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练习配套课时功课:3第3单元第2讲.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672241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练习配套课时功课:3第3单元第2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二轮练习配套课时功课:3第3单元第2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二轮练习配套课时功课:3第3单元第2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二轮练习配套课时功课:3第3单元第2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二轮练习配套课时功课:3第3单元第2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练习配套课时功课:3第3单元第2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练习配套课时功课:3第3单元第2讲.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高三生物二轮练习配套课时功课:3 第 3 单元第 2 讲( 限时 30 分钟总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 每题 5 分,共 50 分 )1、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洲发现,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这种异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都带来好处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那么安全的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以下关系中较适合蝙蝠与猪笼草的是()A、捕食关系B 、竞争关系C、互利共生关系D、寄生关系解析:蝙蝠与猪笼草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C2、从光祼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草本植物

2、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A、B、C、D、解析:题中、均是灌木能大量快速形成优势种的主要原因。而是灌木群落形成后的特点。答案: A3、 (2018 三亚一模 ) 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而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采用

3、取样器取样调查法。答案: B4、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 ,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解析: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还存在,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红松林取代杨树和白桦的原因是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在

4、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答案: B5. 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 浒苔 ) 。右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假设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解析:藻类种数越多,多样性越高,从图中看出滨螺密度在超过一定值时,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少。答案: B6、(2018 南通模拟 ) 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

5、结构越来越复杂B、的过程中,乔木逐渐增加,草本植物最后在群落中消失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解析:该群落的演替应是次生演替;由采伐迹地形成云杉林后,草本植物在群落中仍然存在;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时也有水平结构。答案: C7、下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假设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那么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B、假设环境条件频繁变化,那么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自然群落中的

6、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解析: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是因为这些水体中无机营养元素较多,适合多种浮游植物的生存。答案: C8、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过程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假设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能演替成森林解析:乙的物种丰富度从 0 开始,故乙是初生演替,而甲是次生演替。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甲、乙均可能演替为森林,甲中、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答案: C9、(2018 广州六校联考) 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

7、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以下相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此图说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假设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鲢鱼、鳙鱼和青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鲢鱼和鳙鱼之间不存在食物关系,也没有共生关系;青鱼和草鱼之间为竞争关系。假设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数量增加,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答案: D10、物种A 与物种 B 具有捕食关系,纵坐标表示生物量,横坐标表示时间,那么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所示的

8、变化是由于A 的增加而导致B 的减少B、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 的增加而导致B 的增加C、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 的减少而导致B 的增加D、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B 的减少而导致A 的减少解析:在各图中,A 的生物量都大于B,可确定A、B 间的捕食关系为A B,故可肯定A 的增加会导致B 的增加。答案: B【二】非选择题( 共 50 分)11、(12 分 )(2018 银川一模 )2017 年 9 月份以来,一种体长不足1mm的灰白色农业害虫“烟粉虱” ,在江苏盐城的大丰等县( 市、区 ) 漫天飞舞。 1 头雌虫 1 次产卵可多达300 余粒。发生区棉花平均每张叶片有卵、假设虫 ( 无翅的幼虫 ) 、

9、伪蛹和成虫达5400 头( 粒 ) 之多。它们用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叶片汁液并传播多种病毒,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烟粉虱对黄色很敏感,在田园或大棚内设置黄色板可诱杀成虫。据研究,这种烟粉虱起源于东非,借助一品红或其他花卉的调运进行扩散是其在世界范围传播的主要方式。(1) 一块棉田里烟粉虱的全部卵、假设虫、伪蛹和成虫在生态学上称为一个_ ,烟粉虱与被侵害的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 。(2) 农业生态系统易受烟粉虱严重侵害的主要原因是_。(3)1 头雌虫 1 次产卵可多达 300 余粒,这说明烟粉虱的繁殖能力很强,但并非所有个体都能发育到成虫,这是通过 _ 来实现的。(4) 用 化 学药 剂杀 灭

10、烟粉 虱 时, 有两 种用 药思路 :交替 用药 和提 高用药 剂 量,_ 思路更科学,原因是 _ 和称为种群,烟粉虱吸取植物叶片汁液,与植物是寄生关系。(2) 农业生态系统物种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抵抗力稳定性差,易受烟粉虱侵害。(3) 由于存在生存斗争,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发育成成虫。(4) 交替用药能防止烟粉虱产生抗药性。答案: (1) 种群寄生 (2) 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小交替用药防止烟粉虱产生抗药性( 抵抗力稳定性差)(3)生存斗争(4)12、 (18 分 )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调查时间1963 年1983 年19

11、94 年2006 年调查项目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截获率 (%)20.342.388.995.9总初级生产量17.4355.50116.61150.81(t/hm 2 a1)净初级生产量1.5014.5223.8826.00(t/hm 2 a1)(1) 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 ,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 。(2) 统计说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 。(3) 请在相应坐标图中绘出生产者的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4) 下图是 1963 2006 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 ( 有机物量 )

12、的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5) 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 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 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该地区生物群落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所以为次生演替。从光能的截获率可以看出,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绘图时要注意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并连线即可。通过分析柱状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逐渐增加的,最终趋于稳定。对于植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样方法,同时还要关注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答案:(1) 次生演

13、替逐渐增加(2) 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 或正相关 )(3)提示: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连线如右图:(4)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相对稳定(5) 样方在空间上的分布 ( 分层 )13、 (20 分 ) 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以下问题:(1) 利用配制的 X 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 8d,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 体 , 这 是 因 为 铜 绿 微 囊 藻 具 有_ 等特性。(2) 某同学用 X 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入粉

14、绿狐尾藻 ( 一种高等水生植物 ) ,结果铜 绿 微 囊 藻 生 长 受 到 明 显 抑 制 , 重 要 的 原 因 是 这 两 种 生 物 在 利 用_ 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3) 也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材料用具: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配制X 培养液的各种无机盐,500mL锥形瓶,蒸馏水,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玻璃缸,微孔滤膜( 可以除菌 ) 等。实验步骤:材料准备: 在装有 7000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8d。准备接种用的

15、铜绿微囊藻。培养液配制:_。实验分组:取锥形瓶6 只,分为两组。_。接种与培养: _。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 只锥形瓶内的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4)假 设 (3)中 假设成立, 那么 实验 结果是_。解析: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都具有体积小,生殖周期短的特点;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无机盐离子;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认真审题,研究对象是粉绿狐尾藻产生的化学物质而不是粉绿狐尾藻,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粉绿狐尾藻产生的化学物质,所以可以用其培养液来替代粉绿狐尾藻。答案: (1) 个体小、世代周期短、无性生殖(2) 光照、无机营

16、养、二氧化碳(3) 用蒸馏水配制 X 培养液;用微孔滤膜过滤玻璃缸中的水,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X 培养液在对照组的3 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mL 用蒸馏水配制的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mL用滤液配制的X 培养液X 培养液,在实验组的3在 6 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微囊藻,并将上述培养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8d(4) 对照组铜绿微囊藻呈指数增长,实验组受抑制 教师备选题 14、将 a、b 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判断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A、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有B、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

17、b 存在, a 就不能生存a 和 b 能够共存,但b 的数目肯定多于aC、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 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D、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a 和 b 互利共生解析: a 和 b 是竞争关系,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 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在竞争中获胜。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 和 b 不一定生存在类似于实验培养的条件下,假设食物和空间等条件充裕,二者也可以共存,b 的数目也不一定多于a。答案: C15、(2018 苏北四市联考) 下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 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 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以下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 100 年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B、 1875 年比 1850 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 1950 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解析: 1875 年比 1850 年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由于人工选择,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