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55668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章分析了建设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历史及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建设项目熟悉的不断深入,建设项目评价有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并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评价思想的结论。 1 建设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历史回顾 系统的建设项目评价理论和方法是在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但是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时期。在资本主义早期,政府投资的公共项目很少,大部分是私人投资项目。私人资本主义追逐的是企业的最大利润,因此,当时的投资项目评价就是围绕如何获得最大利润来进行的,并且假设经济环境是在政府自由放任政策下的完

2、全竞争。 1929 年的经济大萧条迫使各国政府不得不卷入经济事务,各国经济学家重新考虑项目评价问题,将社会效用、生产与消费、资源配置以及社会福利问题纳入到项目评价的范围之内。1844 年,法国工程师杜比发表了题为公共工程项目效用的测算的论文,开创了现代成本效益系统分析的方法。 1968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在出版的工业项目手册中首先提出了“新方法论”。 “新方法”是指建议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和汇率来估计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新方法论”较成本效益系统分析法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大大推动了项目评价理论方法的发展,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不太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项目评价等。 针对“新方法论”的

3、局限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和阿拉伯国家发展中心( IDCAS)于 1980 年提出了“增值法”的思想,即依据项目对国民收入的增长的贡献来推断项目的价值。“增值法”建立了项目评价和国民收入之间的联系,简洁明白,但由于没有考虑项目的外部效果和非经济效果,使问题过分简洁化了。 20 世纪 80 年月以后,各国经济学家和工程界人士加大了对建设项目宏观评价的研究力度,将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视为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超大型建设项目上马的必要条件,同时更加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项目评价中的地位,并制定了相应的国际标准。 2 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索 2.1在企业财务评价和国民经

4、济评价的基础上,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是否应当被进一步加强 从企业财务评价,到国民经济评价,再到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这一过程是人们对项目评价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从落后到进步的熟悉过程,也是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的进步过程。在这个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熟悉越来越深,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越来越了解。因此,在项目评价中所考察的目标越来越多,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分析的问题越来越深,对分析的精度和精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项目评价的初期,由于发展和熟悉的局限性,人们只注意企业或项目的本身效益,没有看到更广更深的层面,因此当时的项目评价指的就是企业财务评价;

5、后来人们渐渐熟悉到建设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发觉有必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对建设项目重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即上升到国民经济评价的高度;近几十年,随着社会财宝的不断积累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关注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开头关注建设项目的非经济效益,如社会效益,心理效益,环境效益,国际关系效益,可持续发展效益等,而且社会更加展,人类生活水平越高,对建设项目的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重视。因此,对于今后的建设项目,在企业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的基础上,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有被加强的趋势。 2.2在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是否有必要开创“可持续发展评价”? 建设项目的生命期往往较长,因此对

6、建设项目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以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将来环境的预估和评估。其中“将来环境”指的是项目中环境和项目后环境,应当与项目前环境保持连续性,至少不应当向环境恶化的方向突变。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的一个的目标就是确保环境的连续性,力争环境向上突变,杜绝环境向下突变(如图 1),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中不可不考察的一个目标,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之一。 随着全球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熟悉到不能再牺牲后代的发展来换取当代的一时发展,否则,发展将是临时的、短暂的和自取灭亡的。因此,应当坚决贯彻 “可持续发展

7、”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任何有悖于该战略支配的行为应视为违法,任何有悖于该发展道路的项目应在评价中得分不及格,也就是赋予“可持续发展评价”一票拒绝权。把握项目的“生杀大权”,就应当在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确定其评价地位。 2.3在企业财务评价的基础上,建设项目微观评价毕竟仍“以财为本”,还是应“以人为本”? 企业财务评价注意的只是低投入、高利润、低风险,即以“财”为本,不注意或很少注意人的发展。这是从项目评价的孕育胎盘中带出的缺陷。当时,西方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绝大部分产业属于 Labor-intensive 或 Machine-intensive(劳动密

8、集型或机器密集型)产业,对项目建设者或投资者来说,劳动力是一种并不比机器更优越的资本。再者,当时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劳动生产率(Productivity)的竞争,即“Cost-based economy”,因此对能动的人的影响重视不够。现在是学问经济时代,是“Brain-based,Knowledge-based,and Information-based economy”,竞争主要表现为学问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即归根究竟人才的竞争。人才即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优越的资本。因此,项目能否顺当建设并长久的盈利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人才规模、人才质量和人才储备。所以,拟建项

9、目能否营造一个舒适和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环境以留住人才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应当成为,而且能够成为建设项目微观评价的一个指标。 再者,“以人为本”的评价思想不但要体现在项目的建设者身上,而且更应当体现在项目的使用者身上。项目终究是要竣工并投入运营的,是要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民造福的。因此在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既要考虑大众化需求,也要考虑个性化需求。而在很多状况下,这两类需求往往表现为一对矛盾。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一对矛盾,在充分考虑大众化需求的同时,尽量兼顾个性化需求也应当作为建设项目微观评价的一个指标,因为现在的经济是“ Client-orient”抓住了顾客也就抓住了市场,抓住了竞

10、争法宝。 2.4在现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是否要大力开创信息化评价手段? 建设项目评价是建立在对该项目有关信息的广泛收集基础之上的,没有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支持,评价便无从谈起。而且,评价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把握的信息的完备性、真实性和处理的科学性。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项目评价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气与活力。首先使信息收集途径多样化、立体化,信息收集更为便利快捷;再者使信息处理更为高效化、科学化。 建设项目评价与其他评价工作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超前性”,即所评价的对象都是还没有发生的将来事务,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而且评价目标的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用静态的评价方法虽然操作简洁,但不

11、符合实际状况,精确度不高;用动态分析方法比较能符合实际状况,精确度较高,但是操作复杂,关键就是把握不好各因素之间的制约力度。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现实”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虚拟现实”技术和建设项目评价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可人为“创造”一个虚拟的“将来环境”,在一定条件下运营,便可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评价数据,比其他方法更为直接、高效。“虚拟现实”技术在项目评价中的应用只是项目评价理论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个实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建设项目评价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建设项目熟悉的不断深入,建设项目评价有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并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评价思想。 参 考 文 献 1 郑友敬超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研究X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2 王巾英、王朝纲中国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案例X市: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3 周承伦建设项目评估手册X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 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X市: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