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100060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文档,值得拥有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项目名称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学校及公章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负责人签字 吕建申报日期2012-6-10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1 / 28精品文档,值得拥有一、 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学校基本情况: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1939 年秋由著名爱国人士、原江苏省省长韩紫石先生创办。历经 70 多年的风雨洗礼,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校园面积 220 余亩,环境清雅、优美,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学设施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各种教学和辅助用房配置齐全、功能完备。现有68 个教学班级, 3000 多名学生。是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国家级示范高中

2、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实名推荐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注重文化立校,追求师生精神的富有。坚持“传承、发展、创新”的基本方针,秉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贯彻 “激活主体、全面育人、发展特长”的教育教学思路,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定规范办学行为,努力实现教育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切实落实减负增效。学校素以“管理严、校风好、质量高”享誉省内外。 学校管理在精细化上下功夫, 实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在学生“四自”教育、社会实践、阳光德育课程、感恩教育、心理

3、辅导、阳光体育运动、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突出的办学业绩。学校连续五届被评为 “江苏省文明单位” ,连续三届评为 “江苏省模范学校” ,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 、“全国教育科学先进实验学校”、“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江苏省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等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近年来,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和中央电台、省市电视台等先后报道过学校突出的办学业绩和办学经验, 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每年都有 100 多所省内外学校和单位前来参观、考察学习,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学校特色优势:

4、1 课程优势学校倡导“课程改革从单纯依赖教师个人特长转向着眼学生需求、课程内容从简单适合学生兴趣转向着眼学生发展、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延伸为主转向促进2 / 28精品文档,值得拥有学生发展为主”的取向。坚持面向全体,着力新课程研究,注重各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打造,教育教学业绩省内一流,连续十多年高考最优学生群体全省领先。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近年来,学校有序开发了各类校本课程 50 多门(其中生物、化学、地理学科 10 多门),每学期学生均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拿到相应的学分。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环境教育, 认真执行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及实施指南,依靠生物、化

5、学、地理三门学科优势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既提升了师生的环境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师生积极投入到环境教育的实践中。在环境教育的引领下, 全校上下共建生态校园, 形成了节约资源、 杜绝污染的良好风尚,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 。坚持全面发展,学生社团、学生研究小组的实践活动、研究活动丰富多彩。其中,生物社团结集出版的健康导报已达 60 多期,对全校师生关注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关心学生体质,毕业生体能测试成绩保持全市领先水平;注重体育特长学生的培养,在世界性中学生运动会上先后夺得 5 枚金牌,傅玉兰同学参加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获第三名。2 学科优势学校有优秀的教师群体,现有专任教师 200 多名,其中

6、研究生学历 30 余人,特级教师 3 名,教授级高级教师 3 名,高级教师 160 多名,市县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 50 多名。在省、市级教学观摩比赛中,每年都有 10 多名教师获得一、二等奖。申报“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地理三门学科,学校生化地教研组有高级教师 28 人,研究生学历 7 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 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1 人。生物专业教师实力雄厚,长期以来与华师大、南师大生物环境系科深入交流,一批知名教授到学校指导生物环境课程开设,特聘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三名教授、博士担任课程基地专家。生化教研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科

7、培训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每年都有十多人获学科竞赛省一等奖,参加全国冬令营、全国总决赛化学学科有4 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生物学科有2 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我校学生先后获得化学、生物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其中卢立同学获得江苏的第一枚生物学奥赛金3 / 28精品文档,值得拥有牌。3 科研优势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制定了教科研奖励考核办法,教师科研热情高,每年都有 200 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其中“十二五”省规划课题“基于电子交互平台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省教研重点课题“问题诊断式”教学研究都已开题,对课程基地建设起着

8、积极的推动作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 化学、生物教研组长先后赴英国专业进修;正常聘请专家到校讲座,指导教科研工作;教师有着先进的课程理念,有较强的课程开发意识。与江苏中洋集团、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海安县环保局共同开发水土分析课程,借助他们强大的科研队伍和一流的实验设施,课程基地建设得到了有效的支撑和帮助。4 硬件优势学校是“江苏省绿化先进学校” ,校园一年四季绿意如春,生机勃勃,犹如一个天然植物园,名贵植物多达几百种,许多大树已有百年历史,这为同学们研究植物提供了一个自然环境。学校教学设施先进、配置齐全,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液晶投影仪等设施,学校有千兆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微机房以

9、及现代化办公系统。 图书馆投入图书经费每年都在 20 万元以上,现有馆藏图书 85000 余册,电子版图书 20000 余册,教育教学软件 1000 多种,这为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相关保障。学校实验大楼内有标本室, 8 个生物、化学实验室以及各类准备室,拥有齐备的教学实验仪器,完全满足高中阶段所有必修和选修实验,也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实验开展。 目前,学校东扩工程正在推进实施, 新建成的师生餐厅、四幢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图文信息中心、综合实验楼、艺术中心、报告厅今年开工建设。为创建课程基地,将现在的实验大楼改建为生化大楼正在设计之中,将建设成学校课程基地大楼。4 / 28精品文档,值得拥有二、 项目基

10、础及建设目标内容【 体目 】党的十七大 告提出要“建 生 文明” ,建 生 文明是十二五期 全国 境宣教工作的重心之一。海安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工 、 、养殖 以及沿海开 等因素 来了一系列 境 , 有着很 的 意 。 我校 合学科 , 确立了 建“生物与 境” 程基地(本基地 程是一 跨学科的 程,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地理学科)的目 。 建“生物与 境” 程基地旨在通 教学 境的改 的教学方式和学 方式; 通 学科 境的硬件建 , 搭建学科文化平台;通 以生物学科 核心的跨学科 践与探究活 , 有趣学 和活 教育 学生快 成 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天 潜能,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 能力、 践能力、社

11、会活 能力和 新能力。通 境 程开 一方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保 境、珍 生命的意 , 培养一批 境, 具有 高 境 理 和 境价 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通 构建以生物学科 核心的 境 程体系,提高 程的 性, 学生 略学科科学体系,提高学科能力,并 足不同 次学生的 展需要,既 学生升学服 也 振 地方 以及新 村建 服 。同 ,我 通 程基地 程 源开 建 , 打造一支 合素 秀的教 伍,提升我校在生 文明建 中的影响力和 射作用,使我校成 生 社会文明建 的窗口。【 目基 】1硬件建 基 (1)学校特有的生 人文 境已 形成我校特色 明的校园生 构成 佳的育人 境。 的园林 , 丰富的花木

12、品 , 木成林,名花聚园。 ,四 花开, 心悦目;游 水,群 和 , 有生机。校 两 100 多米 、 20 米 的 色 ,名木 萃;校园内香樟大道、玉 大道、桂花大道和多个主 植物园区, 花 簇, 曳生姿。雪松黑松密布校园,香 香樟常 留香,水杉 杉高入云端,广玉 腊梅 吐蕊嫩 浅 深 墨 ,朱 栗色玫 粉 ,赤橙黄 青 紫,异彩 呈。渊源深厚的人文氛 中,人与自然形成了和 的旋律。(2)生物化学 室 施已 相 完 有 生化 老 3 人, 有 室6 个、 本室 1 个。原有 室具5 / 28精品文档,值得拥有有完成普通高中实验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普通光学显微镜100 多台,有许多植物、动物、

13、生态模型,还有很多鸟类标本。教学实物模型、实验的设施设备及器材能满足基础教学的需要。学校拟将原一幢约 4000 m2 实验大楼改造成新的生化实验大楼,作为课程基地大楼。(3)网络教学环境已经搭建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各教室电子白板、视频实物展台配备齐全) 70 多个,交互式视频教学系统 3 套,已经搭建了网上教学管理 OA 平台,设有生物、化学、地理等课程教学资源, 可提供各种类型的教与学的材料和相关文献, 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教学网络硬件环境好,网速快,运行可靠,使用效果好,并保持日常及时更新。(4)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关系已经建立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学习、 实践,已成为我校培

14、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江苏中洋集团、 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 海安县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等与我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并成为我校综合实践基地, 为学生的实践研究提供了保障。江苏中洋集团是专业从事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的企业, 养殖基地占地面积 4000 亩,建有江苏省长江珍稀鱼类工程研发中心,开发养殖长江珍稀鱼类 7 个品种,其中 2 个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 个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3 个为国家濒危珍稀动物。 中洋集团养殖基地内具有很好的生态环境, 绿化覆盖率达到 40%以上,汇集了热、温、寒带 140 多种各类植物,吸引了约 200 多种鸟类,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生态的研

15、究。基地内的培训教室能够满足多个班学生同时上课的需要,实验室内有微电脑生化培养箱、 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 酶标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AL 分析天平、双目生物显微镜、定氮仪、石墨消解仪、溶氧仪、恒温摇床等仪器设备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 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 海安县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具有一流分析实验中心,为课程开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软件建设基础(1)课程资源基础 非物态的教学模型构建(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已经成熟多年来我校理科教学一直倡导“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其模型为:6 / 28精品文档,值得拥有在教师的引导下, 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 以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教材

16、内容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通过问题设问、自学质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我们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达到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我们把“问题探究”教学模型落实在 “海中教学案” 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被省内外许多名校采用。 物态的课堂教学模型已经具体化、系统化学校推行的“学案式” 课堂教学教学案以及学生作业的电子文档资源逐年修改完善,日臻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海中教学案”和“海中作业” ,为学校各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以生物学科为核心的环境教育课程已初

17、具雏形I多年来,我们按照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及实施指南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突出“四个引导”和“一个培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 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II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强调综合、重视实践、立足地方、重视应用”的方针,坚持“本着眼于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源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品凸显管理的制度性和有效性”。其中与生物与环境相关的校本课程如下:结合健康教育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健康心理的培养

18、 ,结合种植养殖的桑蚕养殖技术 、河豚养殖和河豚毒素分析,结合环境保护的海安县城环境监测与保护 、农村稻草处理的调查及建议、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分析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测定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化工园区污染现状初探 、家庭燃料利用的调查报告 、水污染的危害、废电池的危害及整治方案 ,地理组结合生态的生物圈的形成 、海安沿海生态环境问题等。7 / 28精品文档,值得拥有III 注重学生社团建设。生物组、团委、学生会成立了“萌芽” 、“萌蘖”、“萌动”三个生物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萌芽”社团结集出版的健康导报已达 60 多期,“萌蘖”社团在校内进行的植物挂牌活动, “萌动”社团

19、吊挂的鸟笼和自制的标本等,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师生的环境素养和环保意识已经增强学校连续五届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是“江苏省绿化先进学校” ,以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载体,提升学校环境教育的品位。 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学生绿色行为日常规范 等;学校宣传栏设置公益广告牌, 用醒目的标语警示学生爱护环境;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果皮箱、垃圾坑、废旧电池回收箱、易拉罐投放箱等,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校园内路灯改成了太阳能路灯。 我们把环境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挂钩,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环境知识, 指导自己的行为, 积极参与环境实践。学校德育处通过设立卫生责任区、各班级绿化责任区,通过开展常规

20、四自”检查评比活动,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无律、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学校团委组建的“行知科学社” 、“海中绿色青年组织”定期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一定范围内使“节约、绿色、环保”观念深入人心。(2)教育科研基础学校建立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由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杨斌老师牵头、负责。课程基地成员累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上百篇, 编写各类教学研究资料十多本。学校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指导课程开设。具有专项科研课题,现承担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课题加强信息技术资源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21、有效性的研究 。【建设目标内容】课程基地建设框架 (4+2+2 方式)四大核心课程模块:基础课程(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环境生物,环境化学,生物多样性。8 / 28精品文档,值得拥有两个实践基地:江苏中洋集团养殖基地,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两个中心:学生实践活动中心,基地课程资源研发中心。硬件建设建四个实验室: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环境生物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建两个活动室(中心):学生实践活动中心,教师资源研发中心。扩建标本室,购置触摸式自主学习及检测平台。软件建设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 触摸式自主学习及检测平

22、台软件开发,核心课程教学模型建构及资源库建设,自主学习及检测资源库建设,特色课程(校本课程)教材建设,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方案建设。具体建设目标内容一、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创建目标】课程基地首先要从学科环境的硬件建设做起, 加强学科情境、 专业特色、课程实施载体的建设, 形成充分展现科学思想、 学科思维、方法手段和文化品位的特色明显的课程学科教学环境,搭建学科文化平台。1.加强课程基地大楼内的硬件建设,增设学习、研究、探究、实践等系列活动场所,通过各类实验设施的装配和更新, 以及“生物与环境课程” 学科氛围的创设,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使课程从理论走向实践, 促使课程基地的课程

23、学习在基地,课程实践在基地,课程研究在基地,课程应用在基地。2.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变化,提升教学质量。3.通过基地成果展示中心展示生物与环境课程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科学家、知名学者以及杰出校友的成长足迹,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实施内容 】1建设课程基地大楼(改造)将学校原实验大楼中物理实验室搬出,改建成新的生化实验大楼,作为我校9 / 28精品文档,值得拥有的课程基地大楼。新改建的生化实验大楼,面积达4 千平米,共11 个实验室、 2个演示实验室、标本室及 10 多个准备室,全部用于课程基地。拟建设环境生物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生

24、物多样性实验室、人机交互触摸式学习检测平台,补充完善生物基础课程实验室(包括 PCR 技术、 DNA 分析、血红蛋白提取技术、 SDS-凝胶电泳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等) 、化学基础课程实验室、地理教室,扩建标本室,建设“生物与环境”学生社团实践中心,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2数字化、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建设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 购置触摸式学习检测平台, 增添各功能室设施和设备。3建课程基地成果展示中心(由学生演示实验室改造)设“生物与环境”学术成果展示室,校友成就展示室,设立奥赛墙(展示历年学生奥赛成绩)。我校课程基地建设凸现以教学环境创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为内容,通过师生做中学、 学中做不断

25、丰富课程资源。 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生探究活动、注重师生互动、注重人机互动。 基地建成后所有核心课程的教学都在基地大楼进行,以发挥基地的最大作用。二、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创建目标】模型构建是特有的逻辑方法之一, 通过研究模型来诠释原型特征、 形态及本质。模型构建不仅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将内在的逻辑关系或抽象概念转化为图像、公式、实物,而且有助于提升其搜集、归纳和总结信息的能力。因此,课程基地旨在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 通过物态和非物态相结合的模型展现, 改进知识表达方式,以形象直观的模型,引导学生演示、验证、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 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1进一步完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等非物态模型,着力解决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升其实效性和影响力。2从物质硬件上丰富和完善核心内容教学模型建构,通过学生运用模型和建10 /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