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012366 上传时间:2021-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本实验是“学前儿童德育方法的研究与实验”的深化研究,在第一阶段,我们研究培养了幼儿品德中的意志品质、情绪情感和良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太阳,全家人都得围着他转,孩子说干什么,家长必须服从,试想一下这种在一味的满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也都是一帆风顺的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因此,要适应21世纪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二、实验过程(一)实验假说: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二)实验任务:1、通过实验,使大部分幼儿克服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建设性人才。2、在实验的过程中边总结边积累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教材编写与游戏设计,经过反复的实践验证,最后装订成册,按小、中、大班进行编写。3、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写一篇论文。(三)实验进程:第一阶段:(2007、32007、7)第二阶段:(2007、82008、7)第三阶段:(2008、82009、8)(四)实验对象:幼

3、儿园小、中、大班各两个班,进行实验,并设有对比班。(五)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辅之于问卷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六)实验原则:1、主体性原则: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幼儿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2、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的潜力,对幼儿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循序渐进,逐步加深。3、一致性原则:保教人员在教育上要协调一致,并与家长密切配合。4、差异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七

4、)实验措施与做法:1、搞好调查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充分了解幼儿现在行为习惯的水平和现状,为验证实验效果提供事实依据,通过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幼儿所在家庭的自然状况和幼儿在家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只有个别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还算可以,自己穿衣、自己洗手、洗脸,大部分幼儿都是靠父母,依赖性很强,独立能力差,所以急需培养和训练。2、研究制定各年龄班的实验重点、实验目标、根据各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编制适合幼儿活动又易于接受的活动教材,要求符合孩子的乐趣,又能使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学手段要尊重孩子个性化要求,只有这样的教材和游戏,才能起到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培养良

5、好习惯的作用。3、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教育活动,还要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时间长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行为长期重复而形成的结果。4、要做到家园要求一致,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以及教师的实验进程及相关要求,与教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任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家长的作用不可低估,家长会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必须定期分阶段召开高质量、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家长联谊会,不但是培育孩子,同时也教育家长,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思想觉悟,来共同完成我们的实验任务。(八)培养“好孩子、好习惯”具体做

6、法1、设置特定情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边编写边利用教材实验,有意识的观察幼儿,设置特定的情境。如:选大班幼儿为观察对象,(1)值日生:交待值日生要做的工作。a、记录天气;b、清点本班人数;c、整理图书、玩具等;(2)吃午点,将大小苹果混合放在一起,让幼儿按组一起拿;(3)上床睡觉时鞋子的摆放。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并做好记录,教师将记录情况告诉幼儿,引导幼儿讨论,谁做的好,为什么?讨论后的第一个活动设计是故事“孔融让梨”、“爱做事的小猴子”让幼儿知道吃东西应学习孔融,让同伴先吃或自己拿小的,知道做值日生应不落过程,完整的做完事情;知道上床前应把鞋子放在指定位置,不乱放

7、。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幼儿的行动发展为自身的行为,可见特定情境的多次或反复创设,生生互动,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创设条件,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练习和实践是行为形成的主要方法,师生互动。(1)寓行为习惯于教育活动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德育的主要内容,德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过程,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时,精心设计主题活动,促使幼儿在认识行动中得到巩固。如:故事“小红花找朋友”并且针对本班霸道,攻击性强的幼儿做为对象,让幼儿通过讨论、表演、对话练习,知道该怎么做,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行为为小朋友所反对,取得很好的效果。3、通过扮演角色培养行为习惯幼儿在一定的氛围中常

8、能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离开了特定的环境,便会是另一种表现。为解决这一矛盾,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多次练习的机会,让幼儿分组表演,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机会。通过扮演角色达到多次练习的目的。4、抓住教育契机,强化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幼儿德育的最终目标,幼儿的良好习惯形成必须经过反复实践、练习,教育者必须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日常生活中“一把小椅子倒了,一个小朋友扶起来,” “积木掉在地上,一个幼儿捡起来送进篮子里,” 诸如这类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要积极引导,同时辅之以表扬或批评等评价手段,巩固习惯的养成。5、家园密切配合定期与家长勾通,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教师和家长同

9、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孩子的楷模,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根据以上实验活动,我们编写的教材以主题活动为主题,每个周或月一个主题,通过语言、音乐、常识、美工等不同的教育手段来实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目标,使幼儿在这个大实验氛围中,逐渐明白“好孩子、好习惯”的行为。(九)在组织教师编写教材与游戏设计中要按以下三方面进行:1、师生互动方面:教师所编写的教材或活动游戏必须是有教师亲自参与幼儿共同游戏来完成的,其目的是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养成主动参与活动的具有实践能力的良好行为习惯。2、亲子互动方面:要求家长的积极参与,其目的是

10、达成家园教育的协调一致,家长与孩子的一一对应进行游戏与活动,也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增进亲子关系,效果自然会更好。3、生生互动方面:设计生生互动的游戏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互帮互让的精神以及有困难要大家共同商讨解决的克服困难的能力,因为曾有一外国有关人士这样讥讽评价中国人“说中国人一人是条龙,三人就是一条虫”,说明我国人的合作能力差,因此从小培养这种合作意识,意义是很深远的。三、实验总结通过近几个月的实验,利用我们所编写的教材与游戏活动,已经初见成效:1、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实验班的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地洗脸、洗手,90%以上的幼儿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进餐时不讲话、不乱扔东西,不乱涂墙壁,并且能够安静午睡。2、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师生互动、亲子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幼儿的学习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出现了孩子爱说、爱问、爱动手,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气氛。3、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验班幼儿与对比班相比,已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良的道德行为正在明显减少。因为我园正处在实验进程中,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反复实践,以使我们的教材与游戏活动更趋于完善,更适合于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