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析纪录片请为我投票的艺术价值及特色摘要:在中国纪录片创作于世界纪录片创作的长河里尚处默默无闻之际,武汉电视台编导陈为军的请为我投票却能够如黑马般杀出,获得了多个国际奖项及世界同行们的认可。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得益于其从主题(文本)到表达方式(叙事风格、镜头语言)上,始终如一地坚持纪录片的职责和功能性。该片的艺术价值及特色均来源于此。 关键词:纪录片功能性 主题 叙事风格 镜头语言 作者简介:吴丹珊(1984-),女,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2007级硕士,研究方向:电视节目艺术形态 故事发生在中国的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决定用民主选举的方式选举班长。三个候选人各自在班上选择两位同
2、学作为自己的“竞争小帮手”,经历了一场由美国大选过程变形而来的激烈竞选,过程包括才艺展示、辩论对答、最后陈述以及演说游说。 孩子身后家长的介入,使得一场儿童世界的选举小游戏变得扑朔迷离,悬念迭起。在家长的辅选之下,孩子之间的拉票手段,本质上与成人世界的无异,只是更加幼稚、透明和直接,由此,反倒让成年观众看了既忍俊不禁又百味陈杂。 这是一部成本不到五万元的纪录作品,却在问世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成为诸多电影节的亮点,获得多个国际性奖项,并且入围了2007年末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长片单元的长名单。 在中国纪录片创作于世界纪录片创作的长河里尚处于默默无闻之际,请为我投票却能够如黑马般杀出,并获得世界同行的认可
3、毫无疑问,这样的片子必有其突出的艺术价值及特色所在。 作者其人及其创作 198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新闻系的武汉电视台编导陈为军,长期从事纪录片创作。 2001年开始独立制片并担任导演,拍摄纪录片处女作好死不如赖活着,关注的是艾滋病患者的现状。此片通过讲述河南的一个农村家庭面对艾滋病所发生的故事,探讨疾病、人生与死亡,并巧妙地揭示了当时中国在处理艾滋病上的若干问题,一度为禁片,至今未在大陆公映,却在欧美国家广泛播出,并获得多个国际大奖。 请为我投票是继好死不如赖活着之后,陈为军的又一力作。请是BBC电视台和丹麦公视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节目Why democracy?的首集。投资方表示“他们希望这
4、十部纪录片不只是一个大型国际合作节目,更是教育教材。 拍摄这部片子之前,陈为军做过小范围的调查,见孩子就问他们的理想。结果他发现,周围孩子的未来职业想象大多倾向于官员。陈为军对此颇为困惑。 “既然孩子都想当官,我就想如果来一次投票试验,或许能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在他眼里,“孩子”是个全球的话题,很多人数说独生子女这一代是自私的一代,缺少感恩的心态,对他人对集体很冷漠。而作为一位长期致力于纪录片创作的电视人,陈为军执著于通过影像来表达真相。 经过陈为军和班主任的协商,武汉市长青小学的三年级一班在新学期伊始,举行了这场投票活动。而在此之前,中国大多数小学的班长,几乎都是由老师直接任命,即使投票也
5、很少公布结果。按照班主任对39个“选民”的承诺,这次的选举要实现“我的班长,我做主;我的选票,我做主”。 作品价值 首先是主题,不管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以下简称好)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注,或者说是对生死问题的感悟,还是请为我投票(以下简称请)对儿童及对民主政治的关注和读解,都是当下全世界人民正共同关切的话题,这样的题材,是可以打破国界、跨越区域的,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是可以读懂的。 反观我们国内同时期的很多纪录片,都是不触及到真正生活的,“基本都是伪民俗的东西,加一个环保或者山区教育的标签还有一种就是翻故纸堆,用过去的老照片,老电影,再加一点貌似哲学思考的解说词,就成了再现历史的一个东西。”
6、陈为军语)这样的东西很保险,却也没有任何责任感。 而国际的主流纪录片还是以关注现实为主,国外电影节对于纪录片的评选,并不是着重在作品的技术指标以及镜头语言上,主要是在于内容。 其次是表达方式。同时期国内不少纪录片的制作者,从作品的拍摄到剪辑做出了过多的花样,采取了很多个人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观者对于片子的接受过程困难重重。而在这部请里,两台摄像机用镜头真实地捕捉到了这个班集体里的故事、前因后果和戏剧性,甚至不需多加剪辑,整个片子没有解说词,只有同期声,没有背景音乐。这样的手法更凸显出纪录片的功能性。因而也更符合纪录片的国际主流发展方向西方纪录片在经历了一定的历程之后发展到今天这个形式,或者说是
7、纪录片功能性的确定,可以达到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正如陈为军所言,纪录片的主流创作并不在中国,而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是不应该脱离出这样一种大环境的。所以,陈为军的片子在中国同期纪录片中,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他开始向国际主流的纪录片创作靠拢,为拓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空间,提高中国纪录片的制作水平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参考。 艺术特色 关于本片的艺术特色,笔者想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是故事文本通过层层符号构筑,建立起三个关于“民主”的神话,同典型的中国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独生子女、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关系和教育(素质教育、师生关系)现状一起,建构起一座关于“中国民主”的神话大厦。 华盛顿邮报称
8、请为我投票为一部“关于一群8岁大孩子的令人如坐针毡的政治戏剧”。本片在获得美国白银电影节最高奖项时的关键词为:亚洲、中国、儿童、政治。下面,笔者将试着从符号学的角度,联系此片产生的背景,具体分析其文本的符号构筑。 三个候选人的个性和家境迥异。罗雷家境好且父母皆是亲生的,已经担任班长两年,但喜欢打人,这是能指,其所指为 “势力稳固的在位者”。 聪明、顽皮的成成来自一个再婚家庭,母亲是电视编导,父亲则是其继父,具草根性的同时也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那么其所指就是“强有力的狡猾的挑战者”。 乖巧的徐晓菲来自一个家境不太好的单亲家庭,没有什么自信和主见,母亲是学校的辅导员,其所指为“几乎没有获胜希望的局
9、外人”。 根据巴特的“神话”理论,符号除了第一层的简单呈现功能之外,在第二个层面上的表意过程中,其“迷思”制造者的功能凸现。在片中,三人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即为巴特所说的“迷思”。在此,三个人的姓名可以说失去意义,“罗雷”背后的“迷思”是“本应该被推翻的暴君”,“成成”是“强有力的失败的草根”,“徐晓菲”则是“始终被忽视的大众”。他们所体现的“迷思”凸现,代表了每一次竞争中都存在的三种人当权的在位者,造反者及身为局外人的大众。 此三人“迷思”合力创造出第一个关于竞争的“神话”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竞选。 与此同时,三个候选人还拥有自己的竞选助手,还有身后的家长,尤其是家长,给孩子以鼓励的同时,也教给
10、了他们成人之间明争暗斗的一些伎俩。这构成了关于竞争的又一个“神话”各种力量的聚合,民主的基本特征之一。 关于民主,片中给出了各种“解释”,班主任张老师说,“每个同学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这就是民主”;成成的继父说,“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罗雷则认为是“不控制别人,让他们自己想,想投谁就投谁”,不过,这个“纯真的想法” 最终在其父母辅选的过程中破灭了。 在这样一个解释层面上,既有公正的评判者张老师,初生的纯洁牛犊成成和罗雷,也有观念传统的老一派成成继父,还有“公正”(民主)的破坏者罗雷的家长。这几个不同的人囊括了中国的中坚力量和新生一代。联系中国的背景,可以说,这部纪录片很好地履行了纪录片
11、的使命提出问题并为问题提供多维的思考角度 中国的民主只是走个过场?抑或,中国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再或是,中国要民主也不可能是美国式的民主? 相比之下,编导陈为军本人更注重民主精神。在片中,他特意截取了集体广播操、教室外整齐摆放的鞋子等镜头。“民主就是保护每个人,而不是用刻板的规则来抹杀个性。”他说。 其次是本片的叙事风格因为纪录文本的故事性很强,所以本片的叙事风格上更像电视剧。镜头下是一群孩子,像模像样地依着美国大选的程序选举自己班级的“总统”。这样的故事,本身就具备极强的可看性。这个班集体里的故事、前因后果、戏剧性都被两台摄像机用镜头真实地捕捉到,甚至无需多加剪辑。 古有“立意佳者,不论怎样
12、写都是好诗”的说法,运用到今天的纪录片创作上,我们是否可以说,选题的巧妙是片子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故事底子几乎可以成就一部好的纪录片? 第三是本片的镜头语言。 本片在拍摄景别上以中、近景和特写为主,只有少见的几个全景镜头,远景一个也没有。中近景的画面清晰、色彩饱和、视角平和而平等、构图适中,并且画面稳定、运动自如。特写镜头则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既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又增强了故事的刺激性。许晓菲的委屈无措,成成的狡黠聪明,罗雷的霸道自信都在编导的镜头下一一凸显呈现。 这种景别选取方式十分符合欧美对摄像机的概念:把摄像机看成人的眼睛。人的眼睛在看某个人的时候,大多关注的是上半身,人的眼睛会
13、随着主体人的动作而移动,所以拍摄过程中,编导就使用了跟拍与移拍的拍摄方式:跟着罗雷和他父母,成成和妈妈,晓菲和妈妈的背影回家,而候选人上台进行才艺表演时台下的反映,则是以摄像机模仿台上人的眼睛进行移拍。 全片除了开头的字幕,没有任何的解说词,也没有背景音乐,片中的声源均来自现场同期声。现场音的丰富,充分展示了镜头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事件过程以及事件细节的发展变化,也有利于拍摄者在现场随时进行同期声采访。片中,编导多次采用“触媒电影”的拍摄方法,对选举者、选民进行同期采访。 编导陈为军曾说过:“我对纪录片的理解就是,我肩膀上的的摄像机就是你的一双眼睛,我镜头面前所发生的就是你通
14、过影片所看到的我不愿意打扰、干涉镜头前正在进行着的生活原版,甚至不愿意为了画面美观加一盏灯光,或在镜头上装一片滤镜。” 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片在镜头语言上忠实地履行了纪录片的职责用画面来叙述,让观众通过画面自己感受、理解,唤起人对于自身的思考,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生活、认识自己,这是一种共振式的唤起。 笔者以为,纪录片的拍摄比较剧情片,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形式上会更胜一筹。剧情电影可以完全在导演和制作者的控制之下,而纪录片的拍摄存在着很多的不可预知性,完全是由作者瞬间形成于脑中的一个个灵感构成,所以除了真实是它最为宝贵的一个特点以外,别的方面都不可能通过制作达到比剧情片表达形式上更好的效果。因此,请为我投票的成功,得益于其从主题(文本)到表达方式(叙事风格、镜头语言)上,始终如一地坚持纪录片的职责和功能性。该片所有的艺术特色均来源于此。 参考文献: 1一场完全透明的选举:武汉1小学尝试班长竞选OL http:/news.省略/08/0423/12/4A7BIJRB00011SM9.html 2 请为我投票入围奥斯卡 新浪娱乐对话陈为军OL http:/ent.省略/m/c/2007-11-21/21491802165.shtml 3陈焱玲.一个关于民主的“神话”浅析纪录片请为我投票中的民主选举及其解读J.电影评介.2008.08(4月下):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