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自主研修活动材料.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04387 上传时间:2021-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培训自主研修活动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校本培训自主研修活动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校本培训自主研修活动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培训自主研修活动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培训自主研修活动材料.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校本培训自主研修活动材料新的学年又开始了,在本学年为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以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自己基本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能够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科新课程标准等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扎实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广阔的知识背景,较高的业务水平,加快新课程发展建设的步伐,

2、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 一、 基本形式:(1)自主学习:自学,记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推荐的书目,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使读书成为我的自觉行动,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2)小组研讨:本学期我会积极参加我组我校定期举行的研讨交流会,在研讨中让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相对的提高。(3)教学观摩:积极参加我校定期的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以解决自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4)课题研究:定期参加学校及小组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财富。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查漏补缺,进行更好的教育教学工作。二、指导思想:在新时期里,新课改新理念要求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必须

3、转变。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变化自己,学习先进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代教师的要求。研修目标与要求:1、通过学习校本课程,使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强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转变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把教育理论落实到实处。2、通过学习校本课程,使自己成为一名精通教学业务,了解学生个性,能够实施人文关怀和科学教育的勤学习善思考的新型教师。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努力争做反思型、研究型和学者型教师,为学生做好榜样。4、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争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乐于奉献,勇于吃苦,勤洁廉正的教师。5、掌握现代教

4、育技术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备课,能借助网络查找有关教学资料,能应用软件制作课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三、学习内容:(一)个人读书 1.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书籍自己选定。 2.必须提交一篇个人阅读的读后感,并在个人播客中发表。(二)、听评课1.听评课的对象以本校教师为主,本学期至少听15节课。 2.每次听课后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本。(三)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是个人研究教材教法的成果,包含个人在岗研修期间所上公开课的教案。2.量的要求:精选2篇。(四)小组集中研修1、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2、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并结合本组的具体实际开展教学研究。 3、学习教材、理解教材、探索教法。对课堂教

5、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及时研究解决。不断积累课改工作经验。 4、以典型课例和专题课教学教研为媒介进行“研”“训”,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5、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师德。6、学习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四、个人博客1.个人博客是开展网络研修的主要平台,我们应继续做好个人博客。2.充分利用好网络在线研讨,管理好个人博客。3.量的要求:上传原创文章每月1篇以上,发表评论每月5条以上。五、研究论文论文主题:针对个人在岗研修的情况及收获或问题、困惑,谈自己的体会、思考。六、具体措施:1

6、、认真参加参与“校教研活动”与“小组磨课”活动,将培训,教研、磨课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2、深化反思型教研活动,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课前和课后的反思。3每周做一次教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或随笔,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写一份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每学期上一节公开教学研讨课。4、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5、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6、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