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4.19KB ,
资源ID:217391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读七年知青岁月有感心得.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读七年知青岁月有感心得.docx

1、读七年知青岁月有感心得我研读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的七年知青岁月。该书通过同当年与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相亲和知青们进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真实记录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生活,让我们对总书记成长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段时光有了清晰的画面感。1969年,实际年龄还不到16岁的不顾负责人齐荣先的善意劝阻,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上山下乡。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亲民众。梁家河有个队长叫武玉华,有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儿子,经常与别人起冲突。他经常抢的烟,而始终都是笑眯眯地对待他,从来没有过疾言厉色。1993年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的时候,还给已过世的武玉华

2、家留了一些钱。知青们的粮食是国家给的,能吃到玉米团子、高粱米团子,而老百姓当时只能吃不顶饿的糠窝窝。主动拿出自己的玉米团子和老乡换饭吃。肯吃苦。刚到梁家河,没有养成劳动习惯的知青们不适应强度较大的劳动,每天只给6.5的工分,还不如一个女劳力。没有叫苦叫累,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工分也到了满分。在当了梁家河村支书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社员们在沟口打了一个淤地坝。起初村民并不支持他,可他挨个给村民做工作,终于赢得大家支持。打坝期间,他更是付出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白天晚上,起早贪黑,铲土、打夯、搬石头等等,他都亲力亲为。坝建好以后,成了最好、最平整,也是最便于灌溉的土地。爱学习。到梁家河,带了两个很

3、沉的箱子。打开一看,全都是书。他热爱读书,痴迷读书,每时每刻都汲取知识。他不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读,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对比方法。一方面,他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这样,就历练出他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善于辨析的能力。成为村支书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让原来贫穷落后的梁家河有了很大变化。村里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以用沼气做饭和照明,有灌溉井,有铁业社,有缝纫社,有磨房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过程,虽然没有“天生伟大”这一说,但七年来经历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生活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巨大的心理压力,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从15岁刚到黄土高原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先贤的这句话在习总书记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诚如书中所言,我们这个国家,正是因为有一批像习总书记这样热爱这个国家并愿意穷尽毕生为她奋斗的人,中国才会像今天这样快的发展和这么大的进步,而且,还有美好的未来!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