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9975571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版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版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版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版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比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薄 厚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内容如下:1 过生日(比较数的大小多少)2 下课啦(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3 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学目标1 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 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尊重别人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引导学 生进行交流3 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 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4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重难点,关键重点:体验比较的

2、过程,获得比较的不同方法难点:理解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关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对比较多少,高矮,长 短,大小,轻重的体验活动课时参考: 4 课时第一课时 过生日教学内容 : 课本内容 18-19 页知识与技能:1. 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和多少.2.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与推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讨论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与他人交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 会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教学难点 :会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准备 : 3 个塑料杯 一些水 2 本书教学方法 : 通过引导、观察

3、,启发学生思考。教学过程一、探索1.比大小,多少师:今天小明的妈妈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桌子上摆了什么?(学生回 答)(1)说一说,3 块蛋糕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西瓜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哪杯装得最多?哪杯最少?(引导学生观察杯子的粗细,学会推理) 小结:几个不同大小的物体比较,最大和最小的,都只有一个.(3)两瓶饮料,哪个装得多?二.联系生活比较师伸出一只手,让小朋友也伸出自己的手.师:比比你们的手和老师的手,哪个大,哪个小?生:老师的手大,我们的手小.师:谁比谁的大?谁比谁的小?(学生回答略)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找出两种物体来比一比大小. 师:比较大小的时候

4、,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出来,比较多少时,小朋友一般要数一数再比较.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三.练一练1.P19 第 1 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2.练一练第 2 题本题是 3 个物品之间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强调最大、最小都只有 一个。3.第 3 题通过观察交流,发展学生推理能力。4、第 4 题(1) 指导学生观察图,用自己的语言编个短故事.(2) 学生在反馈时,教师根据学生编的故事提出数学问题:爸爸,妈妈,谁喝得多?(学生讨论后回答)问:为什么爸爸,妈妈喝得不一样,谁比较渴?为什么呢?5.练一练第 5 题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师:认真观察每个杯子里的水

5、,动脑筋想想,每杯水里都放入一块一样大的 搪,哪杯水最甜?六.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课本第 2021 页下课啦知识与技能 :1. 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厚薄 等。2.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能力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知识,通过所学知识判断事物的高矮和长短 等。教学重点1. 会比较事物的高矮和长短.2. 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厚薄)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 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比较。教学工具 : 2 本书(薄厚各 1 个) 2 条绳子(一长一短)教学方法: 引导观察、

6、启发思考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高矮,看看全班谁最高.好不好?二.新知识1.比一比先请两位同学上来比一比.(让一位同学站在台阶上,另一位站在抬价下,进 行比较) 用手比划一下谁高.师:我们这样让他们比较后知道了站在台阶上的同学比台阶下的同学高,这 样比行吗?生:不行.师:为什么?生:因为他们不在同一位置上,不能这样比师:那如果他们和书上的同学一样比好吗?小男孩该一点,是吗? 生:不是,因为小男孩垫起了脚师:第二幅图,他们这样比行吗?谁高?谁矮?生:行,小女孩高一点,小男孩矮一点生:我觉得他们一样高师:那我们谁来说一说怎样比较高矮才合理?小结:我们必须站在同一个位置,不能垫脚来比

7、较才合理说一说现在我们知道了该怎样比较高矮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图中的小 朋友们下课啦,他们在干什么呀?(1) 说说谁高谁矮?(2) 图中的跳绳谁长?谁短?3选哪个钉子好?(1) 小组内互相讨论(2) 集体反馈你们讨论的怎么样了,我们的淘气应该选哪个钉子呢?师:第个太小了,钉子钉不过去,不能把凳子面和凳子腿钉到一起而 第个太长,会把凳子敲坏;所以用第个最好,它的长度正好不短不长 三练一练完成练一练题4 作业5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教学目标练一练1 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2 进一步掌握比较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进一步清

8、楚比较的方法 和注意事项。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学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这街课我们练一练,检查一下大家上节课学的怎样?你们敢不敢接受? 二练一练1 第一题 比高矮 (独立完成)2 哪根绳子最长?()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绕的圈数越多绳子就越长3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1) 小组合作讨论(2) 交流有的学生会说能通过,有的说不能,都请学生说一说理由生:不能通过,桥的高度是块木板高,汽车的也是块木块再加一个警 灯,所以不能通过师:请大家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通过?(学生自由发言)通过这四道题,大家对我们上节课的知识掌握都很好,每道题都能讲出自己的 理由,说明

9、咱们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老师为你高兴!但是下面的题更难了,你们有信心完成吗?4.3 只小兔子谁最高?谁最矮?()独立思考(2) 说说自己的想法(三只兔子不在同一个高度,同一个位置启发学生想办法 做)(3) 全班齐做三、思考题1.从短到长排一排。(1)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2) 独立试一试(3) 全班反馈2.小蚂蚁爬方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可能有一格一格的数,第一只蚂蚁爬了个格,第二只蚂蚁爬了个格, 第三只蚂蚁爬了个格,所以还可以想:三只蚂蚁爬的横格的长度是一样的,所以只要数竖格,就知道 了第一只蚂蚁竖着爬了个格,第二只竖着爬了个格,第三只爬了个格, 爬的越少越短,所以四小结这节课大家都表现得

10、不错,看来再难的题目都难不到大家了五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 页 知识与技能 :跷跷板1经历物体两两间的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2. 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会比较物体的轻重。3初步了解天平或秤的基本原理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掂一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理解。初步掌握 比较轻重方法,理解天平秤的原理,运用知识解决关于轻重德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差别明显的物体,用手掂一掂就行;差别不明显可以借助简易天平或秤 教学准备 :简易天平或秤 水果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

11、入同学们,动物学校的小动物们,它们和我们一样开始上课了,你们想知道 它们课间活动做些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玩翘翘板的狮子、老虎和豹子谁重?谁轻?为什么?生:狮子比老虎重,豹子比老虎轻。生:因为狮子这边低,所以它重.谁最重?谁最轻?为什么?二.新知识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轻重”(板书课题)1.掂一掂(1) 拿出自己的东西,感受一下轻和重,与同桌相互说一说.(2) 全班交流2.称一称、说一说师:现在我这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请几个同学掂一掂,估计一下谁重谁轻? 师:在我们不能确定哪个重,哪个轻?这时就要用秤来帮忙了.拿出天平,放上梨和苹果.根据实际情况,看哪个低就

12、说明哪个重.3.圈一圈观察后圈出结果,告诉学生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三.巩固练习1.两个物体比较.让学生看图独立回答,订正时说说自己怎么判断的。2.三个物体比较先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萝卜比白菜轻;再观察第二幅图,茄子比萝卜轻。 经过简单的推理,发现茄子最轻,白菜最重。3.练一练第 3 题引导学生先看中间一幅天平图,发现 1 只大鸭子和 3 只小鸭子质量的相等关 系,再让学生根据这一关系独立判断其他两幅图哪一边重,订正时说一说自己的 想法。4.思考题(1) 先引导学生看懂每幅图的意思,试着做题(2) 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理由.(3) 全班交流1 条鱼与 2 只蟹一样重,所以 1 条鱼比一只蟹重.1 条鱼与 5 只虾一样重,所以 1 只虾比一条鱼轻.2 只蟹与 5 只虾一样重,那么一只蟹要比 1 只虾重.所以鱼最重,虾最轻.4. 作业5. 课后小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