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听听声音》信息化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9959926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信息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信息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信息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信息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信息化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信息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听听声音》信息化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听听声音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听听声音一、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第一课,在这一课,每一组学生将用两种不同型号的音叉(或大小不同的铁钉)做实验,两种音叉(或铁钉)会产生明显不同的音高。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1.用同样的力度敲打两种不同大小不同的音叉,比较这两种声音有什么相同与不同;2.用不同的力度敲打其中一个音叉,比较这两种声音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声音的不同并进行真实的描述。二、学生分析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早在婴幼儿时期,小孩子已经对声音感兴趣。到了十、十一岁,孩子们已经产生了思考和问题,比如: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

2、播的?并对之有足够的兴趣。2.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思辨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分析。同样,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动手能力,可以对有些现象进行重现。3.学生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等问题,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障碍。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不同的声音。2.了解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超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科学词汇:音叉、音调、振动(二)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

3、声音。2.让学生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并能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进行分类。科学方法:观察比较、实验探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核心价值观:世界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ppt课件: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主要的教学环节,引出探究问题,以情促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问卷星调查:本节课共使用两次问卷星

4、小调查。课前要求学生完成在线学习能力调查问卷,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设置分组模型与改进教学方法;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在线学习成果检测作业,通过学生在线作业,教师回收问卷并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检验教学的成果。此问卷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完成答题。3.flash动画:在导入环节,通过点击动画中的不同物体,将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声音引入课堂,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声音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声音的学习充满热情。4.音频资料:利用音乐播放将复杂难懂的声音的强、弱、高、低直观地展现在学生耳边,使教学变得集中、具体和形象,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5.手机app:利用手机虚拟钢琴应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声音

5、的高低变化。6.思维导图:教师总结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善学生的认知。7.视频资料:总结阶段呈现一段关于本课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结合视频整理学习成果,完成知识的建构。8.微课程:在课下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程进行有效地预习与复习。9.百度、科普网等相关网站: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筹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辅助课堂教学,实现教材与互联网的交融,彼此互补。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教师: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美妙

6、有趣的声音,你们想听一听吗?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声音王国”。嘘!仔细听听是谁在说话?你能辨别出来吗?(播放自然界的声音动画课件)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听听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学生仔细倾听声音,通过活动激发探究声音的兴趣。教师通过播放动画课件将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自然界中的声音引入课堂,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声音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声音的学习充满热情。资源链接:自然界的声音.swf二、创设情境,感受声音(一)仔细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说说自己听到了哪些声音?(二)倾听教师课件中的声音,让学生说出听到了哪些声音?是由哪些物体

7、发出来的?你是怎么区分出来的?(三)把听到的声音分类:哪些声音属于自然界中的声音?哪些声音属于人们生活中的声音?(四)在自然界、在生活中除了这些声音外,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你能使一个物体发出声音吗?小结: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播放动画辨乐器)1.仔细倾听,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音。2.倾听老师课件中的声音是由哪些物体发出来的?3.对声音按来源行分类。4.对生活中的声音进行举例,并尝试使物体发声。通过各种丰富的声音资源使学生理解声音的多样性。资源链接:【百度视频】钢琴声:梁祝 小提琴声:梁祝二胡声:梁祝笛子声:梁祝不同的乐器.swf三、有效探究,强化感知(一)出示音叉,介

8、绍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二)实验:敲打音叉并记录你所听到的声音。1.用不同的力度敲打其中的一个音叉,比较这两种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用同样的力度敲打不同的音叉,比较这两个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尝试用高、低、强、弱对这些声音进行归类、描述和记录。(三)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小结:通过上述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四)欣赏音乐,体验声音的区别。教师播放蓝色多瑙河与青藏高原两首音乐,学生体验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五)游戏:猫捉老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小结:通过这个小游戏,让

9、我们知道了声音不仅有高、低、强、弱的不同,还有方向和远近的变化。1.自学关于音叉的知识。2.小组实验分组实验一:用同样的力量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分组实验二: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研究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3. 小组交流讨论,对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进行描述和分类。4.学生欣赏音乐并体会声音的变化.5.学生参与游戏,感受声音在远近、方向上的变化,并进行汇报交流。利用多媒体音乐播放,将复杂难懂的声音的强弱、高低直观地展现在学生耳边,使教学变得集中、具体和形象,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资源链接:蓝色多瑙河.mp3

10、青藏高原.mp3四、总结反馈,建立模型(一)学完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出示思维导图,播放听听声音视频,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二)指导学生完成有关课堂评价与评测练习。1.通过观看视频复习本课内容。2.完成课堂评价。3.完成课堂评测练习。(也可放到课后)资源链接:视频:听听声音学生自评.doc教师观察.doc借助多种评价量表,通过多元的评价主体、全面的评价信息以及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本节课的科学学习做出客观的评价。问卷星:课前调查问卷课后评测问卷五、激趣设疑,课后延伸教师:声音还有什么秘密?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网站,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探究!听听声音微课程学生通过网络获取资料,开拓视野。

11、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筹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辅助课堂教学,实现教材与互联网的交融,彼此互补。资源链接:中国科技馆网上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1.技术支撑调查研究:课前利用问卷星对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设置分组模型与改进教学方法。2.技术提升学生能力:通过上网获取资料、在线答题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与意识。3.技术支持呈现形式:通过动画、音视频、手机app、思维导图等形式,有效创设情境,将本课中比较枯燥抽象和难懂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效突破重难点,也能更好的呈现本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技术完善评价策略:借助多种评价量表,通过多元的评价主体、全面的评价信息以及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本节课的科学学习做出客观的评价。5.技术丰富教与学方式:借助微课程,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课后进行自主地预习和复习,从而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