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19240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尝试通过列表举例、尝试计算、列方程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 渗透假设的思想【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 :(生齐)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

2、笼)。(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你知道“鸡兔同笼 ”是什么意思吗?师总结:是的,鸡兔同笼是一种数学问题(板书:问题) 。早在 1500 多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研究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记载在我国的古典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我们大家想不想走进这部数学名著 ,看看流伟了上千年的趣题是怎么样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指生读题。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2、为了便于同学们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我们先来研究一道数据较小,但又与课本例题不一样的的“鸡兔同笼”问题。 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

3、上面数,有 10 个头,从下面数,有 32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指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脚为什么比头多了呢?很好,两个隐藏着的条件也被我们同学发现了。大家会解答这个问题吗?师:看得出,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跃跃欲试了,下面我们就 动笔先独立地试一试,如果遇到困难,要充分 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看你们小组能探究出多少种方法。相信合作会让大家成功的。3 、学生汇报 :师:现在到了我们一起分享研究成果的时候,交流的同学大声说,下面的同学认真听,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A 、列表法 :他们组的想法怎么样? 好在哪里 ?像他们这样把所有的可能,采用列表的方法,一一列

4、举出来,并最终能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列举法。哪个小组也是用的枚举法, 但不是像这个组这样一一列举的?B、假设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说,师板书。假设都看成鸡: 82=16(条)26-16=10(条)4-2=2(条)兔: 10 2=5( 只)鸡: 8-5=3(只)师讲解,课件演示。同桌互相说一说。还能都假设成什么?(兔)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都假设成兔子: 84=32(条)32-26=6(条)4-2=2(条)鸡: 6 2=3( 只)兔: 8-3=5 (只)C、画图法 。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的老师也教给我这种方法,当时也只是会做,心里却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假设全

5、是鸡,求出来的却是兔呢?当我成为老师教学生的时候,我就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我想到了,就是画图法,(板书画图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学具)看,我用这 10 个圈代表一共的 10 个头,我们假设都是鸡:多出来的 12 只脚怎么办?这个 2 表示什么?把 10 个头都看成鸡,这样一共有 20 只脚,还剩 12 只脚,于是就要把其中的鸡改成兔子,改一只增加 2 只脚,要把 12 只都安完,要把 6 只鸡变成兔。师:你觉得这种解法怎么样?师 : 一个简单的画图 , 就能把这道题表示的这么清楚明了 , 看来 , 画图分析也是解决问题的很好的策略。D、方程法除了用列表法、假设法,谁

6、还有不同的方法?方程。如果列方程的话,首先要找等量关系,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鸡的腿兔的腿 26 条那么就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试一试。 (全班尝试,一名学生板演。 )我们来听听这个同学的想法。E、古人解决的办法:师:你想知道古人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屏幕显示:足数 2头数 =兔数头数兔数 =鸡数)师:看起来很复杂的 “鸡兔同笼 ”问题,古人解起来就这么简单啊。 咱们用这种方法口算一下上面这道题,结果和我们刚才算的一样吗?师:老祖宗的方法真是太简单了,其中的道理你能讲清楚吗?师:这个方法看起来很简单,要理解它还真不容易呢。其实对这个问题,不但咱们中国人有研究,外国人对它也有关注,在匈牙利

7、出生的美国教授波利亚,他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解释了这种解法的道理。草地上有一群鸡兔在玩耍,突然,鸡对兔说: “我们的本领可大了,可以做金鸡独立 ”。说着每只鸡就抬起一只脚,只用一只脚站着。兔子们见了,也不甘示弱: “这有什么了不起,看看我们兔子作揖。 ”说完,每只兔就把两只前脚提起来,只留下两只后脚站着。哈哈,这下有趣了,原来的鸡都变成了 “独脚鸡 ”,原来的兔都变成了 “双脚兔 ”。想一想,现在草地上站立的脚是原来的多少?生 1:现在草地上鸡和兔的头数没变,站立的脚数只剩下原来的一半,也就是 “足数 2”。生 2:现在草地的脚数再和头数比,只有一只兔子多出 1 只脚,所以,足数2-头数 =兔

8、的只数。师:都看明白了吗?你们觉得我们老祖宗的方法怎么样?生:方法很简单,蕴含的道理很深刻!师:不过,大家也要小心哦,这种看起来很简单的方法也是有局限的。4、回顾深入:比较一下这些不同的解法,(课件出示几种不同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能说说理由吗?生答。师:看来不同的解法各有各的特点,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应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5 、解答原题 :师:现在我们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道题,会的水平不一样了!但数学学习讲究的就是深入,如果就此打住那我们今天的探索还是不够深入。数学家在研究一类问题,探讨规律时往往从最简单的开始,这是“化繁为简”的策略。请看这道题, (课件出示:今有鸡兔同笼,上

9、有 35 个头,下有 94 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 你想用什么方法做,快速解答出来。6、质疑引思。师:通过刚才的学习,鸡兔同笼问题都会解决吗,有没有什么疑问?生(都摇头):没有!师:老师有一个疑问,在生活中我们很少看到有人把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养吧,就是放在一起养,也没谁去数头数脚做这种无聊的事。我们的老祖宗干嘛煞费苦心地研究来研究去的, 一千多年过去了, 还作为宝物似的流传到今?“鸡兔同笼 ”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吗? ”(显示: “鸡兔同笼 ”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二、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初步建模。(1)龟鹤同游,共有40 个头, 112 只脚,求龟、鹤各有多少只?师:据资料显示,日本人也研究

10、鸡兔同笼,不过日本怕别的国家的人笑话他们学中国的东西,就把鸡兔同笼变成龟鹤同游。思考:日本人说的 “龟、鹤 ”和我们说的 “鸡、兔 ”有联系吗?生:龟和兔一样的,有四只脚。鹤和鸡一样的,都是两只脚。师:那这道 “龟鹤同游 ”问题会解决?(学生试做后,交流算法)比较后得出: “龟鹤同游”和“鸡兔同笼”是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 2)出示: 一队猎人一队狗,两列并成一队走。数头一共五十五,数脚共有一百九。师:老师昨天晚上还看到这样一首儿歌。我们研究了鸡兔同笼、龟鹤同游,也来给这首儿歌取个名字?生:人狗同行。 :看了 “人狗同行 ”的儿歌,和 “ 兔同 ”比 ,你有什么 想 ?生:我 得它和 兔同 的

11、 仍然是一 的。 人相当于 ,狗相当于兔。他的 个理解可以 ?生:可以。 : 然把 人看作 有些不雅,但是从研究的角度大家确 是找到了他 数量上的 系。 示: 人 (两只脚)狗 兔(四只脚) :回想一下,从 “ 兔同 ”到“ 同游 ”,再到 “人狗同行 ”,你 了什么呢?(再次 示: “ 兔同 ”有什么独特的魅力?)生 1:鸡兔同笼是多方面的。生 2:“鸡兔同笼”可以表示好多种和 “鸡兔同笼”相同的情况。 :是啊, 兔同 不只是代表着 兔同 的 (老 在 上加上双引号),它就好像是一个模型! (板 :模型)我 可以找到很多它的影子。想想看, 兔同 可以 化成什么 ?2、 化体 。1.拓展。 :

12、 个信封里放的是5 元和 2 元的 票,共8 , 34 元,你能算出信封里 5 元和 2 元的 票各有多少 ? : 个 和我 研究的 兔同 有 系 ?生:其实这也是鸡兔同笼问题,这里的 2 元的钞票就相当于鸡有 2 只脚,而 5 元的钞票就相当于兔,是五只脚的 “怪兔”! :(故作神秘状)是 个意思?( 件 演示:将 2 元 票 成 ,将 5 元 票 成五只脚的 “怪兔 ”) :同学 真是 想丰富, 把兔子 “整成 ”了五条腿。 看来我 的 兔同 不 包括 4 只脚的兔子, 可以是 5 只脚的怪兔。你能把 个 目改成 “ 兔同 ”的数学 ?( 示: 有 2 脚,怪兔有 5 脚。共 8 , 34

13、 脚。 有多少只?怪兔有多少只?)看来 “ 兔同 ”中的 “ ”和“兔”也可以 成好多脚的 “怪 ”和“怪兔 ”。能 系 个例子 ? 2. 用。 : 我 上 的眼光再到身 去看一看吧。( 件出示:工地运来 度分 8 米和 5 米的水管 25 根,用它 一共 了 173 米 的管道。运来两种水管各多少根?)学生抽象 :怪 5 脚,怪兔 8 脚,共 25 头, 173 脚。问:怪鸡有多少只?怪兔有多少只?(课件出示:刘老师带着 41 名队员去海陵公园划船,共租了 10 条船,恰好坐满,每条大船坐 6 人,每条小船坐 4 人,问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几条?)学生抽象变题:怪鸡 4 脚,怪兔 6 脚,共 10 头,42 脚。问:怪鸡?只,怪兔?只。选做一题,全班讲评,形成全课板书。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师:经过一节课的研究,现在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三次显示 “鸡兔同笼 ” 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师:(对着板书)从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出发,研究解法,并上升到一种模型,最后进行广泛的运用,数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同样,如果我们在学习各种数学问题时能有 “模型 ”的意识, 举一反三,能触类旁通, 那么你必将会走向数学学习的自由王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