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3.06KB ,
资源ID:512631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药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调剂学、中药鉴定学).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药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调剂学、中药鉴定学).docx

1、中医药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调剂学、中药鉴定学)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中药药剂学一、绪论(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常用术语1 .中药药剂学的性质2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3 .中药药剂的常用术语(二)药物剂型的分类1 .按物态分类2 .按制法分类3 .按分散系统分类4 .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三)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1 .药典的性质2 .中国药典的版次3 .局颁标准二、制药卫生(一)制药卫生标准1 .药品卫生标准2 .预览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二)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洁净室的等级及适用范围(三)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1 .物理灭菌法2 .滤过除菌法3 .化学灭菌法4 .无菌操作法的要点与注意事项(四)防

2、腐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三、粉碎、筛析与混合(一)粉碎方法1 .粉碎的目的2 .干法粉碎的适用范围3 .湿法粉碎的适用范围4 .低温粉碎的适用范围(二)筛析1 .筛析的目的2 .药筛的种类与规格3 .粉末分等(三)混合1 .混合原则2 .混合方法四、散剂(一)散剂的特点散剂的特点与分类(二)散剂的制备1 .一般散剂的制法2 .特殊散剂的制法五、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一)浸提的原理与影响因素1 .中药的浸提过程2 .影响浸提的主要因素(二)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L常用浸提溶剂2.常用浸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三)浸提液的分离方法常用分离方法的特点与选用(四)常用精制方法1 .水提醇沉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3、2 .膜分离法的原理与应用3 .树脂吸附分离与应用(五)浓缩1 .常用浓缩方法的种类与应用2 .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六)干燥常用干燥方法的种类与应用六、浸出药剂(一)浸出药剂的特点与分类1 .浸出药剂的特点2 .浸出药剂的分类(二)常用浸出药剂的种类与制法1 .合剂的特点与制法2 .糖浆剂与煎膏剂的特点与制法3 .酒剂与酊剂的特点与制法4 .流浸膏、浸膏剂和茶剂的特点与制法七、液体药剂(一)液体药剂的特点与分类1.液体药剂的特点2.液体药剂的分类(二)表面活性剂L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组成与基本性质2.常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应用(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增溶原理2.助溶的机理与方法(四)真溶液型

4、药剂L真溶液型药剂的特点2.各类真溶液型药剂的制法(五)胶体溶液型药剂1.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分类与特点2.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法(六)乳浊液型药剂L乳浊液型药剂的分类与特点2.乳化剂的分类与选用3.乳浊液型药剂的制法及稳定性(七)混悬液型药剂1.混悬液型药剂特点2.混悬液型药剂的常用附加剂3.混悬液型药剂的制法八、注射剂(附:眼用溶液剂)(一)概述1.注射剂的特点2.注射剂的分类3.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二)热原1.热原的基本性质2.注射剂中污染热原的途径3.注射剂中去除热原的方法4.热原的检查方法(三)注射剂的溶剂注射剂的常用溶剂与制备(四)注射剂的附加剂1.增加主药溶解度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2.防止

5、主药氧化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3.抑制微生物增殖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调整pH值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5.调节渗透压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6.减轻疼痛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五)注射剂的制备1.中药注射剂的提取与精制2.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查(六)输液剂输液剂的特点与种类(七)眼用溶液剂1.眼用溶液剂的特点2.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3.眼用溶液剂的附加剂九、外用膏剂(一)概述1.外用膏剂的特点2.外用膏剂的分类(二)软膏剂L软膏剂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2.软膏剂的制法3.眼膏剂的特点(三)黑膏药1.黑膏药原料的处理2.黑膏药的基质组成3.黑膏药的制法(四)橡胶膏剂1.橡胶膏剂的基质2.橡胶膏剂的制法(五)凝胶膏剂与

6、涂膜剂1.凝胶膏剂的组成2.涂膜剂的组成十、栓剂(一)栓剂的特点与作用机理1.栓剂的分类2.栓剂的作用特点3.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二)栓剂的基质1.栓剂基质的要求2.栓剂基质的种类(三)栓剂的制法1.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2.润滑剂的种类与选用(四)栓剂的质量要求1.重量差异2.融变时限3.微生物限度十一、胶囊剂(一)胶囊剂的分类与特点L胶囊剂的分类2.空胶囊的规格与选用(二)胶囊剂的制备1.硬胶囊剂的制备2.软胶囊(胶丸)的制备(三)胶囊剂的质量要求胶囊剂的质量检查十二、丸剂(一)丸剂的特点与分类1.丸剂的特点2.丸剂的分类(二)水丸1.水丸常用赋形剂的选用2.药粉的要求3.水丸的制法(

7、三)蜜丸1.蜜丸的特点2.蜂蜜的选择与炼制3.炼蜜的规格与选用4.蜜丸的制法(四)浓缩丸和水蜜丸1.浓缩丸的特点及制法2.水蜜丸的特点及制法(五)糊丸和蜡丸1.糊丸的常用赋形剂及制法2.蜡丸的常用赋形剂及制法(六)滴丸1.滴丸的特点2.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3.冷却剂的种类与选用4.滴丸的制法(七)丸剂的包衣与质量检查1.丸剂包衣的目的、种类及材料2.丸剂的质量检查十三、颗粒剂(一)颗粒剂的分类与特点L颗粒剂的特点2.颗粒剂的分类(二)颗粒剂的制法与质量要求1.颗粒剂的制法2.颗粒剂的质量要求十四、片剂(一)概述1.片剂的特点2.片剂的分类(二)片剂的赋形剂1.稀释剂与吸收剂2.润湿剂与黏合剂3

8、崩解剂4.润滑剂(三)片剂的制备1.制颗粒2.压片(四)片剂的包衣1.片剂包衣的目的2.片剂包衣的种类3.片剂包衣的方法(五)片剂质量检查质量检查项目十五、药物制剂新技术(一)B-环糊精包合技术1.B-环糊精包合的作用2.包合物的制备方法(二)微型包囊技术1.微型包囊的含义与特点2.常用包囊材料3.相分离-凝聚法制备微囊(三)固体分散技术1.固体分散体的含义与特点2.常用载体3.固体分散体的制法十六、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L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2.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3.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二)药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1.留样观察法2.加速试验法3.药物制剂

9、半衰期和有效期的求算方法续表(中药调剂学)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中药调剂学、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一)组方原则1.处方2.君臣佐使3.处方配伍规律(二)处方类型1.处方的意义2.处方的分类3.法定处方4.协定处方5.医师处方(三)处方格式处方格式和项目(四)处方常用术语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2.药引3.处方脚注(五)处方管理制度处方管理制度(六)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1.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常规2.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3.药品别名与应付二、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一)中药配伍1.“七情”配伍2.相畏3.相反4.相恶(二)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2.十八反3.十九畏4.妊娠用药禁忌三、合理用药(一)合理用药概述合

10、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二)合理用药指导合理用药指导(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程序(四)中药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1.药源性疾病2.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与内容四、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一)麻醉中药的调剂与管理L麻醉中药品种2.麻醉中药的使用3.麻醉中药处方管理制度(二)毒性中药的调剂与管理1.毒性中药的品种与分类2.毒性中药的调配管理制度3.毒性中药的用量用法4.毒性中药处方管理制度5.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和处理的基本原则五、中药用量与计量(一)中药用量1.中药的用量2.确定中药用量的

11、依据3.特殊药材的处方用量(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1.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2.常用中药计量工具3.殿秤的使用方法六、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一)基本设施1.饮片斗柜及调剂台2.常用调剂工具及用途(二)斗谱排列原则1.斗谱的排列原则2.特殊中药的存放(三)调剂用药的供应L调剂用药供应2.查斗、装斗、调配、保管的关系七、饮片调剂操作规程(一)收方收方与处方审查(含制度,下同)(二)计价计价的原则与方法(三)调配中药处方的调配(四)复核复核的工作程序(五)发药发药的工作程序(六)调剂质量管理L配发药剂的质量要点2.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七)常用中药传统术语常用中药传统术语八、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一)中

12、成药调剂操作规程1.中成药调剂2.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3.药品有效期的推算及判定(二)中成药处方药中成药处方药(三)中成药非处方药1.中成药非处方药2.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3.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四)医疗机构自制制剂L医疗机构自制制剂配制规范2.医疗机构自制制剂使用注意九、中药煎服(一)煎药1.汤剂概述2.汤剂的煎煮3.中药特殊煎药方法(二)服药1.服药温度2.服药剂量3.服药时间及次数4.服药饮食禁忌(三)煎药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1.煎药工作制度2.煎药操作常规十、医院药品采购与供应(一)药品采购管理1.药品采购基本制度与程序2.药品集中采购与招标采购(二)药品入、出库管理药品入、出库管理十一

13、中药品质变异(一)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L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2.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二)霉变1.中药发霉的原因2.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3.常见的霉菌种类(三)虫蛀1.常见的中药害虫2.中药害虫的危害性3.害虫的主要来源4.害虫蛀蚀的防治措施(四)变色变色及易变色的品种(五)泛油泛油及易泛油的品种(六)气味散失气味散失的原因及品种(七)其他变异现象1.升华2.风化3.潮解溶化4.粘连5.腐烂十二、中药养护技术(一)干燥养护技术干燥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二)冷藏养护技术冷藏养护技术及应用(三)埋藏养护技术埋藏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四)化学药剂养护技术化学药剂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五)对抗同贮养护技

14、术对抗同贮养护技术及应用(六)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及应用(七)常用中药材的养护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养护2.叶、花、全草类中药的养护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养护4.茎皮类药材的养护5.菌类药材的养护6.动物类药材的养护7.贵细药的养护(八)中药饮片的养护1.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2.中药饮片的变异现象(九)中成药养护L常见中成药剂型的养护技术2.中成药常见的变质现象十三、医院药检工作及药品质量管理1.药检室的设置2.药检工作职责与制度3.常用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要点专业知识: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一、中药炮制L主要炮制辅料的作用的目的2.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炮制目的中(一)净选加工的目的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目

15、的(二)清除杂质1.清除杂质的方法药2.各种方法适用的药物L去除非药用部位的方法炮二、净制与加工(三)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制L其他加工方法(四)其他加工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学(一)饮片切制的目的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目的L常用的水处理方法三、饮片切制(二)切制前的水处理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3.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4.水处理的“少泡多润原则(三)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L饮片的类型2.各种类型的规格3.饮片的选择原则4.切制方法(四)饮片的干燥L饮片干燥的方法2.饮片干燥的注意事项(一)炒法1.目的2.操作方法3.辅料用量4.注意事项5.适用药物(二)炙法1.目的2.操作方法3.

16、辅料用量4.注意事项5.适用药物(三)殿法1.目的2.操作方法3.辅料用量4.注意事项5.适用药物(四)蒸、煮、闸去1.蒸法的目的2.蒸法的操作方法3.蒸法的辅料用量4.蒸法的注意事项5.蒸法的适用药物6.煮法的目的7.煮法的操作方法8.煮法的辅料用量9.煮法的注意事项10.煮法的适用药物法的目的12.夕军法的操作方法13.夕军法的注意事项14.1军法的适用药物(五)制霜法1.目的2.操作方法3.注意事项4.适用药物(六)烘焙法1.目的2.操作方法3.注意事项4.适用药物(七)煨制法1.目的2.操作方法3.辅料用量4.注意事项5.适用药物(八)提净法1.目的2.操作方法3.辅料用量4.注意事项

17、5.适用药物(九)水飞法1.目的2.操作方法3.注意事项4.适用药物(十)主要药物的炮制1.主要药物的炮制方法(120种)2.主要药物的炮制作用(60种)续表(中药鉴定学)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中药鉴定学一、中药鉴定总论()中药材的米收加工1.采收原则2.加工方法(二)中药鉴定的依据1.国家药品标准2.地方药品标准(三)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1.检品登记2.取样3.鉴定4.鉴定记录及鉴定报告书(四)中药鉴定方法1.来源鉴定2.性状鉴定(药材、饮片)3.显微鉴定4.理化鉴定(五)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的项目内容二、根及根茎类中药(一)根类中药概述1.性状鉴别(药材、饮片)2.显微鉴别(二)根

18、茎类中药概述L性状鉴别(药材、饮片)2.显微鉴别(三)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1.来源2.主产地3.性状鉴别4.显微鉴别5.主成分三、茎木类中药(一)茎木类中药概述1.性状鉴别(药材、饮片)2.显微鉴别(二)常用茎木类中药的鉴定1.来源2.主产地3.性状鉴别(药材、饮片)4.显微鉴别5.主成分四、皮类中药(一)皮类中药概述1.性状鉴别2.显微鉴别(二)常用皮类中药的鉴定1.来源2.主产地3.性状鉴别(药材、饮片)4.显微鉴别5.主成分五、叶类中药(一)叶类中药概述1.性状鉴别2.显微鉴别(二)常用叶类中药的鉴定1.来源2.主产地3.性状鉴别4.显微鉴别5.主成分六、花类中药(一)花类中药概述1

19、性状鉴别2.显微鉴别(二)常用花类中药的鉴定1.来源2.主产地3.性状鉴别4.显微鉴别5.主成分七、果实及种子类中药(一)果实类中药概述1.性状鉴别2.显微鉴别(二)种子类中药概述1.性状鉴别2.显微鉴别(三)常用果实种子类中药的鉴定1.来源2.主产地3.性状鉴别4.显微鉴别5.主成分八、全草类中药全草类中药的鉴定1.来源2.主产地3.性状鉴别4.显微鉴别5.主成分九、藻、菌、地衣类中药(一)藻、菌、地衣类中药概述1.藻类中药2.菌类中药3.地衣类中药(二)常用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1.来源2.主产地3.性状鉴别4.显微鉴别5.主成分十、树脂类中药(一)树脂类中药概述1.树脂类中药的化学组

20、成和分类2.树脂类中药的通性3.树脂类中药的鉴定方法(二)常用树脂类中药的鉴定1.来源2.主产地3.性状鉴别4.主成分十一、其他类中药其他类中药的鉴定1.来源2.主产地3.性状鉴别4.显微鉴别5.主成分十二、动物类中药(一)动物类中药概述1.动物类中药的分类2.性状鉴别3.显微鉴别4.理化鉴别(二)常用动物类中药的鉴别L常用动物类中药药材的来源2.常用动物类中药药材的主产地3.常用动物类中药药材的性状鉴别4.常用动物类中药药材的的显微鉴别5.常用动物类中药药材的的主成分十三、矿物类中药(一)矿物类中药概述1.矿物的性质2.矿物类中药的分类(二)常用矿物类中药的鉴定1.来源2.主产地3.性状鉴别4.主成分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