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有余数除法案例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9969858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有余数除法案例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课题】有余数除法案例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课题】有余数除法案例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课题】有余数除法案例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课题】有余数除法案例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有余数除法案例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有余数除法案例研究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结合情境建立模型理解意义一、问题的提出:有余数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实验教材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修订后的教材在例题的安排有一点调整,因教学年段的调整,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也进行了调整。实验教材例 1 是整除,例 2 是有余数除法竖式,例3 是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而新教材首先将有余数的除法与刚学习的表内除法的两种关系对比呈现,并借助大量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在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同时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关系。其次,将除法竖式的教材安排在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明白了余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突出了引入除法竖式的必要性和

2、作用。 困难:学生很容易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但是说不清楚其中的道理。困惑:1. 是只教学例 1,还是例 1 和例 2 合一课时?2. 各种版本的教材创设的情境不同,用一个情境还是两个情境好?问题:1. 让学生把分物体还有剩余写成算式时,学生会出现什么情况?2. 例 1、例 2 合一个课时,教学内容多,主题图如何处理较好?教材中例 1 后面的习题 如何处理?3. 如何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4. 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收集已有的素材教材对比:创设现实情境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图形表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数形结合引发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北师大版学习内容二下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3、教材编排从 13 根小棒搭正方形的直观活动情境中引出有余数的除法。学生观察思考,理解余数的概念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通过搭一搭,分别用 14-20 根小棒搭正方形,观察表格发现余数都比除数小。练习分别用 25,31 根小棒搭正方形。操作实物强化平均文字叙述平均分的结果抽象成算式数形结合探究规律人教版学习内容二下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编排从学生分别用 11 根小棒摆出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情境中引出有余数的除法。利用分草莓引发学生观察、对比、思考,认识余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再 用 8-12 根小棒摆正方形,揭示余数小于除数。归纳总结得出规律苏教版二下第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表格记录提出问题感

4、知余数理解余数一单元用文字叙述平均分的结果抽象算式苏教版学习内容二下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编排从分铅笔即把 10 根铅笔分别每人分 2,3,4,5根的活动情境中引出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读法、写法。再通过 12-16 根小棒摆正方形的观察比较, 揭示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都比除数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青岛版二下文字表征算式表征感知余数理解余数第一单元青岛版学习内容二下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在分其他物品的情境中, 探究余数的规律。教材编排从野营的活动情境中引出有余数的除法。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数学信息,通过平均分 9 个面包认识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读法、写法。再观察比较分食品,把 12-1

5、8 碗(个)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又把 18 瓶酸奶 平均分给不同的小朋友,揭示余数比除数小。基于个种版本的教材都需让学生在直观的操作活动中构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理解余数的含义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利用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表象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再由表象中抽象出算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要用形帮助学生余数这一概念和余数比除 数小的道理。这就是这接课要呈现的一个亮点。教材、学情的分析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在

6、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操作,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它是在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竖式的写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它也是学生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实验教材中,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因教学年段的调整,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也进行了调整。实验教材例 1 是整除,例 2 是有余数除法竖式,例 3 是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而新教材首先将有余数的除法与刚学习的表内除法的两种关系对比呈现,并借助大量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在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同时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关系。其次,将除法竖式的教材安排在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

7、义、明白了余 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突出了引入除法竖式的必要性和作用。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心理、智力尚处于发展阶段,抽象、概括、推理能力较差,获取知识的手段主要借助动手操作和直观图形,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具体思维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实现由具体的操作活动过渡到抽象的数学算式的过程,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本节课应该让学生凭借直观的图形和在操作将“余数”这一概念与形象的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思考、探究,突破难点,建立“余数”的概念。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本册教材的前面两个单元分别学习了表

8、内除法(一)和表内除法(二),而这部分 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拓展。学生的原始想法及分析。前测题目“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前测问卷( 1)班级:姓名:(1) 123( ),表示( )。(2) 有 14 颗糖,平均分给 3 个同学,每人分( )颗,还剩( )颗。 (3)把下面这些 ,每 2 个放一盘,试着分一分,圈一圈。请列出算式:(4) 8 = 6 , 里可以填(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前测问卷( 2)班级:姓名:(1)123( )结合生活说一句话(2) 有 25 颗糖,平均分给 3 个同学,每人分( )颗,还剩( )颗。(3) 把下面这些 ,每 2 个放一盘,试着分一分,圈一圈。请列出算式:(4

9、) 8 = 6 , 里可以填( )题人教学前测习题正确率典型错例简要分析号数123( ),表示(3 个 4 )意义脱离具体情境,7 人占27表示( )。表示(12 除以 3 等于 学生无法理解“表25.93%4)示”的内涵。1123( )学生不理解此题的7 人占 11 人空白28结合生活说一句话用意,该题对学生难25%其它乱写(结合实际编题)度较大。有 14 颗糖,平均分有 14 颗糖,平数据较小,学习完成给 3 个同学,每人分 20 人占均分给 3 个同学,每27较好,个别学生乱( )颗,还剩( ) 74.07%人分(5)颗,还剩做。颗。(1)颗,2有 25 颗糖,平均分有 25 颗糖,平部

10、分学生不明17 人占28给 3 个同学,每人分均分给 3 个同学,每 白平均分要尽最大60.71%( )颗,还剩()人分(7)颗,还剩限度分完。颗。(4)颗。7 人把下面这些,每 2 个放一盘,1863.64%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抽象92?3 55试着分一分,圈一人占出除法式子,但 1/317 人占 30.91%圈。32.73%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表示商。大部分学生不里可以填 8 = 6 , 35 人占明白“”指的是余4 55(48)里可以填( )。 63.64%从上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更不清楚。1 在具体情境中,大部分学生能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2 大部分学生能抽

11、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的式子,已有 1/3 的学生在算式中能规范表示所得 的结果。基于以上的结果,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含 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抽象算式的过程中。三、教学设计:“有 余 数 的 除 法”教 学 设 计学习目标1 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使学生认识余数,理解余数的含义,会用除法算式表示 余数。2 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 借助直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分享吗?是的,

12、有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会更快乐!那要怎样分最公平?(平均分)好的,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在快乐分享中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 知识。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唤起旧知。谈话:孩子们,你们平时喜欢吃草莓吗?老师上个星期去参观草莓园,采摘了一些草莓, 你们看。(出示 6 个草莓磁扣)老师现在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题目磁扣)师:在帮忙之前,先听好老师的要求。(出示课件)1 请同学们先读一读题目,在小组里说一说,你都知道什么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生:6 个草莓,每 2 个一盘,可以摆 3 盘。你们能把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师随学生汇报并板书:623(盘)623(盘)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

13、:表示把 6 个草莓,每 2 个一盘,可以摆 3 盘。师结:说得很完整,看来同学们对前面学过的除法知识已经掌握不错。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师:如果老师采摘的草莓是这些呢?(出示 7 个草莓贴图)也按照原来的摆法,你有什 么发现?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再摆一摆。(生操作师巡视)师:你发现什么?生:剩下的一个没地方摆了。师:再拿一个盘子来摆好吗?为什么?讨论交流,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师:孩子们,能把你们摆的过程也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预设:方法一:72=3方法三:72=3 多 1方法二:72=3 剩 1方法四:72=3 余 1 或 72=31

14、师:这是咱班同学的想法,你同意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师:(方法一)这种表示方法好吗?你是怎样想的?生:剩下的一颗草莓没有表示出来。师:不表示出来行吗?(不行)师:(剩下的方法)剩下的这些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师:看来大家都一致认为剩下的一颗草莓要表示出来,后面这些方法都对,那你们认为 哪一种书写更简洁?师:孩子们真了不起!你们的想法跟数学家们想到一块去了,在数学上规定这样表示(板 书:72=3(盘)1(个)师:这个算式读作:7 除以 2 等于 3 余 1 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师追问:这个算式中 7、2、3、1 分别表示什么?(表示 7 个草莓,每 2 个摆一盘,摆了 3

15、盘,还剩下 1 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 是剩下的草莓数。)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师:今天同学们帮老师分了两次的草莓,老师谢谢你们!在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中,你 们有发现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出示课件:表格 1)分的物品6 个几个一份每 2 个一盘分的结果分了 3 盘,算式表式623(盘)恰好分完7 个每 2 个一盘分了 3 盘,723(盘)1(个)还剩 1 个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余数表示什么?师总结: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余的数叫余数,像这样带有余数 的除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分组合作,记录实

16、验结果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出示主题图)看,同学们在手工坊里玩得多开心 啊!下面,老师也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动动手。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不同数量的小棒和一张记录纸,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一个一个地摆出像老师这样的独立的正方形,(出示课件:正方形)并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出示课件:表格 2)师:老师在课前用 4 根小棒摆了一个这样的正方形,我是这样记录的。(出示课件:记录 表)2. 学生活动,师巡查,了解学生情况。3. 组织交流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并随着交流在课件上出示结果1 分别 8、9、10、11 根小棒的小组学生汇报摆的结果,师随学生讲课件出示结果。2 师:如

17、果老师在 11 根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 1 根小棒,现在是几根?大家猜猜用算式可 以怎样表示?余数会是几呢?(设计意图:在“无疑处设疑”,学生在前面几组小棒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 定的表象经验,这时让学生慢慢脱离实物,为建立抽象的算式提供了支撑。)(预设:生 1:12 根小棒刚好可以摆成 3 个正方形,算式是124=3没有余数。)师:刚才 11 根小棒的时候,不是剩下 3 根吗?我再添上 1 根不是还剩 4 根,怎么没余数 了?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那 4 根刚好又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师:真是有想法的孩子!如果现在是 13 根小棒呢?那么它能摆几个,还剩几根? 师:我知道,我说:它

18、能摆 2 个,还剩 5 根。(让学生去改正老师的错误想法)师:分到这会了,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想跟大家交流的呀?(预设:当所剩的根数还能在摆成一个图形的话,一定要接着往下摆,直到不能再摆了 为止。)师:也就是说给物体平均分的时候一定要分到不能再分为止,那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算式 及算式中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问题 1)问题 1:余数可能是 1、2、3、,可能是 4 或是 5 吗?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师:我们来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师:当我把小棒的根数增加到 14 根的时候,大家说说它能摆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 余数是几? 15 根、16 根呢?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小棒来验证一下。(

19、一二组验证 14 根,三组 15 根,四组 16 根) 生汇报验证结果。师:说明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余数这么神奇,那它到底跟谁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么想的?生:跟除数有关系,余数都比除数小。(师先板书:余数除数)师:如果有 20 根小棒,那余数可能是几?有 100 根呢?余数又可能会是几?不可能是几?师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最后又举了一些例子进行验证。看来东手做一做、写一写,举例说一说,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数学、发现规律的好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学数学的过程中都能加以运用。 三、巩固练习1.用一堆小棒摆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2填一填。A

20、65【板书设计】,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 呢?又会剩几根?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余数 除数四、实践后的诊断教学后侧题目内容结合图说说算式各 部分的意思。判断:(老师听孩子 说理由)103=2(组)4 (个)判断:(老师听孩子 说理由)83=2(组)2 (个)看图列式:11 根小棒,每人分 4 根。可以分调查结果12 个同学全对,正确率 100%12 个同学中有 10 人做对,正确 率 83.3%12 个同学都认为是对的。正确 率 100%12 个同学列式都对了,算式:9 个同学 114=2(人)3分析原因说明都能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 义。判断对的同学而且能说明理由,2个同学判断错,其中一个同学

21、的理由认为算式能表达分的过程。在这里学生不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结合情境都能说出理由,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具体到抽象。原因可能是漏写了也可能是不知给( )人,还剩( )根。 (根)75%算式: 1 个同学 114=2(人)38.3%2 个同学 114=23 16.7%怎么写,说明学生没有理解商和除数表示的意思。课后学生访谈(共 10100 分的有 4 人占 40%学生对自己的人)9099 分的有 4 人占 40%表现还是挺满意给自己打分80 分的有 1 人占 10%71 分的有 1 人占有 10%的。这节课你学到了什 10 个同学中 7 个同学提到余数么?还有什么新的问 题?哪一个活动你

22、最喜 欢?对老师印象最深刻 的是什么?给老师一个建议要比除数小,3 个同学提到有余数的除法,10 个同学都没有新的问题。小组讨论 1 人,口答问题 1 人,摆小棒活动 5 人,摘草莓和手工坊 1 人,摘草莓 2 人非常有耐心 1 人,上课很有趣 2人,很会表扬小朋友 2 人,摆正方形 1 人,摘草莓和分奖励图片 1 人,语言 1 人,没有 1 人,教我们写有 余数的算式 1 人。没有建议 4 人,可以出一些更难的题目 1 人,写小纸条的时间给我多一些 1 人,下次不要拖课 1 人,讲课时慢些 1 人,说话可以再幽默些 1 人,书写有待于提高 1 人。从学生的后测可以得到,大部分学生都能结合具体

23、的情境准确的说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明白了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就还可以摆一个正方形的道理。说明教 学目标已经达成,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学是有效的。但从学生的访谈中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学环节时间太赶,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太匆忙,有的内容学生理解不够到位,如在具体的情境图中哪个数才是除数,学生理解不到 位。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总课时 43 分钟)1新课导入环节用时 1 分钟,占总课时的 2.3,引入新课开门见山,用时合理,无需调整。2新授环节(1)教师讲解用时 25 分钟,占总课时的 58.1。所占比重较大,其中例 1 的教学用了10 分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2)学生自

24、主学习、小组合作共用时 12 分钟,占总课时的 27.9,所占比例偏低。 3课堂练习环节用时 3 分钟,占总课时的 7。课堂练习时间偏少,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在课堂上及时 反馈。4课堂总结环节用时 2 分钟,用时比较合适,无需调整。建议:1 教师提炼教学语言,让教学语言更简洁、有效。另外, 教学环节应注意把握好,比如 细化各环节的时间等措施使其更紧凑、流畅。2 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时间,教师还要下达活动准确时间指 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时间所占比例。3 建议增加练习,以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内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分析。(全班共 55 人)本节课中,全班共有 28 人次参

25、与提问发言活动,占全班总人数的 50.9。其中回答一次的有 16 人,占全班总人数的 29.1,回答两次的有 6 人,占全班总人数的 10.9。从以 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建议:小组合作时,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去,了解、倾听学生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做 到心中有数,以便有效调控教学节奏。关键事件及分析:(1)除法意义的教学所用笔墨少,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对策: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模型,理解意义创设生活情境动手摆文字算式建模过程问题情境“语义表征”“动作表征”,“符号表征” (2)忽略“半具体半抽象”的这一过程对策:1、 除法意义教学增加追问:“再多 1 个草莓,

26、2 个,32、 在摆小棒环节,增加猜,脑海里想、动脑筋思考个?怎么摆” 等环节。二次建构:1、 情境引入2、 动手操作提出问题抽象算式6 个草莓,每 2 个装一 盘,可以装几盘?7 个草莓,每 2 个装一 盘,可以装几盘?还剩通过对比,沟通正 好分完和分后有剩 余的算式的含义, 理解有余数除法算 式和余数的含义。几个?用小棒摆四边形,可以 摆几个?还剩几根?3、 动手操作4、 归纳总结理解关系学以致用用小棒摆五边形,可以 摆几个?还剩几根? 理解余数比除 数小的道理。课堂观察结果反馈:832(组)2(个)判断 1032(组)4(个)本节课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学生会用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并理解余数

27、的意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听课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积极表现关注评价高,听课教师认为本课时的 容量大,学生操作活动多,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要求较高。不足:课堂活动都是实物操作,如何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到半抽象再到抽象算式 的过程 ,体现不明显。学生对该选择哪个数作除数还没有清晰的思维。如何让学生经历半具体半抽象过程。预设:学生用小棒摆五边形时,教师让学生用 8、9、10 根小棒摆后,让学生不用摆,在 脑中想 11、12 根小棒摆五边形,余数会是几?课堂观察 :在这个环节老师没有留时间给学生思考。改进:让学生分别用 8、9、10 根小棒摆五边形并写出算式后,接着要求学生不摆,而是用画,画出 1

28、1、12、13 根小棒摆出的五边形图,并写出算式。这样让学生脱离实物,利用前面摆小棒在脑中形成的表象,画出要摆的图形,可达到脑中摆五边形的过程,让学生经 历半具体半抽象的过程。教学中回避了除数是“平均分成几份”还是“每()个一份”这种易混淆的关系。对策 :让学生说出算式的含义,在理解算式的含义中辨析除数是平均分的份数还是每一 份的数量。改进 :当学生写出 623(盘),723(盘)1(个)时,让学生看算式 和图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数在图上表示哪部分?2 当用小棒摆完四边形写出算式后,让学生说各数表示什么?3 练习的最后一题改为看图写算式: 算式_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图意,可得到不同的算式:92()组1(个);942(组)1(个),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不同的数作除数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但 这两者之间不是没有联系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