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34652 上传时间:2021-04-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2、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 3、激发学生对民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唱好十六分音符;认识波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二、初听范唱: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播放歌曲) 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对,彝族。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2、简介彝族 (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

2、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3、欣赏完这段彝族的风情片,谁想谈谈你的感受?(学生欣赏后,根据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师小结:

3、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歌舞是他们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主要方式。你听,就连赶圩归来,他们也是一路欢歌笑语。三、学唱歌曲:(略)四、学习彝族舞蹈1、简介彝族舞蹈彝族的舞蹈颇具特色,形式多种多样,有“跳歌”、“跳月”、“打歌舞”等等,其中“阿细跳月”是最流行的舞蹈之一。在田间村头,在皎洁的月光下,在熊熊的篝火旁,小伙子们都会吹起短笛,弹起三弦,姑娘们和着节拍,翩翩起舞,跳到酣畅时姑娘们会随手摘一片树叶含在嘴上吹起美妙的曲子。你们瞧,彝家姑娘和小伙子们跳的多高兴呀 (播放舞蹈阿细跳月) 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彝族舞蹈,同学们想不想欣赏?同学们边欣赏边要注意观察这个舞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

4、师表演彝族舞蹈。大家喜欢吗?有谁发现这个舞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讨论讨论(学生讨论) 师小结:对,彝族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脚上的动作十分丰富,有抬脚、跺脚、吸腿、跳转等等。3、教授舞步大家想不想跟老师学习几个简单的动作?好,请起立。教授三步一跺 、 三步一跳 、吸跳师边讲解边示范: 三步一跺是彝族舞蹈最基本的舞步。双手叉腰,第一拍右脚向旁迈一步,第二拍左脚跟上,第三拍右脚再迈出一步,第四拍左脚靠上去,用力跺一下。(师喊口令:1 2 3 4)反向左脚先迈出,1 2 3 4,右脚用力跺一下。大家注意:身体和脚的配合要协调,髋部得随着节奏自然的摆动。下面,大家跟老师重点来学习一下髋部的摆动。右左右

5、左右左 来,脚步与髋部配合起来试一试。(师喊口令:1 2 3 4)三步一跳就是在三步一跺的基础上稍加变化。第四拍右脚原地轻跳起来,同时左脚吸上来。(师喊口令:1 2 3跳 1 2 3跳)来,我们随着音乐练习练习舞步。第一部分用三步一跺,第二部分用三步一跳。4、彝族舞蹈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许多人在一起表演。他们都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和着节拍,以整齐、有力的脚步声共同舞蹈,体现彝族人民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构成一幅热情奔放的画面。今天,我们也来扮演一回彝族的姑娘、小伙子,好吗?来,让我们随着欢快、热烈的音乐,一起跳起来。女同学拉起一个内圈,男同学拉起一个外圆。大家要非常专心,才能保证舞步协调统一。同学们准备好了吗?5、音乐响起:师在圆心领舞,学生跟着老师动作起舞。五、小结:下课。课后反思:这是一节五年级的音乐课,学生在以往的音乐课中经常参与表演,每每这个时候学生都是非常开心的,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依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跟着老师学习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彝族舞蹈动作,老师和学生在音乐、舞蹈中感受着彝族人们的幸福生活,体验彝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