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7 ,大小:117.98KB ,
资源ID:46544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十五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十五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

1、十五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前言“十五五”时期是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省“一千多支”发展战略机遇,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战略地位的关键时期。认真落实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实施,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关于规划编制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规划编制工作,提出要系统谋划,把中央、省和市重大决策部署纳入规划内容,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未来五年工作重点。按照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

2、标的建议、中共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的决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及文件要求,制定县“十五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本规划主要总结县“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成效,剖析“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县“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规划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准确把握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确保编制出“可落地、可操作、可实施”的“施工图”式规划,为美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十五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生态文明体

3、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县是中国西部百强县、省级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美丽,依据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编制县“十五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全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一、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一)“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展“十四五”期间,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

4、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大气质量提升、治水提质、净土保卫战等系列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2025年Pk浓度为28.6gm3,相比2016年下降了13.3%,PM10浓度下降了16.6%,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稳步提升,优良天数比例从87.9%提升到93.2%,未出现严重污染现象。2025年,全县国省控断面优良比例为100%。其中,国控断面妻B江象山水质从V类提升至III类,水质明显好转,达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省工作方案中对妻B江流域进行的水质考核目标。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县继光水厂”保持III类水质,乡镇

5、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从88.7%(2017年)提升至93%。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全县无污染地块。县城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各类噪声均能达到国家相应标准。污染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县城和18个乡镇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规范化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升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2%。全县83个城乡污水处理厂站全部建成并投运,具备处理能力6.23万吨/日,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稳步提升。建成220万方垃圾填埋场一座并投入运营,建成1个县城垃圾压缩中转站,转运量为150吨/日;已建成14个乡镇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平均转运量为337.69吨/日,已完成106个居民小区及城区所有公共机构(共计82个)

6、的四分类设施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初步建立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管理体系。编制并印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5-2030年)、县2025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完成103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千村示范”项目,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60%,卫生厕所普及率86.15%0全面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印发了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2018年/2019年年度实施方案、县蓝天保卫战作战计划,实施“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完成减排项目63个,顺利推进2家工业窑炉达标治理;关停22家砖瓦企业,完成整改3

7、7家。完成全县“散乱污”企业整治;完成机动车维修企业、洗车场和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整改和取缔;落实渣土、环卫垃圾运输车辆全密闭运输管理要求,依法查处建筑垃圾乱倾倒、城区运输车辆抛洒滴漏污染城市道路等行政执法案件;开展了以建筑扬尘、餐饮油烟、VOCs及秸秆禁烧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印发县秸秆禁烧县级宣传巡查方案、县秸秆禁烧县级督查方案,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焚烧管控,目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县工作方案及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严格实施水环境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河(库)长制工作方案。深入开展跨界

8、河流联防联控,与三台县、大英县、乐至县等签订了流域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编制妻B江、凯江流域水体达标方案,23条河流、67座水库“一河一策”管理方案,593名县、镇、村三级河(湖)长完成巡河巡库19.7余万次。大力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清理核查排污口83个,清理河道和沟渠1500余公里。全面完成“十小企业”取缔,推进焦化、有色金属、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等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全面完成213个地下油罐更新和防渗设置等改造工作。整县推进县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超额完成了市级下达任务。编制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

9、划县工作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省控监测点位设置,督促6家省控重点企业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自行监测。县政府与县福星花炮厂、镁金铁塔构件有限公司、安达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鸿德电子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完成38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及销号工作。环境监管能力逐步加强。网络化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建成环境空气监测站1个和七里坝、象山、西平水质自动站3个。针对凯江西平和妻K江象山断面水质波动问题,开展了化学需氧量、总磷等主要因子加密监测。定期出具地表水监测快报和大气质量监测报告,完成重点源监督性监测和1个县城7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10、并完成了仓山镇飞乌村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土壤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土壤监测预警、分类管控、治理与修复全面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被列为省级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县。认真执行污染源“双随机”“联防共治”检查,按时完成环境监察执法双随机的工作任务。严格按照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进行分类管理,完成了全县112个行业2297家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积极响应省级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文件精神,明确各级机构职能职责、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细则,配套制度基本建立。积极响应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督察制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

11、度,推行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责任审计评估试点,开展县党政主要负责人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审计试点,制定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将生态环境审计作为领导干部调整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积极探索和实践生态补偿制度,建立三台县、大英县、乐至县流域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2018和2019年分别扣缴生态补偿资金12.35万元和16.4万o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成效。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取得进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面积为89.18万亩,其中有林地87.89万亩(乔木林84.73万亩,竹林3.16万亩

12、疏林地0.22万亩,灌木林地0.64万亩,未成林地0.05万亩,无立木林地0.31万亩,宜林地0.07万亩,增减挂拆旧复垦7000亩,森林覆盖率29.35%,林木覆盖率40.70%,森林蓄积412.46万立方米,建成“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村278个,其中集凤镇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镇”,龙台镇普贤村、集凤镇石城子村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仓山镇、龙台镇成功入选省级“特色小城镇”。全面抓好郭江流域、元兴水库综合治理,做好水资源配置调度。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清理,共整顿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13个。开展危险废物三年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

13、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排查整治,督促全县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企业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计划和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制度和转移审批制度。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申报登记、转移联单制度,全县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全部送持证单位进行安全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监管不断加强,起草并印发县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县汽修行业和铅蓄电池销售单位、以旧换新回收废铅蓄电池经销单位开展排查,严厉打击涉废铅蓄电池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落实核与辐射管理制度,强化核与辐射环境风险管控,督促全县核技术利用单位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参加业务知识网络培训,以及督促63家使用单位及时提供年度安

14、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不断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县行政处罚环境违法案件258件,处罚金额超过1693万元。畅通“12345”热线监督平台,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监督,全县共受理环境投诉超过1326件,环境信访、投诉处理率100%o专栏1“十四五”期间县生态环境状况(一)大气环境县2016-2025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见表I-Io从表中可以看出,县“十四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先下降后上升,由2016年的87.9%下降到2018年的最低点81.7%,后上升到2025年的93.2%o环境空气质量的稳定改善具有一定的压力。表1-1县2016-2025年环境空气质量

15、变化表年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较上年变化率(%)2016年87.9-8.02017年84.2-3.72018年81.7-2.52019年92.110.42025年93.21.1县2016-202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见表l-2o从中可以看出,S02,NO2,PM10.PM2.5.CO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25年年均浓度较2016年分别下降了6.74%,38.21%、16.55%、13.33%和40.0%,其中N02和CO下降幅度较大,除PMI0、PM2,5。3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3年均浓度呈上升趋势,2025年年均浓度较2016年上升了23.68%。“十五五”

16、期间的污染防治工作压力较大,并需关注PM1。、PM*等指标的稳定达标。表1-2县2016-202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份年SO2(ug/m3)NO2(ug/m3)PM10(ug/m3)PM2.5(ug/m3)O3(ug/m3)co(ug/m3)28.287233111.016年9.5452017年9.823.987.545.3103.41.32018年6.422.177.1401551.42019年7.217.662.131.9121.612025年8.317.360.528.61410.9(二)地表水环境县内涪江一级支流郭江和凯江2016-2025年水质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如表l-3o从表中

17、可以看出,县凯江水质稳定达到III类,郭江水质逐渐变好,从2016年的V类水质变为2025年的III类水质。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均为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先降低后升高,但2025年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仍比2016年低3.88%O表1-3鄢江和凯江2016-2025年水质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年份江水质类凯江水质类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别别率(%)2016年V类III类10096.882017年IV类III类10088.702018年III类III类10091.72019年III类III类10090.62025年III类II

18、I类10093(三)声环境县2016-2025年平均等效声级变化见表1-4O从表中可以看出,县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平均等效声级有所上升,由2016年的51.3dB上升到2025年的53dB,增加了3.3%o因此“十五五”期间需要加强噪声污染防控工作。表1-4县2016-2025年平均等效声级年份平均等效声级(dB)较上年变化率(%)2016年/2017年51.3/2018年52.312019年51.5-0.82025年531.5(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短板总体来看,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

19、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水环境问题依然严峻。全县水质虽总体好转,但尚不稳定,其中2025年全县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11I类断面的比例较低,为14.3%o郭江、凯江国控断面水质不稳定,凯江出现轻度污染(IV类)2次、中度污染(V类)1次,郭江水质出现轻度污染(IV类)3次。枯水期水质超标突出,主要影响因素为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清溪河新增国控碾子湾村断面水质仅为IV类,出现中度污染(V类)2次,主要影响因素为化学需氧量和高镒酸盐指数。全县15条支流污染较重,继光河、通山河、石泉河、土溪河、子金河、马力河、余家河和小东河在丰水期时COD、氨氮和总磷能达In类水质,其余河流大部分时间

20、均为IV劣V类水质。县水系为全省径流低值区,属水资源紧缺地区,当地水资源较为紧缺。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丰水期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部分支流枯水期无主要补给来源,枯水期河流自净能力明显不足。环境治理能力仍有欠缺。老城区管网建设不健全,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汛期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污水溢流问题多发。全县已建成81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存在雨污未完全分流、部分厂站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现有渗滤液处理设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有农污设施运行效果不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偏低,新场镇等存在改厕质量“反弹回潮”现象。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虽然

21、近年来,产业结构加快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26.6:44.7:28.7,调整为2025年21.4:41.4:37.2,但第一产业占比远高于省和市,农业生产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严重,影响大气及水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结构有较大提升空间,清洁能源的供应能力和利用规模亟待提高。城镇公共设施亟待升级,道路交通发展不足,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依然突出。用地结构不合理,产业围城、沿江分布等现象依然存在,局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工业企业能耗、水耗水平较高,节能降耗形势严峻。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融合度有待提高,协调保护难度大。生态脆弱区域仍待修复。县为国家

22、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796.2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6.20%o县的矿产资源主要为露天开采的建筑用砂岩和砖瓦用页岩,矿山环境问题主要为矿区植被破坏和土地占压,需加大对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力度。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对滞后。面对环境高水平保护的要求,当前县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体系尚未健全,环境经济政策及法治体系有待完善,环境执法、监控、监测、统计等领域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水平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补齐短板、强化科学决策指挥能力、充实基层监管力量。(三)“十五五”形势与挑战1、面临的形势“十五五”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

23、础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时期,也是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这为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重大机遇。一是国家、省持续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大战略地位,为县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二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提出要找出问题根源,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为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重点。三是新一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省、市将有更多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全县经济发展环境趋于优化,为县生态保

24、护工作开展提供经济保障。四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促进全县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2、面临的挑战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传统农业产业仍占主导,城乡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未根本缓解,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受到经济周期和新冠疫情影响,未来数年经济将持续下行,政府环保投入力度减小、企业环保意愿下降的风险增大。三是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环境破坏在城区等部分区域、流域集中,局部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四是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薄弱、分散面广、资金和人

25、才短缺,是“十五五”环保工作的难题和短板。二、“十五五”污染形势预测分析(一)水污染物排放量预测1、工业水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根据统计数据,2025年县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5%,结合凯州新城装备制造产业功能区起步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县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预计2030年凯州新城装备制造产业功能区新增水污染物预测排放量为Cc)Dl48.62ta,NH3-N7.43ta,TP2.06t/a;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增水污染物排放量COD309.35ta,NH3-N31.54t/a,TP3.41t/a;“十五五”期间,预测新增工业水污染物排放量共计COD457.97t

26、a,NH3-N38.97t/a,TP5.47tao表2-1预测2030年县工业水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单位:t/a)指标2025年现状2030年预测增量COD氨氮总磷COD氨氮磷凯州新城7.780.390.08148.627.432.06高新技术开发区43.563.750.12309.3531.543.41合计51,343.750.2457.9738.975.472、生活源水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根据县2016-2025年总人口数据可以看出,县总人口基本维持在107.8万人每年,其中根据县城镇发展规划,到2030年,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中等城市骨架初步搭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6.5%,年均增长2

27、5%。采用产污系数法分别计算县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的产生量。居民的生活污水产污系数取自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40L/人天,人均日产污量Cc)D、氨氮、TP分别为72g/(人天)、9g/(人天)和1.14g/(人天)。农村居民生活污水产生量为80L/人天,人均日产污量COD、氨氮、TP分别为16.4g/(人天)、4g/(人天)和0.44g/(人天)O根据县统计年鉴及以上规划预测,县2016-2030年城镇人口数量、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见表。由此可见,2030年,居民生活源废水较2025年增加124万吨/年,COD、氨氮、TP分别增加n60t

28、/a、104ta和15ta表2-2县2026-2030年居民生活源废水及污染物产生量预测间人镇村城镇生活废水及污染物农村生活废水及污合计P(万人)人P(万人)人P万人)排放量染物排放量镇生活废水排放量t/aOD/a氮/a磷/a村生活水排放量t/aOD/a氮/a磷/a水放量/aOD/a氮/a磷/aO1508.10.O8.10440512314669890769409033458830876O1607.81.16.710008Ol350719489937407048479432478O072.5.1771137898840050381.66O95979947864279158O074.3.1548

29、82O153381.7162548944857O921977689717O075.2.20597OO157491.98134036O181317O5541O95741O076.O.235968159492.89939937457784987813352461O078.9.265O57262492.817457388O742716O10566O2O1O079.8.296O55264492.8255163915709O44242792735202307.80.47.45743240655106764363822516676493020071.6.356132269502.8536334194643

30、62071015439640072.5.387120371503.871691423960995904138009153、畜禽养殖水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根据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县出栏生猪86.1万头,比上年下降18.1%;出栏牛3.6万头,增长3.6%;出栏羊17万头,增长1.2%;出栏小家禽2236.6万只,增长18.3%o预设“十五五”全县畜禽养殖量年均增速为1%,预测到2030年末畜禽养殖量见下表。表2-3县“十五五”畜禽养殖量及污染物排放量预测类别数量COD氨氮总磷(以猪当量计)(万头)新增量(ta)新增量(ta)新增量(ta)2025年194.3635470.77094.1170

31、2.62030年204.2937282.97456.61789.6到2030年新增量9.911808.6361.786.8参考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中推荐的源强系数法,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可参照如下经验系数估算:猪:C0D50g/头天,氨氮10g/头天,总磷2.4g/头天,预计到2030年,全县由于畜禽养殖量增加带来的新增化学需氧量为1808.6ta,新增氨氮排放量为36L7ta,新增总磷排放量为86.8tao4、水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分析综上,“十五五”期间,预测工业、居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新增水污染物排放量共计COD3426.4ta,NH3-N504.7ta,TP106.9tao其中畜禽养

32、殖污染物排放对各项污染物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生活源,其中畜禽养殖C0D、氨氮和总磷的排放占比达52.8%、71.7%和80.9%o表2-4预测2030年新增水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污染源类别CODNH3-NTP新增量(ta)占比(%)新增量(ta)占比(%)新增量(ta)占1比工业源457.913.438.977.75.475.1生活源116033.910420.61514.0畜禽养殖1808.652.8361.771.786.880.9合计3426.5100504.7100107.3100(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根据县统计年鉴及人口规划预测,县2026-2030年总人口数基本不变,城镇人口数年均

33、增长2.5%,因此本节主要预测城镇人口增长带来的机动车保有量及其污染物排放的增量。小型载客车保有量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人均收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研究表明,机动车保有量随人均收入呈现S形曲线增长,增长速度增大到最高值后逐渐减小,最终趋向饱和态。本报告采用省的千人车辆拥有率与人均GDP的规律,根据城市人均GDP及人口计算得到省的机动车保有量。GonIPterZ函数如下式所示。匕=V*XeaePEFi其中,i代表年份;Vi为第i年千人汽车拥有量,辆/1000人;V*为汽车千人拥有量饱和值,辆/1000人;EFi为人均GDP,元/人;和B为确定曲线形状的参数。根据前期对除成都市外的省千人小型载

34、客车拥有量的数据分析,该类别城市V*取中国的均值,为315辆/千人。预测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机动车淘汰更新情况下,根据机动车保有量、排放因子,计算2026-2030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2030年县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见表4-lo2030年县机动车排放的SO2、NOx、CO、HC、NN分别为36t、99t、2077t,271t.94to相比于2025年的排放量分别增加12.7%、7.7%、5.4%、9.9%、12.7%o表2-5县2026-2030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比间(年)人均GDP(元)机动车保有量(辆)CO(ta)NOX(ta)SO2(ta)NH3(ta)HC(ta)201623426

35、1484941818802769214228150118812770210175281637620183102617205719408931812402019337071703181932883180238202536201178496197091328424720263747218952820229534892592022386041939212042973591263202339450197138205798359226720244008119949720699936932692030405492012302077993694271三、环境保护目标与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36、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动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防控环境风险,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谱写县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为建设幸福美丽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二)基本原则战略定力,稳中求

37、进。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战略定力,坚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不动摇,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守住生态环保底线不动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质量核心,强化协同。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城市治理与乡村建设,做到预防和治理结合,减污和增容并重,实现系统保护、综合施策、分类治

38、理、协同增效。科学精准、依法治理。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因时、因势、因事、因地推进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提高污染治理措施的靶向性和针对性,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深化改革、社会共治。坚持改革牵引和创新驱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落实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改革举措,加快构建源头防控、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及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共涉及30个乡镇(4个乡、26个镇),共包含436个村、8

39、6个社区,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136.74万人。表3-1县乡镇、村(社区)基本情况表序号乡镇村(个)社区(个)1凯江镇8212东北镇1813回龙镇1624通济镇1015永太镇2236黄鹿镇1627南华镇18108集凤镇2139富兴镇17310辑庆镇21511兴隆镇26412龙台镇28413永安镇11214永兴镇13215玉兴镇9116柏树乡11217白果乡9118继光镇15219悦来镇10220广福镇12221通山乡8122会龙镇10123冯店镇16124太安镇10125积金镇10126万福镇9127普兴镇9128联合镇15229仓山镇30330永丰乡81合计43686(四)规划期

40、限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规划基准年为2025年,展望年为2035年。(五)目标指标1、总体目标“十五五”时期,有序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生态功能初步恢复;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环境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环境应急能力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阶段性目标“十五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主要阶段性目标如下:

41、到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维持二级标准不降低,凯江、妻B江和清溪河三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5%、92%以上;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治理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功能不降、性质不改,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有效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美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展望2035年,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发展,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绘就“新时代美丽”新蓝图。空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