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澄江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五年级科学(教科版)(范围:五年级上册,全卷共五个大题,35个小题;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同学们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号、座位号等填写清楚。2 .选择题、判断题用2B铅笔填涂,其他题用黑色签字笔书写,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红色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3 .字迹工整,填涂规范,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面是关于人眼看见苹果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oA.人眼可以发射光,经过苹果反射回来后看见苹果B.人眼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见苹果C.人眼接受苹果反
2、射的光,看见苹果2 .如图所示,在编有序号的三张卡纸上打相同的小孔,直径约1厘米,用夹子分别将卡纸按图和图的两种方法固定在桌上,当我们在第一张卡纸前用手电筒照射时,能在屏上看图A.图B.图C.图和图3 .客厅里的窗户一般选择()来做,原因是它不会阻挡光线,可以使客厅更加的明亮。A.半透明的塑料B.透明的玻璃4 .下列情况中,一定不会出现彩虹的是()oA.雨后放晴B.夜晚的星空5 .下列有关“影”的词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oC.不透明的木板C.背着太阳喷水A.湖光倒影B.形影不离C.立竿见影6 .如图是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它属于()oA.盆地B.高原C.平原7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3、三个圈层。A.地壳、地幔、地核B.地幔、地壳、地核C.地核、地壳、地幔8 .地震是地球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分离造成板块边沿及内部产生错动和断裂,致使岩层发生弯曲、断裂的现象。由此可推测地震主要发生在()圈层。A.地壳B.地幔C.地核9 .图中的怪石主要是由()形成的。A.风的作用B.地震C.火山喷发10 .下列自然条件中,土地最不容易被侵蚀的是()oA.无植被覆盖的陡坡B.无植被覆盖的小山丘C.有植被覆盖的小山丘11 .古人根据日影来计时的主要原因是()。A.日影不受天气影响B.日影一天中的变化是有规律的C.日影在一天中的方向是不变的12 .如图是小林设计的水钟,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4、oA.保证水钟的水流速度均匀B.改变水钟的大小C.改变水钟漏水孔的数量13 .在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时,实验中应改变的量是()oA.摆长B.摆锤质量C.摆动幅度14 .小林认真观察家里墙上挂的钟摆,发现它每分钟摆动()oA.30次B.60次C.90次15 .小明要设计一个1分钟摆动30次的摆,当他设计好后发现这个摆一分钟摆动了35次,他应该()oA.增加摆锤的质量B.增加摆绳的长度C.缩短摆绳长度16 .下列做法中,能保护视力的是()oA.在太阳底下看书B.在被窝里躺着看书C.看书40分钟要休息一会儿17 .生活中有许多与我们身体运动的结构相似的物体。如门窗上的合页类似身体多个部位
5、的A.关节B.骨骼C.肌肉18 .在“模拟心脏工作”的实验中,手挤压和放松吸耳球模拟的是()oA.血管B.心脏的跳动C.心脏19 .当我们感觉到愤怒的时候,不应该()oA.让自己冷静下来B.想好了再行动C.立即反应,不要犹豫20 .下列关于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oA.大脑起到通讯联络的作用B.大脑的记忆功能非常强C.大脑的记忆能力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二、判断题。(把正确答案的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20分)21 .没有光就没有影子。()22 .日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23 .通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24 .地球上陆地的面积比海洋面积大。()25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
6、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6 .地震发生时,在高楼上的学生应尽快跑下楼逃生。()27 .天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29 .做哑铃运动时,身体右上肢的活动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来完成。(30 .体质都是天生的,后天是无法改变的。()三、连线题。(每连对一条线2分,共8分)28 .沙漏不适合做计时工具。()31.请将下列物体与其对应的属性连起来。烛光汽车后视镜属于光源萤火虫不属于光源月亮四、实验探究题。(共24分)32 .观察铅笔在盛有水的玻璃杯中的变化,并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把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铅笔从水和空气的交界面处开始,把铅笔垂直放入盛有
7、水的烧杯中,铅笔O(2)铅笔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光的传播方向,出现现象,所以铅笔好像折断了一样。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垂直进入另外一种透明物质,光的传播方向,所以垂直插入水中的铅笔没有断。33 .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在罐头盒子内放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模拟地球的在土豆泥堆成的小山顶部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模拟地幔层的,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加热土豆泥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番茄酱穿过土豆泥冒出来的过程模拟。从以上实验可知,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沿着地壳地带喷发而形成的。34 .把一
8、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缓流出。仔细观察,水流速度是否保持均匀,并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记录:流出水量所需时间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平均值50毫升15秒16秒14秒15秒流出水量预测所需时间100毫升30秒150毫升45秒通过实际测量会发现:水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选填“是”或“不是)匀速的。(2)若流完前50毫升水需要15秒,那么流完前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会30秒,流完前1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会45秒。A.大于B.小于C.等于从以上测量可知,流完前50毫升水所需时间与流完前100毫升水、前1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倍比关系。(选
9、填“是”或“不是”)从以上实验可知,随着水位的下降,瓶中水的压力越来(选填“越大”或“越小”),水的流速越来(选填“越慢”或“越快”)五、综合运用题。(共8分)35 .制作一个潜望镜。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探探发现潜望镜有那么多的用途,想要制作一个潜望镜。请你帮探探一起完成。在制作潜望镜时,两面镜子的镜面应该放置。A.相背平行B.相对平行C.相背垂直为了使看到的视野范围最大,两面镜子的镜面应与镜筒成角放置。潜望镜是运用光的原理制成的。下图
10、是探探画的用潜望镜观察海面情况的设计图,请在图中画出两面镜子,并用带箭头的直线画出光的传播路线。1. C【详解】人眼并不能发射光,而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的光线来形成视觉。同时,人眼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见苹果,例如在黑暗中或者视线被遮挡时。所以,正确的描述是眼睛接收到苹果反射的光线,从而看见苹果。故选C。2. A【详解】在图中,三张卡纸的小孔是依次对齐的。这意味着从第一张卡纸穿过的小孔的光线可以继续直线传播,穿过第二张和第三张卡纸的小孔,最终在屏上形成一个光斑。在图中,三张卡纸的小孔没有对齐。因此,从第一张卡纸穿过的小孔的光线无法继续直线传播穿过第二张和第三张卡纸的小孔,所以不会在屏上形成光斑
11、故选Ao3. B【详解】有的物体是透明的,有的物体是半透明的,有的物体是不透明的。让光全部通过的物体是透明的物体,让光部分通过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不让光通过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客厅里的窗户我们一般选择透明的玻璃,有利于阳光的照射。故选B。4. B【详解】彩虹是雨后空中的小水滴把阳光分解成种色光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根据对彩虹的认识,形成彩虹的条件是有阳光和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雨后放晴、背着太阳喷水都有可能形成彩虹,夜晚没有太阳照射,一定不会出现彩虹。5. A【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立竿
12、见影、形影不离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湖光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6. C【详解】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下游河道比较宽阔,使其流速减慢,导致其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堆积逐渐形成平原。所以黄河入海口的沙洲I,是平原。故选c。7. A【详解】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基本圈层;地球内圈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基本圈层。故选Ao8. A【详解】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层。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硬壳层,它包括陆地和海洋底部,厚度大约在5到70公里之间。地震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造成的,包括挤压、碰撞和分离等。虽然地
13、幔和地核也存在一定的活动,但它们不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区域。地幔和地核的活动通常会导致更深层地震,但这些相对较少,大部分地震都集中在地壳层。故选Ao9. A【详解】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图中怪石的主要原因是风的作用。故选Ao10. C【详解】土地最不容易被侵蚀的是有植被覆盖的小山丘。植被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尤其是在降雨时,植物能够减缓雨滴对土壤的冲击力,减少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作用。相比之下,无植被覆盖的陡坡和小山丘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土壤更容易受到侵蚀。陡坡因为坡度大,重力作用导致土壤更容易下滑;
14、而无植被覆盖的小山丘虽然坡度可能较小,但仍然没有植物根系固定土壤,因此也容易发生侵蚀。故选C。11. B【详解】可以根据日影来计时的原因是日影一天中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日影的方向和长度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在一天之中,太阳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日影的方向和长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古人通过观察日影的变化,可以大致判断时间,这就是日号计时的原理。故选B。12. A【详解】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来计时。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类。小林设计的水钟是受水型水钟,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水钟
15、的水流速度均匀,故选A。13. B【详解】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摆动得越快。应用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时,我们改变的量是摆锤的质量,摆长和摆动幅度不变。故选B。14. B【详解】机械摆钟利用的是摆的等时性原理,机械摆钟有两个发条动力源,一个为走时动力源,一个为报时动力源。走时齿轮带动时针、分针显示时间。这样一台机械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60次,可以大大提高计时的准确性。故B选项正确。15. B【详解】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摆动的幅度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小明要设计
16、一个1分钟摆动30次的摆,当他设计好后发现这个摆一分钟摆动了35次,就是要让摆动变慢,所以应该增长摆绳长度。故选B。16. C【详解】A.在太阳底下看书会因为强烈的光线反射造成眼睛不适,损害视力,选项不符合题意;B.在被窝里躺着看书则可能因为光线不足、距离不当以及不正确的姿势对眼睛造成负担,同样不利于视力保护,选项不符合题意;C.长时间连续看书会导致眼睛疲劳,适时休息可以帮助眼睛放松,减少视力疲劳,从而保护视力。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17. A【详解】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与我们身体运动结构相似。门窗上的合页,利用了轮轴原理,与我们身体中运动系统中的关节相似,使得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更灵活。故选A。18
17、 B【详解】在“模拟心脏工作”的实验中,手挤压和放松吸耳球模拟的是心脏的跳动。这个实验通常用来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其中手挤压吸耳球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心室射血),而放松吸耳球则相当于心脏的舒张(心室充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象地展示心脏如何通过泵血来维持血液循环。故选B。19. C【详解】当我们感觉到愤怒的时候,不应该立即反应,不要犹豫。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它可能会暂时影响我们的判断力和行为。如果我们立即反应而不经过思考,可能会做出冲动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如伤害他人、破坏关系或做出后悔的决定。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想好了再行动,这样可以更加理智地处理情
18、况。故选Co20. B【详解】A.大脑起到通讯联络的作用,错误;神经起到通讯联络的作用;B.大脑的记忆功能非常强,正确;C.脑的记忆能力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错误;通过后天的一些训练可以增强记忆方法。21. 【详解】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有光的地方如果没有遮挡物就没有影子,没有光就没有影子。22. 【详解】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的时间往往在我们农历的每月初一。23. 【详解】因为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而绿衣服反射的是绿光。最后没有
19、光透过,所以看到的是黑色。24. 【详解】据科学测算,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海洋,其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面积约占29%。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海洋中。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题目说法错误。25. 【详解】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26. 【详解】地震发生时,如果在高楼上,快速跑下楼并非明智之举。因为地震时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受损,楼梯间容易出现墙体倒塌、楼梯断裂等危险情况,在慌乱下楼过程中,还极有可能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当地震发生在高楼时,正确的做法是迅速躲在桌子等坚
20、固家具的下面,保护头部,等待震动停止。27. 【详解】在远古时代,由于有昼夜交替,人们就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慢慢就形成把白天和黑夜算成一天,用来衡量时间。这就是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28. 【详解】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古时计时工具有许多中,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除了“日辱”外,沙漏也可以用来计时。沙漏是古代发明的一种计时工具。29. 【详解】骨骼具有支持作用:人体不同的骨骼通过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连成一个整体,对身体起支撑作用,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做哑铃运动时,身体右上肢的活动由骨骼、关节、肌肉
21、共同来完成。30. 【详解】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就可以提高体质,既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又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才能长得高,骨才能坚固,柔韧性更好,肌肉才会更发达,少生疾病。【详解】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鱼、烛光等。汽车后视镜和月球自身不可以发光,不属于光源。(32) (1)弯折没有弯折(33) 发生改变折射不发生改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
22、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详解】(1)当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铅笔从水和空气的交界面处开始弯折。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当铅笔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铅笔看起来是直的,没有弯折。这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垂直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2)铅笔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出现折射现象,所以铅笔好像折断了一样。(3)光的折射现象导致了铅笔在水和空气交界面处的弯折现象,而当光线垂直穿过界面时,由于没有发生折射,铅笔看起来是连续的,没有断开。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垂直进入另外一种透明物质,光的传播
23、方向不发生改变,所以垂直插入水中的铅笔没有断。33.地壳Q)岩浆喷发(34) 地幔岩浆上升运动岩浆薄弱【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时,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详解】(1)在罐头盒子内放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模拟地球的地壳。土豆泥在这里代表坚硬的地壳层。(2)在土豆泥堆成的小山顶部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模拟地幔层的岩浆,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番茄酱在这个实验中代表地幔中的熔融岩石,即岩浆。(3)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加热土豆泥的酒
24、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内能。这里的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地球内部的热能,这些热能会导致岩浆的温度升高。番茄酱穿过土豆泥冒出来的过程模拟岩浆上升运动。当加热使得土豆泥上部的压力不足以抑制番茄酱(岩浆)的上升时,番茄酱就会冲破土豆泥层,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4)从以上实验可知,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这个实验展示了岩浆在地壳薄弱处上升并最终喷发形成火山的过程。34.不是(2)AA(3)不是越小越慢【分析】水流速度不是恒定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位、瓶口大小、水的压力等。【详解】(1)通过实验记录,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并不是匀速的。(2)若流完前50毫升水需
25、要15秒,由于水流不是匀速的,且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减小,水流速度可能会减慢,所以流完前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会大于简单的两倍时间,即大于30秒。同理,流完前1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也会大于简单的三倍时间,即大于45秒。故选Ao(3)从以上测量可知,流完前50毫升水所需时间与流完前100毫升水、前1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不是简单的倍比关系。这是因为水流速度不是恒定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位、瓶口大小、水的压力等。(4)在实验中,随着水不断流出,水位逐渐下降,瓶内水的压力会逐渐减小。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验结果可知,压力越小,水流出的速度就越慢。35.(I)B45反射【分析】光照到水面、镜子等物体表
26、面上会被反射出来。镜子能使镜面前的物体成像。潜望镜是利用光线的多次反射后看到水面物体的。【详解】(1)在制作潜望镜时,两面镜子的镜面应该相对平行放置。这是因为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平面镜的反射,当两面镜子相对平行放置时,光线可以在两镜之间进行多次反射,从而将图像传递到观察者的眼前。故选B。(2)为了使看到的视野范围最大,两面镜子的镜面应与镜筒成45。角放置。这样设置可以确保进入潜望镜的光线能够最大限度地反射到观察者的眼睛中。(3)潜望镜是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光线从海面进入潜望镜,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潜水艇内部,使艇内人员能够看到海面上的情况。(4)潜望镜两块镜片的镜面应相对、平行放置。行进中的光遇到镜子等反光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最终传入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