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4 认识图形(一).docx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9587288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4 认识图形(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4 认识图形(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4 认识图形(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4 认识图形(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4 认识图形(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4 认识图形(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4 认识图形(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4 认识图形(一)新知识点1. 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正确识别。2. 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要求1. 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 形。2.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有一些 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 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2. 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另一 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和拼 一拼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3. 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4. 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 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课时安排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 课时2 立体图形的拼组1 课时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内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第 34、第 35 页“做一做”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 13 题。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

3、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3.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具学具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过程一 学前准备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 ,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 , 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 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二 探究新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1) 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2) 小组汇报分的情况。(可到实

4、物投影上分,让大家都看到)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 是圆圆的球。(3)揭示概念。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 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 34 页)2.摸一摸,感知特征。(1)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 发现在小组内交流。(2) 汇报、集体交流。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如果学生说出长 方体有 6

5、 个面等,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1)由实物画出图形。投影出示实物图“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画出长方 体的图形。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茶叶筒”“足球”等实物,画出正方体、圆柱和球 的图形。(2)记忆想象。1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3 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可小组每人摸一次) 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

6、它的形状。5 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 认。6 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 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 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 一样大。(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 35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 可以任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

7、只能平移。2.教材第 35 页“做一做”的第 2 题。游戏:看谁摸得准(1) 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2) 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3.练习八的第 1 题。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4.练习八的第 2 题。投影出示练习八的第 2 题的图形,问:这个物体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各用了几个? 让学生数数,填在括号里。最后集体交流、订正。5.练习八的第 3 题。同桌之间互动,一个同学说特征,另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也可以老师说特征,学生说 图形名称。四 思维训练1.找朋友。 2.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课

8、堂作业新设计13.略4. 4 1 2 44. 略思维训练1. 略1. 3 1 2 2板书设计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参考答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不易滚动。它有 6 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 都一样。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不易滚动,它有 6 个面,相对的面相等。 圆柱是上下一样粗细的,它的两头是圆形的、平平的,如果平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滚动。课后反思1. 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 中辨别。通过老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和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和

9、 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2.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 学生创新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 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 个结论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第 34 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举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物。 先进行简单的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抽象出其一般的几何形体,给出几何 名称。教材第 35 页“做一做”安排了两个题,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 受、认识立体图形的

10、特征,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 出这些立体图形,并能进行表述。课堂设计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体的形状,充分感知立体图形 的特征。在学生已经充分感知了物体的特征并建立了几何形体的清晰表象的基础上, 让学生通过触摸在头脑中再现物体,并根据已有几何形体的知识及表象进行辨认。令 学生在听到几何形体的名称后,在头脑中就应有清晰、形象的表象,然后通过触摸在 众多物体中辨认出某一形状的物体。在掌握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后,举出生活中的 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体会数学的应用。2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内容立

11、体图形的拼组教材第 35、第 36 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 48 题。教学目标1. 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活动,从而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 关系。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各种立体图形模型和实物,积木等。教学过程一 学前准备老师出示下图。提问: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这些图形是立体图形,分别是圆 柱、长方体、正方体和球)请你数一数,填空。 长方体( )个 正方体( )个圆柱( )个 球( )个二 探究新知1.教学例 2。(1)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学生独立完成。用正方体拼成长方体,用长方体拼成正方体。学生在拼组的过程中,可能会

12、有不同的拼法,老师应予以鼓励。特别值得老师注意的有:在上述活动之后,要启发、鼓励学生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出不同的形状。图中的部分。这是由 4 个完全一样的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并且可以分成 2 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的)长方体拼组而成的,并不是任意 4 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都能拼成一个正方体。要注意题中长方体的特殊性,以免得出 错误结论。在拼组中理解这两种立体图形间的关系。(2)用圆柱拼组。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圆柱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大圆柱。2.教学例 3。(1)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摆一摆,可以拼组自己喜欢的形 状。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 面,拼在一起比较稳固。(2)要使球也搭上去,就要搭在最上面,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要把球也搭上 去,应把球放在平平的物体上面,这样就可以放稳。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1. 第 35 页(下)的“做一做”。2. 练习八的第 4 题。3. 练习八的第 5 题。四 思维训练1.数一数,填一填。()块()块2.用手中的积木做“搭积木”的游戏。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1.() ( ) () ( )2、3.略思维训练1. 3 42. 略教材习题练习八6. 4 56. 略7. 第 1 小题圈第 2 个图形 第 2 小题圈第 3 个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