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9937091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依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86 页、88、89 页练习十 八 14 题二、设计思想: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的第 1 课时。“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 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 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 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学生在日常生

2、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 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 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 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 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因此,我们在本节课里,致力于精心搭建一座生活与数 学的有效桥梁:1 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

3、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2 通过精心设计的、有效指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 1 克和 1 千克的表象,从而 建立观念。3 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4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目标: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 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2 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3 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1四、教学重点: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4、 千克的 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2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五、教学难点:1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2 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袋装 1 千克洗衣粉、1 台盘秤、两包 500 克的盐、2、 小组准备:一袋1 千克的洗衣粉;1 千克的鸡精、1 千克的水果、一筒 1 千克的面、一包 比 1 千克轻的绿豆、一包 2 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1 克的药包、1 克的茶包、10 克的板 兰根冲剂、100 克的肥皂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

5、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二、探究体验:1认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 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 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22认识感知 1 千克(1) 1 千克有多

6、重呢?1 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 1 千克。(2) 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 1 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 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 出洗衣粉,开始吧。(3) 找一找:1 大家把 1 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 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 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 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 1 千克呢?2 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 将四样物品分别与 1 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2 找出大约重 1 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 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

7、桌上,然后坐 好。3 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 1 千克?4 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 1 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 1 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 道的?(我一手拎着 1 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 盘秤 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 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当指针指向 1 就表示物品重?(重 1 千克)那指针指向 2 就表示?(重 2 千克)1、2 小组都是西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果然是大约 1 千克,你们估得真准。 像

8、这样大的一个西瓜约重 1 千克。3、4 小组都是香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是 1 千克,你们也估对了。像这样大 的一个香瓜大约重 1 千克。第 5 小组你们是什么水果?也拿上来验证一下。看,像这样的 4 个苹果大约重 1 千克。第 6 小组呢?什么水果?拿上来验证一下。原来,这样的 3 个梨大约重 1 千克。第 7、8 小组没有水果,但是他们有一筒面,他们认为是 1 千克,请来验证一下。果3然,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 1 千克。你们找得可真准。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 1 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 (大米重 2 千克,比 1 千克重)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感觉比

9、 1 千克轻)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然比 1 千克轻。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4)说一说: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 1 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 1 千克呢? 3认识感知 1 克(1)刚才我们知道了 1 千克有多重,那 1 克有多重呢?这样一枚 2 分的硬币约重 1 克。(2)掂一掂:1 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 一掂,静静感受,把 1 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3)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与 1 千克比呢?(1 克非常轻,1 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

10、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 作单位。(4)找一找:虽然 1 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 1 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 1 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药包、茶包)(5)感受 10 克、100 克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 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 克重的肥皂。分4别掂一掂,感受一下。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4克与千克的关系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 克)一袋盐 500 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 克)板书 1000 克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仔细观察指针

11、,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 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 1 千克)板书 1 千 克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 1000 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 1 千克,那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 千克和 1000 克相等)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 1000 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 克就是 1 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 千克 = 1000 克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1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 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2 通过掂 2 分的硬币和洗衣粉感受了 1 克和 1 千克到底有多重;3 知道 1 千克=

12、1000 克6认识秤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 用秤来称量)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 千克)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巩固拓展1的确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 书 88 页练习十八第 1 题5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增加一个 4 千克 问:刚才都是多少克,这次怎么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 个盘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

13、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2) 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 88 页练习十八第 2 题(3) 填单位:书 89 页练习十八第 4 题2你知道吗?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 2 克重。2 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 分的硬币)那得 多轻呀。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 100 千克。100 千克相当什么呢?(100 袋 1 千克的洗衣粉) 它的一个蛋就约重 1500 克。1500 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 500 克的盐)可真重呀。3课后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 就在书 88 页练习十八第 3

14、 题。八、课后反思:实施新课程以来,人们再次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化”、“学校数学应 向生活数学回归”等口号,生活、活动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两个关键词。然而,如何把这 两者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得有效,是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关注生活与数学的联系:1 通过亲切的谈话让学生重温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 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即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人教版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单元主题图,它是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内 容整体的概括。之前,我们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只是把图中物品包装上的质量标示作为克和 千克这两个

15、质量单位的引子,没有得到学生的共鸣。之后我们反思再挖掘,发现这幅图蕴含 着两层意思:它不仅只是为了呈现出生活中所常用的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更是想联系生 活实际揭示质量单位的产生,从而体现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解读了教材后,我们重新设 计: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介绍购买水果的过程,从而体会质量单位产生的必 要性和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了解国际上通用的两个质 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样导入,让学生倍感亲切,兴趣盎然;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62 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 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

16、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 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 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 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了解 1 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 1 千克与 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 1 千克的观念。特别是“找一找”这个环节, 不仅通过“对比着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1 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交流找到的 1 千克 物品时,让学生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3 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

17、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当看到物品的质量后,学生能用“相当于两枚 2 分的硬币”、“相当于 100 袋 1 千克的洗衣粉”这样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已经把 1 克和 1 千克的感觉深深的记在了心里, 说明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活动是有效的,说明我们前面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的教 学是成功的。学生已经能够用这种质量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了。其实,在本环节之前的巩固 练习中,学生已经能用这些方法来选择物品合适的单位了。我想从实际生活到数学知识,再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应该就是学习的真正

18、意义吧!而我们正是在精心为学生搭 起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关注体验活动的有效性:1 学习材料的选择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本节起始课,除了在相应环节中出示了各种 秤的图片外,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称量活动,只把一个台秤请进了教室,且是用于对各 小组同学找出的 1 千克物品的验证及对 1 千克=1000 克的演示上。这样做更明确本节课的教 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建立 1 千克和 1 克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而对物品的估量应该是 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知经验后完成的,因此并没有让秤出现满教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 一个真实的常规课堂。对于学生小组活动的材料上,采用的是“供料学习”,并且在材料准

19、 备上精心设计:有的材料比 1 千克重,有的比 1 千克轻,有的和 1 千克一样重,目的是让学 生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 1 千克的印象;学习材料里有的在外包装上有质量标示,有的没有 质量标示,使学生学会用看或者是掂等多种方法来找,体会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2 体验的方法指导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曾经 “ 热闹”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思考,反 思过后我们高呼:“还数学课堂一丝宁静。” 不论是掂一掂,还是找一找,我们都非常注重 对学生活动方法的指导,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数学小精灵的“活动提示”、“静静感受”等的 语言指导、对有序活动的针对性表扬把这种体验的方法巧妙地、不动声色地渗透给学生, 从而提高了学

20、生活动的有效性。相信长此以往,学生活动的有效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都知道生活与数学有联系,在它们之间我们要架起一座“有效的”桥梁!另外关于教材的活用说明:我们在深入研读了教材后,在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 围绕教学目标,作了部分补充和调整。(1)关于练习十八第 1 题的调整:因为生活中用千克 作质量单位的盘秤比较多,因此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用千克作单位的盘秤,一方面更7贴进生活,另一方面与前面用克作单位的秤对比,从而强调在读秤时不但要看清数还要看清 单位。(2)关于 1 千克和 1 克教学顺序的调整:因为 1 克太轻,学生对 1 克的感受比较难, 因此本节课我们将认识感受 1 千克放在了 1 克的前面,对感知 1 千克的方法指导为学生自主 体会感知 1 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