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7.14KB ,
资源ID:582572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零碳公园评价指南》标准文本.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零碳公园评价指南》标准文本.docx

1、DB4403深圳市地方标准DB4403TXXX-XXXX零碳公园评价指南GuidanceonZero-carbonParkEvaluation(送审稿)XXXX-XX-XX实施XXXX-XX-XX发布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零碳公园评价原则25 零碳公园评价指标体系35. 1指标体系35.2指标计算方法46零碳公园评价流程126. 1准备阶段126.2 实施阶段136.3 评价阶段136.4 持续改善阶段14附录A(资料性)零碳公园评价报告框架15参考文献16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

2、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市国际低碳发展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淑莲、李婕、李舒婷、士苏宁、陈庚、庄梅梅、庄立源、孙静宇、王东、曾元、孙卓荤、骆明非、吴尚光、于可心、宋小靖、武晨星、姚靖麒、陈蕙予、王亚军、李鑫、季承、官柏达、薛长港。零碳公园评价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零碳公园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流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自然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零碳建设、运营管理成效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3、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5962017电动汽车术语GB/T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GB/T422882022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GB/T51366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DB4403/T1742021绿化垃圾回收及综合利用规范DB4403/T4202023零碳公园建设及运营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零碳公园zerocarbonpark充分利用、协调自然资源与环境空间,通过建设和更新改造、运营和维护等过程中人为新增的碳汇以及其他碳信用抵消碳排放,使人类

4、活动造成的碳排放净值为零甚至为负排放的公园。来源:DB4403/T4202023,3.13.2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来源:GB/T321502015,3.13.3生命周期IifeeyeIe产品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包括从自然界或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来源:GB/T240402008,3.13.4碳足迹carbonfootprint产品系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气体去除量之和,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表示,基于使用气候变化单一影响类别的生

5、命周期评价。注1:可将CFP分解为一组数字,确定具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去除量。CFP也可以分解为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注2:CFP量化结果记录在CFP研究报告中,以每个功能单元的二氧化碳当量表示。来源:ISO14067:2018,3.1.1.13. 5碳信用carbonerredit代表温室气体减排量或温室气体清除增强量产生的一吨二氧化碳当量。注1:实体可以收回碳信用额而不将其用于抵消。注2:碳信用额可以有不同类型:避免信用额、减少信用额和清除信用额。注3:用于碳中和声明的碳信用额是主体的边界之外生成的。来源:ISO14068:2023,3.3.23.6自然郊野公园naturaIcountryp

6、ark指以生态保育为主要目的,兼顾科研、科普教育和市民休憩等功能而设立的公园,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郊野公园、海岸公园、海洋公园。来源:深圳市公园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212035年)3.7城市公园citypark指为整个城市服务,向公众开放,以游憩功能为主,且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来源:深圳市公园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212035年)3.8社区公园COmmUnitypark主要是指一定范围内为市民提供户外休憩、运动和观赏等活动空间的开放式绿地,包括一般社区公园与游园(口袋公园)。来源:深圳市公园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212035年)4零碳公园

7、评价原则4.1评价范围基准准入条件为公园运营边界内年度碳排放总量(范围一和范围二)实现碳中和,即通过碳汇抵消后达到净零排放或负碳排放。核心评价指标对其他间接碳排放(范围三)实施系统性管控,重点考核公园在能源转型、资源循环以及低碳管理的措施和成果。4.2客观独立评价主体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保持客观性,确保评价发现和结论仅建立在所取得的证据的基础上。确保采用相同的评价准则,在零碳公园评价活动中,对评价范围、方法、流程进行明确表述,确保评价结果可进行有意义的比较。4.3公平公正评价发现和评价结论真实和准确地反映评价活动,且明确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的来源和依据,确定明确、可核查的数据收集方法和计

8、算过程;确保结果公开可查,评价过程可复制。4.4专业严谨评价主体具有基于资料、知识、经验、观察和其他信息,得出有意义的、严谨准确的结论,并给予合理意见建议和解释说明的能力。5零碳公园评价指标体系5.1指标体系设立零碳公园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中包含1个一票否决指标和19个一般性指标,一票否决指标为必须达标指标,不参与指标打分。每个一级指标所包含二级指标分值之和为100分,将2级指标得分按权重折算为一级指标得分,一级指标综合为100分。具体指标及其分值与评价要求见表1。表1零碳公园综合评价指标序号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指标分值评价要求1先决指标基本条件公园净碳排

9、放总量一票否定02零碳交通15%配备充电桩数量占停车位总数比例50衡量公园内配备充电桩数量占停车位总数的比例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50衡量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的比例3零碳建筑15%新建建筑建造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25衡量当年新建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包括建造设备、施工机械等环节的碳排放。建筑拆除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25评估当年建筑拆除阶段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产生的碳排放,包含拆除设备、废弃物运输等过程的碳排放。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25衡量用于新建建筑物每单位面积的建材从生产到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运营阶段单位建

10、筑面积碳排放25反映建筑每平方米的能源使用情况,包括电力、燃气、热能等消耗。4零碳能源25%可再生能源占比50衡量指园区范围统计周期内使用能源总量中可再生能源的百分比,统计周期应取完整自然年度数据。新能源园林机械占比50量化评估园区内园林作业机械的新能源替代水平,新能源园林机械指使用电能、氢能等非化石能源动力的园林机械总数(含租赁设备)。园林机械包含草坪维护类、树木养护类、土壤处理类、植保作业类、清洁运输类以及特种作业类。表1零碳公园综合评价指标(续)序号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指标分值评价要求5负碳指标20%绿容率40表示公园绿化植物覆盖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反映绿化的密集程度。当年人工碳汇增

11、长率60衡量每年碳汇量的增加比例。6零碳管理15%碳排放监测制度建设20反映公园碳排放监测制度体系的建设情况,包括监测设施、数据管理系统等的完善程度。碳汇统计体系建设20评估公园对碳汇统计体系的追踪与统计情况。游客碳足迹统计体系建设20反映公园对游客碳足迹的统计和管理水平。公园应根据游客在公园内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量,基于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如纸类、塑料、食品垃圾等)的排放因子,估算游客在公园内产生的碳足迹。园林废弃物处理体系20衡量园区内是否具备充足的园林废弃物处理体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率20衡量园区固体废弃物被回收利用或资源化处理的比例。7零碳科普10%低碳科普活动开展频次50衡量景区内通过线下

12、组织及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举办低碳知识普及活动的频次。低碳科普宣传教育场地比例50指公园内用于低碳科普活动的场地占总面积的比例。5.2指标计算方法5.2.1公园净碳排放总量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与碳抵消机制,实现园区运营边界内产生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归零。碳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和工艺过程等直接排放源,以及电网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源。碳抵消项目应优先选用公园内产生的碳汇,以及符合核证碳标准(VCS)或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机制(CCER)的本地化项目。用于抵消的核证减排量应为符合深圳要求的碳信用,公园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抵消按照DB4403/T420-2023计算。5.2.2配备充电桩数量占停车位总数比例公园停车场

13、应按分区规划配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设施布设应覆盖访客停车场、员工停车区及特种车辆泊位,并配置交流/直流充电设备。充电桩技术规格应按照GB/T20234.1的要求。配备充电桩数量占停车位总数比例应按照公式(1)计算,配备充电桩数量占停车位总数比例等级评分标准见表2。RCS=Q-X100%(1)一配备充电桩数量占停车位总数比例一已投运充电桩总数式中:RCSQcsQparking一一经规划部门核准的机动车标准泊位总数表2配备充电桩数量占停车位总数比例等级评分标准配备充电桩数量占停车位总数比例(RCS)得分80%Rcs5050%Rcs80%35Rcs50%20无车位50注1:配备V2G反向充电设施

14、的桩体按1:1.2系数核算。注2:为特殊作业车辆(如消防车、工程车等)配备的停车场经书面说明可申请豁免,不纳入停车场总数计算。5. 2,3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5.1.1.1 1公园管理机构应优先配置不使用化石能源动力的纯电动新能源动力车辆用于园区日常运营及管理作业,包含但不限于环卫清洁、设施维护、安保巡逻、游客观览等作业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计算基准为公园管理单位和服务单位实际使用的机动车辆(含产权所有及租赁车辆),统计周期应取完整自然年度数据,租用车辆按实际使用天数折算计入统计范围。5.1.1.2 园区运营及管理作业中使用的新能源机动车比例应按公式(2)计算确定,其中新

15、能源机动车认定标准参照GB/T195962017中3.1.L1的要求执行。RVrw,=-x10(1%(2)式中:RVcity适用于社区公园与城市公园的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Qev一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数量Qvehicle园内及其管理用汽车数量5.1.1.3 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等级评分根据公园类型设置不同要求,其中:a)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评分标准见表3;表3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等级评分标准(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RVcity)得分80%RVcity50园内无管理车辆5050

16、RVcity80%35RVcity50%20注1:清洁运输类机械如电动扫地车、落叶收集车于5.2.12中视为园林机械进行评价。注2:特殊作业车辆(如消防车、工程抢险车等)经书面说明可申请豁免计算。b)自然郊野公园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评分标准见表4c)其他类型公园可参考城市公园进行评价。表4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等级评分标准(自然郊野公园)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RVnatural)得分60%RVnaturaI50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RVnatural)得分园内无管理车辆5030%RVnatural60%20RVnaturalW30

17、10表4园内及其管理用新能源汽车占机动车比例等级评分标准(自然郊野公园)(续)注1:清洁运输类机械如电动扫地车、落叶收集车于5.2.12中视为园林机械进行评价。注2:特殊作业车辆(如消防车、工程抢险车等)经书面说明可申请豁免计算。5.2.4新建建筑建造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公园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低碳施工技术,减少建造过程中的碳排放。新建建筑建造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计算需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能源消耗、施工机械运行、措施项目及分部分项工程的碳排放量,统计周期应取得评价年最近一个完整自然年度数据。排放标准按照GB/T51366中5.2的要求计算。新建建筑建造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应按

18、照公式(3)计算。新建建筑建造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评分标准见表5。EKm=2Xg式中:EIbuildEbUiIdSbUiId新建建筑建造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吨)新建建筑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总碳排放量(吨)新建建筑的总面积(平方米)建筑建造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ElbUiId)得分当年无新建建筑面积25EIbuiidVOQl吨/平方米250.01吨/平方米EIbuiId0.05吨/平方米150.05吨/平方米EIbuiid5数据缺失0表5新建建筑建造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评分标准5.2.5建筑拆除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公园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建筑方案,减少拆除阶段的碳

19、排放。建筑拆除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计算需综合考虑拆除方式、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按照GB/T513662019中5.3的要求进行。建筑拆除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应按照公式(4)计算。建筑拆除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评分标准见表6。-三三三llOO%MneiIflIm(4)式中:EldemOIitiOndemolitiondemolition建筑拆除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一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总碳排放量(吨)拆除建筑的总面积(平方米)表6建筑拆除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评分标准建筑拆除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EIdemoIition)得分当年无拆除建筑面积25EI

20、demolition,0.0111/平方米25OQI吨/平方米WEIdemOIitmnVO.05吨/平方米150.05吨/平方米WEldemOlmon5数据缺失0注:若拆除材料可回收利用(如钢材、混凝土再生),按替代原生材料碳排放的50%抵扣。5.2.6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5.2.6.1公园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本地生产的环保建材,建立建材供应链的碳足迹评估体系,优化采购决策。计算方法按照GB/T513662019中6.2的要求进行。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应按照公式(5)计算。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评分标准见表7。EIMlttl=EVr

21、lmJE-I。式中:EIMcity适用于社区公园和城市公园的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的碳排放EprodUce建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总碳排放量(吨),包括原材料开采、加工、生产等环节的排放Etransp0rt建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总碳排放量(吨),包括从生产地点到施工现场的运输排放Sbuild新建建筑的总面积(平方米)5.2.3.2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评分根据公园类型设置不同要求,其中:a)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评分标准见表7;表7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评分标准(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ElMd

22、W)得分当年无新建建筑面积25EIMdty0.15吨/平方米250.15吨/平方米WEIMeity0.3吨/平方米150.3吨/平方米WEIMdty5数据缺失0b)自然郊野公园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评分标准见表8。表8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评分标准(自然郊野公园)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EIMnatural)得分当年无新建面积25EIMnatUraI0.015吨/平方米25表8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评分标准(自然郊野公园)(续)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EIMnatural)得分0.015吨/平方米WElMnatUraI0

23、03吨/平方米150.03吨/平方米WElMnatUraI5数据缺失05.2.7运营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公园内的新建建筑应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提升建筑能效,减少碳排放。统计周期应取得评价年最近一个完整自然年度数据。计算方法按照GB/T513662019的要求进行。使用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应按照公式(6)计算。运营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评分标准见表9。(6)式中:EIopEoPSbUiIding运营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运营阶段建筑总碳排放(千克)园内建筑总面积(平方米)表9运营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评分标准运营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EIop)得分EIop30千克/平方米2530千克/平

24、方米EIop60千克/平方米1560千克/平方米EIop10数据缺失05.2.8可再生能源占比可再生能源占比是指公园统计周期内使用能源总量中可再生能源的百分比,统计周期应取完整自然年度数据。公园使用的非自供可再生能源应提供绿色电力证书或相关使用凭证。可再生能源占比应按照公式(7)计算。可再生能源占比等级评分标准见表10。Rws=-X100%(7)式中:Rres一一可再生能源占比ERES园内可再生能源使用总量(兆瓦时)表10可再生能源占比等级评分标准可再生能源占比(RRES)得分30%Rres4010%Rres30%30Rres10%205.2.9新能源园林机械占比本指标量化评估园区内园林作业机

25、械的新能源替代水平,新能源园林机械指使用电能、氢能等非化石能源动力的园林机械(含租赁设备)。园林机械包含草坪维护类、树木养护类、土壤处理类、植保作业类、清洁运输类以及特种作业类。新能源园林机械设备占比应按照公式(8)计算。新能源机械设备占比等级评分标准见表11。R3=产XloO%3Maa式中:Rresm新能源园林机械设备占比Mres园内非化石能源动力园林机械总量MtOtai园内园林机械总量表11新能源园林机械设备占比等级评分标准新能源园林机械设备占比(RRESM)得分80%Rresm3050%Rresm80%25Rresm50%20注:混合动力设备认定:仅当电动模式下可完成80%以上标准作业任

26、务时方计入新能源设备。森林防火等应急设备不计入园内园林机械总量。5.2. 10绿容率5.2.1.1 公园应满足国家/行业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绿容率。绿容率应按照公式(9)计算。GPRcwAJLX4x2OX100%(9式中:GPRcity适用于社区公园和城市公园的绿容率Severgreen乔木占地面积Sshrubs灌木占地面积Sherb草本占地面积St0tal园内陆地总面积5.2.1.2 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评分根据公园类型设置不同要求,其中:a)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绿容率等级评分标准见表12;表12绿容率等级评分标准(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绿容率(GPRrty)得分60%GPR

27、city4040%GPRcity60%30GPRcity40%20b)自然郊野公园绿容率等级评分标准见表13。表13绿容率等级评分标准(自然郊野公园)绿容率(GPRnatUral)得分表13绿容率等级评分标准(自然郊野公园)(续)绿容率(GPRnatUral)得分80%GPRnatural4040%。%30GRanthropogenic=0%25GRanthropogenicV0%0注:火烧及风倒等意外事故导致的碳汇减少量在制定人工补植计划后可在上一年度自然碳汇中扣除。5.2.12碳排放监测制度建设公园应建立适用的碳排放监测制度并遵照实施。碳排放监测制度体系建设评分标准见表15。表15碳排放监

28、测制度建设评分标准碳排放监测制度建设得分构建碳排放监测制度体系并收集碳排放监测数据20已构建碳排放监测制度体系10未构建碳排放监测制度体系05.2.13碳汇统计体系建设公园应开展新增碳汇的统计工作,构建完整的碳汇统计体系,按年度收集新增碳汇数据。碳汇统计体系建设评分标准见表16。表16碳汇统计体系建设评分标准碳汇统计体系建设得分收集新增碳汇数据并构建完整碳汇统计体系20收集新增碳汇数据未构建碳汇统计体系10未收集新增碳汇数据05.2.14游客碳足迹统计体系建设公园应构建游客参与碳足迹计算的方式,定期分析日常游客碳足迹数据,推动低碳旅游倡议。已单独开展大型活动碳中和评价的花事活动、重大文化活动产

29、生的排放量,依据大型活动碳中和评价报告等文件,在当年排放总量核算过程中按活动实际开展周期不纳入计算。游客碳足迹统计体系建设评分标准见表17。表17游客碳足迹统计体系建设评分标准游客碳足迹统计体系建设得分已构建游客碳足迹统计体系并定期核算20已构建游客碳足迹统计体系未定期核算15未构建游客碳足迹统计体系05.2.15园林废弃物处理体系园区应尽可能提高绿色垃圾处理率,保证园区垃圾处理率。园林废弃物包含枝叶、草屑、枯木等,处理过程应符合DB4403/T1742021的要求。园林废弃物处理体系评分标准见表18。表18园林废弃物处理等级评分标准园林废弃物处理体系得分园内自行处理园林废弃物20第三方处理园

30、林废弃物10园林废弃物堆积无处理设施或方案05.2.16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率本指标量化评估园区固体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或能源的比例。园区应通过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生活垃圾循环处理以及废弃材料改造利用提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率应按照公式(11)计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率评分标准见表19。W,+Wl+Wb(Il)RSWR=X100%Ocw式中:RSWR固体处理率Wc通过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处理的垃圾量Wl通过循环处理的生活垃圾总量Wb通过废弃材料改造利用的垃圾总量Qsw固体废弃物总量表19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率等级评分标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率得分30%RSWR2010%RSWR30%10RSWR1

31、0%05.2.17低碳科普活动开展频次公园应积极在景区内通过线下组织及线上平台等多种方式,举办低碳知识普及活动。低碳科普活动开展频次评分标准见表20。表20低碳科普活动开展频次评分标准低碳科普活动开展频次(T)得分12T506T12403T630T3205.2.18低碳科普宣传教育场地比例公园应积极在景区内设置低碳科普宣传教育场地,提供低碳知识普及资料。安装科普展牌等科普设施周围100平方米可按照低碳科普宣传教育场地计算。低碳科普宣传教育场地比例应按照公式(12)计算。低碳科普宣传教育场地比例评分标准见表21。RP=-x1%(12)式中:RP园内用于低碳科普宣传教育场地比例Spublic园内用

32、于低碳科普宣传教育场地面积(平方公里)Stotal园内总面积(平方公里)表21低碳科普宣传教育场地比例评分标准低碳科普宣传教育场地比例(RP)得分0.5%RP500.2%RP0.5%30RP0.2%206零碳公园评价流程6.1准备阶段6.1.1制定相关碳管理制度公园管理主体应制定零碳公园实施计划及相关碳管理制度,并形成文件发布。相关管理制度可包括低碳运营制度、能耗数据统计制度、低碳办公制度等;零碳公园实施计划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零碳公园承诺的陈述;b)公园现有低碳措施的陈述;c)计划实现的零碳公园路线图及时间表。6.1.2摸清碳排放底数公园管理主体应充分识别公园内部排放源,定期统计能

33、源使用、废弃物处理等相关数据,开展排放量评估测算,具体工作包括:a)碳排放清单编制:全面梳理公园的各项活动,包括能源使用、交通出行、废弃物处理等,编制详细的碳排放清单。b)数据收集与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碳排放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明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关键环节。c)基线设定:基于碳排放清单,设定公园当前的碳排放基线,为后续减排工作提供基准。6.2实施阶段6.2.1设定指标基准线公园管理主体应分析零碳建设现状,评估及设定各类指标基准水平,并确定基准年指标核算和报告活动。公园应确定各类指标基准线,在运营过程中发生重大调整时,可适时调整基准水平:a)相关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注1:相关因素是指不经常

34、变化的,对公园碳减排绩效有显著影响的已知因素,如组织边界、报告边界、设施规模、产品或服务的种类;注2:重大程度,通常指运营情况变化比例在20%以上。b)排放因子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时,公园应记录作为所确定的指标基准线及它所发生变化的证据,公园宜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系统,其中可包括温室气体基准线数据。6.2.2抵消排放量公园的管理主体可通过实施边界内自主开发项目,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公园的管理主体可通过实施边界外购买、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碳减排量来抵消短期内难以避免的碳排放。可使用的核证减排量包括下列类型:a)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b)本市碳普惠核证减排量;c

35、园区内产生的碳汇;d)深圳市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核证减排量。6.3评价阶段6.3.1评价方法采用指标核算法,分别根据指标对应结果进行各类指标的具体核算,编写公园评价报告。核算边界中不包括游客行为以及大型活动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6.3.2评价方式评价方应为独立于公园且具备相应评价能力的第三方组织。DB4403TXXX-XXXX6. 3.3评价结果基于指标计算方法加总各项指标评分,评分结果超过60分的公园将根据其评分进行零碳公园等级划分,零碳公园等级分类表详见表22,其中外购减排量应为符合深圳要求的碳信用,用于抵消公园运营边界内产生的碳排放。表22零碳公园等级分类表等级评分估值外购减排

36、量最大抵消比例五星(921000%四星(849210%三星(768420%二星(687630%一星(606840%6.4持续改善阶段6.4 .1公园运营主体宜持续改进公园的温室气体管理情况,保持零碳公园运营,最终实现并保持净零排放。6.5 .2公园管理主体需结合自身情况及特点,制定合理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减排方案主要围绕能源效率的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低碳交通的推广等方面实现减排目标,以助力实现零碳公园建设。公园管理主体应根据其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落实减排措施,定期检验减排效果,适时更新减排方案。减排方案应包括:a)减排措施的具体内容,如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低碳交通方式、加强植被

37、绿化等;完成监测与评估,建立碳排放监测体系,定期评估减排效果,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进行培训与宣传,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游客碳足迹统计体系建设,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等;b)实施的时间、范围;c)所需的资金及来源;d)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及量化方法。附录A(资料性)零碳公园评价报告框架A.1通则评价主体依据本文件执行的零碳公园评价时,评价内容宜包含适用范围内零碳公园评价的特性要求、评价指标值、评价的详细要求等。A.2报告框架评价主体依据本文件执行的零碳公园评价报告宜包括以下内容:概述,宜说明申报公园的基本信息,表述评价的目的、范围、准则等;一评审过程和方法

38、说明核查组安排,记录文件评审和现场访问的相关过程;评审发现,说明申报公园与本文件评价指标的符合性情况以及评价结果;资料清单,列明评价过程中主要的文件资料清单。参考文1 GB/T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2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3 DB4403/T3692023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4 ISO/TR14049:2012Environmentalmanagement一Lifecycleassessment一IllustrativeexamplesonhowtoapplyISO14044togoalandscopedefinitionandinventory

39、analysis5 ISO140641:2019Greenhousegases一Part1: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attheorganizationlevelforquantificationandrepor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sandremovals6 ISO140643:2019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fortheverificationandvalidationofgreenhousegasstatements7 ISO14067:2018Greenhousegases-Carbonfootprintofproducts-Requirementsandguidelinesforquantification8 ISO14068:2023Climatechangemanagement-Transitiontonetzero-Part1:Carbonneutrality9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343号.2022年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