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芦席编织工艺的发展初探.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9589066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芦席编织工艺的发展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民间芦席编织工艺的发展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间芦席编织工艺的发展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芦席编织工艺的发展初探.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卷 第期 年 月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民间芦席编织工艺的发展初探马莲莲(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 )摘 要:由于市场需求量有限,手工编织芦席耗时多、收 入低,加之生态环境的破坏、芦 苇日益减产,导 致芦苇的 编织工艺日益萎缩。应对芦苇编织产品进行功能与形式的创新设计,以及打造文化品牌的情感化设计,有 效地扩大 产品适用领域,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实现对民间芦席编织工艺的保护和开发。关键词:芦席编织工艺;功能与形式;情感化设计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芦席,就是利用芦苇编织的席,有的地方也 称之为 苇席。在经济与技术尚未发达

2、时,作 为自然材料的手 工艺产物,它 曾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如 今,它 已渐渐 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是由于芦席有着悠久的历史,也 是民间重要的编织工艺,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它 与现代 知识经济结合起来并发扬壮大,值得我们思考。一、席的历史演变“席”很早就出现在 中国古代的文字中,有 着丰富 的含义和用法。 它的本义是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古 代 的众多文章也都给予过解释。在现代文学中“席”也 仍 然保留有众多的含义。 自古以来,各 家的文学诗句中 就不乏此 字 的 出 现,可 见,我 国 古 代就会编织席类产 品,并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编 织坐卧具,它 的出现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进化

3、过程。 我 们的祖先不断地体会材料的性状,摸索出编织 的方法, 这是一项心灵手巧的劳动。席 类产品的编织技艺也 就成为了重要的民间工艺。席类产品中最为典范的代表就是席子。席子是家 居产品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过去的手工编织的 草席、芦 席到现在的各种机器编织的凉席,随 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它的 种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现在市面上 出售的席子主要有草席、芦席、竹 席、亚 麻席和牛皮席。 其中草席和芦席是凉席元老,采 用灯心草、蒲 草、马 兰 草或者芦苇手工编织,如 今它们已经淡出年轻人的视 野,只受老 人喜爱。其他的席子如竹席、亚 麻席、牛 皮 席等,因其柔软舒适且凉爽等特点深受现代人青睐。二

4、、民间芦席编织工艺的考察芦席编织的原料是芦苇。芦苇一般自然生长在河 堤上和水塘边,春天发芽秋天收割。芦苇,自 古以来就 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和丰盛的草本资源,民 间利用芦 苇至少有多年的历史,其中芦苇编席、绞绳、用作建筑材料的历史最久。 新石器遗址即发现有芦席,而 且民间编席、盖屋一直延续至今。笔者曾就芦席编织工艺进行过田野考察,实 地探 访了至少有多年编织芦席历史并世代以此 为生的 一个叫巩湖的村落。那里的芦席编织工艺都是父子辈 手把手传下来的,只有简单的一些编织口诀,并 没有过 多的书籍或图样记载。他们用芦苇编织的产品除了芦 席,还有用于屯粮食的粮褶子、斗笠和农村盖水 缸等的 盖子,当然芦

5、席是主要的产品。 这些产品本来是自家 所需,长久下来便在农村形成了市场,后来随着 农村生 活变化这些产品也发生着转变。在传统芦席编织工 艺的考察一 文中,笔 者详细 叙述了芦席编织工艺,在 此就不作赘述。 芦席的制作 过程并不是很复杂但却比较耗费时间,从 生长的芦苇 到最后的成品要经过开压去皮编织 敲边几个过程。 先将芦苇一根根划开,用 滚硉压成片 状,再刮 掉 表 面 干 枯 的 芦 苇皮保留光滑凉爽的 内 层。 然后就可以开始编织工作了,最 后敲边、磨 平毛刺,就 完成了一张光滑沁凉的芦席成品了。三、芦席编织工艺没落的原因分析与其他民间工艺一样,芦 席也在重复着相同的命 运。现在市面上的各

6、种凉席哪怕是最初的草席都已经 机械化生产,产量和市场占有率也较高,唯有芦 席还是 传统的手工制作。 在考察中,笔 者也发现村里的编织 者年龄都在岁以上,这些老年人因为不能出外打工, 所以就在家里慢慢地打席。打席人中不再有年轻人的 身影,工艺的传承出现了断层,芦席将渐渐退出 历史的 舞台,这样的 现况不单是兴趣的消散,还 与产品成本、 自然原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考察中,笔者了解到,每条芦席的净收入是元, 在家打席一天大概可以赚 到元 左右 ,远 低于在外打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马莲莲(),女,江苏宿迁人,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助教,硕士。马莲莲:民间芦席编织工艺的发展初探工一天的收入,在 这

7、样的收入状况下年轻人怎么可能 会在家慢慢的打席呢?另外,随着纤维编织艺术不断发展,出现了 很多精美的编织图样,并且随着各种新材料的加入,现 代编制 成品拥有了很多其他的良好功能,这 就使得现代编织 品不管在视觉审美上还是实用性能上都远超芦苇编织 品。所以,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芦苇 编织品曾经 的地位已经被各种价廉物美的后起之秀占领了。考察 中笔者了解到,现在的芦席主要是供工业使用,比 如酒 厂盖酒坛子或者砖厂盖砖坯,而 这样的市场需求量毕 竟有限。经济市场的萎缩阻碍了芦席编织技术的发展 创新,不值得进行机械化加工,才会时至今日依 旧保持 着手工制作的方式,逐步形成了“收入微薄市场 狭 小手

8、工制 作耗时”的 恶性循环发展模式。时间成 本高、市场需 求量小都让编织者少之又少的收入更加 的渺小了。人们辛苦了一天赚到的收入尚不能果腹, 技艺又怎能充满生命力呢?除此之外,作为主要原料的芦苇也在日益 减产,其 原因是多方面的。 芦苇一般是自然生长的,随 着经济 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人们不再关心水塘 边的芦 苇长势如何,也不愿意耗时收割芦苇,大部分的 芦苇都 是自生自灭。 芦苇原料的提供环节就出现了断裂,导 致编织者收购不到足量的原料或自身也不愿收割足够 的原料。同时,生 态环境的破坏让我们再也看不到记 忆中高大成片的芦苇荡了,过 多的农药使用和渠道的 修建也使芦苇减少。这些众多原因是

9、相互影响的,芦 席的生产规模变 小造成了人们对芦苇的轻视,反 过来芦苇的减少也影 响了芦席的生产。这同样也是中国地域性设计和民间 工艺日益萎缩的原因。三、保护与设计开发手工编织是人类最早采用的制造方法之一,在 人 类文明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 着编织技术的传承与 发展,它也成为工艺史和科技史中 一个独特的分支。 它具有取材便利、制作便捷、造型 多样、用 途广泛、自 然 环保等优良之处。作为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载体的民 间编织工艺,不单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深厚的 民俗文 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更 加可贵的是它还具备农 耕文化的生态意义。 然而,随 着全球化思潮的日渐高 涨,我国的一些民间传统工艺

10、呈现濒危状态,有 的甚至 已经湮没失传。 所以,对 传统民间编织工艺进行有效 的设计开发,不仅有利于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 保护,更 有利于强化当代社会的民族文化意识、更 好地维护自 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在多年前制定了保护传统工艺品产业 振 兴法,使日 本传统工艺得到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为 日 本传统文化良性发展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点 对于我国保护传统民间工艺具有重要启示,只 有在法 律的保障下,国家的政策支持才能最大化地发 挥作用, 传统工艺的保护与设计开发才能得以良性发展。对于 当代设计师,传 承我国传统民间工艺是义不容辞的责 任。笔者从设计的视角,对 于民间编织工艺的设计开 发提出几

11、点可能的方向。(一)功能与形式的创新既然芦席编织工艺的没落主要是受市场经济的影 响,那么最重要的解决方法就是扩大产品市场,提 高芦 席的经济效益,创 造更多的附加价值。 首先要把传统 的手工编织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提 高芦苇编织的质量和产量,这是 编织工艺发展的必要基础。 然后运用产 品设计的手段,从 芦苇编织品的功能和形式上寻求新 的市场领域。在功能设计上,竹编工艺的发展是很成功 的,其 产 品种类繁多且涉及了生活的很多领域,对 于打破芦苇 编织的农家用品的单一性提供了借鉴。在 对现代人 类生活特征的研究基础上,找 出适合芦苇材料及编织 手法的生活用品,赋 予芦苇编织产品新的功能。 编织 出实

12、用功能突出的居家用品,如夏日凉爽的坐 垫、天 然 的果蔬盘、造型古朴的杯碟垫子,也可以与其他 材料结 合创造出新的功能,如古朴的屏风、特殊商品的外包装等。在形式上,芦苇编织可以学习现代纤维编 织艺术, 运用形式美法则、色彩法则、构成原理等手法创 新设计 芦苇编织的造型、纹样、色彩、质感,使 之符合现代审美 变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新材料的使用,促 进民间工 艺从旧式的传统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开 拓出芦苇编织 的新市场领域。(二)情感化设计芦苇风景以规模浩渺、江湖生境称胜,备受 人们的 喜爱。人们通过芦苇意象感受时序的变迁,抒 发江湖 飘泊的情怀,寄托江湖逍遥的志趣,从而赋予了 芦苇丰 富的人文意义

13、。芦 苇编织工艺恰好可以利用其材料 的人文情怀,通 过产品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适时地 运用包装与推广的手段,宣 传芦苇编织产品的情感内 涵、地域文化,或 是某个典故传说等,增 添产品的附加 价值,使之成 为人们对自然对地理风情对芦苇的情感 寄托。典型的发展之路就是工艺品和旅游产品,在 芦 苇编织产品的实用功能、姣美形式的基础上,赋 予它地 方特色与文化,是物又不单单是物。在全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下,天 然 材料生产的绿色产品备受人们的喜爱,这 对解决芦苇 编织工艺的发展中原料的窘状提供了思路。芦苇作为 绿色天然材料,其产品留有植物本身的清香和 质感,是 现今合成材料泛滥状态下一个突

14、出的优点,有 利于树 立起坚定的绿色文化品牌。将人文情怀和绿色天然融入芦苇编织产品的营销 策略设计中,可 以更好地让地域性的民间工艺被广泛 接受,甚至走出国门,形成本土化民族化 设计风格。同 时,这样的文化品牌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 高地 域形象。四、结语对芦苇编织产品进行功能与形式的创新设计,以 及打造文化品牌的情感化设计,能 够有效地扩大产品 适用领域,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实现对民间工艺 的保护 和开发,同时 也有助于保障芦苇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 展。传统民间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具 有 深厚的历史意义。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扬是当代 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参考文献:刘立承,王春燕中国古代纤维编织坐席探源装 饰,():程杰论中国古代芦苇资源的自然分布、社会利用和文化 反 映阅江学刊,():路甬祥民间手工艺郑州:大象出版社,:余永红民间编织工艺品的文化意蕴 与生态意义民 间文 化论坛,():黄俊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丛书:编 织 长 春:吉 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责任编辑 汪继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