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定稿.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9979474 上传时间:2021-04-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定稿.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行业企业需求 调研报告(修订稿)海口市高级技工学校2013年9月目 录第一部分 调研基本概况4一、调研目的4二、调研对象4三、调研组织4第二部分 调研方法与内容6一、调研方法6二、调研内容6第三部分 调研分析7一、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7(一)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前沿7(二) 当前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市场发展状况7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总体情况分析7(一)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就业的企业分析7(二) 企业对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层次及数量需求9(三)企业员工的专业深造、技能培训情况10三、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群分析10(一)电气

2、技术应用专业匹配岗位群10(二) 各层级技能人才对应的能力特征以及与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要求的对应情况11(三) 各层级技能人才的工作过程与需要的知识技能12四、 同类中等职业学校同类专业培养方向方案及本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12(一)同类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的培养方向、培养层次与办学规模12(二) 本校电气技术应用历届毕业生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13五、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14(一)校企合作态度14(二)驱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15(三)校企合作的顾虑15(四)校企合作方式16第四部分 调研结论17(一) 从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来看17(二) 从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来看17第五部分 关于电气技术应

3、用人才培养的建议18(一)专业培养目标调整18(二)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调整18(三)建立优秀的教师团队18(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合作机构和运行机制建设18(五)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19参考文献:19第一部分 调研基本概况 为了适应海南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探索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企业需求状况,制定基于企业工作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我校专门进行了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企业岗位技能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课题立项。2013年4月开始根据海口市高级技工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要求开展工作。按此方案,课题组再一次进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行业企业需求调研

4、。课题组于2013年6月制定了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行业企业需求调查问卷,并于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期间,展开了对海南地区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走访了11家企业;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其中管理人员24份,技术工人70份;座谈和电话交流的企业主管、毕业生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相关工人共60人次。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于2013年9月底初步完成了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企业需求调研报告初稿。一、调研目的为使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符合海南地区的产业需求,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从而能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

5、的人才需求及岗位设置情况;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变化要求;研究分析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等,提出生产线安装与维修专业改革思路和建议。本次调研注意完成以下几项工作:(1) 调查海南地区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制造与应用的发展趋势,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总体情况;(2) 调查电气技术应用的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及需求分布情况;(3) 调查毕业生的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以及所需知识结构与课程要求;(4) 调查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要求。二、调研对象为全方位了解海南地区对电气技

6、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采取多维度、全方位的方式选取了电气技术应用使用企业、电气技术应用制造企业及海南省内同类院校作为主要调研对象。截止到2013年9月18日,总共调研了11家企业、5家同类院校,相关人员120余名。三、调研组织调研组成员:组长:陈雄海 组员:李江涛、陈川精、穆青、韦永恩、刘福宾、张逢春、谭斯莹 吴罗兴、吴多奇、张福华、陈鼎鼎、李兹果、傅淑芬、王龙庆 毛芝文、王光远等。专家、顾问:曾文、第二部分 调研方法与内容一、调研方法为保证调查问卷的质量、信用度和实效度,调查组查阅了很多与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同调研企业、同类院校多次进行探讨,最终制定了高效科学的调查问卷。在进

7、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调查组还采用现场交流、座谈和访问方式对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主管和相关工作岗位人员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基本概况、发展现状、电气技术应用相关专业岗位的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总体要求以及企业对学校教学的建议等,并做好记录。此外,调查组还通过网上查阅、实地参观、电子邮件等方法展开调研。二、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一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以及个人在企业的成长规律;二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对完成其所在的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资格知识等;三是掌握电气技术应用行业的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需求状况及各方面的技能要求,达到电气技术

8、应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具体调研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海南地区电气技术应用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分布、性质及产品类别;(二)海口市及周边省市对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总体情况、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及需求分布情况;(三)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及需求分布情况;(四)电气技术应用行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以及所需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要求;(五)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人才成长规律;(六)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三部分 调研分析1、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前沿我国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开始发展于20世纪5

9、0年代初,国家对该专业进行几次调整,但由于该专业所覆盖的行业领域广,适用性大,到现在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全国各大院校都相继开设该专业,并发展迅速。学习该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迅速增大,社会上从业人员也迅速增加。由于社会上各行各业对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的大量需要,供需关系随之需求变化而上扬。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并鼓励院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健康快速发展。由此,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发展现状良好,属于稳步上升且需求技术人才的新型技术行业专业。开设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院校也越来越多,就读这个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电气技术应用行业领域也开拓得越来越广。而且,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才对口岗位需求也

10、越来越大,将来从业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就目前来看,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发展将会更加迅速。(2) 当前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市场发展状况现阶段社会众多工厂,电气设备品种门类多样,门类齐全,从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需求数量惊人,从业人员的工资薪金也随其从业人员的市场需求量上扬,使得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中级技术人员需求大增。所以,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也随之层出不穷。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以适应行业的发展是目前最迫切的问题。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总体情况分析(一)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就业的企业分析本次共调研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的企业和电气自动化设备使用与维修型企业共1

11、1家企业、5家同类院校。调研详细情况见(表1)表1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序号企业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主要产品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民企职工4200人太阳能光伏产品2海南天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牛路岭分公司国企职工334人发电3金盘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民企职工1000人干式变压器、电抗器、开关成套设备等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国企职工1050人电子薄片玻璃和汽车级玻璃,超白浮法玻璃5海南威特电气有限公司民企职工1500人电力设备制造,电力工程设计、施工、咨询6海南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国企职工500人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7寰岛泰得大酒店民企职工320人餐饮住宿8海南奥林匹克物业民企职工50人物业项目9海

12、南日立电梯有限公司合资职工70人日立电梯在海南地区销售、安装、维保服务10海南港航劳务发展有限公司国企职工2000人港口装卸、仓储、水上客货运输、集装箱运输等。11海南德森电梯有限公司民企职工140人电梯销售、安装、维保序号院校名称院校网址1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http:/ 企业性质2、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企业规模及其所属行业分布情况。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中,在中型企业中较少。大型企业中占64%,中型企业为18%,小型企业为18%。这些企业60%左右属于装备制造行业。(图2、图3) 图2 企业的生产类型(2) 企业对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层次及数量需求 1、行业

13、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用人层次情况。 通过比较企业在不同岗位选择电气技术应用人才的出处时,了解到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用人层次绝大部分停留在设备操作和产品生产工作,其次是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班组长或工段长)和技术管理人员。车间主任用到技校毕业生的比较少(图4、图5、图6、图7)。数据表明企业在管理层方面希望员工的文化素养更高。技工学校在这方面大可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比如组织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这可以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走得更远。图4 企业更倾向选择从事设备操作和产 图5 企业更倾向选择从事车间基层管理人员 品生产工作人员分布情况 (班组长或工段长)工作人员分布情况图6 企业更倾向选择从事技术管理人员

14、类 图7 企业更倾向选择从事车间主任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分布情况 分布情况 2、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通过调查行业企业每年的招工人数和所招聘人数中电气技术应用人才的比例,得知行业企业对本专业类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有21.62%的企业每年招聘本专业人才达25左右。招聘人数在10人左右的企业占29.73%。(图8、图9) 图8 企业每年招聘总人数情况 图9 本专业人才在总招聘人数中的比例情况(三)企业员工的专业深造、技能培训情况 调查电气技术应用人才,得知他们在企业提升技能与专业深造情况如图10。他们主要通过企业组织的短期业务培训、技能提升和岗前培训途径来提升员工的技能。同时有4%的通过网络

15、论坛,同行交流来提升技能。在专业深造方面,就比较少了,仅占9%。这也与企业所需的管理层面的技能人才情况有较大差异。技工学校在这方面督促学生继续专业深造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图10 电气技术应用人才技能提升情况三、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群分析(一)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匹配岗位群 在与电气技术应用行业的众多企业访谈中,了解到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产品装配生产占41%,电力运行占22%,生产线检测与维修占8%,设备维修占17%,电器产品售后服务占4%,电力设备安装占4%,仪器仪表安装调试占4%,我校本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的是产品装配生产的相关工作。(图11)图11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从

16、事的岗位(2) 各层级技能人才对应的能力特征以及与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要求的对应情况 1、企业对设备操作和产品生产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 访问被调研企业,得知他们对一线生产员工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多,高级技能在没多大要求。(图14) 图14 企业对生产一线工人的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类别要求 2、企业对车间基础管理人员、车间主任及技术管理人员的技能等级要求。 从调研的数据来看,电气技术应用人才的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越高,其所从事管理层职位的可能性越大,同时,管理职位更高。这也是鼓励本专业人才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一种政策。也表明,技师或以上的高技能人才的缺乏。技工学校可加强学生往这方面的培养、拔高。(图15、图16

17、、图17)图15 企业对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图16 企业对车间主任的技能要求 图17 企业对技术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3) 各层级技能人才的工作过程与需要的知识技能 调研得知,本专业各层级技能人才在工作过程中对机电方面的知识技能比较广。比如车工、钳工、铣工、数控机床操作、维修电工等。这些要求也是相对其他的,如计算机绘图、电梯维修方面要高一点。(图18)图18 各层技能人才所需的知识技能分布情况4、 同类中等职业学校同类专业培养方向方案及本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同类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的培养方向、培养层次与办学规模同类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技术应用或相近专业的大部分的专业课程是一致的,

18、只有个别课程不同。例如在实训项目上,由于专业方向的区别,其侧重点不一样。同类中等职业学校的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方案是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及学制,优化课程结构,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培养方向基本是维修电工。 同类中等职业学校每年的招生量基本上都在上浮,并且每班的人数都是50人以上。电气技术应用及相近专业的在校生为1000人,每年的招生人数约为300人,在校人数1250左右,在册人数1900(包括离校实习的学生)。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上都是双师型或一体化教师。教师人数50人左右,含行政人员,外聘2-3人,8-9人设备管理员。同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设备数量有达1200台

19、的,教室30多间。(2) 本校电气技术应用历届毕业生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1、本校历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及规模。 经调查,本校历届毕业生所就业单位集中在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这三种性质的企业中各占30%左右。企业的规模集大多是大中型企业。400人以上的企业占48%,100-400人的企业占28%。(图19、图20)图19 历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图20 历届毕业生所就业单位规模 2、历届毕业生目前的工作岗位及主要得益的条件。 调研数据分析,本校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维修电工,占65%。其他制冷维修工、电梯维修工、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钳工各占4%(图21)。这表面我校毕业生在电工维修方面更

20、为专业。学校可以继续发挥自己所长,大力培养电工维修方面的人才。 调查毕业生获得目前工作岗位的倚靠情况,有31.43%的毕业生得益于其所拥有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得益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占22.86%,学历占17.14%。这表明,现行社会中不仅要求我们的电气技术应用人才有一定的技能,一定的人脉关系及社交能力也需具备(图22)。图21 本校毕业生目前的工作岗位图22 毕业生获得目前工作岗位的收益处5、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这就要求我们中职校在培养人才时,最好能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校企合作的人才模式在这样背景中应运而生。校企合作

21、是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针对目前校企合作的相互需求、互动切入模式正不断深化的现状,特别是对拓展校企合作模式的优质化和多元化、体现学校专业提升发展、课程改革与企业生产需求的有机结合,以及在生产主体仍为企业的前提下,使学校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过程融为一体的探索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职业教育新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有着十分重要和现实意义。但目前校企间的合作开展得还不够深入,校企间对合作的方法和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分歧,合作方式不够规范。为了能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合作机制,了解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态度、动力、顾虑以及方式非常必要,本次调研,我们也进行了关于校企合作的调研,希望从企业的角

22、度,找出合作的共同点。(一)校企合作态度在受访企业中,对校企合作表示非常愿意的占38.24%,比较愿意的61.76%,不太愿意或不愿意的没有(图23)。同时,企业对学校代之进行岗前基本理论和技术培训的态度,52.94%比较愿意,35.29%很愿意(图24)。企业有91.17%比较愿意委派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培训(图25)。这说明,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比较高。为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提供一定的基础,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图23 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态度图24 企业对学校代为进行岗前理论技能培训态度 图25 企业委派技术人员到学校的态度(二)驱

23、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驱使企业参加校企合作的原因众多,如企业存在招聘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困难问题、职工在上岗时一般都需要一定的岗前培训。同时企业大多想要职工一上岗就有上岗工作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能让学生离开学校时拥有专业技能工作的能力。(三)校企合作的顾虑担心学生水平不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所占的比例较大,为35.7%;认为学生实习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28.6%;再次是担心学生管理的压力太大和学生实习成本太高,各占14.3%;认为企业无法得到明显效益的是7.4%,其他原因占14.3%(图26)。以上数据说明,对企业正常运营过程的影响是企业对校企

24、合作的最大顾虑.另外企业的领导层反映,学生的实习中的安全,工资的发放方案也是他们考虑得较多的问题,并希望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好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理清各方责任,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图26 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顾虑(四)校企合作方式企业管理人员最认同的校企合作方式为企中校,为33.3%,其次是校中企,占28%,再次是校企合作生产或产品研发,占14%(图27)。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和设备资源,帮助提升企业实现效益,是企业选择合作方式的关键点。图27 企业对合作的方式的选择调研数据说明:企业对校企合作态度仍然较为冷淡,而校企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达到校企双赢,校企合作过程中是给企业带来效益还

25、是增加负担是校企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提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参与热情,合作的方式必须符合企业的利益取向,在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兼顾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发展。也就是在合作中要达到以下的基本效果:学校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作为企业技能人才蓄水池,源源不断地给企业带来优质劳动力,解决企业用工、人力资源配置难题;能够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教学计划,为企业培养出对口的技能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积极协助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第四部分 调研结论通过上面的调研分析,归纳总结出如下结论:(1) 从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来看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各地人才市场对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

26、不断上升,其中装备制造企业、服务于旅游行业的企业的电气维护部门对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的需求尤为突出。与此同时,中级技能人才需求量大,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应当定位为,保证中等技能人才的大量输出。故此,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服务于海口或海南企业,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工作,为企业培养一线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技术员和维修员等相关岗位群。(2) 从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来看调研结果表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主要集中在电气设备使用和设备维修企业的生产一线,电气设备装配、调试岗位都有相应的工作内容、专业技能、知识要求。企业着重要求技术应用能力强的人才。故此,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企业从事电气设备的安装、

27、调试、维修及售后服务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第五部分 关于电气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建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要求,我们应淡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界限,让学生提早进入综合专业环境,提前接触专业实践。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的理论部分应削枝强干、删繁就简。教学过程应不重推导,而重结论和应用。教学重点不是公式和概念的“为什么”,和“怎么来”,而应当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用”。要注意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手册。结合这次调研结果,针对我院电气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建议:(一)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将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改为培养面向电气、机电等行业企业,

28、从事电气设备生产、安装、维修等工作的中等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调整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建议逐渐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重新构建一种“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生产劳动)的关系,有可能把人培养成工具或残缺不全的人(一部分人只会动脑不会动手,另一部分人只能动手而不会动脑),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

29、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三)建立优秀的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骨干教师队伍,并着力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具备“双师” 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建设和开展,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学习企业新技术、新知识,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选取具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让其参与到校企合作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去,不断加强并提

30、高其对行业企业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专业规划建设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实训基地规划建设能力以及服务社会能力。企业兼职教师的聘请:根据本专业建设特点,建立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的同时,从企业聘请行业技术人才和企业能工巧匠建立一支不少于5名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提高本专业师资整体实力和水平,使本专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达到5人以上。同时,加强兼职教师聘请、管理等方面相应的规章制度化建设,使兼职教师队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合作机构和运行机制建设成立以电气技术应用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以及校企合作管理小组,并以企业为中心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奖惩机制

31、,并根据相关的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办法。建立校企合作机构;成立以电气技术应用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以及校企合作管理小组,实现校企共同规划并评审专业建设方案、签订合作协议等,拓宽教师到企业调研以及下企业实践渠道。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企业为中心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奖惩机制,并根据相关的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校企合作质量监控和评价办法等。拓展校企合作广度与深度;为了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效果,本专业将开拓更多的、更有实力的合作企业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以提升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拓宽教师到企业调

32、研实践以及学生顶岗实习渠道,提升一体化教师的企业工作实践能力,为学生工学一体的学习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构建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为了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评价,成立以电气技术应用行业、企业和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评价专家小组,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以生产要求为考核标准,参照海口市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建立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五)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在企业建设工作学习站,在校内建设学习工作站,为校企共同培养学校的学生、培训企业的员工以及校企合作研发提供场地。1、企校共建项目研发机构-建立校内外人才培训基地:建立校内外人才培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技术项目;利用专业

33、组的教学资源,扩大对外技术服务的力度,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不断增加对外技术服务的专项款额。2、建设校内预备技师工作站新课程在企业环境中实施,并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预备技师工作站,满足现有高技能人才实践教学需求;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指导教师,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制定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管理方案,并且学生的学习、工作、考核等完全按照企业规定进行,使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实现无缝对接。参考文献:1、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撰文:赵志群;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期;2、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撰文:王慧敏;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11期;3、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柔性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撰文:姬彦巧;职业;2012年03期.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