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教学反思模板三篇.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25453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教学反思模板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教学反思模板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教学反思模板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教学反思模板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教学反思模板三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 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教学反思模板三篇数的世界是一节数学概念 课,即教学因数和倍数。在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 础上认识因数倍数 ;而现在是在未 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用乘法算式直接 认识倍数和因数。下面就是小 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 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教学反思模板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今天在教学数的世界 这一课时,我体会到教学 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 渐进,这里的“深、浅 ”是针对 孩子而言的,什么 对孩子来说是 “浅 ”的呢 ?那就是孩子身 边接触过的事物,或者孩子在以往的学 习中获得的知识经验 。本节课教材首先 创设了一个 “水果店 ”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出发,呈

2、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 负数,也有小数,在比 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使学生 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 统化。激 发了学生主 动学习与参与的 兴趣,引 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 边,从生活中学 习数学。在教学中我在 让孩子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时,我考 虑到孩子在学 习小数的 时候,已 经对整数有一定的初步 认识,所以我先介 绍整数,再介 绍孩子相对陌生的自然数。孩子因 为熟悉整数,很快就 进入了学 习状态。还 有在联系乘法 认识倍数和因数 时,也是 让孩子先确定两个数之 间的倍数关系,再确定因数关系。数的世界是北 师大版五年 级第九册第一 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学 过的数的基础上

3、来研究学 习的。学生已 经知道学 过的数有整数 ( 负数 )、小数、分数,而本 节课探讨的是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这里需要 强调的是我 们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是把 0 除外的。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 汇报,学生弄清了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特别是班上的一位男生概括地很准确: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而所有的整数不一定都是自然数。有同学 还提醒大家注意:0 既是自然数,又是整数。看来,学生是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这个知识点是掌握了。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主要要求学生能针对具体的乘法算式 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又是谁的倍数 ?而具体研究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怎样 ?

4、最小的因数是几 ?的因数是几?等问题是在后面 专门学习,本课时只要学生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并自己能举实例说明。但 还有一点, 书中特别提到是在自然数 ( 非零 )范围内研究,学生在判断一道题时,把这个要求忽略了。即: 2.1 3=6,.36.3 是 3 的倍数, 3 是 6.3 的因数。学生 认为是对的,就是对研究的范 围没有弄清,所以 这是一个重点,要反复 强调。数的世界是一节数学概念 课,即教学因数和倍数。在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 础上认识因数倍数 ;而现在是在未 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用乘法算式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数学中的 “起始概念 ”一般比 较难 教,而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初次接

5、触, 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根据本 节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 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注重体 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努力 为学生的探究 发现提供足 够的空间。由于这是节概念课,因此有不少 东西是由老 师告知的,比如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 认识了各类数之后,我 创设有效了数学学 习情境, 让学生动手操作把 12 个小正方形 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 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直接告知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 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 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主体 验数与形的 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 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 “因数与倍数 ”的概念。为

6、了突破本 课的难点,我通 过变式拓展, 实践应用,促进了学生的智能内化。在理解因数和倍数中,我认为有两个关 键性的问题是学生比 较容易混淆的。第一就是因数和倍数的范围 ( 非零自然数 ) ,我是 这样处 理的:通 过一组算式让学生说谁的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如 3 5=15 6 8=48 9 4=36 12等,学5=60生越 说越顺口,越说越有劲,我突然抛出了 1.5 6=9这个算式, 结果有同学陷入了沉思 (我认为这 些同学感觉到了与刚刚的哪些算式有点不一 样),但也有同学 还是举手这样答道: 1.5 和 6 是 9 的因数, 9 是 1.5 和 6 的倍数, 话一说完,就 见那些沉思的

7、同学有几个高高 举起了手,迫不及待的 说:我们说研究因数和倍数是在非零的自然数范 围里,可 这里的 1.5 不是自然数,所以不可以 说 1.5 和 6 是 9 的因数, 9 是 1.5 和 6 的倍数。我就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同学 们统一了认识,真正 认识到了因数和倍数的范 围,从而 为理解概念打好了 坚实的基础。而第二个关 键性的问题我认为就是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我采取了几个递进的环节进 行处理:一开始我就直接告知,让学生鹦鹉学舌。如通 过学生写的 34=12 这个算式,我就 说,这时 3 和 4 是 12 的因数,12 是 3 和 4 的倍数。通过一些类似的乘法算式

8、让学生试着说,很快学生就有了第一感性游戏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我 举了三个数字卡片,分 别是认识 ;接着我用一个3、 6 和 12 ,让学生很快 说出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为什么 ?学生很快找到了 3 是 6 和 12 的因数, 6 也是 12 的因数 ;6 和 12 都是 3 的倍数。我追问:那我 说, 6 是因数, 12 是倍数可以 吗?通过这个例子,学生 认识到 6 相对于 12 是因数,而相 对于 3 却是倍数 ;而 12 相对于 6 才是倍数,它相 对于其他的数就 说不定了,通 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含义,更好的理解了概念的;最后我 让同坐两人一组,一人说任意一个自然数,另一个同学的依据。则找出它是 谁的因数, 谁的倍数 ?并说出判断由于答案不同,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很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本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体验中,享受到了数学思维的快乐,我想这才算是真正的 “有效教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