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664982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

3、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

4、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四)基本防护要求规范洗手内容: “六步法”洗手 摆式洗手龙头 抗菌洗手液 取缔公用毛巾 加盖污物桶 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手套的屏障 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应用操作控制 应用操作控制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

5、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 用过的针应立即丢入到适当的防刺、防渗漏的利器收集箱内。如果用后的针不能立即处理,应使用单手回套;不要将针放入已经过满的利器收集箱中;相关工作完成后,再脱掉手套; 摘掉手套后或接触体液后立即洗手。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戴口罩和护目镜可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体液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 隔离衣 穿隔离衣可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必要时可在外加塑料围裙;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 (五)主要疾病的应急预防1、职业暴露HBV后应急预防 针对乙肝易感者与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即血清抗HB

6、s阴性者。当接触血清HBsAg(+)血液后,措施有两条: 其一,应急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首次应该在暴露后48h内完成。HBIG的效价必须达到1:200000(即200ulml)以上,用量0.6mlkg的保护效果较理想,对既往接种过疫苗而无血清学应答者,宜接种HBIG两次(相距36个月)。暴露后一个月,如未发生乙肝,宜重复应用HBIG一次。 其二,应急接种乙肝疫苗,暴露后6个月内应予血清学随访,并注意有无相关的临床表现与肝功能变化至于血清学抗体HBs10ulml的医务人员,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一次,并接种HBIG一次。上述措施应尽早(48h内)完成。2、丁肝 丁肝只发生在有乙肝病毒

7、感染的人群中,它通过类似乙肝途径传播。防止乙肝感染的措施也对丁肝病毒有效。3、职业暴露HCV的预防 对此类血源性感染尚无适当的预防方案。预防性应用干扰素、抗病毒药是否奏效无定论,故不推荐。 对暴露者的血清学随访抗HCV十分重要,暴露后2448h内,6个月与12个月检查三次抗HCV是必要的。一旦血清抗HCV由阴转阳,似应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肝功出现异常。 4、职业暴露HIV后的预防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

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职业暴露HIV的处置 1级与

9、2级暴露者,使用基本用药方案;3级暴露者,应采用强化用药方案。职业暴露HIV后,专家推荐三步曲处置方案: 1、挤血,用肥皂在流水下清洗; 2、75%乙醇浸泡15min; 3、预防用药(最好在2h内使用)。职业暴露HIV后用药方案 基本用药方案: 目前专家推荐齐多夫定(zidovudine)与拉米夫定(1amivudine)联用,前者每日600mg,后者每日300mg,连服4周。 目前有两者的复方“双汰芝”(Combivir)片上市,每片含前者300mg与后者150mg,用量同上 强化用药方案:如系高度暴露,再加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indinaviL商品名佳息患)或奈非那韦(nelfinavi

10、r),前者用量为每日3次,每次800mg:后者用量为每日2-3次,每次750mg。 所谓高度暴露是指下列情形之一,即暴露血量较多;暴露源的HIV滴度高;暴露源为耐药毒株。此外,暴露血液循环,或投药时间延误过久,似应视为高度暴露或按高度暴露处理。 职业暴露HIV后的随访 随访有两大内容: 一是血清抗HIV检测,包括暴露当日,6w,12w与6m,至少4次; 二是服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对症处理。职业接触AIDS/HIV的预防 医务人员接触艾滋病病人时,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1、当暴露的皮肤或衣服可能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穿白大衣、戴手套; 2、当血液或其他体液可能溅起时,要穿塑料防护衣、戴防护眼镜和口

11、罩; 3、医务人员特别要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或刺伤,污染的一次性尖锐物体用后应立即收集,在特定的容器内处理不再使用; 4、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彻底洗手,特别是手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时,必须立即洗手,脱去手套后还要洗手;5、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加艾滋病的直接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6、口腔科,外科及行尸体解剖的医务人员即使对一般病人操作时也要注意避免被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7、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慎将污染物,如血液、体液等溅入口内,要立即吐出,并用水漱口。职业暴露HIV后登记和报告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及时向当地CDC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