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轮作制下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模式研究及应用.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9589122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5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旱轮作制下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模式研究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水旱轮作制下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模式研究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旱轮作制下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模式研究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旱轮作制下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模式研究及应用.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持人 :武际完成人 :武际郭熙盛余忠何传龙钱国平王允青朱奎峰桂召贵李 帆唐杉 完成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全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潜山县种植业管理局安徽省繁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DOI:10.3772/j.issn.1009-5659.2014.22.037翻压还田 ;(3)深入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学 特性的影响,明确了秸秆养分释放量、土壤养分含量的 变化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及土壤真菌 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初步探明了秸秆还田调控土壤肥 力的相关机理 ;(4)基于“稻田秸秆全量促腐还田技术”、“旱作秸 秆清洁快速腐熟技术”和“秸秆还田替代

2、部分化学钾肥 技术”3 项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集成 了“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水稻节水栽培秸秆 翻压还田”、“作物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以及“油菜秸 秆多年错位开沟填埋还田”4 种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 技术模式 ;(5)发明了一种“秸秆框式堆肥”新方法 :畜禽粪 与膨胀珍珠岩混合高温堆肥,加入氮磷肥制作秸秆高温 堆肥调理剂。在制作的秸秆堆肥框内与秸秆混合高温堆 肥,促使秸秆快速腐熟。安徽省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是目前仅有 50% 的秸秆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其中,约有 28.2% 的秸秆用于 还田,剩余近 50% 的秸秆在农田直接焚烧或者废弃。为 了达到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作

3、物高产稳产、耕地质量 提升和农田环境改善的目标,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 研究所在安徽省科技项目“秸秆资源养分循环与高效利 用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农业“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 的支持下,组织联合有关单位开展了“水旱轮作制下秸 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模式研究及应用”。1 取得的主要成果(1)通过深入调查和详细分析,明确了安徽省秸秆资源总量和区域分布特征,为秸秆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 提供数据支撑 ;(2)在常规和节水两种水稻栽培模式下,系统研究 了秸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 的差异,揭示出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翻压还田腐解速 率更快、养分释放率更高和对土壤培肥效应更强的规律。

4、 提出与不同水稻栽培模式相匹配的高效利用秸秆养分资 源的还田方式 :常规栽培秸秆覆盖还田,节水栽培秸秆2 主要创新点(1)阐明了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的相关机理深入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学特性 的影响,明确了秸秆养分释放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水旱轮作制下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模式研究及应用。成果推广中国科技成果2014年第22期80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及土壤真菌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初步探明了秸秆还田调控土壤肥力的 相关机理。(2)明确了稻田秸秆还田方式与水稻栽培模式的理 想组合在常规

5、和节水两种水稻栽培模式下,研究了秸秆翻 压还田和覆盖还田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的差异, 揭示出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翻压还田腐解速率更快、 养分释放率更高和对土壤培肥效应更强的规律。提出与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相匹配的高效利用秸秆养分资源的还 田方式 :常规栽培秸秆覆盖还田,节水栽培秸秆翻压还 田。明确了节水栽培模式下翻压还田是水旱轮作区利用 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的理想组合方式。(3)发明了一种秸秆堆肥新方法 发明了一种“秸秆框式堆肥”新方法 :畜禽粪与膨胀珍珠岩混合高温堆肥,加入氮磷肥制作秸秆高温堆肥 调理剂,在制作的秸秆堆肥框内与秸秆混合高温堆肥, 使秸秆快速腐熟。用本方法制得的由腐熟秸秆、腐

6、熟猪 粪、膨胀珍珠岩、高温堆肥菌群和氮磷肥组成的混合物 是良好的土壤培肥改良剂。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一 种 堆 肥 框 秸 秆 高 温 堆 肥 方 法(ZL 201010209298.9)”, 并作为安徽省地方标准“秸秆框式堆肥技术规程(DB34/T 1522-2011)”发布实施。(4)创新集成了 4 种水旱轮作制下秸秆养分资源高 效利用技术模式基于“稻田秸秆全量促腐还田技术”、“旱作秸秆清 洁快速腐熟技术”和“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学钾肥技术”3 项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创建了“早稻秸秆 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水稻节水栽培秸秆翻压还田”、“作 物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以及“油菜秸秆多

7、年错位开沟 填埋还田”4 种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模式。“早 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和“作物秸秆田头窖堆腐还 田”两种技术模式已作为安徽省地方技术标准(DB34/ T 2019-2013)、(DB34/T 1885-2013) 发 布 实 施, 同 时其核心内容均被纳入国家2012 年土壤有机质提升技 术模式概要中,为相关省(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广 泛应用。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经过严格、规范的田间试验,把研究成果“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水 稻节水栽培秸秆翻压还田 ”、“作物秸秆田头窖堆腐还 田”以及“油菜秸秆多年错位开沟填埋还田”4 种秸秆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模式交给市、

8、县农业技术推广部 门,在安徽省的统一组织管理下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5 年来,本技术成果在安徽省水旱轮作区累计推广约 1355.54 万亩,稻、麦、油增产 4.7% 9.6%,减少钾 肥用量约 2.03 万吨,节约钾肥投入成本 10166.55 万元, 扣除秸秆还田后增施腐熟剂、机械粉碎秸秆费用,净增 收 71281.10 万元。其中,水稻累计推广面积 900.39 万 亩, 增 效 69277.53 万 元 ;小 麦 累 计 推 广 233.28 万 亩, 增效 11084.74 万元 ;油菜累计推广 221.87 万亩,增效8676.41 万元CSTA负责人简介 :武际(1974 年),男

9、,博士,副研究员。安徽省第 七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土壤肥料与资 源环境”“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助理,安徽省“蔬菜 水果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成员和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体 系“小麦营养与施肥”岗位科学家。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 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 ) 科研专项、安徽省科 技攻关项目、安徽省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 等科研项目五十多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2 项,获农牧 渔业部丰收奖三等奖 1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 件(专 利号见上文),制订安徽省地方标准 4 项,先后在国际学 术刊物和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七十多篇,第一作者 36 篇。在第六届、第七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 中分别获得了三等奖和一等奖。3 应用情况2009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项目组与省、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构建了“科学研究 + 政府管理+ 农技推广”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