热、电、磁等都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如鸟类婉转多变的叫声,故 A 错误;植物可以传递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等,如植物的花的颜色属于物理信息,花中的蜜汁属于化学信息;信息传递的渠道不是食物链,信息

5、可以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生物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答案 D5、(2017 四川理综 ) 图 A 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 ( 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 ) ,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 见图B) ,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以下问题:(1) 沙氏变色蜥 处于第 _营养级,其 与卷尾鬣 蜥的种间关 系是_。(2) 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说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发生改变。(3) 引

6、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_。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 _能力。解析分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及卷尾鬣蜥的捕食对象知: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构成了捕食和竞争关系;沙氏变色蜥与网蜘蛛活动范围的变化,属于群落垂直结构的改变;由于卷尾鬣蜥的捕食,网蜘蛛的天敌沙氏变色蜥的数量减少,通过对食物链“植物较小的飞行草食动物网蜘蛛沙氏变色蜥卷尾鬣蜥”中各种生物关系的分析可知,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动态平衡,表达了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答案 (1) 三或第四竞争和捕

7、食(2) 垂直结构(3) 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一定的自动调节限时检测( 限时 45 分钟总分值 80 分)【一】选择题 ( 每题 3 分,共 36 分 )1、(2018 山东潍坊一模 ) 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 ( 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 。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答案 A2、以下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

8、传递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B、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和异种生物间进行传递信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的传递是单向的,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行为信息,例如棉花遭受棉铃虫侵害时,会产生某些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虽然放出的信息是以化合物为载体的,但植株平时体内并不含有这种物质,只有遭受棉铃虫侵害时才会释放,所以这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也是一

9、种行为,可以称为行为信息。答案 B3、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为一整体,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的来自无机环境,有的是由生物产生的。答案 C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C、把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D、有些金丝桃,因能分泌一种引起光敏性和刺激皮肤的化合物海棠

10、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解析金丝桃分泌的海棠素可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属于利用化学信息进行信息传递。答案 D5、(2018 济南一模 )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以下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磁力等;传递化学信

11、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圈养家畜、散养家禽不是利用信息传递的原理。答案 A6、(2017 山东烟台一模 )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解析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趋向简单,稳定性降低,物种多样性下降。水稻能获得更多的营养和光照,固定的太阳能增加。答案 C7、(2017 合肥调研 ) 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

12、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表达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表达了其间接价值;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答案 D8、(2018 皖南名校联考 ) 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B、人

13、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解析 A 项中,“桑基鱼塘” 生态系统延长了食物链,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 项中,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 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 项中,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D项中,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 C9、( 曲一线创新预测 )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达,正确的

14、选项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目。答案 A10、 (2017 东城区检测 ) 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

15、了系统生产力,以下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B、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C、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解析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生态农业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该过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但并没有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不断有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对于生态农业而言,还必须有人力的投入。答案 B11、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 1 个透明的金鱼缸

16、内放入适量的河水和河泥,放进 23 条小鱼,又放了一些水藻,然后把缸口密封起来,最后把它放在有光照的地方。发现缸内的小鱼和水藻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生活状态。以下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合理B、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齐全C、该生态系统能量供应充足D、该生态系统有充足的物质来源解析密封透明的金鱼缸放在有光照的地方,光照可以为水藻提供能量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为小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和 O2 ,小鱼产生的粪便又被河泥中的分解者分解产生 CO2,加之小鱼呼吸作用产生 CO2,为水藻提供了光合作用的原料。由以上分析看出,该生态系统成分齐全,营养结构合理,能量供应充足。但由于鱼缸是

17、封闭的,无法从外界获得物质。答案 D12、制作生态缸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A、生态缸中各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入氧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要多一些D、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解析生态缸验证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需要通入氧气;投放的动物必须适量,应该放在阳光散射的地方。答案 A【二】综合题 ( 共 3 小题,总分值 44 分)13、 (14 分 ) 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

18、、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 X,X 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 上述现象中, X 分别在 _之间进行传递。(2) 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 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_。(3) 假设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 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_。解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理解题意,理顺各种生物间的关系,区别生态系统的各种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植物释放

19、出的物质X既能吸引甲昆虫的天敌,又能驱赶乙昆虫,故X 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和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影响甲昆虫取食的信息来自生物( 植物 ) ,影响甲昆虫在白天活动的物理信息来自环境。影响乙昆虫活动的物质X 是化学信息,影响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的信息是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的信息是利用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X 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故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 后,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答案 (1) 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 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物理信息 (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0、 )(3) 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14、(15 分 )(2018 绍兴模拟 ) 生态学家逐年对一片针阔混交林中的马尾松和山毛榉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以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为纵坐标,以年份为横坐标,作出图一所示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 图中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 _。(2) 此针阔混交林中, a 年时的优势种是 _, e 年时的优势种是_。(3)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森林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 _能力来实现的。从长远看,在森林生态系统趋向稳态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_调节。(4) 此针阔混交林中,新迁入了一种

21、野兔,图二为与这种野兔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请在图三中画出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 将 B、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 。解析 (1) 图中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二者比值为定值的年份: bd 时间段。(2) 图中是以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为纵坐标,因此在 a 年时的优势种是马尾松, e 年时的优势种是山毛榉。(2)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来实现的。从长远看,在森林生态系统趋向稳态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负反馈调节。(4) 作图时把握三个点:起点时增长率为零,在 B 点时增长率最大,即

22、达到了 K/2 ,在 D点时,增长率又为零,此时种群数量达到了 K 值,曲线图如答案所示。答案 (1)b d(2) 马尾松山毛榉(3) 阳光自我调节负反馈(4) 如图 ( 注意 S 型曲线的形状、 曲线在纵坐标上的起点、 B 点、D点的位置 )15、 (15 分 )( 探究创新题 ) 探究:在一个人工建造的封闭生态系统生态缸中,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条件有哪些?(1) 探究问题:在一个人工建造的封闭生态系统生态缸中,哪些因素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 提出假设:光能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 你所需的器材是。(4) 实验过程将相同种类和数量的生物,放在两个同样的容器中培养。该实验的变量是

23、 _,即除了这一个生态因素不同外,其他生态因素都相同。连续进行实验一段时间,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该生态系统的情况。(5) 结果和讨论本小组的实验结果是:生态因素中的_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因素中还有因素也都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果该生态缸中没有消费者或分解者,该小型生态系统能保持稳态吗?等_。解析在一个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中,光照、空气、温度、水质,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分解者等都是保持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条件。其中,光照又是保持其稳定性的重要条件。而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生物多样性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也越强,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越容易发生波动和受到破坏。在一个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一般也不会由于一种生物的消失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是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所下降。当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变得很简单时,环境的改变就比较容易引起这个生态系统发生剧烈的波动。答案 (3) 罐头瓶或可乐等饮料的塑料瓶,水草假设干,小鱼23 条,小田螺 23 个,河水 ( 或放过 2 天的自来水 ) ,胶带,细砂等 (4) 光 (5) 光空气、温度、水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以及分解者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