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1.50KB ,
资源ID:576308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docx

1、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一、系统重构课程体系,实现五育有机融合1 .建立跨学科主题课程群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开发“德智体美劳”一体化主题课程,例如设计红色基因与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与劳动智慧等跨学科项目,将价值观培育与知识技能培养深度融合。推广“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模式,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增设“非遗传承工作坊”“生态劳动实践”等特色模块,使每节课至少融入2个育人维度。2 .创新校本化实施路径制定五育融合校本课程建设指南,建立“必修+选修+实践”三级课程体系。例如某校开发的“稻田数学”课程,通过在稻田测量、插秧实践中融合几何知识教学与劳动教育。实施“每天1小时融合实践L如

2、晨读时段开展“经典诵读+书法美育L午间进行“团队游戏+体能训练”等。二、深化评价机制改革,破除唯分数导向1 .构建五维发展评价模型推行“基础指标+发展指标+特色指标”评价体系,设置“红色传承度”“创新实践力”“健康生活方式”“审美素养”“劳动贡献值”等观测点。开发“五育融合成长档案袋、采用Al大数据分析技术记录学生参与红色研学、科技创新、艺术展演等过程性数据。2 .实施差异化评价激励设立“五星勋章”制度:红星(德育)、智星(创新)、健星(体育)、美星(艺术)、勤星(劳动),每学期开展勋章评定并纳入综合素质档案。对教师实施“五育融合教学能力”专项考核,将跨学科教学设计、学生全面发展增值评价纳入评

3、优指标。三、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拓展融合空间1 .建设三类实践基地 德育实践基地:与红色纪念馆共建“沉浸式思政课堂开发“重走长征路“VR体验课程; 劳动教育基地:在校内建设“智慧农场”“创客工坊L在校外对接企业、乡村建立“职业体验中心”; 美育共享空间:打造“城市艺术长廊”“校园戏剧工坊L举办“学科+艺术”主题展览(如数学几何艺术展)。2 .实施三大品牌行动 “体教融合强基行动”:落实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创新“体能训练+团队合作+心理拓展”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美育浸润燎原行动”:组织“非遗大师进校园”“校园戏剧节L建立“一生一艺”特长培养机制; “劳动创造未来计划”:开展“校园岗位认领”“

4、社区服务积分将劳动表现纳入团员推优、奖学金评定。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融合育人能力1 .建立教师协同培养机制组建“五育融合教研共同体L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联合备课。例如体育教师与物理教师合作开发运动中的力学原理课程;实施“教师五育素养提升工程L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完成20学时跨学科培训,掌握至少1项美育或劳动教育技能。2 .创新教师评价激励机制设立“五育融合名师工作室L对开发校本课程、指导学生获得跨领域成果的教师给予职称评审加分;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认证制度,鼓励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跨界资格证书。五、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凝聚多方合力1 .构建“家校社政”协同网络建立五育融合资源库,整合博物馆、科技馆、企业等2000+社会资源,形成“实践教育地图”;推行“家长五育督导员”制度,组织家长参与课程设计、活动评价,每学期开展“家庭五育实践案例”评选。2 .完善数字化支撑体系 开发“五育融合智慧平台”,实现课程资源智能推送、学生成长轨迹可视化分析、社会资源在线预约等功能; 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五育学分银行”,贯通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成果认证。实施保障建议 机制保障:教育局设立五育融合专项办公室,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 经费保障:按生均经费5%比例设立五育融合专项基金; 督导保障:将五育融合实施情况纳入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