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二篇)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今年,市应急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高效的行动,坚决履行好应急管理职责使命,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做到“两个维护”,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件,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总体平稳。一、2023年工作总结(一)强化工作部署统筹,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强化安全生产研究部署。坚持逢会必讲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组织召开市政府安委
2、会会议40余次,组织市级领导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论述9次,确保各级领导重要指示批示、各类会议文件精神第一时间贯彻、第一时间落实。二是压紧“党政同责”领导责任。制定下发了2023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明确了7类市级领导岗位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分工,各镇街区参照制定各自工作清单,结合我市人员、企业实际情况,调整了市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分工方案,切实推动压力垂直传导,卡实各级责任链条。三是夯实监管责任体系建设。制定了部分新行业新业态安全监管责任分工细化部分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责任分工关于明确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任务分工的通知关于明确梁家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通知,厘清新兴行业领域和重
3、点区域的安全监管责任,基本实现了部门职责互补不重叠、互联不交叉。四是抓好安全生产督导督查。牵头组织开展了覆盖镇街区、重点行业的督导检查,8月至9月,督导1个镇街区、1个部门,抽查9余家生产经营单位,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起草下发了安全生产工作督导书30份,点对点督促属地镇街区、企业立即整改落实,反向倒逼镇街区、部门工作落实情况。11月以来开展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督导检查,已督导镇街区10家,抽查企业18家、村(社区)17个,点对点下发安全生产工作督导书10份,反馈问题29项,督促责任单位举一反三抓好整改落实。(二)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一是深入推进排查整治。紧扣“查问题、除隐患、防事故
4、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聚焦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重点工贸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今年以来,组织全市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19家次,累计查改问题隐患208余项。二是持续强化专项整治。一体推进“四个专项”(违规电气焊和违规施工、预防高处坠落、有限空间、九小场所)整治行动、夏季安全生产集中攻坚月活动和冬季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紧盯苗头隐患,全面排查风险,坚决守好安全生产底线。累计检查涉及“四个专项”整治的社会单位67个(次),整改问题隐患264项,排查电气焊设备11台,持证人员126人。三是突出重点时期风险防控。“两会”、五一、端午、十一等关键节
5、点,提前部署下发重点时期工作防范通知12次,严格落实值班备勤和“日报告”制度,督促组织各镇街区、各部门开展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四是加强全过程加强监管。以抓好“危险作业”为重点,制定并印发全市危险作业规范整治工作方案,从严规范动火、登高、受限空间、临时用电、外包施工、检维修等危险作业,逐一明确整治规范标准和作业流程规范,要求各镇街区、各有关部门将危险作业安全监管,全部纳入“安全生产监管云平台”,实行“线上审批、管控,现场监督监管实施”的工作机制。(三)完善法制审核监督,推进依法严格规范执法严格落实巡视整改工作要求,制定了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与法制审核管理办法(试行),对行政执法处罚工
6、作进行全程监督;严格按照案卷评查标准,对镇街区委托执法案卷进行全面审核,对案卷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今年以来,共审核9起行政处罚案卷,查出制作案卷等方面的问题1余处,从源头上规范案卷制作,切实提升案卷质量。全面贯彻落实年度执法检查计划,执法领域涵盖危化、工贸、烟花爆竹等领域,进一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70家,累计查出非法违法行为4900余处,立案213起,罚款金额共计276.8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促进应急管理固本强基对许可证临期企业,通过电话、微信群等灵活多变的方式,主动联系临期企业,一次性告知办理延期申请所需材
7、料和文件,让企业“少跑腿”、“零跑腿”,截至目前,主动对接企业30余家次,顺利办理延期许可,力保企业安心经营;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今年以来共计完成第三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备案11个、危化品经营许可68个、建设项目“三同时”7项、注销危化品经营许可9个,有效压缩了企业办理时限。严格落实“全员培训”和“漏训追责”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组织T176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及420家规模以下企业负责人进行上机考试,考试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以安全学校、安全课堂为抓手,积极开展提供“点对点”“点菜式”的安全培训,今年以来组织培训企业从业人员25万人,极大提
8、升我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企业员工安全素养。(五)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应急处突能力一是完善了应急队伍。在市消防救援大队、市森林防火中队和市城市防汛抢险队伍等专职队伍的基础上,以防火和防汛为重点,紧密依托公司等大型企业,组建了3100余人的市镇两级救援队伍,并由专业救援队开展定期训练和集中拉练,确保队伍、人员“靠得上、起作用“。二是配齐了应急物资。积极推进各镇街区基层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站(点)建设,完善物资保障,将市3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等纳入省物资保障系统统一登记管理。目前,全市共储备棉被、毛巾被、棉大衣、折叠床、单兵净水器等应急救灾物资万余件,总价值7余万元。同时,定期
9、开展库存盘点,核准应急物资数据,做到信息维护及时准确、完善规范、账物一致。三是理顺了工作流程。以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印发了关于印发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预案等Io个专项预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海洋灾害事件应急预案等27个专项预案的通知,明确了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分级应对制度。对全市14个镇街区和15个部门及58家企业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开展了检查,查改问题60余项,完善了政企衔接、各负其责的应急响应体系。修订完善了联合值班值守制度,防火、防汛关键期牵头组织开展多部门联合值班,确保重要险情灾情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应对。四是强化了应急演练。采用不定时、不打招呼、模拟真实场景
10、的方式,先后在水库开展市级森林火灾处置综合演练1次,在防火重点镇街开展灭火应急演练10次,在河开展市级防汛综合性演练1次,全市共9支抢险队伍330余人参加上述实战演练,参演人数超过千人。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20余次,检验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锤炼了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了应急处突能力。(六)全面强化党建引领,锻造干练应急队伍一是突出政治引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组织开展集中学习51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分析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创新开展干部包联企业活动,深入基层一线,每月定期走访联系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点对点”“点菜式”服务。二是抓牢组织建设。将党建工作贯
11、穿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等业务工作全过程,开展“”党建联盟系列活动,助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现有入党申请人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13人,预备党员1人。三是坚持正风肃纪。通过观看警示片、传达学习廉政过节提醒、“一把手”讲廉政党课等方式,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警示教育,组织开展廉政提醒谈话171人次,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根基;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工作,根据巡察办工作安排制定整改方案,逐项明晰整改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巡察整改工作成果。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安全生产理念树立不牢固。部分行业主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不
12、严不实,在工作中缺乏担当,不敢动真碰硬;个别镇街区安全理念不强,安全监管检查工作不深不细,只满足于人员安排了、企业走到了、现场看到了,工作落实方面存在漏洞。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安全机构设置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安全管理机构仅仅存在于纸面;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开展风险管控主动性不高、粗枝大叶,落实问题隐患排查整治自觉性低、敷衍应付,对政府部门执法检查存在应付态度,没有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三是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依然较高。我市经济较为发达,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门类齐全,人流、物流、商流密度大,涉及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金属冶炼等
13、各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面广量大、难点多、任务重,部分高危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生产操作流程不专业、不规范,自身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和安全隐患查改能力较低,过于依赖政府部门“保姆式”监管。四是社会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程度有待提升。近年来,我市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周,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培训活动,但群众参与度、关注度不高,对安全生产法规常识、日常生活应急技能等依然不了解、不掌握。近年来,我市相继公布了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举报热线,但广大职工知晓度不高,举报线索不多,在监督企业及隐患排查整治中的作用不明显。三、2024年工作安排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充分发挥市政
14、府安委会、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等议事协调职能,做好统筹、协调、督促,加强综合督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定期开展全覆盖综合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按照“五落实”要求进行整改,推动各成员单位做好安全生产、防火、防汛各项工作。严格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各项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八抓20项”创新举措,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进一步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二是压紧压实安全责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修
15、订、完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确保落实到每一名员工,切实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是突出抓好排查整治。认真总结“查问题、除隐患、防事故”、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以及“四个专项”整治行动的做法和成效,查找问题不足,分析短板差距,研究改进措施,聚焦隐患排查这个抓手,继续组织各镇街区、各部门单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持续抓好重点行业、重点时期、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细抓好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守好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四是全面强化依法治安。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贯力度,全面营造依法治安社会环境
16、持续开展委托执法和法制审核,完善工作流程、强化工作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推动应急管理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和典型案例查处,严格落实“四个一律”“五个一批”,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形成监管执法的高压态势,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是防救结合提升防灾减灾水平。进一步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抗灾能力,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强化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流程和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关键时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全面落实值班岗位责任制,确保灾情、险情信息及时报送,确保各级各部门单位及时响应。同时,梳理摸清全市应急救
17、援物资、装备、队伍等情况,立足抗大灾、战巨灾,加强应急救援通讯能力、物资保障、避难场所等基础建设,备足配齐、及时补充应急物资,开展救援队伍定期集中拉练和不定期演练,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一、上半年工作情况(一)坚持党建引领、多维赋能,着力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环境一是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认真执行党组议事制度,贯彻“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二是持续开展“六重六轻”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多次召开专题学习会、专题研讨会,推动全局专项整治活动走深走实。三是持续筑牢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8、多次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教育片,以最直观的形式,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四是常态化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主题党日+”模式,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助推文明城市创建,营造共创美丽幸福*的社会氛围。(二)坚持靶向发力、建章立制,着力创优高效一流营商环境L一网通办,优化企业开办服务。采取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的高效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一窗、一表、一次、一日”办结。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帮办代办、免费刻章、税控设备免费发放免、免费邮寄等服务措施,持续提高企业满意度。预计16月共新开办企业245户,“一网通办”率100%,免费刻制印章Il
19、OO余枚。2证照并销,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证照并销”改革与企业简易注销全程电子化办理。对市场监管系统内的审批事项,一次性为申请人办理注销手续,同时协同县税务局开展个体工商户“一屏注销”改革,在各市场监管所、政务中心窗口以及税务窗口共设置8个“一屏注销”专窗,预计16月全程网办共办理10户,企业简易注销85户,“证照并销”25户,“一屏注销”20余户。3 .创造为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全链条体系,联合县公证处免费为市场主体办理知识产权相关公证事项。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截至目前共办理假冒专利案件2起,商标案件3起,同时2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件线索已移送县公安机关处理。
20、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深化银企对接合作。上半年指导办理专利权质押融资7笔,金额*万元,商标权质押融资6笔,金额*万元。4 .信用提升,持续深化企业监管。牵头组织全县21家执法单位依照清单制定了2023年度随机抽查计划,并按照要求对单位“一单两库一细则”进行动态调整,严格实施差异化监管和信用分类监管。持续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全覆盖,筑牢信用数据归集基础。2023年以来,共上传行政许可信息311条,行政处罚信息34条。(三)坚持安全监管、守牢底线,着力营造安全健康市场环境L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常态化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持续推进网络餐饮“食安封签”模式,今年以来累计使用食安封
21、签46万余张,使用率达到99%。聚焦全县食品安全,组织开展监督抽检,目前已完成上半年抽检任务,共抽检食品112批次,完成率52.2%,未检出不合格样品;抽检食用农产品145批次,完成率53.7%,检出不合格样品1组,已按要求完成核查处置。2 .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强化对药械妆风险的预判预警,加强了年度药械妆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实施各类专项行动,开展多部门联合检查10余次,移送假药案线索2起,对药械妆类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26起。截至目前,辖区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170份,百万人口报告数1232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51份,百万人口报告数370份;药物滥用监测3份,截至目前,无群体药品不良反
22、应发生,无聚集性信号产生。3 .提升特种设备监管水平。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结合“安全生产月”和“特种设备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强化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截至目前,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32家,出动执法人员332人次,检查设备489台(套),下达安全指令16份。4 .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联合多部门开展打击冒牌消防培训和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4人次,检查培训机构、消防产品经营户22家次,张贴海报100余张,未发现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对非标塑料购物袋、非标农用地膜市场监督检查,截至目前,我局共出动
23、执法人员26人次,检查农用地膜经营店18家次,其他各市场主体24家次,未发现违法行为。(四)坚持依法行政、凝心铸魂,着力打造平安放心消费环境L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治机构监督职能,严格把关,认真审查。截至目前,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IlO件,核审案件70件。集中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本次共评查行政处罚案卷249件,合格率100%。上半年共公示行政处罚案件50件,有效提高了执法透明度、规范度和公信力,进一步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良好秩序。2.聚焦质量检验,强化计量公平。我局以企业诉求、群众心声为导向,为企办实事、为民解难题,协助开展烟花爆竹样品抽样,并完成烟花爆竹的委托样品检验11
24、批次。检定校准各类计量器具共计2387台次,其中压力表1696只,血压计40台,电子无创血压计30台,加油机188枪次,有效保障了计量器具的准确性。3,紧盯民生福祉,创建放心消费。2023年上半年我局立案35起,办结25起,罚没款*.*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刑案件2件,公安机关受案并刑事立案2件;受理投诉举报441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万余元;办理信访件4起,热线转办25件,按时答复率100%。二、存在问题和建议(一)责任意识不够高,模范作用不明显。部分党支部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模式不够丰富,侧重于完成“规定动作”,工作方式比较单一,责任担当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党员不愿走在群众前面,先
25、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看齐先进典型、严守纪律规矩、发扬社会新风的浓厚氛围。(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于上级推出的创新服务举措,自行组织落实能力不足,往往都是等待上级部署,推进较为滞后;缺乏本地创新举措,自推出“全域通办”登记制度后,今年暂未推出其他创新举措,为民为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三)网上申检平台使用仍需加强。部分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乡镇卫生院等使用的电子秤、压力表、血压计等强检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到期后没有强检计量器具备案管理和申请检定的意识。三、下半年工作安排(一)立足职能,创优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准入、准营和退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不断提高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审批服务
26、能力,充分拓展释放登记注册集成服务质效。二是开展重点企业发明专利倍增和清零提升行动,建立完善重点企业发明专利台账,强化专利培育服务,切实提升我县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三是进一步推进“四送一服”工作,发挥平台载体作用,实施精准对接,强化调度,为企业提供常态化高效服务。(二)驻点民生,聚焦群众福祉。一是持续开展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提升全县食品行业依法依规经营水平,营造节约型社会新风尚,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二是强化农村地区药械监管,加强特殊药品的重点品种监管,严防特药流弊;加强工作合力,争取挖掘大要案线索,实现监管和执法双推进。三是做好流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产品监督抽查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广告管理,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医疗、药品、食品等广告发布内容作为整治重点,有力维护广告市场环境。(三)重拳出击,规范市场秩序。一是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打击传销力度,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二是认真受理消费者投诉,强化甄别、妥善处理职业打假人的投诉举报,持续强化案件办理,全面推进案件办理质量和数量双提升。三是做好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放心消费示范街区、乡村创建,进一步促进市场秩序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