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7.04KB ,
资源ID:493432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拔火罐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拔火罐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docx

1、拔火罐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概念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腌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具有温经活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二、适应症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胃脱痛、呕吐、腹痛、腹泻、风寒感冒;疮疡及毒蛇咬伤,以排毒祛脓。三、禁忌症1、高热惊厥、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有溃疡、过敏、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的腹部、腰舐部不宜拔罐。四、罐的种类1、竹罐:用一种坚固的竹子,制成腰鼓状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优点:取材易,经济、轻巧,不易摔碎,较常用;缺点:易燥裂、漏气.2、陶罐用陶土烧制而成

2、形似腰鼓。优点:吸附力大;缺点:易摔碎、损坏。3、玻璃罐:是在陶制罐的基础上,改用玻璃而制成,状如球形,罐口平滑,有大、中、小型号,也可用广口罐头瓶代替。优点:便于观察局部充血情况;缺点:易摔碎、损坏。五、点火的方法1、闪火法:用长纸条(卷成卷)或长镜子夹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口扣在应拔部位,即可吸附于皮肤上。此法因罐内无火而较安全,常用。2、投火法:是用燃烧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此法适宜侧面横拔。3、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的下1/3处,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部位。六、拔罐方

3、法1、坐罐法:留罐同时拔数个罐,排罐,留罐1015分钟。2、闪罐法:将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充血瘀血。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3、走罐法:亦称推罐。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待火罐拔上后,一手扶住罐体,向上下或左右需拔部位往返推动,至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4、刺血拔罐:即在应拔部位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扣打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5、留针拔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

4、或瘀血时,将罐起下,再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七、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八、常见病症的选穴及定穴方法胃脱痛(脾胃虚寒):脾俞一一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足太阳经)(注: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胃俞一一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章门一一第十一肋端(足厥阴

5、经)中院一一脐上4寸(任脉),(胸剑联合至脐中为8寸)腹痛(寒邪内积、饮食停滞)中院一一同上天枢一一脐旁2寸(足阳明经)关元一一脐下3寸(任脉)气海一一脐下1.5寸(任脉)腹泻(慢性虚寒性腹泻)大肠俞一一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小肠俞一一第一能椎棘突下,旁开L5寸(足太阳经)脾俞、中院、天枢、关元、章门同上风寒感冒、虚寒哮喘大椎一一第七颈椎棘突下(督脉经)身柱一一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经)大桥一一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风门一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肺俞一一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落枕大椎、大杼一一同上肩外俞一一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手太阳小肠经)阿是穴一一压痛点肩周炎肩鹘肩峰端下端,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手阳明)肩修一一肩峰下方,上臂外展,当肩胭后寸许的凹陷中(手少阳经)脯俞一一腋后皱壁直上,肩胛骨下缘凹陷中(手少阳经)阿是穴压痛点坐骨神经痛肾俞一一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气海俞一一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环跳一一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靓管裂孔(臀纹头)连线的外1/3与内1/3交界处(足少阳经)腰痛肾俞、大肠俞一一同上腰阳关一一第四腰椎棘突下(督脉)平骼前上棘阿是穴一一压痛点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