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师范生教育配套措施的实施建议论文.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19095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师范生教育配套措施的实施建议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师范生教育配套措施的实施建议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师范生教育配套措施的实施建议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师范生教育配套措施的实施建议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师范生教育配套措施的实施建议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师范生教育配套措施的实施建议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师范生教育配套措施的实施建议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师范生教育配套措施的实施建议论文xx 年秋,_ 在其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已试行师范生教育 , 并指出 ,要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 , 引导各地建立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的新机制。这是国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举措, 能促进教育结构均衡与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 为实现人才强国战略而奠定坚实基础。要保证师范政策能贯彻执行并行之有效,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将政策上游、制度中游、措施下游、办法末端等联系起来形成制度和措施链条,以使环环相扣、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建立系统完善的配套措施呢?为确保优秀生源,需要进行政策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报考。招收录取分数线以上的学生在第一批次提前录取,开

2、学后对师范生进行职业性标准的严格考核, 考察是否具备老师的素养和启迪智慧的能力、是否热爱教学等,对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合格者自愿选择参加师范教育的, 需要学生与学校签订书面协议。或者在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并轨招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选择,录用后可享受师范的优惠,就学期间,学生可选择不同的师范专业和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师范大学需要进行教师教育体制的综合化改革 , 在学科结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创新体制,积极建构多元化教师培养方案, 通过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多阶段培养体系, 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培养基础教育高端人才,造就未来教育家。其中关键是要提升培养质量,优化培养环节

3、,强化实践环节。1. 高度重视师范生学业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 教师职业具有“双职业性”:一方面,在学科专业上,建立专业调整与优化的机制,整合,优化教育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教师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在教育学科上,促进教师面向教育实践,建立符合教育学科发展规律的教师评价机制。 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将学术性与师范性结合, 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使之具备真正的能力与工作优势, 培养热爱教育的工作品质,在更大限度内满足基础教育对优质教师的需求, 以全新教育理念去执教,培养学生全面人格与素质 , 学会把科学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知识 , 注意

4、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专业理论相结合,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之一。2. 建立激励淘汰机制以利于师范生约束自我。 为保障教育质量,学校按照优秀教师、 教育家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师资。 为防止少数师范生产生进入保险箱的感觉, 需要学校制定激励淘汰机制, 保证每一个学生珍惜学习机会, 以优秀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就业时实行双向选择,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是选择所向往岗位的重要依据。3. 将实习支教作为教师教育的战略举措来抓。把实习支教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经验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可以构建“见习、实习和研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把专题性见习、 半年顶岗实习和自

5、主研习贯穿在 4 年专业学习中 ( 翟 凡,赵秀红:政策如何能培养出优秀教师,中国教育报 xx-05-24 第 2 版) ,学校可建立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以提供强大支持;也可采取“扶贫顶岗实习与置换培训相交叉”的方式,学生到扶贫学校实习, 对方教师到高师院校培训。 这既为边远农村输去新鲜血液,又为农村教师提供提升的机会,是非常好的实习方式。在实习支教上 , 各地师大要不断积累经验,创新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建立示范基地,确保实习支教长久进行下去。4. 师范生毕业时国家对师大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检验。要把培养优秀教师的工作作为评价师大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培养质量是决定毕业生能否进入基础领域就业的先决

6、条件, 而中央可对师大培养的师范生就业数量和质量进行核定、 评估,用来检验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与经费的使用效益, 以此来确定经费拨付额度, 以激发师大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各级领导应深化认识 , 强化责任意识 , 做到上下一盘棋 , 搞好就业指导 , 创新就业工作方法 , 将政策落实到位 , 组织人事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从政治上爱护 , 工作上关心 , 为师范生在基层贡献才智创造条件。1. 为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增加周转编制, 保证他们有编有岗。为缓解当地急需人才与编制紧缺的矛盾, 在严格控制总体编制的前提下,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 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编制部门下达部分周转编

7、制,用于接受师范生,以落实岗位。2. 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需要建立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制度。 这能使师范生安心工作作出突出成绩与贡献, 实行一级一级的评奖,终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3. 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也需要为师范生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包括集体宿舍、周转住房等,关心他们的生活待遇。4. 对师范毕业生实行教龄累进工资制度。需要财政专项基金支持,以教龄为依据,工龄越长,奖励性工资部分的增长幅度越大,以鼓励安心地长期任教。5. 建立师范生履约诚信档案,对享受了“大餐”毕业时却不愿从教的人,实行经费追偿制度。为适应国际上教师教育大学化趋势, 将 _ 分地延伸到研究生层次

8、是必需的。从长远看来,这种延伸是为未来骨干教师培养储备资源。为持续性保证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为对师范毕业生的发展前途负责,建议政府为之制定一个有序的继续教育计划。1. 对于已在农村任教 2 年以上的师范毕业生,政府可为他们攻读在职教育硕士创造机会和条件: 对于在中西部农村任教的师范生攻读在职教育硕士时,可优先实行硕士,由中央给予经费支持;对于其中在工作上有突出贡献者, 可实行免试读硕。这可鼓励他们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并发展成优秀教师。2. 国家可支持重点师大进行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建议改革目前的教育硕士的选拔、培养方式和学籍、学位管理方式,允许师大面向全国中小学在职教师自行组织考试和录取。 师大要做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为实现培养模式转变扫除体制障碍。总之,实行师范生教育,必须从它的整个工作流程去制定配套制度、措施、办法机制,保证各个环节目标都能实现,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即产生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