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2.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693080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2.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执教:杭州市转塘小学陈斌学科:小学科学学科教科版五下第四单元第1 课授课时间: 2013 年 5 月联系电话: 13588051890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 地球的运动 单元起始课, 通过学习学生需要对生活中熟知的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其中需要用到的地球自转、 公转等知识安排在本单元后几课中, 因此本课既是统领又是起点, 也是学生小学阶段初步探索地球运动相关内容的重要第一课。本课活动主要分三部分: 首先凭借已有认识提出符合昼夜交替情景的相关假说,其次通过设计模拟实验检验假说, 这两部分是本课重点, 最后通过长时探究利用收集到的证据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形成

2、地球运动和天体关系的初步印象,这也是本课难点。 最终让学生体会到在证据有限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很多种, 而激发持续探索的热情, 在后续学习中发现更多信息和证据才是找到正确解释的关键。【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地球运动和宇宙相关的内容非常感兴趣, 往往通过书籍、 电视和网络等渠道, 知道了不少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 对人类已进行的探索活动有了一些初步印象, 如昼夜交替现象的存在、 昼夜是由于太阳光照形成的等, 但认识往往比较零散、 模糊和局限。 面对本课学习, 比较合理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是很多的, 无法直观感知却要通过模拟建立一个个天体运动模型,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

3、淀和空间想象能力, 没有一些熟悉的可直接借鉴的研究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学生独立去经历这个研究和解释的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学生要形成足够的证据意识,处理比较多的信息,通过反复的模拟、 比较和推理验证解释的合理性, 这些能力和意识都相对比较欠缺。【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关。2过程方法: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做好模拟实验进行验证;收集模拟实验相关信息,根据这些证据修正自己的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认识到同一种现象, 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

4、证实; 进一步养成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已有的初步认识建立符合一定情景的假说, 并设计模拟实验检验每一种假说,难点:通过长时探究体验模拟效果并利用收集到的证据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形成地球运动和天体关系的初步印象。【教学准备】教师:大地球仪、手电筒、课件等。学生:小地球仪、手电筒、彩笔、小组记录表、若干学生需要的器材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教学设计配)一、导入1课件展示内容为:太阳东升西落,白天以及夜晚学生和自然界动物的活动情况,同一场景 72 小时的变化过程。3学生:观察后汇报看到的内容,归纳出:白天和夜晚不停的交替出现。教师:白天和夜晚

5、我们还可以称为(昼、夜)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板设计意图体现昼夜变化, 即白天和黑夜反复交替规律性的出现,浓厚研究氛围, 快速聚焦主题。 )。2 件画面 定在两幅 上:白天的某地和夜晚的某地的 片。提 :昼夜最大的区 是什么?学生:白天有阳光,晚上没有。提 :你 昼夜 象和什么有关?学生:昼夜 象和太阳有关;昼夜是由地球和太阳的运 生的等二、提出假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 画出静 示意 。提 :从示意 中能看出昼夜 象交替出 ?学生:地球和太阳必 要运 起来。102怎么运 才能 昼夜有 律性的交替 化?每个人可以在 上用彩笔画个 的示意 ,思考一会儿,然后通 小 交流,形成 内的想法。3

6、全班 交流,教 帮助梳理(板 )太阳不 ,地球 着太阳 ;地球不 ,太阳 着地球 ;地球自 ;地球 着太阳 ,同 自 ;呈 学生前概念并引 思考 学生充分的 表看法, 帮助学生梳理已有 , 并 渡到关 : 昼夜交替 象是怎 形成的。白天和夜晚形成是比 容易的,但有 律性的交替出 必 考 多要素, 本 既有指 又具有引 深 思考和分析的作用。空 念建立非常 , 借助示意 , 学生一些 , 他 做出假 , 暴露学生的初始想法。先 学生自己提出假 、 到小 ,再到全班交流, 的 学生的思 有梯度的 展和完善。 学生提出的多种假 , 只要能 生昼夜 化的效果, 都适合作 学生探索的原点。3教师提问:这

7、些说法都可以引发昼夜交替规律性的变化, 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三、设计并进行模拟实验1提问:每个人能直接观察到地球、太阳以及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 来验证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吗?教师出示大地球仪, 引发学生对于模拟实验的认识。2模拟实验中,用哪些器材来替代地球、太阳等,你们能把握好它们的位置关系吗?把地球仪当作地球, 用手电筒来代替太阳,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 用彩色笔在地球仪上画红星作标记,假设就是我们的家,可以作为参照。 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一下地球和太阳的运动以及位置关系。把难题抛给学生, 引发更深的思考,因为真实的情况肯定只有

8、一种可能, 如何才能知道真相, 引发后续探究的热情以及模拟实验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 有些问题的研究我们能力有限、方法有限,但是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演示其中的一些场景,了解一些重要的信息, 这也是古人研究地球以及其它天体和宇宙的过程。确保模拟实验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产生的证据更科学。123学生动手模拟实验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地球仪不要转的太快,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认真观察不同假说模拟的情况, 可以用各种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建议多次模拟反复比较,收集准确真实的证据。长时探究, 把研究整个过程交给学生。(关注模拟实验中学生的具体分工情况, 模拟实验过程的准确性, 反复的模拟建立一定的模型。 )2

9、4在反复的模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小组内部整理可用的信息,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四、进行合理的解释1请各个组汇报模拟实验以及整体研究的情况。(你认为哪种假说不合理,模拟实验中哪些情况或现象不支持自己的假说)2不能确定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原因分析。现有的信息(证据)没有办法证实假说的准确与否。103提问:在做的几个模拟实验,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只要地球绕着太阳或太阳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4. 教师倡议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相关的资料和证据等,把学习延伸到课后在充分模拟体验的基础上,对形象化、 可视化的运动过程加强信息收集以及证据分析,修正自己的一些看法。把汇报交流和研讨

10、的过程做充分,形成增量。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在证据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现象我们可以有多种解释,而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才是不断找到准确解释的关键。指向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基于证据,基于事实,合理想象,逻辑推理,不断形成和修正解释的做法要贯穿本单元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探究精神。【板书设计】昼夜变化假说模 解释太阳不 ,地球 着太阳 ;地球不 ,太阳 着地球 ;地球自 ; 有 据不足地球 着太阳 ,同 自 ;无法确定假 【相关表单】假 说模拟的情况是否支撑假说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理念体现】本课设计亮点有三个:一、利用前概念,借助示意图,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一定情景的假说。 课堂一开始从学生

11、日常生活入手,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前认知, 形成了较为密切的讨论,并借助示意图,由个体到小组、再到全班逐步交流,思维有梯度的发展,全员参与并形成符合情景的假说。二、设计模拟实验,通过长时探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符合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始模型。在设计模拟实验以及进行模拟过程中,通过分析模拟对象和真实场景之间的关系, 体会模拟实验的重要性和局限,通过长时探究和必要指导,保障了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反复的实践模拟过程以及发现更多的证据,进行各假说之间地球和太阳位置及运动关系的比较,逐步建立符合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始模型,帮助孩子寻找关键信息对假说进行检验。三、充分交流研讨,推进思维深层次发展,体会在证据缺乏的情况下,对未知现象的解释可能性很多。 课堂第三部分, 把汇报交流和研讨的氛围创设的很充足,在学生自主的交流中, 引发争议和深层思考, 充分的体会到在没有收集到更多信息之前, 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有很多种,而教师提出了 “你们发现这些解释有什么相同点” 的问题时,让学生对地日的运动概念、日地之间的圆周运动引发昼夜现象形成了初步印象。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是一个持续的探究活动,倡议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的资料和证据。基于证据,基于事实,合理想象,逻辑推理,不断形成和修正解释的做法要贯穿本单元的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