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心得体会1000字.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61646 上传时间:2021-03-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思录心得体会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沉思录心得体会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沉思录心得体会1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沉思录心得体会1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沉思录心得体会1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思录心得体会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思录心得体会100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沉思录心得体会 1000 字沉思录心得体会 1000 字一沉思录是一本启迪智慧、发人深省、可以促使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得以纯洁而高尚的哲学自省书,是古罗马皇帝先哲马可 . 奥勒留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它使人建立朴实的信仰和高贵的道德, 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庄严不屈的精神魅力。 温总理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并把它作为床头必读书籍。沉思录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说教,却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书中的许多思想, 即使在两千年后今天也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作者从哲学高度对人生真谛进行思考,深刻、睿智,让人高山仰止。读沉思录会让人在高雅思想和纯净心灵中得到慰藉。初读之下,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辩证的看待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奥勒留是位自然主义者。他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但不仅仅限于它的山山水水, 而更强调尊重其客观规律。 他在沉思录中写道:一切事物都是互有关联的, 连接万物的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 因为它们联系在一起, 有秩序地组成同一个宇宙。 只有一个由万物集合组成的宇宙, 也只有一位存在于万物之中的神明,万物本是一体,遵循同一法则,有智性的生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对于这些本源归一、共享同一理性的生灵而言,也就只有一个唯一的尽善尽美之境。 这一观点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哲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人

3、处事遵循客观规律,合乎自然法则,这就是人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奥勒留对自己如是说。 行事若能遵从理性,一心一意,坚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随便分心在别的事情上,保持内心的纯净正直,即使你随时可能放弃生命如果能做到这些,不奢求什么,也无所畏惧, 如果你现在的行为合乎自然,你从小到大所说的话没有任何虚假,那么,你就能过得幸福; 谁也不能阻止你获得这样的幸福。他还写道:只要我们遵循着理性行事,便无需畏惧,因为只要我们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所做的合乎本分, 我们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 也必定不会受到伤害。 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通过上述思考,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我更加深刻的

4、认识到,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 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只有坚定唯物主义哲学观, 积极行动合乎自然, 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并获得幸福。2 、如何看待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奥勒留在书中写道:不要像一个被强迫者那样劳动,也不要像一个将受到怜悯或赞扬的人那样劳动, 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会理性所要求的使你活动和抑制自身。相应的,马克思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是从真正的自由劳动所具有的特质出发 ,

5、得出其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一命题 : 当生存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真正自由的劳动作为自我实现的过程将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 ; 真正自由的劳动在于真、善在劳动中的统一 , 使得劳动具有美的性质 ;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 ,自由劳动将对应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无可阻挡的历史规律。我认真的思索,劳动自然首先是为了生存。当生存被劳动满足之后,劳动又是为了什么。 多少人是为了所谓的舒适,又有多少人是为了取悦他人 ?我想两者都不会从劳动本身得到快乐。劳动也是生存的方式和目的,本质是自然。能够符合自然的劳动者才是快乐的,能够创造这样劳动氛围的人才是高尚的。3 、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沉思录非常关

6、注人的修身养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应该做到:其一,意志要坚强。每时每刻都要保持意志坚定, 像一个罗马人、一个大丈夫那样,一丝不苟地、保持尊严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终怀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头。其二,贪欲要抑制。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疯狂, 但恶人做事不可能不疯狂,他认为:由欲望而引起的过错比愤怒引起的过错更应该受到谴责。 因为当一个人愤怒时,他是由于某种痛苦或内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欲望驱使而犯罪的人却是因为经不住快乐的诱惑, 他的过错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应有的自制力。他告诫自己:你所没有的东西,不要想入非非,梦想着已经得到了,要从你已经拥有的东西里面挑出那最好

7、的,想想看,这些东西倘若你现在不是已经拥有,你该多么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什么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呢 ?只有一件:思想公正,行为无私,为人诚实。对于所经历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接受,从不大惊小怪,因为这一切都源于同一个命运的安排。他在内心里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做事不要违心,不要自私,不要轻率,不要三心二意 ; 不要用华丽的言词来装饰你的思想, 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闲事。坚强意志、克服贪欲、端正思想。说的多好啊 ! 内心的自由,于执着,不是对表象的执迷,而是对内心准则的坚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不断的自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会产生坚定执着追求的勇气,才会获得内心自由的幸福。这部哲学著

8、作博大精深,本人阅读欣赏获得点滴体会,留做温故知新。奥勒留的沉思录,帮助我们反省过往、思考未来,我也必将常读常考,以作鞭策。沉思录心得体会1000 字二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 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 是斯多葛派哲学 ( 斯多亚哲学 ) 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 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 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

9、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斯多葛派对人们的要求是: 遵从自然 (nature)而生活,或者说,按照本性生活,而所谓自然、本性,实际上也就是指一种普遍的理性,或者说逻各斯 ( 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中国的道) ,或者说一种普遍的法( 自然法的概念就是由此而来 ) 。自然本性理性法, 不说它们有一种完全等价的意义, 它们也至少是相通的, 并常常是可以互用的。我读了沉思录一书,觉得在将近 2000 年前的人能有这种认识是十分了不起的。其中的一些观点对我很有教育意义。从马克西默斯,我学会了自制,不为任何东西所左右,在任何环境里和疾病中欢愉如常, 在道德品格方面形成一种甜美和尊严的恰当配合 ; 做摆在面

10、前的事情并毫无怨言。我注意到所有人都相信思如其言,在任何行为中都不抱恶意 ; 他从未表现过奇怪和惊骇,从不匆忙,从不拖延,从不困惑或沮丧,他不以笑声掩饰他的焦虑,另一方面也不狂热或多疑。他已习惯于仁慈的行为,随时准备宽恕,避开所有的错误 ; 他给人的印象与其说是一贯公正,不如说是不断改善。我也注意到:任何人都不能认为受到了他的蔑视, 或者敢自认是比他更好的人。他也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幽默的本领。 ( 卷一 15)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 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 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们染有这些品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是,我- 作为知道善和恶的性质,

11、知道前者是美后者是丑的人; 作为知道做了错事的人们的本性是与我相似,我们不仅具有同样的和皮肤, 而且分享同样的理智和同样的一分神性的人 - 决不可能被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损害,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恶强加于我, 我也不可能迁怒于这些与我同类的人,或者憎恨他们。因为,我们是天生要合作的,犹如手足,唇齿和眼睑。那么,相互反对就是违反本性了,就是自寻烦恼和自我排斥。( 卷二 1)类似的观点在书中出现过很多, 我认为这些观点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很好的帮助。在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一些让我们不开心的事,往往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会改变一些人。 有的人开始对生活抱怨, 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公平,成为了愤青 ;

12、 也有的人会忘记自己的原则,自甘堕落,最终变成那类他们曾经看不惯的人, 做着那些他们曾经看不惯的事情。而作者认为,那不去探究他的邻人说什么、做什么或想什么,而只注意他自己所做的, 注意那公正和纯洁的事情的人,或者像厄加刺翁所说,那不环顾别人的道德堕落, 而只是沿着正直的道路前进的人,为自己免去了多少烦恼啊!( 卷四 18)我认为,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从社会的大环境中孤立出来。所以,即使生活在一种违背自己原则的环境中,我们也要去适应这种环境,去和周围的人正常交往, 而且在交往时不能抱有任何一种瞧不起的态度,只要不去改变自己的原则就行了。不要把任何这样的事情评价为是对你有利的:即那些使你不守诺

13、言、丧失自尊、憎恨、多疑、苛责、虚伪和欲望一切需要墙和幕的东西的事情,因为那更喜欢他自己的理性、神灵并崇拜神灵的人,他不扮演悲剧的角色,不呻吟,不需要独入或很多伙伴,最重要的是,他将在生活中不受死的诱惑也不逃避死亡, 对于他的灵魂究竟在身体中寄寓多久,他是完全不关心的。因为,即便他必须马上离去,他亦将乐意地离去,就仿佛他要去做别的可以正派和体面地去做的事情一样 ; 他在全部的生命中只关心这一点:即他的思想不要离开那属于一个理智的人、属于一个公民团体的人的一切。 ( 卷三 7)有一个人,当他为另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就准备把它作为一种施惠记到他的账上, 还有一个人不准备这样做, 但还是在心里把这个

14、人看做是他的受惠者, 而且他记着他做了的事情。 第三个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知道他所做的, 他就像一株生产葡萄的葡萄藤一样, 在它一旦结出它应有的果实以后就不寻求更多的东西。 一匹马在它奔跑时,一只狗在它追猎过,一只蜜蜂在它酿造蜜以后也是这样,所以一个人在他做了一件好事之后, 也不应要求别人来看, 而是继续做另一件好事,正像一株葡萄藤在下一个季节继续结果一样。 - 那么一个人必须以某种方式如此行动且不注意它吗 ?- 是的。 - 但这也是必要的,即观察一个人正在做的事情。因为,可以说,察知他正以一种有益社会的方式工作,并的确希望他的社会同伴也察知它是社会动物特征。- 你说得对,但你并没有理解现在所

15、说的:因此你将成为我前面说过的那些人中的一个,因为甚至他们也因理性的某种展示而误入歧途。但如果你愿意理解现在所说的话的意义, 就不要害怕你将因此忽略任何有益社会的行为。 ( 卷五 6)如果你取得了这些名称:善良、谦虚、真诚、理智、镇定、豁达,注意不要改变它们 ; 如果你失去了它们,迅速地回到它们。记住理智这个词是要表示对一切个别的事物的一种明辨和摆脱了无知 ; 镇定是指自愿地接受共同本性分派给你的事物 ; 豁达是指有理智的部分超越肉体的使人愉悦或痛苦的感觉, 超越所有那些被称之为名声、 死亡之类的可怜事物。那么,如果你要自己保存上述这些名称,而不想由别人来称呼这些名称, 你将成为另一个人,进入

16、另一种生活。因为,继续保持你原来的样子, 被这样一种生活撕碎和玷污, 是一个大傻瓜和过分溺爱自己的生命的人才有的品格, 就像那些同野兽搏斗的被咬得遍体鳞伤的角斗士, 他们虽然满身伤口和血块, 还是恳求被养到下一天,虽然他们将在同样的状态中被投给同样的爪子和撕咬。 所以你要固守这几个名称, 如果你能居于它们之中, 那就仿佛你回到了某个幸福之岛居住。但如果你察知你脱离了它们,没有把握住它们,那么勇敢地去那你将保有它们的一隅, 甚或马上放弃生命,不是在激情中,而是朴实、自愿和谦虚地放弃生命, 在做了这件至少在你生命中可赞美的事之后,再如此离开它。然而,如果你记住神,记住他们虽然不愿意被奉承,但希望所

17、有有理性的存在塑造得和他们类似 ; 记住一株无花果树的工作就是做一株无花果树 ; 一只狗的工作就是做一只狗,一只蜜蜂的工作就是做一只蜜蜂, 一个人的工作就是做一个人, 那么这将会对你大有助益,帮助你记住这些名称。 ( 卷十 8)这些大概就是作者所认为的一个拥有善的本性的人所所应该做到的事和所应当拥有的品质吧。我们正或多或少地缺少其中某些品质,我们却没有察觉自身的缺陷,恰恰相反, 我们常常去抱怨别人的恶性,却毫不在意自己在重复这他们所做过的事。因此我对自身的要求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先让自己具备那些善的品质,再去努力使别人减少恶行。因此,我认为,在批评别人之前,首先要考虑如果自己面对同样的问题,

18、自己会怎么去做,如果会和他们有着同样的做法,还是不要去批评别人的好,先改正自己,不要最后闹个五十步笑百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惧怕死亡,我猜测,他们惧怕死亡主要是放不下自己这一生中所获得的名利。而在书中,作者多次思考过关于死亡的问题,给了我一些启示。我们不仅应当考虑到我们的生命每日每时都在耗费,剩下的部分越来越少,而且应当考虑另一件事情, 即如果一个人竟然活得久些,也没有多大把握说理解力还能继续足以使他领悟事物,还能保持那种努力获得有关神和人的知识和思考能力。因为他将在排泄、营养、想像和胃口或别的类似能力衰退之前,就开始堕入老年性昏聩, 而那种运用我们自己的能力, 满足我们义务标准的能力, 清

19、晰地区分各种现象的能力,考虑一个人是否应当现在辞世的能力诸如此类的能力绝对需要一种训练有素的理性, 而这种性整个地已经衰退了。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 而且因为对事物的观照和理解力将先行消失。 ( 卷三 1)死亡像生殖一样是自然的一个秘密,是同一些元素的组合与分解,而全然不是人应当羞愧的事情, 因为它并不违反一个理性动物的本性,不违反我们的结构之理。 ( 卷四 5)很快,你就将化为灰尘,或者一具骷髅,一个名称,甚至连名称也没有,而名称只是声音和回声。 那在生活中被高度重视的东西是空洞的、易朽和琐屑的,像小狗一样互相撕咬,小孩子们争吵着、笑着,然后又马上哭泣。但

20、忠诚、节制、正义和真理却:从宽广的大地飞向奥林匹斯山。 ( 卷五 33)在作者看来,死亡是一种本性,谁都无法逃避。死亡是感官印象的中止、是欲望系列的中断,是思想的散漫运动的停息,是对肉体服务的结束。 ( 卷六 28) 不要轻率或不耐烦地对待或蔑视死亡,而是要把它作为自然的一个活动静候它。 ( 卷九 3)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中国古代就有这样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所以我们不必对死亡感到恐惧。同时我又感到作者认为: 在人的一生中许多东西都是过眼云烟,产生和消亡都很快,唯有一些合乎本性的善,那些原则可以永存 ; 在人死以后,生前所得到的一切都与你毫无干系了 ; 更关键的是如果我们浪费时间,死亡会来的很快,令我们毫无准备。确实,死亡就是这样既神秘,又普通,既遥远,又接近的事。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去做一些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来获得一些只能短暂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呢?还不如在一生中抓紧时间, 多行一些善事,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老了后回想起来也不会有什么缺憾,最终可以开开心心地离去。沉思录一书带给我的感想远不止这些,书中的思考也不仅仅是这些,以上观点只是我所看到的皮毛。我想,如果想真真体悟到沉思录一书中的哲理,不仅仅需要反复回味,更要接触生活,体悟生活,只有在与生活的结合中才能感悟到沉思录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