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工工艺与技术训练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56学分:4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及CAD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测量技术后续课程: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技术基础、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车削实训与考级一前言1 .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通过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车削加工的相关知识;掌握车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及设备的调整方法;能正确选、用工具、夹具、量具、刃具;能对一般复杂程度零件进行车削加工工艺分析和车削加工。养成遵守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2 .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
2、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学会灵活应用车工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水平,具备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选取,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内容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参照普通车床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成系列按课题展开,所选项目来自生产教学一线和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并将每个项目分解成图纸阅读、操作方法学习、工艺分
3、析和零件加工等若干个任务,有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考评标准具体明确,直观实用,可操作性强。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二、课程目标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的分析,确定本课程的目标:1 .知识目标:(I)认知常用车床(CA6140型车床为代表)的规格、结构、性能、传动系统及日常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2)掌握车削加工基本常识。(3)掌握加工
4、图样的技术要求及其测量常识。(4)掌握常用的工、夹、量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5)掌握车削加工过程中的有关计算方法。(6)了解车削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措施。2 .能力目标:(1)能独立制定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车削工艺,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加工工-+-O(2)能合理选用、刃磨常用刀具;(3)能合理选用切削用量和切削液;(3)会查阅车削加工有关的技术手册。(4)能合理选择轴类、套类、螺纹零件的车削参数和正确的检测工具。(5)能对工件进行质量分析,并能说明产生废品的原因和防止方法。3.素质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产量和质量意识。(2)养成独立
5、思考、自主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3)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相关知识操作训练情境设计教学要求教学评价参考学时1项目1:车床的操纵训练1 .车床主轴箱结构及变速原理,各种变速手柄调整方法。2 .车床传动系统的结构原理,各种进给手柄的调整方法。3 .车床大滑板、中滑板、小滑板手柄的最小精度和进退方向。任务1:主轴箱的检查;车床传动系统的检查利用挂图、多媒体展示主轴箱的原理、车床的传动系统1 .了解车床型号、规格、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 .掌握车床的操作要点;3 .能够正确的指出车床传动系统的运行路线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与学生交流中评价4任
6、务2:在车床上进行各种转速及进给量的调整车床不通电操作,2人一组在车床上练习1 .能通过调速手柄的调整选择不同的转速;2 .能根据需要按照车床铭牌对各手柄位置进行调整。从安全、规范;准确、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任务3:利用车床三个滑板进行进给练习车床不通电操作,2人一组在车床上练习掌握大拖扳、中拖扳、小拖扳的进退方向。从安全、规范;准确、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2项目2:车刀的刃磨和安装训1.刀具材料的切削性能,常用刀具材料的种任务1:观察学习端面车刀、外圆车刀、切断刀利用挂图、多媒体直观展示三种刀具的几何角度1. 了解常用车刀的种类及其用途;2. 了解常用车刀的材料和不同材质所适合的运用场合;
7、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与学生交流中评价4练类及选择。2.车刀的种类,车刀的几何角度和刃磨时的选择。车刀在车床上安装的方法和注意点。的几何角度3.掌握三种车刀切削部分的几何要素和角度参数;任务2:车刀的刃磨练习L教师演示车刀刃磨方法;2.学习在砂轮间练习刃磨车刀L正确掌握车刀刃磨的姿势、方法和注意点。2.能按照刀具的几何参数正确刃磨刀具。从安全、规范;准确、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任务3:车刀的安装练习车床不通电操作,2人一组分别在车床上练习装刀能熟练使用正确的装夹方法装夹工件、刀具。从安全、规范、准确、熟练程度等方任务4:车刀刃磨质量的测评利用刀具几何参数模型进行检测正确指出刀具的各个几何要
8、素,按照要求刃磨出标准的车刀。从学生刀具刃磨的规范性、准确性等综合评价3项目3:端面、外圆车削训练1 .切削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选择原则。2 .加工图纸的分析,加工工艺制定的原则。3 .端面和外圆任务1:编制加工工艺卡片进行图纸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加工工艺1 .根据工艺要求编制零件的加工步骤;2 .能进行外轮廓加工刀具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3 .学会加工工艺卡片的编制。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与学生交流中评价4任务2:学习端面、外圆的加工方法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加工方法演示1 .能够掌握端面和外圆加工的方法;2 .能够掌握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读数和测量方法。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与学生
9、交流中评价加工中试切法的运用4 .游标卡尺、千分尺的正确使用5 .空行程的概念任务3:车削端面、外圆车床通电操作,2人一组分别在车床上操作1 .能用正确装夹方法装夹工件、刀具,加工步骤合理;2 .零件加工方法和装夹过程安全正确;3 .掌握零件尺寸精度的保证方法和技巧。从安全、规范;准确、熟练程度等方行Wr任务4:质量检测和评分利用常用量具对零件进行在线检测正确使用常用量具进行直径和长度的精度检测。从学生使用量具的规范性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利用量具和评分表检测行综合评价4项目4:台阶轴车削训练1.轴类零件加工图纸的分析,加工工艺制定的原则和切削用量的计算。2一夹一顶装夹方式的选用类型以及装夹
10、方法。任务1:编制加工工艺卡片图纸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加工工艺1 .根据工艺要求编制零件的加工步骤;2 .能进行外轮廓加工刀具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3 .学会加工工艺卡片的编制。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与学生交流中评价;教师验证工艺合理性4任务2:一夹一顶装夹方法的学习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一夹一顶装夹方法的学习1 .能够掌握中心孔加工和一夹一顶装夹方法;2 .能够掌握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读数和测量方法。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与学生交流中评价3 .夹具、刀具、工量具和毛坯材料的准备;工件尺寸测法。4 .提高常用量具的测量误差的方法;操作规范生评分原则。任务3:车削台阶轴车床通电操作,1人
11、一组分别在车床上操作1 .能用一夹一顶装夹方法装夹工件、刀具,加工步骤合理;2 .零件加工方法和装夹过程安全正确;3 .掌握零件尺寸精度的保证方法和技巧。从安全、规范;准确、熟练程度等方行Wr任务4:质量检测和评分利用常用量具对零件进行在线检测正确使用常用量具进行直径和长度的精度检测。从学生使用量具的规范性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利用量具和评分表检测行综合评价5项目5:切槽、切断训练1 .槽类零件加工图纸的分析,加工工艺制定的原则和切削用量的计算。2 .切槽和切断的区别和加工时的注意点。任务1:编制加工工艺卡片图纸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加工工艺;教师验证工艺合理性1 .根据工艺要求编制零件的加工
12、步骤;2 .能进行切槽、切断加工刀具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3 .学会加工工艺卡片的编制。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与学生交流中评价;教师验证工艺合理性4任务2:切槽、切断加工方法的学习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加工方法学习1 .能够掌握切槽、切断加工的方法;2 .能够掌握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读数和测量方法。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与学生交流中评价3 .夹具、刀具、工量具和毛坯材料的准备;其尺寸测量方法。4 .提高常用量具的测量误差的方法;机床操作规范性评分原则。任务3:切槽、切断练习车床通电操作,1人一组分别在车床上操作1 .能用正确装夹方法装夹工件、刀具,加工步骤合理;2 .零件加工方法和装夹
13、过程安全正确;3 .掌握零件尺寸精度的保证方法和技巧。从安全、规范;准确、熟练程度等方行Wr任务4:质量检测和评分利用常用量具对零件进行在线检测正确使用常用量具进行槽深、槽宽的精度检测从学生使用量具的规范性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利用量具和评分表检测行综合评价6项目6:夕卜圆锥车削训练1 .圆锥的几何尺寸四要素和锥角的计算方法。2 .外圆锥加工方法的介绍和比较;转动小滑板加工圆锥的任务1:编制加工工艺卡片图纸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加工工艺;教师验证工艺合理性1 .根据工艺要求编制零件的加工步骤;2 .能进行圆锥加工刀具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3 .学会加工工艺卡片的编制。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
14、与学生交流中评价;教师验证工艺合理性12任务2:外圆锥加工方法的学习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加工方法学习1 .能够掌握外圆锥加工的方法;2 .能够掌握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读数和测量方法。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与学生交流中评价方法。3 .圆锥加工过程中尺寸测量和控制方法。4 .提高常用量具的测量误差的方法;机床操作规范性评分原则。任务3:车削外圆锥车床通电操作,1人一组分别在车床上训练1 .能用正确装夹方法装夹工件、刀具,加工步骤合理;2 .零件加工方法和装夹过程安全正确;3 .掌握零件尺寸精度的保证方法和技巧。从安全、规范;准确、熟练程度等方亍评价。任务4:质量检测和评分利用常用量具进行零件
15、在线检测正确使用常用量具进行外圆锥的精度检测从学生使用量具的规范性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利用量具和评分表检测行综合评价7项目7:普通外螺纹车削训练1 .外螺纹的尺寸要素及计算方法2 .外螺纹车刀的刃磨、装夹方法3 .倒顺车车削和直进法车削螺纹的方法与任务1:编制加工工艺卡片进行图纸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加工工艺;教师验证工艺合理性。1 .根据工艺要求编制零件的加工步骤;2 .能进行外螺纹加工刀具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3 .学会加工工艺卡片的编制。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与学生交流中评价;教师验证工艺合理性。12任务2:外螺纹加工方法的学习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加工方法学习。1 .能够掌握外
16、螺纹加工的方法;2 .能够掌握螺纹环规的测量方法。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与学生交流中评价。任务3车削外螺车床通电操作,11.能用正确装夹方法装夹工件、刀具,从安全、规范;步骤;4 .外螺纹车削用量的选用5 .外螺纹的测量方法和螺纹尺寸的控制方法。纹工人一组分别在车床上训练。加工步骤合理;2 .零件加工方法和装夹过程安全正确;3 .掌握零件尺寸精度的保证方法和技巧。疚确、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任务4:质量检测和评分利用常用量具进行零件在线检测。正确使用常用量具进行外螺纹的精度检测;从学生使用量具的规范性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利用量具和评分表检测行综合评价8项目8:综合零件车削训练1 .综
17、合零件加工图纸的分析,加工工艺制定的原则和切削用量的计算。2 .夹具、刀具、工量具和毛坯材料的准备。3 .提高常用量任务1:编制加工工艺卡片图纸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加工工艺;教师验证工艺合理性。1 .根据工艺要求编制零件的加工步骤;2 .能进行加工刀具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3 .学会加工工艺卡片的编制。通过教师提问、答疑、质疑、与学生交流中评价;教师验证工艺合理性。12任务2:车削综合件车床通电操作,1人一组分别在车床上训练。1 .能用正确装夹方法装夹工件、刀具,加工步骤合理;2 .零件加工方法和装夹过程安全正确;3 .掌握零件尺寸精度的保证方法和技巧。从安全、规范;准确、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评
18、价。具的测量误差的方法;车床操作规范性评分原则。任务3:质量检测和评分利用常用量具进行零件检测。正确使用常用量具进行零件的精度检测;并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教学质量。从学生使用量具的规范性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利用量具和评分表检测行综合评价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 .车工工艺与技术训练,安排在第四学期集中两周进行。以课题或项目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达到综合运用工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人际交流能力的目的。2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议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进行。要发挥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教师可根据学生
19、的学习兴趣、需要、能力、所教内容和教学的环境等,决定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教师讲的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体现出来,以提高教学效益和独立操作能力。3 .本课程重点在车床操作和零件加工上,车床操作方面建议结合切削要素选择、加工方法等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进行教学,零件加工方面宜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本课程的难点在于制定加工工艺、精度控制和误差分析上,建议采用示范演示、分层教学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化解难点。4 .应注意与机械制图与CAD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测量技术等核心课程之间的衔接。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5 .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初、中级
20、车工国家标准的课题进行训练。(二)教学评价1 .重视学习过程评价,注重评价中学习、检验中学习,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力求能充分反映学生不同智能类型和水平。2 .采用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提交实践报告、成果演示、作品评价、自评、第三者评价、小组组长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作出综合评定。(三)教学基本条件“双师型”教师4名,其中数控技术专业高级讲师、车工技师1名,数控技术专业讲师、车工技师1名,数控技术专业助讲、车工高级工1名。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按每学期两个班,每班40名学生配置):1 .普通机床40台及各种配套刀具、量具、夹具。2
21、 .砂轮间:6台砂轮机。3 .理实一体化教室一间。(四)教材选用与编写1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近几年编写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或项目课程合适教材。2 .根据五年制高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进行教材开发。教材开发的建议为:(1)开发教材的主编和主审,须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的骨干教师。(2)教材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讲究“实在”、“实效”,编排时要符合五年制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3)项目设计参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成系列按项目展开。所选项目来自生产教学一线和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并将每个项目分解成图纸分
22、析、编制工艺、车床操作和零件加工等若干个任务,有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4)选取的项目应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学校的实际有机结合,并符合车床加工的工作逻辑,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并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5)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内容的选择力求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6)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适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内容和空间。(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工程技术手册、数字影像资源、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案例、网络资源、仿真软件、校外企业工程实施场所等。1 .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网络资源、仿真软件录像、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文献等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2 .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现场参观、见习、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数控操作技能和实际生产能力。3 .组织力量开发现代信息教学资源,如数字仿真软件、实训仿真平台、虚拟教学平台、教学实例资源库等,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