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692868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教材依据: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2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3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2 、通过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设想:1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2) 诵读品味法。2 、教具准备:电脑、 PPT课件等。3 、教时安排: 1 教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2、1 、唤起体验(出示明月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出示李白、王建、张九龄等人的关于明月的诗句)( 请学生齐读 )引发问题:见到明月就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那么中秋的明月又会添置什么样的情愫呢 ?引导学生探讨交流“月圆人团圆”引发问题:如果在中秋团圆时节,你和亲人不能相聚,你会如何呢 ?引导学生理解“离人”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 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2 、明确学习目标与作者情况 ( 出示相关课件 ) 。二、朗读体会1

3、、听读感知: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词文内容。2 、朗读体会:“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要求: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有情有味地读。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3 、谈谈感受:自由读后,引导学生从苏轼的角度谈谈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教师给予评价。丙辰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 虽然只有清影随人, 但也令我陶醉,

4、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 夜色渐渐的深了,月亮还是那般明亮,他回到了房里准备休息。 只见那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 又慢慢贴近雕花的窗户,却照得我无法入眠 ! 他想:那可人的月亮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 ?哎!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吧 !三、品味探究1 、解读小序,明确“中秋”“达旦”“大醉”“子由”词语的意思。问题: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 ?播放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的在百家讲坛的解说视频,帮助理解。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

5、的怀念弟弟子由。2、自读词文,思考讨论幻灯片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词文内容,已完成对词内容的理解。3 、品味词句,体会诗情。1) 诵读全词:女生读上半阙,男生读下半阙。 ( 要读出情景交融的意味 )2) 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够表明作者情感的词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4 、师生共同完成对词文重点语句的理解。(1) 读词的上阕: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播放康震教授的解说视频,辅助理解。点拨:“我欲乘风归去” ,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

6、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 ( 消极避世、超然世外 ) 和入世 ( 积极努力、建功立业 ) 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2) 读词的下阕:思考: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提示:这句话是在责问月亮:你对人不应该有怨恨呀,但你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呢 ?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以“不关我月,是君 _”的句式 “不 有恨,何事 向 ”句的 ,来充分理解 子由的离愁 。体会“但愿人 久,千里共 娟”。教 点 久与 娟引 :好的作品能 我 更好更多地 出自己所思所悟的 西。通 下列句式 出你的看法与理解千年后你的一句“但愿人 久,千里共 娟” 叩我 “当”地一 挑起回音 我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