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2 ,大小:466KB ,
资源ID:163162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太阳能电池发展历史.ppt)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太阳能电池发展历史.ppt

1、制作人:王坤海起始阶段开发阶段冷落阶段恢复阶段停滞阶段过渡阶段低谷阶段高潮阶段总结一 起始阶段(1615-1900)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00年之间,世界上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1845年C.GUNTER发明了由许多镜片组成的太阳能锅炉特点1)采用聚光方式采集阳光,发动机功率不大2)工质主要是水蒸汽,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大3)大部分为太阳能爱好者个人研究制造二 开发阶段(1900-1920)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

2、能动力装置,但采用的聚光方式多样化,且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装置逐渐扩大,最大输出功率达73.64kW1901年,在美国加州建成一台太阳能抽水装置,采用截头圆锥聚光器,功率:7.36kW1902 1908年,在美国建造了五套双循环太阳能发动机,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1913年,在埃及开罗以南建成一台由5个抛物槽镜组成的太阳能水泵,每个长62.5m,宽4m,总采光面积达1250m2。特点1)聚光方式多样化2)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3)装置逐渐扩大,最大输出功率达73.64kW4)实用目的比较明确,造价仍然很高三 冷落阶段(1920-1945)在这20多年中,太阳能研究工作处

3、于低潮,参加研究工作的人数和研究项目大为减少原因a)矿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 b)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51945年)c)太阳能又不能解决当时对能源的急需四 恢复阶段(1945-196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中,一些有远见的人士已经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迅速减少,呼吁人们重视这一问题,从而逐渐推动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恢复和开展,并且成立太阳能学术组织,举办学术交流和展览会,再次兴起太阳能研究热潮。1958年 太阳电池首次在空间应 用,装备美国先锋1号卫星电源。1954年 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太阳电池,效率为6%。同年,韦克尔首次发现了砷化镓有光伏效应

4、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镉薄膜,制成了第一块薄膜太阳电池。1958年 太阳电池首次在空间应用,装备美国先锋1号卫星电源。1959年 第一个多晶硅太阳电池问世,效率达5%。1962年 砷化镓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3%。特点1)加强了太阳能基础理论和基础材料的研究2)平板集热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上逐渐成熟3)对难度较大的斯特林发动机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 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五 停滞阶段(1965-1973)这一阶段,太阳能的研究工作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处于成长阶段,尚不成熟,并且投资大,效果不理想,难以与常规能源竞争,因而得不到公众、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1972年 罗非斯基研制出紫

5、光电池,效率达16%,同年 美国宇航公司背场电池问世。1973年 砷化镓太阳电池效率达15%。六 过渡阶段(1973-1980)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使那些依靠从中东地区大量进口廉价石油的国家,在经济上遭到沉重打击,世界发生了”能源危机”。从而使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重新加强了对太阳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世界上出现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对我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75年在河南安阳召开”全国第一次太阳能利用工作经验交流大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太阳能事业的发展。这一次会议之后,太阳能研究和推广工作纳入了我国的政府计划,获得了专项经

6、费和物资支持。1974年 COMSAT研究所提出无反射绒面电池,硅太阳电池效率达18%。1975年非晶硅太阳电池问世。1976年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达10%。1978年美国建成100kWp太阳地面光伏电站。1980年 单晶硅太阳电池效率达20%,砷化镓电池达22.5%,多晶硅电池达14.5%,硫化镉电池达9.15%。特点各国加强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计划性,不少国家制定了近期和远期阳光计划国际间的合作十分活跃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工作日益深入太阳热水器、太阳电池等产品开始实现商业化,太阳能产业初步建立,但规模较小,经济效益尚不理想。七 低谷阶段(1980-1992)进入80年代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逐渐

7、进入低谷,世界上许多国家大幅度的削减太阳能研究经费,美国最为突出主要原因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回落,太阳能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太阳能的技术也没有重大的进展。1983年 美国建成1MWp光伏电站;冶金硅(外延)电池效率达11.8%。1986年 美国建成6.5MWp光伏电站。1990年 德国提出“2000个光伏屋顶计划”,每个家庭的屋顶装35kWp光伏电池。八 高潮阶段(1992-至今)由于大量燃烧矿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这样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

8、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环境与发展纳入统一的框架,确立了 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次会议之后,世界各国加强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将利用太阳能与环境保护结合在 一起,使太阳能利用工作走出低谷,逐渐得到加强。世界环发大会之后,我国政府对环境与发展十分重视,提出10条对策和措施,明确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进一步明确了太阳能重点发展项目。1995年 高效聚光砷化镓太阳电池效率达32%。1997年 美国提出“克林顿总统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在2010年以前为100万户,每户安装35kWp。日本“新阳光计划”提出到2010年

9、生产43亿Wp光伏电池。1997年 欧洲联盟计划到2010年生产37亿Wp光伏电池。1998年 单晶硅光伏电池效率达25%。荷兰政府提出“荷兰百万个太阳光伏屋顶计划”,到2020年完成。特点1)太阳能利用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全球共同行动2)太阳能发展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有利于克服以往忽冷忽热、过热过急的弊端3)在加大太阳能研究开发力度的同时,注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速商业化进程4)国际太阳能领域的合作空前活跃,规模扩大,效果明显总 结太阳能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一般每次高潮期后都会出现低潮期人们对太阳能认识差别大,反复多,发展时间长。太阳能开发难度大,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利用还受矿物能源供应,政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道路比较曲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