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9.42KB ,
资源ID:4897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单口相声剧本爆笑的草船借箭单口相声剧本.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单口相声剧本爆笑的草船借箭单口相声剧本.docx

1、单口相声剧本 爆笑的_草船借箭单口相声剧本 我这个人哪,最爱看三国啦。书中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不过三国里把诸葛亮说得有点儿“过”啦!怎么?它把诸葛亮不但塑造成智慧的化身,还把诸葛亮给“神”化了。您看诸葛亮的装扮,穿八卦衣,戴道士巾,看起来不同凡人,有点儿仙风道骨,半仙之体。其实哪儿有半仙之体呀,我就知道有半身不遂! 还说诸葛亮能“袖褪阴阳”,会“马前课”。遇见什么事儿,总“袖占一课”,占课就是算卦呀,一算,嗯,明白啦。诸葛亮是“马前课”未到先知;我比诸葛亮差一点儿,我老“马后课”事后检讨! 实际上啊,诸葛亮这个人哪,擅长了解状况,留意调查研究。随时记录点儿心得体会。可能这个记录本儿不大,老在袖

2、子里装着。遇见什么事儿了,哎,从袖子里掏出小本儿来查查记录。一看:噢知道了!其实诸葛亮的“马前课”,就是查“备忘录”哪! 所以说,要拿诸葛亮当神仙就错啦,诸葛亮也是个“人”,不过人跟人不一样,诸葛亮这个人哪,头脑聪慧,广览群书,通今博古,有学问。 那位问了:他有什么学问哪? 多啦!诸葛亮首先是个政治家,“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对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治形势,分析得特别精辟。 外带着是军事家。怎么?他辅佐刘备,头一个战役“火烧博望坡”就大获全胜。后来,“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不懂军事行吗? 诸葛亮又是演说家。擅长讲演,舌如利剑,口若悬河,最精彩的是“舌战群儒”。“群儒”是什么?东吴的“

3、智囊团”哪,愣让诸葛亮给“说”服了。哎,您瞧多大“说”劲! 诸葛亮也是文学家。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写得多好哇,其中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今还引用哪。 诸葛亮还是创造家。怎么?制造“木牛流马”呀,又叫“辘车”,用来运输粮草,翻山越岭,比现在的汽车还便利哪。不过,就有一样儿差点儿,那时候的驾驶员不是在前面儿开,是在后边儿推! 总而言之啊,诸葛亮的能耐是够大的。在魏、蜀、吴三国当中,没人比得了。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曹操、周瑜都让他给“蒙”了。怎么哪?因为在当时啊,虽然孙、刘联合破曹,但是东吴的水军都督周瑜,心狭量窄,妒贤嫉能,瞧诸葛亮能耐比他大,生气,总憋着抓个碴儿把诸葛亮宰喽! 于是想了

4、个办法:派诸葛亮监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一听就明白了。心说:这不是让我造箭哪,是变法儿要我脑袋呀!工、料都不凑手,怎么造啊?一琢磨:得了,干脆我“借”去吧! 有人说了:找谁借呀? 找曹操借呀!借可是借,有日子借可没日子还。他说“借”,其实是“骗”,不过那也得叫“草船借箭” (似听观众插话)什么?叫“草船骗箭”? 嗐,那多难听啊! 这“借箭”也得有方法,直接找曹操借去,不行,不好说呀。 “曹丞相,您借我十万支箭,等明儿我好揍你!” 哎,这不象话呀! “草船借箭”,这里边儿学问大啦。包括:气象学、地理学、心理学、数学,短一样,箭也借不来。不信,您听我说呀! 诸葛亮一琢磨:这两天儿有点儿发闷,江水气温回

5、升,到夜里,温度突然下降,嗯准得有漫天大雾。哎,是这气象学吧? 不熟识地理也不行。沿江逆流而上,天还下雾,从东吴营盘到曹操水寨,怎么走,走多大时间,距离多远,都得知道。离曹营远了不行,放箭射不到哇,全掉江里啦,那不白去了吗?离近了也不行,人家有巡营了哨的船哪,发觉了,一包围,得,全当俘虏啦! 那么距离多远才合适呢?以箭的射程为准。过去常说:“百步穿杨”,有效射程一百步,超过一百步,箭就没劲儿啦,扎不到草人儿上啦。咱们平常走十三步,相当十米,一步不到一米,百步也就合八十多米。 二十只大船,一字排开,军卒击鼓呐喊,船的四周儿是草人儿包着,这声儿就发闷啦。实际上离曹营才八十多米,听起来,好象有四、五

6、百米远哪。 曹操吓坏啦,一看:大雾弥江,不知来了多少敌军哪?嗯不能贸然出兵,只能以守为攻。把水旱两寨的弓箭手全调出来,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用劲儿放箭。嚄,曹兵一通儿猛射呀,看谁射得快,看谁射得多,好嘛,射箭大比赛!诸葛亮把对方的心理状态把握得多清晰。心理学嘛! 最重要的是数学。不懂数学,麻烦啦,不但箭借不回来,没准儿还全军覆没。怎么?首先得算一支箭多重啊?按十六两制,一支箭大约四两吧,十万支就两万五千斤哪!二十只大船,每只平均负荷一千二百五十斤。就那么巧,整十万支吗?得多借呀,除去折的,不能用的,光好的也得有十万多呀,嗯,打点儿富余。每只船要承受一千五百斤的重量。曹营放箭,也不是按船安排呀:这只船

7、重量够啦,别射啦,那只船不够儿再找补点儿。 哎,哪儿有这事儿啊! 必定有的船上多,有的船上少。因此,还得加点儿保险系数儿。每只船得能负担两千斤才行。不光重量,还有面积哪,所以说,要多大的船,扎多少草人,承受多少支前,多大重量这些,不算行吗,算是什么?数学嘛! 还有哪。船一字排开,得两面儿受箭才行,要是光一面儿受箭,十万支箭全射一边儿,那船就翻啦! 这船什么时候调头呢?怎么才能把握时间、重量呢?哎,诸葛亮预备了一个“水平仪”。那年月有水平仪?没有。诸葛亮这个土“水平仪”很简洁。我一说您就想起来了,上船的时候,不是把鲁肃拽来了吗,俩人在船舱里对酌饮酒。哎,关键就在这酒上,这杯酒就是“水平仪”。酒倒七成满,草人儿受箭越来越多船也越来越偏。船一偏了,酒在杯里也偏了,船偏多少,酒偏多少,船两边儿受箭重量平衡了,杯里的酒也平稳了。这叫:坐船内知船外,了如指掌啊。诸葛亮这学问多大!要不以这杯酒当测量的标准来把握平衡,非坏事儿不可;怎么把握呀?亲自观看,觉着船有点儿偏,他外边儿看看去,一出去,嘣!箭射脑袋上啦,那不叫“草船借箭”啦;就成“活人挨箭”啦! - 5 -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