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1.37KB ,
资源ID:293718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不懂就要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不懂就要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1、不懂就要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同步教学设计)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13个生字,理解“私塾“霎时”等词语的意思。2 .通过研读“怎么问”怎么说”,感受在描写人物时加上动作、神态、语气能将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初步学习这种表达方法。3 .在研读课文过程中感受孙中山勇于质疑、勤学好问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通过研读课文感受作者写法并能够初步运用这种方法描写人物语言。一、人物导入1 .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2 .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对,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一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他是广东人,生于1

2、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问一文。二、内容初步感知1 .梳理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2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扫清字词障碍1 .读好音同字不同的词语。2 .读好多音字:“背”“圈,3 .解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四、研读“三问”(一)孙中山一问研读“壮着胆子”。师:那么孙中山究竟问了什么呢?(贴副标题“问什么”)请大家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用横线把它画

3、下来。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1 .读通读顺。2 .关注感叹号、问号。3 .关注礼貌用语。4 .关注提示语。研读“壮着胆子二(D读好“壮着胆子二(2)理解什么是“壮着胆子”是什么意思?(3)师:孙中山为什么是“壮着胆子”去问呢?让我们轻声再读读一、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找找原因。句子一: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5)联系私塾的教学方法。句子二: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6)小结私塾的教学方法。(7)引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5 .读好“问什么”。(1)个别读。(2)齐读。小结:是呀,一个“壮着胆子”(贴黑板)让我们感受到了孙中山的那份执着与

4、勇敢。(二)先生二问感受态度变化。1 .找到态度变化段落。2 .寻找“问什么”怎么问3 .投影交流反馈。4 .朗读发现。5 小朋友们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先生态度变化的?边反馈师边贴板贴开始,先生是“拿着戒尺”厉声”。6 .理解“厉声”读好句子。7 .借助提示语情境再现。8 .小结。作者就是通过描写说话时的动作、语气把先生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了!(三)同学“三问”练习巩固。1 .找到同学反应。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吓呆了,课堂霎时变得鸦雀无声。2 .过渡:听了老师详细的讲解,同学们还是心有余悸,他们又是怎么问孙中山的吗?出示: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3 .巩固练习。师:小朋友们,当时孙中山的同学会怎么问呢?请你们想一想,同学当时的动作、神杰、心情?4 .反馈评价。5 .小结。看来在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加上人物的神态、语气、动作,就能将人物形象展现地更加生动。五、拓展延伸1 .谈谈学习方法。2 .出示名言进行积累。(幻灯出示)(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标志就是善于提问。(俄)普列汉洛夫(2)悟从疑得,乐自苦生。一一(清)申居邮六、师生总结1 .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2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养成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并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去。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