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载分接开关【技术材料】.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26627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PPT 页数:191 大小:18.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载分接开关【技术材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有载分接开关【技术材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有载分接开关【技术材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有载分接开关【技术材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有载分接开关【技术材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载分接开关【技术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载分接开关【技术材料】.ppt(1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测试技术,1,技术课件,主讲内容,1,2,3,4,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变换原理,测试技术,有载分接开关 测试技术,2,技术课件,一、有载分接开关基本概念,3,技术课件,1、有载分接开关定义,U -重要电能指标 电压波动不可避免,需要保持U稳定,保持? 变比,分接开关:通过改变分接绕组的抽头位置来进行电压的调节的装置,4,技术课件,有载分接开关:在变压器负载回路不断电的情况下,改变变压器线圈有效匝数的机械装置,5,技术课件,2、有载分接开关基本原理,有载分接开关需满足两个条件: 分接位置(抽头)的选择 不断电情况下对分接位置进行切换,分接位置选择,机械过程,带负荷切换,短路,

2、两相邻抽头必须有一个短(桥)接过程,串接合适的电阻(或电抗),不能开路,不能短路,6,技术课件,有载分接开关基本原理,7,技术课件,有载分接开关是在带负载(变压器励磁状态下)变换分接位置,它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1、在变换分接过程中,保证电流的连续,也就是不能开路; 2、在变换分接过程中,保证分接间不能短路。 因此,在切换分接的过程中必然要在某一瞬间同时连接(桥接)两个分接以保证负载电流的连续性。而在桥接的两个分接间,必须串入阻抗以限制循环电流,保证不发生分接短路,开关就可有一个分接过渡到下一个分接。该电路称为过渡电路,该阻抗称为过渡阻抗。 有载分接开关的电路由过渡电路、选择电路、调压电路三

3、部分组成。,8,技术课件,3 型号意义,分接开关的型号按其结构方式、相数、最大额定通过电流、绝缘级次,选择器绝缘水平编号、调压级数或基本连接图等技术参数进行标志。,9,技术课件,10,技术课件,11,技术课件,19,3,W,转换选择器形式W:正反调 G:粗细调,中间位置数,圆周分布定触头数(一相),基本连接图代号说明,10,分接位置数,12,技术课件,二、有载分接开关基本结构,13,技术课件,1 分类,(1)按结构方式,分接位置选择(分接选择器),带负荷切换装置(切换开关),有载分接开关,分接选择器、切换开关合二为一,复合式,分接选择器,组合式,切换开关,+,14,技术课件,组合式(M)华明,

4、复合式(V)华明,15,技术课件,有载分接开关分类,(2)按过渡阻抗 电抗式(北美地区)和电阻式(除北美地区之外) (3)按绝缘介质 油浸式、气体式(空气式或SF6气体式)、真空式 (4) 按接线方式 星形(Y接)中性点调压 三角形连接调压,16,技术课件,Y接:三相调压线圈经分接开关接成Y形,此类用于中性点调压。 接:接成形,用于线端调压和中部调压。,A,O,分接开关,有载分接开关分类,17,技术课件,有载分接开关分类,(5)按调压方式 线性调:只适用于一个中等调压范围,最大达20%,范围再大,不经济。 粗细调,18,技术课件,有载分接开关分类,正反调:主绕组可正接或反接分接绕组,调压范围增

5、大一倍 。 正接调压线圈:相当于依次加上调压线圈上的各分接匝数。 反接时:两线圈绕向相反,产生反向磁道,相当于在主线圈上依次减去调压线圈上各分接匝数。,K,+,19,技术课件,系统内常用的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110kV、220kV)特点:,过渡方式:双电阻过渡,1,2,3,接线方式:中性点星型接线,调压方式:正反调压,4,结构:组合式,极少一部分复合式,20,技术课件,2 基本结构,组合式有载分接开关本体由切换开关和分接选择器组成,复合式分接开关将切换开关和分接选择器合二为一组成。 变压器的分接开关,一般情况下在高压绕组上抽出适当的分接头: 高压绕组在最外层,引出分接头方便; 高压侧电流较小,

6、分接引线和分接开关所需的载流截面积小,开关接触部分也比较容易解决。,21,技术课件,(1)有载分接开关系统的组成结构,头盖齿轮传动装置 分接开关油室与切换开关 分接选择 电动机构 保护继电器 圆锥齿轮转动箱 垂直转动轴 水平转动轴 压力释放阀 滤油机,22,技术课件,分接选择器:把分接头分为两组,即单数组(1、3、5、7、9)和双数组(2、4、6、8)。单、双数触头,接通彼此相邻两分接头。分接开关的变换操作在于两个转换的交替组合,即选择器单、双数动触头轮流交替分接头 切换开关:分单双两个触头系统,工作中通过向左或向右往返切换相结合。 通过联结导线对二者进行进行电联结。,(2)组合式分接开关,2

7、3,技术课件,24,技术课件,切换开关,支座,联接导线,分接选择器,基底,基本结构,CM型开关,25,技术课件,开关头部法兰,油室,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26,技术课件,组合式有载分接开关的组合结构,切换芯,选择开关,开关本体,27,技术课件,基本构成,基本结构,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快速机构,油 室,过渡电阻器,切换机构,转换选择器,触头系统,级进传动机构,分接开关,28,技术课件,过渡电阻安装在弧形板下部,并与切换开关过渡触头相连。它是由具有高耐热性能的镍络丝绕成回旋形状,用陶土夹片相互隔开装在绝缘框架内,过渡电阻的热量由变压器油介质冷却。 分接选择器是能承载电流,但不接通和开断电流的装置

8、。因此,它实质上是个无励磁分接开关,仅与切换开关配套使用后形成有载调压。,29,技术课件,分接开关本体,30,技术课件,分接开关本体,分接开关,选择开关,31,技术课件,分接开关本体,32,技术课件,分接开关,分接开关,中性点输出,33,技术课件,选择开关,选择开关,34,技术课件,极性选择器,极性选择器,35,技术课件,36,技术课件,电动操作机构,齿轮箱,分接位置指示,电机,控制回路,37,技术课件,分接开关切换芯,38,技术课件,主触头,长期接通工作电流运行,所以 要求接触良好。,主通断触头,过渡触头,1,2,3,切换开关触头系统,电弧触头,组合式切换开关触头系统,39,技术课件,40,

9、技术课件,主通断触头,过渡电阻触头,过渡电阻触头,主通断触头,41,技术课件,动触头安装在绝缘性能良好的上下导板的导槽内,并与转换扇形件的曲槽滚销相连。在弧形板的两侧,还安装有一“羊角形”并联主触头,保证开关长期接通工作电流运行并接触良好。,42,技术课件,43,技术课件,过渡电阻触头,过渡电阻,放电间隙,主通断触头,44,技术课件,过渡电阻,过渡电阻触头,主通断触头,45,技术课件,CM 型有载分接开关,46,技术课件,47,技术课件,48,技术课件,(3)复合式有载分接开关,特点:切换开关和选择器合二为一,CV型开关,分接选择与切换 功能结合在一起,开关头,油室,主轴,桶底,49,技术课件

10、,(4)组合式与复合式分接开关的区别,组合式,复合式,选择开关与切换开关分开的组合式。适用大容量、高电压,多分接位置。,选择开关与切换开关组合成一体的复合式。结构简单,分接档位少。,50,技术课件,三 有载分接开关变换原理,51,技术课件,组合式开关,复合式开关,波形变换,变换原理,52,技术课件,1 组合式开关切换过程,组合式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变换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由分接选择器在无负载情况下在分接相邻的分接头上预选,第二步由切换开关把负载电流换到预选好的那个分接头上。,53,技术课件,K1,K3,K2,K4,R,R,分接开关变换操作前,分接选择器单数触头组接于分接3,双数触头组接于分接4,

11、切换开关处在双数位置;电流通过分接4由切换开关双数触头K4输出,(1)组合式分接开关动作过程,54,技术课件,K1,K2,K4,R,R,K3,分接选择器动作,单数触头由3到5,注意:此过程中,没有通断负载电流,55,技术课件,K1,K2,K4,R,K3,R,切换开关动作,K4通,K3、K4通,K4断,K3通,56,技术课件,K1,K3,K4,R,Ic,K2,R,K3、K2通,57,技术课件,K1,K3,K4,R,K2,R,K3断、K2通,58,技术课件,K1,K3,K2,K4,R,R,K2、K1通,K1通,K2断,切换任务完成,5档运行,59,技术课件,K1,K3,K2,K4,R,R,60,技

12、术课件,K1,K3,K2,K4,R,R,61,技术课件,K1,K3,K2,K4,R,R,62,技术课件,K1,K3,K2,K4,R,R,63,技术课件,K1,K3,K2,K4,R,R,64,技术课件,分接开关内部动触头的动作顺序,65,技术课件,MC = 主触头 MSC =主通断触头 TC = 过渡触头 a = 开关a边 b =开关b边,(2)组合式分接开关动触头切换顺序,66,技术课件,67,技术课件,68,技术课件,69,技术课件,Ic,70,技术课件,71,技术课件,72,技术课件,73,技术课件,74,技术课件,75,技术课件,76,技术课件,77,技术课件,Ic,78,技术课件,79

13、,技术课件,80,技术课件,81,技术课件,MC = 主触头 MSC =主通断触头 TC = 过渡触头 a = 开关a边 b =开关b边,82,技术课件,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3)组合式分接开关电气与机

14、械原理图,83,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Page 84,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84,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

15、,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85,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

16、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86,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87,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

17、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88,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

18、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89,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

19、+,-,1,3,5,7,9,4,6,8,K,2,0,+,-,0,90,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91,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

20、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92,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

21、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93,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

22、94,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95,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

23、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96,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

24、,3,4,5,6,7,8,9,-,+,+,-,1,3,5,7,9,4,6,8,K,2,0,+,-,0,97,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98,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

25、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99,技术课件,输出端子,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极性选择器,主绕组,分接选择器触头代号,切换位置代号,上分接选择器触头层,下分接选择器触头层,分接绕组,电气原理图,机械原理图,K,1,9,1,2,3,4,5,6,7,8,9a,10

26、,12,13,14,15,16,17,9b,9c,11,1,2,3,4,5,6,7,8,9,K,1,2,3,4,5,6,7,8,9,-,+,+,-,1,3,5,7,9,4,6,8,K,2,0,+,-,0,100,技术课件,(4)组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101,技术课件,102,技术课件,103,技术课件,104,技术课件,105,技术课件,106,技术课件,107,技术课件,108,技术课件,109,技术课件,110,技术课件,111,技术课件,112,技术课件,113,技术课件,114,技术课件,115,技术课件,2、复合式分接开关切换过程,3,4,5,6,A相,至中性点,116,技术课件,

27、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17,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18,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19,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20,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21,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22,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23,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24,技术课件,复合式分

28、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25,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26,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27,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28,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29,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30,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31,技术课件,复合式分接开关工作原理,3,4,5,6,A相,至中性点,132,技术课件,2 分接开关切换

29、波形,由切换开关的动作原理可知, 切换开关在切换过程中,随着过渡电阻的接入与拆除,回路电阻值发生变化,测量回路中电流值随时间有规律地改变。,133,技术课件,K,K,K,K,K,134,技术课件,135,技术课件,136,技术课件,137,技术课件,138,技术课件,139,技术课件,140,技术课件,141,技术课件,142,技术课件,143,技术课件,I1,I2,I3,144,技术课件,波形切换过程中的电流值依次为: I1 I2 I3 I2 I1 其中 I1I2I3,双过渡电阻分接开关理想波形图,I1,I2,I3,I2,I1,145,技术课件,四 有载调压开关电气试验,146,技术课件,(

30、一)过渡电阻测试,5、结果分析,1、测试目的,4、注意事项,3、测试步骤,2、仪器选择,过渡电阻 测试,147,技术课件,检查过渡电阻值是否发生变化 检查过渡电阻和触头之间的连接情况,1、测试目的,148,技术课件,2、试验仪器、设备的选择,单臂电桥,149,技术课件,分接开关的过渡电阻,是安装在开关切换部分的辅助触头与工作触头之间,每相共有两个过渡电阻(U单、U双、V单、V双、W单、W双)。(一般在交接时、大修时、吊芯检查时进行),分接开关 切换部分,工作触头,辅助触头,过渡电阻,3、现场测试步骤,150,技术课件,试验接线,分接开关 切换部分,工作触头,辅助触头,过渡电阻,单臂电桥,151

31、,技术课件,a 单数组过渡电阻 b 双数组过渡电阻,152,技术课件,试验步骤,将单臂电桥的测试端子用测试线分别与分接开关的辅助触头、工作触头相连接,测量时按单臂电桥操作说明书进行测量。分别测量(U单、U双、V单、V双、W单、W双)的过渡电阻值,共测6次。,153,技术课件,4、注意事项,(1)测量过渡电阻时,应注意弧触头与主触头之间是否有迂回回路。如M型有载开关当触头合在单数或双数时,应测量触头不在合位置上的一侧一组过渡电阻,避免迂回回路引起测量误差。 (2)过渡电阻测量应该包含整个回路,这样可以检查电阻与连线及触头之间有无螺栓松动、脱落等现象。,154,技术课件,5、结果分析,155,技术

32、课件,符合制造厂规定 过渡电阻值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与铭牌值(初值)偏差不大于10。,试验标准:,156,技术课件,(二)接触电阻测试,4P , , ,测试目的,仪器选择,试验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接触电阻 测试,157,技术课件,目的:检查触头的接触情况是否良好。 导电触头接触不好引起故障,由于导电触头接触恶化,使触头温升超出一个正常范围,一旦系统出现过载或短路时,触头接触进一步恶化,触头接触处发生熔焊现象,产生重瓦斯动作。,1、测试目的,158,技术课件,2、仪器选择,双臂电桥,159,技术课件,分接开关的接触电阻测量,对于M型开关可在它的切换部分进行测量(而V型开关一般不测)。测量部

33、位在开关的中性点与工作触头之间,用双臂电桥进行测量。,3、试验步骤,160,技术课件,试验接线,分接开关 切换部分,工作触头,中性点触头,双臂电桥,161,技术课件,a 单数组接触电阻 b 双数组接触电阻,162,技术课件,试验步骤:,用测试线将电桥P1、C1、P2、C2端子分别接入开关切换部分的开关中性点、工作触头上。按电桥操作说明书分别测量(U单、V单、W单),测试完毕后,将分接开关进行切换,再分别测量(U双、V双、W双),共测6次。,163,技术课件,4、测试注意事项,触头表面油膜及杂质对接触电阻的影响,测量前分接开关需进行多个循环的切换。 用双臂电桥测量开关接触电阻时,测试线等长度,截

34、面积电流线不小于2.5mm2,电压线不小于1.5mm2。被测电阻与电桥连接导线电阻不大于0.01。,164,技术课件,5、结果分析,165,技术课件,试验标准: 每对触头的接触电阻不大于500,166,技术课件,(三)过渡时间、波形测试,5、结果分析,1、测试目的,4、注意事项,3、测试步骤,2、仪器选择,过渡时间、波形 测试,167,技术课件,1、测试目的,切换开关在切换过程中,随着过渡电阻的接入与拆除,测量回路中电流值随时间有规律地改变。将这一变化以图形方式记录下来,并与标准波形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出切换开关的动作是否正常。 通过波形的变化,可以发现触头动作是否灵活、切换时间有无变化,主弹

35、簧是否疲劳变形、过渡电阻值是否发生变化等缺陷。,168,技术课件,2、测试仪器,169,技术课件,M型分接开关测量过渡时间,可以在开关的切换部位进行,也可以连同变压器绕组一起进行测量。测量时,只需测出单双(1-2)、双单(2-1)的过渡波形和过渡时间。而V型分接开关只能连同变压器绕组一起测量。,3、试验步骤,170,技术课件,a、单独对分接开关进行过渡波形、过渡时间测量,首先将分接开关的U1与U2 、V1与V2、W1与W2的端子分别进行短接,使用有载开关测试仪,将测试仪的接地端子良好接地,测试线按黄、绿、红颜色顺序分别对应接在分接开关U1、V1、W1三相触头上,黑色测试线接在中性点端子上。,1

36、71,技术课件,试验接线,选择开关,切换开关,U1,W2,U2,中性点,有载分接开关测试仪,U1,U2,V1,V2,W1,W2,N,触头短接,172,技术课件,试验步骤,测试线连接完毕后,严格按测试仪说明书进行操作,首先打开测试仪电源,选择波形测试,调整仪器对应开关所处的档位(N-1或1-N),按键至测试仪进入测量(待触发)状态,用电动方式进行分接开关的切换,此时测试仪自动显示出分接开关的过渡波形。需要分别测出单双、双单的过渡波形和过渡时间。,173,技术课件,b、连同变压器绕组一起测量分接开关的过渡波形,使用有载开关测试仪,将测试仪的测试线按黄、绿、红颜色顺序分别对应接在变压器高压绕组A、B、C三相的套管上,黑色测试线接在高压绕组的中性点套管上,其它非被试绕组各相分别短路接地。,174,技术课件,绕组为Y形带中性点接法的试验接线,其它非被试绕组各相分别短路接地,175,技术课件,4、测试注意事项,避免在分接开关切换动作时,线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