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分类》1说课稿.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693397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的分类》1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角的分类》1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角的分类》1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分类》1说课稿.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角的分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 xx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分类 。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首先我对这节教材进行分析。本课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地抽象出图形的特征,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要求,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实际出发,通过互相学习,让学生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这几种常见的角,进一步加深角的认识,理解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

2、一定的标准将角进行分类。2. 过程与方法:经历角的分类过程, 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数学中的分类思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 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根据以上分析,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认识几种常见的角, 并且引导学生按合理的标准将角进行分类。教学难点:认识周角。三、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注重学生对图形的感受和认知,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观察法,评价激励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求知的状态中展示个性。四、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突出重点,突破

3、难点, 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通过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以及量角的方法, 让学生量出作业纸上角的度数,一方面复习了角的度量, 进一步掌握测量角的方法。 然后提出问题“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我们是否能根据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呢?”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导入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角的分类 ,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主题进行思考。第二环节:运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体验角的分类。1. 认识直角。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跟我一起对折, 先上下对折, 再左右对折,让学生观察自己折出的角是什么角?并且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个角的度数,从而得出 90 度的角是直角。接着让学生

4、找出生活中的直角。2. 认识锐角。在教学锐角时,我首先演示直角是 90,然后将直角的一条边向内移动,提问:老师移动的角和直角比较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学生回答后我就小结出:那么象这样比 90小的角我们把它叫做锐角。也就是说锐角小于90。最后我让学生练习画一个锐角。3. 认识钝角。教学钝角时,我还是通过演示直角是90,然后将直角的一条边向外移动,让学生观察移动后的角和直角比较起来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学生回答后,我就小结出: 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我们把它叫做钝角。 接着让学生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一个钝角。 在学生认识了直角、 锐角和钝角后, 我又通过活动角的演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4

5、. 认识平角。在教学平角时,我接着演示:将这个角的一条边继续向外移动,使它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是不是一个角?它的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最后得出结论: 象这样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平角。对于平角多少度?我主要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从而得出平角 =180。接着讲解平角的表示方法。 最后让学生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一个平角。 在教学平角和直角的关系时,我主要让学生对比比较,交流辩论,自主探究得出结论:1 平角 =2 直角。5. 认识周角。首先我用活动角演示。 把平角的一条边绕端点旋转, 使它的两条边重合,告诉学生这样也是一个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对于周角多少度,我用课件演示

6、, 得出周角 =360。让学生观察周角的画法, 然后让学生操作手中学具(活动的角)来表示周角。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周角是怎样的角, 概念在操作中产生, 角的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争辩中升华,这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新境界。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对比比较,自主探究得出结论:1 周角 =2 平角 =4 直角6. 小结本课内容课件演示各种角,让学生说出角的名字。我小结:按照角度数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整理, 这种方法真好, 那么你们能不能把这几类角从小到大排列, 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为了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增强师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及

7、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进行活动讨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探索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方向,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动手操作、对比,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获取新知。第三环节 : 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 才能达到理解内化的效果。 我设计如下三道练习题:第一题主要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力和推算能力。第二题练习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为此,我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我再进行综合评价。第五环节:板书设计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简洁明了,清晰直观,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统一。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