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661425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练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j )、张秸( ji )。张耒( l i),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其论文学创作渊源于三苏,提倡文理并重, 以为 “文以意为车, 意以文为马, 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 ”8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5 分)【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的

2、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 ”“市楼东西 ”等,无任何修饰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 “人未行 ”的空寂街景, “忧饼冷 ”的心态表露,均语浅意深。9 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6 分)【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戒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

3、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第二问:自己的感受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可以谈意志与事业的关系,可以谈教育的艺术。要结合文本并有自己的感受。言之成理即可。(6 分,第一问4 分,每点1 分。第二问2 分)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成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1)颔联中“黯黯见临洮”的“黯黯”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 2)这是一首边塞诗,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6 分)( 1)“黯黯”首先指天色的黯淡,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黯黯”也指征人心情的黯淡,表达了厌战的情绪。( 2 分

4、,每个方面 1 分)( 2)第一问: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2 分,只要表述出了厌恶战争的意思即可)第二问: 这首诗通过对塞外恶劣环境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 渲染了凄冷、 荒凉的气氛,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态度。( 2 分,得分点:环境描写、渲染气氛)通过昔日“长城战”高昂的士气与眼前白骨遍野的残象形成的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2 分,得分点:对比 1 分,分析 1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乌:乌鸦。愔愔:寂静无声诗中的

5、“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 分)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 卧听羸马啮残刍。 ”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古诗鉴赏: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 1 分):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 (2 分) “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1 分)“假寐”更好。( 1 分)“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 (2分)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

6、。( 1 分)(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解答后面问题。(8 分)乐府杨柳枝白居易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1)这首诗的首句在用字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2)诗中第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 分)14. (1)叠词( 1 分)。好处: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 1 分),写出了柳条婀娜多姿、茂密青翠的特点。( 2 分)( 2)诗中第三句描绘了柳絮洁白轻盈,洒满大地的景象( 2 分),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杨柳的怜爱(喜爱)之情。( 2 分)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

7、9 题春生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8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春生”?结合全诗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9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6 分)【诗歌鉴赏】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作浔阳春三首,这是第一首,题为春生。这首诗把“春” 拟人化,构思异常新颖、奇巧。开头便问:“春” 从何处出“生”,接着说她一出生就到处漫游。 她还懂得搞点宣传, 造点声势。将到某处,先派“和风”传送消息, 告诉人家“春”将来临; 再遣“啼鸟”介绍情况, 说明“春”将带来无限美景。她一到某地

8、,就埋头工作,为河岸覆盖绿草,为树头点缀繁花。这分明是一首“春”的颂歌,用笔之妙,出人意外,但更其出人意外的还是结尾:作者对“春”说,你如果漫游到我的家乡,家乡人如果到处寻找我,就告诉他们, 我正在江州沦落受罪呢! 言外之意是: 如果能象“春”那样自由自在的“周游”,游到那里,就给那里带来美景,该多好!这首诗与琵琶行同是抒写天涯沦落之恨,但选材,谋篇,命意,又何等不同!这就是艺术创造。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盛唐以来,七律或工丽,或雄浑,或沉郁顿挫,佳作如林。但写得这样轻灵、跳脱、活泼的,还不曾有过。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阅选下面这首词,完成8 9 题。长相思?山驿【北宋】万俟咏短长亭,古今情,

9、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 .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8. 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5 分)9. 作者描写了哪些秋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分描写了凉蟾、暮云、暮山、秋声、雁声,(缺一点减一分,减到3 分为止,答全给 3 分)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3 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数日赵师秀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野望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1)两首诗都写秋景,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2)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 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

10、拍案叫绝,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其妙处。(4 分)( 1)感情的不同之处:赵诗所抒发的感情,由病体经受秋风、见到黄叶遍地而悲苦,到看见疏林秋山、白云飞来而欣喜,是悲喜交织、由悲而喜;翁诗自始至终都是以闲适的心态在欣赏秋景,抒发赞赏喜悦的感情。(每点2 分,共 4 分)(2)任选一首诗的后两句进行赏析即可得4 分。示例:赵诗末两句,写树林稀疏,远山刚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飞来的云遮去了一半。 一“放”一“出”一“遮”,三个动词做动态化的描写,把树山云都写得神采飞扬, 显现出淡远清幽的意境, 显得冲谈而清奇, 一改前面悲苦的情调。(分析“放”字的拟人手法,“疏”与“遮”前后对照映衬也可)(诗

11、意 2 分,手法分析 2 分,共 4 分)翁诗末两句,写诗人登山看水, 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 从诗人的视角的变化,写出登山看水却又于水中见山的体验, 写出山的青翠水的澄澈, 表达一种理趣,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兴。(分析“忽”“闲”“见”也可)(诗意 2 分,手法分析 2 分,共 4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新年作 唐 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注:作者贬南巴尉时作。( 1)请概括全诗的主旨。( 4 分)答:( 2)全诗各联的抒情方式都不一样,请任选两联作简要分析。(答:( 1)作者在新年来临之

12、际有感而发( 1 分),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 1 分),对处境的无奈( 1 分),对贬谪的悲愤之情( 1 分)。( 2)第一联直接抒情,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第二联运用拟人修辞,感叹春归我先;第三联即景生情,身在天畔,孤独凄清;第四联用典抒情,以贾谊自况,对未来看不到希望。(表达方式各1 分,分析各 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春别应令四首(其四) 南北朝 ?梁 萧绎日暮徙倚渭桥西,正见凉月与云齐。若使月光无远近,应照离人今夜啼。(1) 这首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 分)(2)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怎样写思家的?有什么妙处?( 4 分)诗歌

13、阅读( 12 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12 分)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鲈鱼正美”:典出晋书 ?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8. 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 请你就颔联某一方面的艺术特点做简要赏析。( 6 分)9. 诗中的“紫艳半开篱菊静”一句,寄托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并请简要列举你的理由。( 6 分)动静结合, 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

14、光, 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 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 “雁横塞”这是动景, “人倚楼”这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 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 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 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情与景自然融合。烘托,渲染。作者通过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等意象渲染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 饶有情韵,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引发联想,韵味清远。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让人联想起人生如晨星之易逝的慨叹,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 怀远人的情思,那长笛一声引

15、发无穷的联想,使闻者黯然神伤。 (对艺术特点的概括 3 分,结合诗歌做具体赏析 3 分。意思对即可。)9、寄托了诗人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理由只要能答出两点即可:寓情于景。 篱菊的意象与诗中的南归之雁、 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 传达的是思乡归隐的情绪。篱菊的意象,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寄托的是归隐三径之心。诗中把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思乡的情绪。尾联借用典以明主旨, 写家乡鲈鱼正美, 我不归去,却如囚徒般羁留长安,甚是无谓,表示的是归隐事不宜迟的决心,篱菊的意象与之相和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 8 分)写真寄夫 唐 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惊颜索寞,渐觉

16、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注释】写真:画人像。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 “善书画, 妙属文”的薛媛, 觉察丈夫意向, 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愧疚,终与妻团聚。丹青笔:画笔。索寞:憔悴。8有人说,首联一“寒”字尽显诗人功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答:9请联系全诗,说说尾联在全诗的作用。(4 分)( 4 分)答题要点:冰凉镜体之寒;对夫失望及韶华易逝之寒。(每点2 分)9( 4 分)答题要点:点题,点出写真寄夫的目的;首尾呼

17、应,遥应首句;直抒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 2)题。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 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 2 分)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 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 ( 1 分)“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2 分)( 2). 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 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 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每点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