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16380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教学设计2009级教育硕士巩立珍【教材分析】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之一,安排在空气、氧气、水之后,放在金属、以及酸碱盐之前,具有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来看,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是本单元的核心和重点。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也为以后学习金属及酸、碱、盐知识奠定基础。从教育目的看,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地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在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后来研究

2、的,因此可利用制取氧气的思路来制取二氧化碳,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课标分析】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要求: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2.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通过实验探究和信息整合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的认识能力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

3、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学生已经在生物课上学到的“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呼吸要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化学课上了解到的“空气中含有少量CO2”等常识性的知识。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地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应引导学生从对课本中两个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入手,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去系统地认识二氧化碳。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一种气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此基础上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应当从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而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的思路和方法。【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

4、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初步学会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运用设计装置、动手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情感以及全面客观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和装置的探究。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

5、。【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教学用具】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集气瓶、小试管、洗瓶、长镊子、吸管、火柴、烧杯(水)、矿泉水瓶、酒精灯药品:大理石、稀盐酸、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教学流程】情境导入信息整合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实验探究小结能力提升反思与拓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图片展示】西南干旱师:最近,中国西南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旱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频发生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的缘故,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温室效应的吗?学生独立思考: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教学

6、流程【提出问题】你对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有哪些了解呢?学生积极思考: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知识回顾的同时,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大自然中碳循环【自学指导】根据课本140页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如何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能说出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吗?3、你知道有哪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吗?学生观察图表,积极思考、大胆的猜想,回答问题。通过分析数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和分析,归纳总结: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分析图象的能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二氧化碳的制取【设

7、疑导入】知道了二氧化碳是非功过,那如何利用二氧化碳,化害为益、使其成为人类的有用功臣呢?让我们踏上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提出问题】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我们曾研究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你能完成以下问题吗?(多媒体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收集装置、验证、验满的方法)【问题探究】:通过回顾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你能试着总结制取气体的研究思路吗【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种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告诉学生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小(与空气比较)、水溶性的判断,提示使用该装置的注意事项。学生积极思考,激发起探究的兴

8、趣。知识回顾,作答。问题激发,知识迁移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气体的验证与验满学生小组讨论得结论: 发生装置:决定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小组讨论形成完整的实验方案。在温馨提示(实验注意事项)的作用下小组合作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方案的合理性、简约性是该实验的设计核心。在设计过程中相互倾听、补充、完善合作完成该任务。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从而激发他们对二氧化碳进行探究的兴趣,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研究物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问题】通过观察瓶中的二氧化碳,你能说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如何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以及密度呢?【

9、探究讨论】向变瘪的塑料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信息提供】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验证实验】向稀盐酸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探究】1、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2、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红色后,再加热试管,观察现象。3、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放置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能力提升】你能总结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你能进一步说出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吗?学生回顾、观察思考回答问题: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小组讨论方法。方案1:把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扣到水槽中,看到集气瓶中有水进入。方案2:向充满二氧化

10、碳的塑料瓶内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塑料瓶变瘪了。学生实施实验,观察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小组合作,讨论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碳酸)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并解释结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溶液由红色又变为紫色: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着的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加深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学生深刻认识节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能力。激发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流程二氧化碳的用途【拓展提高】根

11、据所了解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你能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二氧化碳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课堂小结【畅谈收获】对本节课的内容的体会和感想,进行学习情况的反思。讨论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想、收获。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以及自我认识、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教后反思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然后依据该思路去自主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无论是结论的得出,还是实验操作,学生都进行的很顺利,原因在于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小组合作,智慧共享:在实验中,运用小组合作,可以相互提醒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共同讨论探究,集思广益,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生生交流更和谐。 用问题引领课堂,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课堂的节奏控制到位。课堂拓展 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性质之后,学生又在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使用师生共同设计的自制教具,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验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板书设计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实验步骤验满、验证性质用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优秀教学设计设计课题: 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2009级教育硕士(化学与化工材料)巩立珍联系方式:15964484690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