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泻灸三里教案.docx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9594735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痛腹泻灸三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腹痛腹泻灸三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腹痛腹泻灸三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腹痛腹泻灸三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腹痛腹泻灸三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痛腹泻灸三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痛腹泻灸三里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腹痛腹泻灸三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医药与健康下册第八单元拔罐、刮痧和艾灸 中的第三课。腹痛腹泻是很常见的症状,除了打针吃药外,还可 以采用我国传统的灸法。艾灸是一种有效的中医外治方法,不仅 能治病,还能起到防病和健身的作用。艾绒是制作艾条的材料, 它具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消肿散结、生肌安胎等 作用。本课通过阅读“罗谦甫治元帅病”的故事,可以了解引起 腹痛腹泻的一些病因和传统灸法对腹痛腹泻的作用,学习找气海 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和艾绒保健品的制作方法。二、学情分析本册教材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学生,本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 长发育阶段,其身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还不强,缺少对自身健康 的防护意识,

2、运动后易着凉,对健康饮食把握不够,饮食不节制, 常常会引起腹痛腹泻症状,通常采用吃药打针的治疗方法,而不 了解中医的灸法。故此,本课通过讲述“罗谦甫治元帅病”的故 事,引导学生了解引起腹痛腹泻的一些病因及传统灸法对腹痛腹 泻的作用,学会找气海穴和足三里穴及简易艾绒保健品的制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1. 了解引起腹痛腹泻的一些病因及传统艾灸或灸法对腹痛 腹泻的作用。2. 了解灸法及艾绒的其他保健作用。(二)能力学习找气海穴和足三里穴的方法及简易的艾绒保健品制作 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三)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感受中国传统疗法的神奇,激发对我国传统医学 的学习兴趣,培养中医保健的意识。四、

3、重难点1. 重点:了解传统艾灸或灸法对腹痛腹泻的治疗作用。2. 难点:学习找气海穴、足三里穴及艾绒保健品制作的方法, 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五、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艾条、艾绒、小布袋若干。(二)学生准备自备艾绒和小布袋。六、教学过程导入1. 提问:今天来认识两个词:“灸”和“足三里”,哪位同 学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词的基本 含义:“灸”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等熏烤一定 的穴位或患部,而“足三里”则是指人体身上的一处穴位。2. 提问:中国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 鸡”,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尝试解释这种民 间说法的含

4、义,激发学生参与思考探究的愿望。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我们还是一起来看一 则历史故事吧。(二)探究“灸法”的作用1. 教师讲解“罗谦甫治元帅病”的历史故事史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 1260 年冬,元代有一个叫 忒(t)木儿的元帅统领十万大军,在扬州城外安营扎寨,犒劳 三军,准备一举夺下扬州城。不料,他突然患病,开始的时候只 是胃口差,腹痛,大便稀薄,后来逐渐出现腿脚麻木,不能活动, 卧床不起。主帅病倒,军内群龙无首,军情危急。一天,有十余 年学医经验的随征文官罗谦甫来拜见元帅。他为忒木儿切脉望诊 后说:“大帅年纪大了,气力不足,且多年征战疆场,早晚风餐 露宿,感受寒邪,加上饮食

5、不节制,吃了太多乳酪,寒邪和湿邪 一起侵犯脾胃,就生病了。”元帅点头说是。于是,罗谦甫取出备好的陈艾绒,在元帅肚脐下 1 寸半处的气海穴置艾绒温灸,又 在膝盖下面的足三里穴进行艾灸。没过几天,忒木儿病情好转。 经过一段时间的继续治疗,大元帅又驰骋疆场了。2. 提问(1) 故事中,忒木儿元帅出现了哪些病症?(2) 忒木儿元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病症?(3) 后来通过什么治疗方法治愈了他的病?(4) 为什么通过艾绒温灸气海穴和艾灸足三里的方法可以 治愈忒木儿元帅的病症?下面请自主阅读“灸法资料卡”,你一 定会明白艾灸的神奇作用。1. 老师下发“灸法资料卡”(包含课文“读一读”中第一 段和“想一想”中相

6、关文字资料,可以自己重新设计内容),让 学生边阅读边思考问题。1. 组织小组讨论:艾灸有什么神奇作用?它为什么可以治好 忒木儿元帅腹痛腹泻的病症?2. 教师介绍“灸法”历史及更多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艾绒”这种材料及其广泛功效,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提问:现在你们明白“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这句民间 说法的含义了吗?请哪个小组来介绍下你们的理解。6.播放艾灸疗法视频(片段),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灸法,加深理解。(三)学习找气海穴和足三里穴的方法及简易的艾绒保健品 制作方法1. 出示气海穴及足三里穴示意图(或教学示范视频),教师 介绍“取穴”方法。2. 开展“小中医取穴”组内竞赛活动,推选

7、出组内最具“权 威”专家(找得又准又快),并抽一位小专家利用模型人演示取 足三里穴,让同学们观察并评价,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同身寸 取穴”的重要性。3.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相关艾绒保健产品及其功效。4.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泡脚保健袋”制作活动,并要求学生 回家后开展体验活动。(四)小结整理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神奇的中医瑰宝灸法,它不但 可以治疗腹痛腹泻,还起到防病、健身等作用,这种非药物疗法 现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请你在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也要 多向周围或外国朋友们介绍我国神奇的灸法,让炙法给更多的人 带来健康与幸福!七、板书设计防病治病腹痛腹泻气海穴:补气,使体内正气强盛。健身灸法足三里

8、穴: 加强消化功能,促进营养吸收,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材料:艾绒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消肿散结、八、参考资料(一)横指同身寸经络腧穴学中指出:取穴应该是同身寸取穴。我们在找 穴位时所说的“寸”,并没有具体数值。“同身寸”中的“一寸” 在不同人的身体上都是不同长短的,较高的人的“一寸”要比较 矮的人的“一寸”长,这是由身体比例来决定的。所以“同身寸” 只适用于自己身上,不能用自己的“同身寸”在别人身上来找穴 位,这样做是找不准穴位的。另外,这里的寸不是尺子中的“寸”, 是取穴时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 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 3 寸,食指与中指并拢为 1.5

9、 寸, 即所谓的“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二)气海穴及三足里穴1.图解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下 1 寸半,肚脐 下两指宽处。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份,从肚 脐往下 3/10 的位置,即为气海穴。气海穴又称丹田。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从肚脐向下量约1.5 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2.图解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 侧,犊鼻穴下 3 寸,犊鼻穴与解溪穴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 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两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在膝

10、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 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接,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 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 3 寸,距胫 骨前嵴 1 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 4 横指, 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 1 横指,该处即是。(三)艾草、艾绒及艾条艾草: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产生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常以艾 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效。中医通常把艾叶加工 成的“艾绒”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艾绒:艾绒是由艾叶经过反复晒杵、捶打、粉

11、碎,筛除杂质、 粉尘,而得到的软细如棉的物品。艾绒是制作艾条的原材料,也 是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由菊科植物艾草的干叶制成。其色泽灰 白,柔软如绒,易燃而不起火焰,气味芳香,适合灸用。根据加 工程度的不同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 用于制作艾炷。质地以陈年者为佳。艾条:艾条是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形长卷,主要用于艾 灸。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艾灸养生:艾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直接 悬灸或配合温灸器敷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借灸火的温热及药物作 用,帮助人体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以激发和提高机 体的免疫力,从而防病保健。(四)艾灸疗法简介艾灸疗

12、法是以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 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疗法主要分为以下 几种:1.艾炷灸。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直接灸是将大小 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须将皮肤烧伤化脓, 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 者,称为无瘢痕灸。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穴位处的皮肤 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2. 艾条灸。艾条灸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进 行熏灼的方法,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治寒湿痹 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病。3. 药卷灸。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 成为药卷,点

13、燃其一端进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以上两种灸法。4. 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方法。先根据病 证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 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5. 温灸器灸。温灸器灸,又称温筒灸,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 的一种圆筒灸具灸穴位的方法。温灸器的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 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 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的盖扣好,即可置于穴位或应灸部位, 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可调和气血,温中散寒。(五)灸法的作用1. 温经散寒。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其 治宜灸焫。”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

14、寒证,如寒凝血滞、经 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 泄泻、痢疾等。2. 扶阳固脱。扁鹊心书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 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的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的阳气。临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 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 久泄、久痢、痰饮等。3. 消瘀散结。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常 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炎)初起、瘰疬(颈 淋巴结核)、瘿瘤等疾病。4. 防病保健。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 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无病施灸

15、,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 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5. 引热外行。灸火的温热能使皮肤腠理开放,毛窍通畅,热 有去路,从而引热外行。可用于治疗某些热性病,如疖肿、带状 疱疹、丹毒、甲沟炎等。(六)施灸的禁忌1. 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灸疗。2. 对颜面、五官、有大血管的部位、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 用瘢痕灸。3.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艾灸资料卡(可自编)古人云:“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意思是说,可以使用艾灸进行家庭自我调治,不用请医生来帮忙。实际上灸法四季 皆可,尤以冬季为宜。孟子中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 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而自灸”的话

16、。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 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并且广泛地被人们用来治病、 防病、保健。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 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 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尤其对腹泻、水肿、腹痛等功 能性疾病效果明显。“罗谦甫治元帅病”的故事中,罗谦甫采用艾灸元帅气海穴 的方法,达到“补气”的作用,让元帅体内正气强盛,病邪气不 会侵入体内,身体抗病能力增强了;同时又艾灸元帅的足三里穴, 增强了他的脾胃消化功能,大大增强了他的身体对营养的吸收能 力,还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以前人们常吃老母鸡来给身体增加营养,达到增强体质的目 的,聪明人却经常采用罗谦甫的办法来帮助身体预防疾病,增强 脾胃消化与吸收能力,从而让身体更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所以自古就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实际效果也 的确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