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41214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活”而务实、“动”而有序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摘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然而在实际教学实施中,活动往往存在着“活而不实”、“动而无序”的现象。为此,笔者通过几个案例提出活动教学应追求“活”而务实,“动”而有序,即:找准目标求“实在”、分清对象求“实用”、具体操作求“有序”。关键词:活动 有效 务实 有序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求通过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进行教学。因此教师的主要任

2、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组织开展活动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探究,从而获得认知、情感和行为各方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追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看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切实有效,是否能真正发挥教育价值。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组织开展活动,如何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要面对和认真考虑的问题。一、 当前活动教学中存在的几大问题活动教学给品德课带来了新的活力,许多老师都意识到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于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设计活动,甚至认为活动越多越好,越热闹越好,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结果大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的工作量,而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3、,导致高耗低效的现象。表现有二:1、“活而不实”镜头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我是中国人教学片段: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讲到了中国人是黄种人,其实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种。你知道哪些呢?生:白种人、黑种人师:对,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你能填一填吗?请大家独立完成,填出各人种的外表特征。出示表格: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鼻子眼睛头发皮肤其他师:看来大家还有点困难,这样吧,老师给大家一段资料,请大家根据资料填写。(资料:人种是根据体质上可遗传的性状而划分的人群。通常根据肤色、发形等体质特征把全世界的人划分为4个人种:黄种人:肤色黄、头发直、脸扁平、鼻扁、鼻孔宽大;白种人:皮肤白、鼻子高而狭,眼睛颜色和

4、头发类型多种多样;黑种人:皮肤黑、嘴唇厚、鼻子宽、头发卷曲;棕种人:皮肤棕色或巧克力色,头发棕黑色而卷曲,鼻宽,胡须及体毛发达。) 学生开始填写,大约半分钟后,部分孩子开始骚动,似乎不愿意继续写下去。1分钟后,认真的孩子还在写,调皮的孩子已经开始自顾自玩起来了师:填好了吗?生:没有。师看了看表,皱了皱眉,说:那就算了,让我们一起来看显然,孩子们没能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但这并不是孩子们的错,从老师的层面,我想至少这个活动存在着三个问题:首先是脱离了目标。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该是有目的的,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活动教学也一样。衡量它有效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它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

5、标。这节课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能初步分清各人种,了解其不同特征。而缺乏指导的填表活动无形中提高了要求,脱离了目标。其次是老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没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脱离了学生。二年级的孩子心理发展仅仅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因此对于这个年级孩子的活动应以具体形象为主,给他们一段文字介绍显然不合适。再次是活动形式太单一。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强于有意注意,并且年龄越小,无意注意所占的比重越大。因此,学生需要新鲜的刺激,需要不断变化活动形式,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这节课中,老师设计的填表活动形式比较呆板,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对活动产生了疲劳感,从而使活动失去了实效性。2、“动而无序”如果说“活而不实”是因为教

6、学设计导致的问题,那么“动而无序”则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纰漏。镜头二:这是我自己参加区优质课比赛前的一次试教,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下册我来做个小导游。因为学生课前没有任何准备,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在课一开始安排了一个分小组学习各地旅游景点的活动,我为每一组准备了资料,每份资料中还有不同的问题,预设的是小组学习后,学生要能回答这些问题。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了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这里呈现了8个展区,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方去了解那里的旅游景点。你想去哪儿呢?小组讨论一下,组长来领资料。学生一番讨论后,我发下了资料。在巡视时发现学生根本没有考虑如何回答问题,只是一味地在读资料。师:请大家根据

7、问题查资料,等会儿你要能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活动中,对我的提醒丝毫不理会。小组合作结束。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先去哪里呢?生:来我们江北。师:好的,我们学校就在江北,先从江北出发。第一题:请说出保国寺的建筑有哪些特色?生诧异,随后读到:保国寺坐落在宁波市江北区师:请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该生不知所措,其余同学忙着看自己的资料,教室里一片闹哄哄的景象。课后,我和其他几位老师认真分析了课堂的全过程,认为我在这次活动教学中存在着活动前缺乏指导,活动中缺少调控的问题。任何活动都应该在活动前交代好活动要求及操作方法,如果此时缺乏指导,就会导致学生不知所措或者无目的地活动,而活动教学以“动”为特

8、征,课堂比较活跃,学生比较兴奋,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有效地组织与调控,收放自如。如果组织不妥,课堂乱哄哄,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活动教学应追求“活”而务实,“动”而有序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让活动真正有效,就必须做到“活”而务实,“动”而有序。1、 找准目标求“实在”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目标而进行,活动的设计依据是目标,活动的检验标准也是目标,活动是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因此活动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具体地说要做到:设计

9、时,胸中有目标;组织时,心中存目标;活动反馈,眼前展目标。首先,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应该有非常鲜明的目标意识:为了完成哪个目标,我要设计活动?这个活动要达到怎样的效果?通过这一活动希望学生能认识什么,感受什么,辨析什么,学会什么?所有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目标而进行。其次,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顾着“看热闹”,或把自己完全置身于活动中,而应做个旁观者,心中时刻牢记目标,妥善调控,做好掌握方向的舵手,使活动能始终更好的为目标服务。活动中,一旦学生的理解偏离了主题,我们就要适时地引一引;一旦学生的思维受束缚了,我们要启发一下;一旦生成了新的教育契机,我们就要顺势而导。总之,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

10、、生成的过程,只有我们心中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活动,活动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你我他时,老师设计了一个职业大转盘,并在转盘上写了各种不同的职业,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想从事的职业,给转盘里相应的格子贴上星星。结果发现学生都选择了公务员、医生等相对稳定且收入较高的职业,而没有一个人选择清洁工、建筑工等。老师就适时引导:“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只有公务员、医生,而没有清洁工、建筑工人会是什么样子?”生:会很糟糕,地都很脏老师又接着启发:我们的生活能离开各种行业的人吗?生:不能。师:那么你愿不愿意为他们的辛勤劳动贴上一颗星呢?生:愿意。 这位教师在组织学生选择职业时,发现学生的选

11、择从某种程度上有一定侧重,而对有些工种存在着淡漠,便临时组织学生为这些工人的辛勤劳动贴上星星的活动,这样不仅让学生关注到了身边的职业,而且通过这一颗颗星星的粘贴,让学生对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更多了一份亲近,多了一份感恩,多了一份尊重,巧妙地落实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活动的良好效果。最后,活动的反馈是我们了解学生活动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活动就要有反馈,而且我们在反馈时也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检测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比如在动物和我们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以及亲近动物时的美好感觉,老师让学生上前喂小兔,学生兴致很高,在反馈时,老师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小兔子哪儿可爱,在喂小兔时有什么感受,通过

12、语言表达,进一步强化心中的感受,这样的反馈进一步实现了活动的目标性。总之,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活动活动”,它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为目标服务。我们要从目标出发,科学合理地选择活动,机智巧妙地组织活动,使活动不仅“活”起来、“动”起来,而且能真正达到品德教育的目标。2、 分清对象求“实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让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活动,乐于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能有所收获。活动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感受、给学生以坡度,同时也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宽阔的展示空间。比如前面提到的我是中国人这一课,要让学生了解各人种的外貌特征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

13、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然后老师播放一些不同人种的照片,让学生看着说,再接着小组讨论提炼,最后集体完成表格。这样的活动,先易后难,形式丰富,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提高和升华,便于学生操作,也能达到较好的活动效果。当然在活动中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避免使活动成为走过场,成为一种形式。因为只有时间充足,学生的思维才能动起来;只有多点展示的空间,学生才更有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3、 具体操作求“有序”根据活动目标和教学对象设计好活动内容和形式后,最关键的就在于操作了。为了避免活动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要预想可能出现的情况、碰到的困难,然后制定活动规则,在活

14、动之前明确要求,做到“有的放矢”。要求要明确、具体、可操作,不能太笼统,也不能一次要求太多,最好能分个一二三,简明而又细致。另外还需要较为具体的指导,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理解力和操作能力都不是很强,只有要求没有指导,可能就难以独立进行活动,因此需要我们对于活动的具体做法进行更为明确的指导:活动分几步,每一步要求做什么,可以怎么做,有什么要注意的,都要作具体说明。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在进行活动时才会少一些麻烦,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当然有的时候,老师设计的一些活动方案很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活动组织调控方面的问题。比如,学生一动起来,课堂秩序就会乱。在模拟体验活动中,有的学生不按照老

15、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活动,自顾自活动。在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走访等实践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别人不配合的情况等等。这一切都会影响活动效果,甚至导致活动失败。因此,要有效开展活动教学,老师还要重视和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在学生情绪高涨、兴奋、难以自我平息时,老师要适可而止,及时收拢,以免浪费时间。如果活动有难度,学生活动不到位,既影响了对知识的掌握,又抑制了学生的情绪,老师应将活动放一放,或适当降低难度,以免影响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把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活动的形式,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及其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考虑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评价激励作用,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从儿童生活入手,关注“童心”“童趣”,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去感悟、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成长的快乐。做到“活”而务实,“动”而有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参考文献:1、活动教学忧与思 张生庭、王靖莅2、品德课程中活动教学的几个问题 邬冬星3、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4、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邬冬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