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633081 上传时间:2021-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一、心灵关怀的无知比比皆是的伤害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曾经有一位探索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问题的探研者对

2、325 名教师和653 名学生就教师伤害学生一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表现年龄越小年级越低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被调查者认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 48 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

3、开刘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客观地讲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而是认为英语老师可能一时疏忽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从此例中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但是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二、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

4、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并为儿童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这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这两条规律中就教师的

5、工作性质而言主要应该是对第二条规律的把握原因有两点: 第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被子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

6、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 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三、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心灵关 在了解了学生

7、心灵 育的特点之后 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 是教育怎 更好地防止教育 害避免无意 害根除有意 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 的道路上需要教 的 助教 学生的帮助要得体 学生 要会 学生 不 只是一种付出和 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 是奉献 也是理解; 可以通 意而 达 同 也可以通 不 意而流露;做 教 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 化学会附耳 学会正面暗示据 国有个官 在微服私 路 田 看到一个 夫 着两 牛正在耕地就大声 : “你 两 牛个更棒” 夫看着他一言不 等到了地 牛到一旁吃草去了 夫才附在官 的耳 小声地 : “ 上的那 牛更好”官 很奇怪 :“你干嘛用那么小声地 活” 夫 到:“牛 是畜 但心却是和人一 的如果我大声 牛好那 牛不好它 能从我的眼神手 、 声音里分辨出我 它 的 那 然尽了力但仍不 秀的牛心里会 ” 想一位 夫 待一 牛尚且如此 究方式、方法那么我 做教 的在 学生 行 价 不是更 加以注意尤其是教 的 价性 言其意 于学生而言不是 生的也是短期内 以忘 的无意 害是无心的 果但无心之 有 根到底 是与教 的素 有关 上述所言教 当有高尚的 道德、精深的 知 、广博的 合知 和 熟的教育技能要以关 、 切的 度与学生沟通探究行 的原因教 当走 学生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