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9963361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 气。2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1 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2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 识。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学准备:1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 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教学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 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

2、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 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 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 汇报交流。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 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 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 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3 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

3、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 制在 10 分钟内)4 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5 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6 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 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7 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 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 45 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8 带读提示语。9 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10 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 系作一张“网状图”。三、总结刚才我们观察的

4、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 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 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 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知识链接:气象等几种概念的区别简介气象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 理过程的总称;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 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等;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例 如,昆明四季如春;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春、秋暖和,盛夏炎热,冬

5、季寒冷, 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每年的 7 月下旬和 8 月上旬是北京的 雨季等。气象、天气和气候的内涵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气象形成原因简介霜是怎样形成的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它们在初 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融化了。人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 下霜。翻翻日历,每年 10 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 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其实,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 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 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

6、。但是在天气严寒的时候或者 在背阴的地方,霜也能终日不消。霜本身对植物既没有害处,也没有益处。通常人们所说的霜害,实际上是 在形成霜的同时产生的冻害。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 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 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 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 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 0C 以下,则多余的水 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 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7、另外,云对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是有妨碍的,天空有云不利于霜的形成, 因此,霜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此外,风对于霜的形成也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 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但是,风大的时候,由于空气流动得 很快,接触冷物体表面的时间太短,同时风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容易互相混 合,不利于温度降低,从而也会妨碍霜的形成。大致说来,当风速达到 3 级或 3 级以上时,霜就不容易形成了。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霜的形成,不仅和上述天气条件有关,而且和地面物体的属性有关。霜是在 辐射冷却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所以

8、物体表面越容易辐射散热并迅速冷却,在它 上面就越容易形成霜。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假如质量相同,其内部含有的 热量也就相同。如果夜间它们同时辐射散热,那末,在同一时间内表面积较大的 物体散热较多,冷却得较快,在它上面就更容易有霜形成。这就是说,一种物体, 如果与其质量相比,表面积相对大的,那么在它上面就容易形成霜。草叶很轻, 表面积却较大,所以草叶上就容易形成霜。另外,物体表面粗糙的,要比表面光 滑的更有利于辐射散热,所以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更容易形成霜,如土块。霜的消失有两种方式:一是升华为水汽,一是融化成水。最常见的是日出以 后因温度升高而融化消失。霜所融化的水,对农作物有一定好处。雾凇和

9、雨凇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里,地面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和水滴并不都是霜和露。有一些貌似霜、 露的现象,却是由其他气象条件造成的。例如,某地区原来温度较低,各种地面物体的温度也就较低。遇到天气急遽 变暖(例如温度急升 10C),有些大而重的物体却不能一下子变得和周围的空气 一样暖,这样,在空气和这些物体之间便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温差。如果这时温度 在 0C 以下,便会在物体上形成冰晶,它叫做硬凇。如果温度在 0C 以上, 便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水滴,叫做水凇。冬天玻璃窗上的窗霜和呵水的形 成就与此相似。硬凇和水凇与霜、露都是由于空气和地面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而形成的。 但是,形成硬凇和水凇的温度差是由天气变

10、暖而引起的,形成霜、露的温度差却 是由于地面物体辐射冷却所引起的。所以,它们所反映的天气条件不同,附着的物体也不尽一样,它们是不同的天气现象。 初冬或冬末,有时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从空中掉下来的液态雨滴落在树枝、电线或其它物体上 时,会突然冻成一层外表光滑晶莹剔透的冰层,这 就是雨淞。这种滴雨成冰的现象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这里的雨滴不是一般的雨滴,而是过冷雨滴。这种情形并不常见,多在冷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这是靠近地面一层的空气温度较低(稍低于摄氏零度),而其上又有温度高于摄 氏零度的空气层或云层,再往上则是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云层,从这里掉下来的 雪花通过暖层时融

11、化成雨滴,接着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由于这些雨滴的直径很小,温度虽然降到摄氏冷度以下,但还来不及冻结便掉了下来,当其接触到地面冷的物体时,就立即冻结,变成了我们所说的雨淞。另外,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候,特别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增长。这时在电线上、树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雾凇。在 有雾而温度又高于 0C 的时候,雾滴沾附、汇聚在树叶或其他物体上,叫做 雾凝,这在森林中最常见。它们也都不是霜和露,因为形成的原因不同。什么是雪崩雪崩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指大量积雪从高处突然崩塌下落。雪崩在有人居 住或滑雪场等地是一种严重的灾害,常会造成房倒屋塌和人员伤亡。雪崩都发生在山地,常见

12、的雪崩发生在雪已经聚积了很多的时候,也有的是 在特大暴雪中产生。雪崩的原因之一是在雪堆下面缓慢地形成了深部“白霜”, 这是一种冰的六角形杯状晶体,与我们通常所见的冰碴相似。这种白霜的形成是 因为雪粒的蒸发所造成,它们比上部的积雪要松散得多,在地面或下部积雪与上 层积雪之间形成一个软弱带,当上部积雪开始顺山坡向下滑动,这个软弱带起着 润滑的作用。雪崩发生的诱因很多,通常积雪堆积过厚,超过了山坡面的摩擦阻力时,基 底为春雨所松动,温暖干燥的风,声音的震响等都能使积雪开始动运,崩塌就开 始了。雪崩一旦发生,其势不可阻挡。成千上万吨的积雪夹杂着岩石碎块,以极高 的速度从高处呼啸而下,所过之处将一切扫荡

13、净尽。有些雪崩中还夹带大量空气, 这样的雪崩流动性更大,有时甚至可以冲过峡谷,到达对面的山坡上。雪崩对登山运动员、滑雪爱好者、旅行游客及当地居民是一种极大的危险, 因为它的发生都是非常突然而且避险时间极短。人们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后,对 雪崩已经有了一些防范的手段。比如对一些危险区域发射炮弹,提前引发积雪还 不算多的雪崩,设专人监视并预报雪崩等。但作为一种自然现象,雪崩不时还会 对人们造成伤害,因此,人们如果到会有雪崩发生的地方去旅游时,一定要遵守 当地组织者的要求,不能独自乱跑。自然界中的天气预报员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为了自己的生存,机体内的器官会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这种“适应性”代代遗传

14、下来,形成了一种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其中, 有些动植物在天气变化之前能表现出特有的反应,可以预示冷暖或晴雨。 蚂蚁搬家,必有雨下。泥鳅在雷雨到来前,常常显示得焦躁不安每当午后或傍晚看到燕子三五成群低飞时,人们会说:“燕子低飞,天要下雨。” 蜻蜒在空中上下飞窜时,预示一二小时后将有大雨出现。牛和羊常常被人相提并论,牛能预测天气,羊也不例外。大科学家牛顿有一回听 牧羊人说天要下雨,他便表示怀疑,因为当时天气异常晴朗。可是没出半个小时, 果然下起大雨。牛顿大为惊叹,便去请教。牧羊人说,羊是一只“活湿度计”, 如果它喜欢躺在屋檐下,天就要下雨;如果羊在草地上蹦跳,则为晴天。 青蛙在动物界被称为“

15、活晴雨表”。当空气干燥时,青蛙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它 自然就会呆在水中(以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包括下雨前夕空 气水分较多时,青蛙就会跳出水面。含羞草是很奇妙的:你碰它一下,它的叶子会合拢起来,又垂下去,像害羞似的。 这其中,因为“害羞”的程度不一样,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如果被触动的含羞 草叶子很快合拢、下垂,之后,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原态,则说明天气 将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反之,叶子受触后收缩缓慢、下垂迟缓,或叶子稍一闭 后即张开,则预示着风雨即将来临。天气现象简介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现象,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和冻 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大气光象、风暴现象、积雪

16、、结冰等现象,它是大气中 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各种天气现象均用统一的 专用符号表示。(1)降水现象:根据降水物的形态共分成 11 种,其中液态降水有雨、毛毛 雨、阵雨;固态降水有雪、冰粒、米雪、阵雪、霰、冰雹;还有混合型降水有雨 夹雪、阵性雨夹雪等。此外还要判断降水性质,即阵性降水、连续性降水和间歇 性降水等三种类型。阵性降水又称对流性降水,降水时间短促,降水强度变化大, 骤降骤止,并伴有气温、气压、风等气象要素的显著变化,常降自积雨云和浓积 云;间歇性降水表现为时降时停,雨量时大时小,但这些变化都很缓慢,常降自层积云和厚薄不均的高层云;连续性降水具有持续时间长,强

17、度变化小的特点, 常降自雨层云和高层云。(2) 地面凝结和冻结现象 包括露、霜、雾淞、雨淞等四种。(3) 视程障碍现象包括雾类(雾、轻雾);沙尘类(沙尘暴、扬沙);烟 尘类(浮尘、烟幕,霾);吹雪类(吹雪、雪暴)等9 种。视程障碍现象是以能 见度区分其轻重程度的,其中雾、沙尘暴和雪暴能见度必须小于 1.0 公里,其余 6 种现象出现时能见度在 1.0 公里和 10.0 公里之间。(4) 大气光象:包括华、晕、虹、海市蜃楼、峨眉宝光、霞等。(5) 大气电象:包括闪电、雷暴、极光等。(6) 风暴现象:包括大风(指瞬间风速达到 17 米/秒或风力 8 级以上)、 飑、龙卷、尘卷等。(7) 其它现象:包括积雪、冰针、结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